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喧哗与骚动》中声音书写的叙事功能 被引量:1
1
作者 黄晓燕 张哲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4-150,共7页
在《喧哗与骚动》中,声音成为福克纳糅合南方文学传统与现代主义审美旨趣的艺术手段,或具象化演绎不同情节或场景,或抽象化建构主题及文化意蕴,以多元形式作用于人物设定、故事架构与主题表达,具有独特的叙事表意功能。话语声音的内在... 在《喧哗与骚动》中,声音成为福克纳糅合南方文学传统与现代主义审美旨趣的艺术手段,或具象化演绎不同情节或场景,或抽象化建构主题及文化意蕴,以多元形式作用于人物设定、故事架构与主题表达,具有独特的叙事表意功能。话语声音的内在音色与外界声音的心理导向为塑造人物的个性特质、意识情绪与认知特征提供行之有效的感知路径。特定声音信号与意象在情节演变过程中发挥预示功能,重构故事时序、影响叙事节奏,协同宏观叙事声音创设时空美学。福克纳采用“个人型声音”言说时代变迁中特殊群体的精神生态与生存境遇,以人文关怀的情感立场书写生存与发展母题,彰显其明晰的南方身份印记及对历史、宗教与社会文化问题的批判与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廉·福克纳 《喧哗与骚动》 声音书写 叙事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喧哗与骚动》看福克纳笔下的南方淑女形象 被引量:6
2
作者 冯溢 姚进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50-555,共6页
《喧哗与骚动》是美国作家福克纳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标志着其进入艺术创作的辉煌时期。全书虽然没有从南方淑女人物的视角进行叙述,但是女性角色却是统领全书的灵魂人物。其中,作为母亲的康普生夫人固守着南方淑女的神话,因为家族荣誉的... 《喧哗与骚动》是美国作家福克纳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标志着其进入艺术创作的辉煌时期。全书虽然没有从南方淑女人物的视角进行叙述,但是女性角色却是统领全书的灵魂人物。其中,作为母亲的康普生夫人固守着南方淑女的神话,因为家族荣誉的丧失,终日郁郁寡欢,甚至逃避了做母亲应尽的责任,本质上已经与南方淑女的传统背道而驰。作为年轻一代的南方淑女,凯蒂虽然出身在传统的贵族家族,然而她从童真走向堕落,随波逐流,成为反传统的牺牲品。两位南方淑女的命运是南方淑女文化嬗变的缩影,也显示出南方淑女文化的悖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克纳 《喧哗与骚动》 南方淑女 南方淑女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喧哗与骚动》的讲述形式和功能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陈平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3-99,共7页
福克纳在《喧哗与骚动》中对讲述形式作了大胆试验。在这部杰作当中,形式显然是为功能服务的。采取多角度叙事、意识流或者内心独白,是为了更好地表现作者和人物的忧郁、矛盾或骚动的内心世界。该小说需要加以表现的内心世界构成了作品... 福克纳在《喧哗与骚动》中对讲述形式作了大胆试验。在这部杰作当中,形式显然是为功能服务的。采取多角度叙事、意识流或者内心独白,是为了更好地表现作者和人物的忧郁、矛盾或骚动的内心世界。该小说需要加以表现的内心世界构成了作品主要的内容,但心理世界也是应该与更大的历史、社会现实联系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克纳 《喧哗与骚动》 讲述形式 叙事功能 内部世界 社会历史现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的失落——论《喧哗与骚动》 被引量:5
4
作者 薛瑞东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87-91,共5页
“没有一个作家,包括亨利·詹姆斯在内,把更多强有力的人物清醒而不可磨灭地铸入我们美国文学的记忆中。”这是美国作家理·福特对作家福克纳的评价。威廉·福克纳,南方作家的杰出代表,他对南方的深厚的乡土依恋之情,使他... “没有一个作家,包括亨利·詹姆斯在内,把更多强有力的人物清醒而不可磨灭地铸入我们美国文学的记忆中。”这是美国作家理·福特对作家福克纳的评价。威廉·福克纳,南方作家的杰出代表,他对南方的深厚的乡土依恋之情,使他力图通过那邮票般大小的地方,表现人们的生活,家族的兴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喧哗与骚动》 威廉·福克纳 康普生家族 迪尔西 昆丁 美国文学 凯蒂 康普生先生 亨利·詹姆斯 南方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福克纳《喧哗与骚动》时间观的再认识 被引量:4
5
作者 何颖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9-84,共6页
  福克纳通过《喧哗与骚动》的创作展示了其独特的时间意识与时间哲学。其小说从章节题名到人物意识无不是福克纳独特时间观的具象性表现。福克纳的时间观是二相时间观———过去与现在,而非常识的三位时间观,即过去-现在-未来;在时...   福克纳通过《喧哗与骚动》的创作展示了其独特的时间意识与时间哲学。其小说从章节题名到人物意识无不是福克纳独特时间观的具象性表现。福克纳的时间观是二相时间观———过去与现在,而非常识的三位时间观,即过去-现在-未来;在时间与空间之关系上,则体现为空间上的暂时悬搁与此时的跌落;在人物行动上则是无限期的延异与沉潜于既往;在事相呈象上则是以实为虚、化实为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克纳 《喧哗与骚动》 时间 空间 时间呈现意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喧哗与骚动》:现代基督的救赎之路 被引量:3
6
作者 田平 洪增流 《山东外语教学》 2008年第5期108-112,共5页
福克纳的许多作品中的人物都影射基督,人物影射基督是福克纳现代神话大厦的支柱。然而对于他的许多作品里为什么都存在人物暗示基督的问题,国内没有学者从纯宗教意义的方向去探讨。《喧哗与骚动》(以下简称为《喧》)纯宗教主题的确... 福克纳的许多作品中的人物都影射基督,人物影射基督是福克纳现代神话大厦的支柱。然而对于他的许多作品里为什么都存在人物暗示基督的问题,国内没有学者从纯宗教意义的方向去探讨。《喧哗与骚动》(以下简称为《喧》)纯宗教主题的确立,其中一个独特手段就是将白痴和抽象化相联系,进而从白痴人物行为和话语以及叙述者的叙述中提取出这些神话中所蕴涵的深层意义和终极意义,使读者领略到福克纳现代神话的现实宗教意义和创作动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喧哗与骚动》 “白痴”抽象化 救赎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克纳作品中的视阈空间——以《喧哗与骚动》中班吉的叙述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陆春香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26-228,共3页
加布里尔.佐伦的空间叙事理论认为,视阈是最复杂、最抽象的概念,涉及读者的阅读解码和心理感知,是读者阅读时对文本的理解以及个人记忆回溯的综合体验,是主观与客观空间的结合。以福克纳《喧哗与骚动》中的班吉的叙述为例,可以看出作家... 加布里尔.佐伦的空间叙事理论认为,视阈是最复杂、最抽象的概念,涉及读者的阅读解码和心理感知,是读者阅读时对文本的理解以及个人记忆回溯的综合体验,是主观与客观空间的结合。以福克纳《喧哗与骚动》中的班吉的叙述为例,可以看出作家取消了表示时间的引导词,而以空间的场景相对应,由此来构造叙事的时间与空间的四维立体图像,从而彰显了空间叙事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叙事 叙事学 福克纳 《喧哗与骚动》 班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确定性:《喧哗与骚动》中的后现代主义特征 被引量:1
8
作者 黎明 江智利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10,共4页
福克纳作为意识流文学大师,在《喧哗与骚动》中,创造性地运用意识流手法,并运用有限的视角,使小说中四个独立人物用他们各自的方式看待现实,因而每个人都生活在各自的现实中。时间在这里由一种特殊的形式呈现,过去、现在、将来交织在一... 福克纳作为意识流文学大师,在《喧哗与骚动》中,创造性地运用意识流手法,并运用有限的视角,使小说中四个独立人物用他们各自的方式看待现实,因而每个人都生活在各自的现实中。时间在这里由一种特殊的形式呈现,过去、现在、将来交织在一起,使小说充满了"不确定性"。主人公、情节、语言和主题的"不确定性"使文本隐含着后现代主义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喧哗与骚动》 不确定性 后现代主义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死亡的超越——福克纳《喧哗与骚动》中昆丁死亡意识解读 被引量:4
9
作者 李常磊 《山东外语教学》 2002年第1期49-52,共4页
作为南方豪门世家子孙,昆丁自幼对家族荣耀、纯洁无瑕的淑女观和温情脉脉的家庭关系持有强烈的认同感和依存关系,但随着传统神话的破灭和传统价值的崩溃,他产生了一种深刻而难以名状的生存焦虑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空虚感和孤独感,因此在憧... 作为南方豪门世家子孙,昆丁自幼对家族荣耀、纯洁无瑕的淑女观和温情脉脉的家庭关系持有强烈的认同感和依存关系,但随着传统神话的破灭和传统价值的崩溃,他产生了一种深刻而难以名状的生存焦虑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空虚感和孤独感,因此在憧憬死亡的同时又精心安排了自己的死亡.通过死亡,他抛弃了现实世界的一切痛苦和烦恼,实现了自己对南方传统的依恋和追求,也把有限的生命个体升华到无限的永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意识 死亡超越 福克纳 《喧哗与骚动》 昆丁 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赫金视野下《秦腔》与《喧哗与骚动》复调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玉洁 胡宗锋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3期109-,共1页
《喧哗与骚动》和《秦腔》虽诞生于不同的时代和国度,却都具有"多声部性"、"对话性"和"未完成性"等"复调"特征。借助比较研究,探求了两部作品相似的"复调性"及其必然性。
关键词 《喧哗与骚动》《秦腔》 复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喧哗与骚动》的人物刻画 被引量:3
11
作者 唐璇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91-96,共6页
《喧哗与骚动》是福克纳怀着无限悲凉悯恤描绘出的康普生一家的受难图。他摒弃传统小说全知式细节描写,把注意力集中在具有变态心理的人物阴暗混乱的“意识流”上。通过叙述角色的频繁更替,捕捉各种思绪、印象、感觉、回忆和梦幻,多侧... 《喧哗与骚动》是福克纳怀着无限悲凉悯恤描绘出的康普生一家的受难图。他摒弃传统小说全知式细节描写,把注意力集中在具有变态心理的人物阴暗混乱的“意识流”上。通过叙述角色的频繁更替,捕捉各种思绪、印象、感觉、回忆和梦幻,多侧面立体地凸现人物,揭示精神极度空虚苦闷的西方“现代人”的病态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喧哗与骚动》 意识流 人物刻画 精神危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权意识的解读:《喧哗与骚动》中的凯蒂 被引量:2
12
作者 宗连花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73-77,共5页
《喧哗与骚动》在艺术上的辉煌成就使人忽略了小说人物塑造上的浓厚的男权意识。作为一名女性读者,笔者将在本文中重新审视关于凯蒂的每一个故事情节,挖掘扎根于女性经历中的故事,倾听被湮没了的凯蒂的声音,来解读福克纳塑造凯蒂这一形... 《喧哗与骚动》在艺术上的辉煌成就使人忽略了小说人物塑造上的浓厚的男权意识。作为一名女性读者,笔者将在本文中重新审视关于凯蒂的每一个故事情节,挖掘扎根于女性经历中的故事,倾听被湮没了的凯蒂的声音,来解读福克纳塑造凯蒂这一形象所带上的男权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权意识 《喧哗与骚动》 凯蒂 女性形象 小说 福克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喧哗与骚动》的诗性语言特征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权文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92-95,129,共5页
福克纳虽然常常被认为是著名的小说家,但他原本是个诗人。他在舍伍德.安德森的劝说下,放弃了诗歌写作,转向小说创作,然而他从未放弃运用诗歌的创作革新方法进行写作实验。依照语言学家里奇的诗歌变异理论,福克纳在《喧哗与骚动》里主要... 福克纳虽然常常被认为是著名的小说家,但他原本是个诗人。他在舍伍德.安德森的劝说下,放弃了诗歌写作,转向小说创作,然而他从未放弃运用诗歌的创作革新方法进行写作实验。依照语言学家里奇的诗歌变异理论,福克纳在《喧哗与骚动》里主要运用了词汇变异、语音变异、语法变异、书写变异和方言变异等手段来刻画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内心、挖掘主题。福克纳针对处于精神混乱状态的康普生一家巧妙娴熟地把变异的语言加注在他们头上,让他们分别运用适合自己精神状况、身份和命运的语言从不同侧面来言说这个家族(南方的代表)的分崩离析,契合了美国旧南方必然走向没落的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克纳 《喧哗与骚动》 语言变异 美国旧南方 没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喧哗与骚动》的人物悲剧与创作思想解读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文娟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83-84,共2页
《喧哗与骚动》中主要人物的悲剧原因无疑是由于他们缺失了对自己人生价值的判断。福克纳向往着尊重人性的理想境界,因此,他的作品展现了现代人在丧失传统道德之后的焦虑与失落,有力地揭露与批判了美国南方社会压迫人性的罪恶,无情... 《喧哗与骚动》中主要人物的悲剧原因无疑是由于他们缺失了对自己人生价值的判断。福克纳向往着尊重人性的理想境界,因此,他的作品展现了现代人在丧失传统道德之后的焦虑与失落,有力地揭露与批判了美国南方社会压迫人性的罪恶,无情地批驳了新兴资本主义的极端自私的价值观念,表现了作者的人道主义创作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喧哗与骚动》 创作思想 人物悲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学视角下《喧哗与骚动》陌生化手法的审美重现 被引量:1
15
作者 纪奕娜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X期55-56,共2页
自八十年代美国现代主义作家威廉·福克纳的作品《喧哗与骚动》问世后,在中国受到广泛欢迎。后来,针对威廉·福克纳个人生平以及他作品的深入研究逐渐的增加。大众对于威廉·福克纳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对他文学作品的翻译和赏... 自八十年代美国现代主义作家威廉·福克纳的作品《喧哗与骚动》问世后,在中国受到广泛欢迎。后来,针对威廉·福克纳个人生平以及他作品的深入研究逐渐的增加。大众对于威廉·福克纳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对他文学作品的翻译和赏析进行的,在很大程度上重现了陌生化文学创作手法的塑造,深入的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境界。针对《喧哗与骚动》这部文学作品的审美角度出发,结合作者的人物背景,通过翻译文本的展现,更加深刻的诠释出陌生化手法的独到之处,是情感宣泄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视角 《喧哗与骚动》 陌生化手法 审美重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喧哗与骚动》的语言风格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大维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Z期95-96,共2页
在《喧哗与骚动》中,福克纳运用后现代主义意识流及其自身特有的多种语言风格,使人们对以康普生家族为代表的美国南方贵族的日益没落产生更为深刻的感知。这些语言风格主要包括因人而异的语言叙事方式、大量使用变异语言表达方式,以及... 在《喧哗与骚动》中,福克纳运用后现代主义意识流及其自身特有的多种语言风格,使人们对以康普生家族为代表的美国南方贵族的日益没落产生更为深刻的感知。这些语言风格主要包括因人而异的语言叙事方式、大量使用变异语言表达方式,以及诗性的语言叙事等方面。对其进行具体而深入的分析,有利于人们对福克纳的语言风格产生更为清晰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喧哗与骚动》 福克纳 语言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序倒错手法在《喧哗与骚动》中的独特意义 被引量:2
17
作者 余民顺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1年第6期14-16,21,共4页
《喧哗与骚动》艺术表现手法的独创性和多样性是令人惊叹的。时序倒错手法是给人印象最深的手法之一。时序倒错手法在该小说中的独特意义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 :深化作品的主题思想 ,产生奇特的艺术效果。时序倒错手法是确保《喧哗与骚动》
关键词 时序倒错 《喧哗与骚动》 独特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逝去的精神家园——读《秦腔》与《喧哗与骚动》
18
作者 张玉洁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2期243-245,共3页
《喧哗与骚动》与《秦腔》分别描写了20世纪工业化进程中的美国南方社会和21世纪初的中国农村在城市化进程中遭受的巨大冲击。两位来自乡村并对乡村文明拥有深厚感情的作家福克纳和贾平凹作为乡土文化的守望者,在困惑与绝望之中,不约而... 《喧哗与骚动》与《秦腔》分别描写了20世纪工业化进程中的美国南方社会和21世纪初的中国农村在城市化进程中遭受的巨大冲击。两位来自乡村并对乡村文明拥有深厚感情的作家福克纳和贾平凹作为乡土文化的守望者,在困惑与绝望之中,不约而同地为逝去的精神家园唱出了最后的挽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克纳 贾平凹 《喧哗与骚动》 《秦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形象的抽象意义——《喧哗与骚动》的求真追美
19
作者 田平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62-167,325,共6页
福克纳小说《喧哗与骚动》有着非常深刻的哲学意蕴。与同期的胡塞尔、海德格尔以及后来的伽达默尔现象学三大哲人不谋而合,福克纳通过多位叙述者叙述而不用凯蒂叙述,把她作为叙述对象,实际上就是以现象学追问真理的方式,表达了对凯蒂之... 福克纳小说《喧哗与骚动》有着非常深刻的哲学意蕴。与同期的胡塞尔、海德格尔以及后来的伽达默尔现象学三大哲人不谋而合,福克纳通过多位叙述者叙述而不用凯蒂叙述,把她作为叙述对象,实际上就是以现象学追问真理的方式,表达了对凯蒂之美的诉求,实现了具象文学作品的抽象哲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学 追问真理 《喧哗与骚动》 审美凯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喧哗与骚动》中的母女形象反观福克纳对美国清教观的批判
20
作者 刘聪颖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4期82-83,共2页
福克纳的著名长篇小说《喧哗与骚动》探索人类道德堕落的根源及后果,有力地抨击了清教妇道观对女性的压迫和摧残,揭露了清教思想的虚伪和残酷,表现了作者对南方社会问题的深刻认识及其鲜明的人道主义立场。
关键词 《喧哗与骚动》 母女形象 清教观 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