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唐诗别裁集》立足儒家文学观的持守和突破
1
作者 贺严 孔敏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37-143,共7页
沈德潜的《唐诗别裁集》对唐诗的选择是从宗旨、体裁、音节三个层次进行的,其中"宗旨"是首要的决定性的因素,体裁、音节是不可或缺的诗歌美的因素,这是儒家所倡导的"尽善尽美"文学观的更具体的规定。沈德潜在自身... 沈德潜的《唐诗别裁集》对唐诗的选择是从宗旨、体裁、音节三个层次进行的,其中"宗旨"是首要的决定性的因素,体裁、音节是不可或缺的诗歌美的因素,这是儒家所倡导的"尽善尽美"文学观的更具体的规定。沈德潜在自身所处的学术背景中,从宗旨和审美特征两方面对唐诗进行"别裁",将"鲸鱼碧海"、"巨刃摩天"的高格壮响确认为唐诗的主流美学特征,并对以李、杜为宗的唐诗艺术个性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立足儒家传统文学观,《唐诗别裁集》以其新颖风貌在唐诗编选领域奠定了自身的独特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德潜 《唐诗别裁集》 宗旨 审美特征 儒家文学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唐诗别裁集》看沈德潜的五律“风格”升降说——兼论沈德潜以“风格”选诗的得失 被引量:1
2
作者 梁琳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59-162,共4页
清代沈德潜以"风格"作为编选诗集的准的之一,对诗人作品的分别去取和品评裁定都产生了直接影响。文章将零星散布于《唐诗别裁集》中的序言、凡例、点评等评论性文字进行细致梳理,综合《唐诗别裁集》前、后两个版本关于代表性... 清代沈德潜以"风格"作为编选诗集的准的之一,对诗人作品的分别去取和品评裁定都产生了直接影响。文章将零星散布于《唐诗别裁集》中的序言、凡例、点评等评论性文字进行细致梳理,综合《唐诗别裁集》前、后两个版本关于代表性诗人诗作的选评情况,并与《唐诗正声》《唐诗品汇》和《古今诗删》等唐诗选本相比对,从而推演出沈德潜的五律风格升降轨迹,并深入探讨沈氏以"风格"选诗的得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德潜 《唐诗别裁集》 五言律诗 风格 升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沈德潜在唐诗学上的建树 被引量:4
3
作者 陈新璋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2期75-79,共5页
本文认为沈德潜的唐诗观是在唐以来诗论的影响.尤其是在“宗唐宗宋”之争的背景下形成的.他能接受前人合理的论见,克服明显的偏颇,宗盛唐、主李杜而不排斥中晚唐;重诗的法式声调,更重气格神韵.他在唐诗学上的建树还表现在他所编选的《... 本文认为沈德潜的唐诗观是在唐以来诗论的影响.尤其是在“宗唐宗宋”之争的背景下形成的.他能接受前人合理的论见,克服明显的偏颇,宗盛唐、主李杜而不排斥中晚唐;重诗的法式声调,更重气格神韵.他在唐诗学上的建树还表现在他所编选的《唐诗别裁集》对唐诗的普及和研究有较高的价值;他在该唐诗选本以及诗话《说诗(日卒)语》中理出了唐诗各时期、各体的发展线索,对唐诗作品的精彩之处多有揭示.要之,他在唐诗学史上的贡献值得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 宗唐宗宋之争 《唐诗别裁集》 《说诗晬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唐诗三百首》的经典观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宏林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2-118,共7页
《唐诗三百首》是以《唐诗别裁集》初刻本为蓝本编选而成,主要表现为编选体例和选诗宗旨相近,所选篇目相合率较高。《唐诗三百首》选诗既重"诗教",又重诗歌的艺术感染力。它在沿袭《唐诗别裁集》初刻本推尊盛唐观念的同时,降... 《唐诗三百首》是以《唐诗别裁集》初刻本为蓝本编选而成,主要表现为编选体例和选诗宗旨相近,所选篇目相合率较高。《唐诗三百首》选诗既重"诗教",又重诗歌的艺术感染力。它在沿袭《唐诗别裁集》初刻本推尊盛唐观念的同时,降低了初唐诗的比重,突出了中晚唐诗歌,并把李商隐归举为唐诗大家。《唐诗三百首》的经典观反映了清代中期诗学思潮对唐诗经典体系的重新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三百首》 《唐诗别裁集》初刻本 诗教 诗必盛唐 四唐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科院《唐诗选》与古典唐诗观念的流变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宏林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6-50,共5页
社科院《唐诗选》为全面展示唐诗艺术成就而编,体现出新时期主流意识形态对唐诗的定位。它把唐诗发展分为八个时期,有利于弥补传统"四唐分期"时代先后与价值高下不尽吻合的缺陷。在降低盛唐诗人地位的同时,它有意提升白居易... 社科院《唐诗选》为全面展示唐诗艺术成就而编,体现出新时期主流意识形态对唐诗的定位。它把唐诗发展分为八个时期,有利于弥补传统"四唐分期"时代先后与价值高下不尽吻合的缺陷。在降低盛唐诗人地位的同时,它有意提升白居易、李商隐等中晚唐诗人的地位,延续了《唐诗别裁集》以来矫正明七子"独尊盛唐"的诗学思潮。《唐诗选》既强调政治标准第一,又注重风格的多样与创新,它对唐诗富有个性色彩的论断是以古典唐诗观念诸多共识作为前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选》 《唐诗别裁集》 “四唐分期” 唐诗大家 唐诗经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德潜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5
6
作者 王顺贵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5期107-111,共5页
沈德潜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之一。本文从文学发展史和文艺理论演变史的角度,在纵向概述沈德潜生前及后人研究沈德潜情况的基础上,对学界普遍关注的沈德潜的诗学体系、“格调”说与“温柔敦厚”说、沈德潜诗歌创作及其在唐诗学上的贡献等... 沈德潜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之一。本文从文学发展史和文艺理论演变史的角度,在纵向概述沈德潜生前及后人研究沈德潜情况的基础上,对学界普遍关注的沈德潜的诗学体系、“格调”说与“温柔敦厚”说、沈德潜诗歌创作及其在唐诗学上的贡献等情况作了细致的学术梳理和评述。作者同时指出,目前人们对沈德潜的研究还是远远不够的,指出今后研究的重点所在,并且对研究的方法作出自己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德潜 清代 文学家 诗学体系 诗歌创作 “格调说” “温柔敦厚说” 杜诗学 《唐诗别裁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义双关,意犹未尽——《过故人庄》中“就菊花”别解 被引量:4
7
作者 吴汉江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44-45,共2页
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历来为人称道。其结句。还来就菊花”中的“就”字。尤其耐人寻味。如明代杨慎《升庵诗话》:“孟集有‘到得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之句,刻本脱一‘就’字,有拟补者,或作‘醉’,或作‘赏’,或作‘泛... 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历来为人称道。其结句。还来就菊花”中的“就”字。尤其耐人寻味。如明代杨慎《升庵诗话》:“孟集有‘到得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之句,刻本脱一‘就’字,有拟补者,或作‘醉’,或作‘赏’,或作‘泛’,或作‘对’,皆不同,后得善本是‘就’字,乃知其妙。”又如《增订唐诗摘抄》:“‘就’字百思不到,若用‘看’字便无味了。”再如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集》:”通体清妙。末句‘就’字作意,而归于自然。”可见“就”字妙不可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故人庄》 语义双关 菊花 《唐诗别裁集》 别解 唐代诗人 耐人寻味 孟浩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薛逢诗论 被引量:1
8
作者 胡浙平 《浙江学刊》 CSSCI 1997年第4期107-108,共2页
作者认为薛逢是被冷落了的唐代诗人。他不仅文词俊拔,而且在“旁蹊曲径”的写作中蕴含了个人强大的“精神面目”
关键词 咏史诗 唐诗通论 唐代诗人 《唐诗别裁集》 《沧浪诗话》 历代诗话 唐代文 胡震亨 沈德潜 唐诗品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杜七古异同论
9
作者 葛景春 《中州学刊》 CSSCI 1998年第2期85-92,共8页
李杜七古异同论葛景春李白和杜甫的七言古诗(包括七言、杂言乐府歌行)是唐诗七古创作的最高成就,即使是后人也无出其右者。明人胡应麟曾对唐代的七言歌行有一个总评:“唐七言歌行,垂拱四子,词极藻艳,然未脱梁陈也。张、李、沈、... 李杜七古异同论葛景春李白和杜甫的七言古诗(包括七言、杂言乐府歌行)是唐诗七古创作的最高成就,即使是后人也无出其右者。明人胡应麟曾对唐代的七言歌行有一个总评:“唐七言歌行,垂拱四子,词极藻艳,然未脱梁陈也。张、李、沈、宋,稍汰浮华,渐趋平实,唐体肇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 乐府歌行 杜甫 《蜀道难》 七古 《梦游天姥吟留别》 《将进酒》 李杜 胡应麟 《唐诗别裁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代宫怨诗新论 被引量:5
10
作者 顾爱霞 高锋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3期115-117,共3页
唐代宫怨诗盛行,其原因首先是唐代宫女多及宫禁森严,其次又与继承六朝宫体诗写“人”传统及唐代文禁松驰有关。唐代宫怨诗主旨有三:1.表达宫女的哀怨;2.寄托文人自身感遇;3.安史之乱后又增加历史反思的意韵。唐代宫怨诗在艺... 唐代宫怨诗盛行,其原因首先是唐代宫女多及宫禁森严,其次又与继承六朝宫体诗写“人”传统及唐代文禁松驰有关。唐代宫怨诗主旨有三:1.表达宫女的哀怨;2.寄托文人自身感遇;3.安史之乱后又增加历史反思的意韵。唐代宫怨诗在艺术上总以含而微露为原则,具有独特的意象结构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怨诗 王昌龄 诗歌 《长门怨》 宫体诗 《宫词》 《唐诗别裁集》 意象结构 宫女 历史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诗静境略说
11
作者 一平 《远程教育杂志》 1997年第4期17-21,共5页
王维山水诗长于静境。在王诗中,人们既能感受到大自然空寂静闲之自然美,亦可体验出人面对静物时物我两忘的精神境界,亦或是两者的交织。从这点说,王维使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新天地。当然,笼统地说王维以前诗人没有静境,未免言过其实。从... 王维山水诗长于静境。在王诗中,人们既能感受到大自然空寂静闲之自然美,亦可体验出人面对静物时物我两忘的精神境界,亦或是两者的交织。从这点说,王维使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新天地。当然,笼统地说王维以前诗人没有静境,未免言过其实。从佳句来说,晋宋以来,山水诗就已盛行。谢灵运雅爱山水,屡次出游名山丽水,诗中多静物佳句,如“云日相晖映,空水共澄鲜”(《登江中孤屿》)“林壑敛瞑色,云霞收夕霏”(《石璧精舍还湖中作》等。至于齐梁间的佳句,更不胜枚举:如谢眺的“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维山水诗 静境 《唐诗别裁集》 陶渊明 中华书局 张九龄 谢灵运 《管锥编》 表现手法 南宗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望岳》不是五律 被引量:1
12
作者 何铭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33-34,共2页
《望岳》不是五律何铭《中学语文教学》1994年第8则载《让学生多读些古诗》一文,称杜甫名作《望岳》之诗体“是五律”,且“要求学生根据律诗的特点”将打乱的诗句“调整句序”。其他报刊所载亦见有“五律《望岳》”这种提法。此... 《望岳》不是五律何铭《中学语文教学》1994年第8则载《让学生多读些古诗》一文,称杜甫名作《望岳》之诗体“是五律”,且“要求学生根据律诗的特点”将打乱的诗句“调整句序”。其他报刊所载亦见有“五律《望岳》”这种提法。此皆误识。一首五言律诗,必定同时具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望岳》 中学语文教学 《春望》 《唐诗别裁集》 《唐诗三百首》 五律 平声韵 《杜诗详注》 五言律诗 五言古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白题《黄鹤楼》本事的生成、传衍及原因探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熊言安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45-48,共4页
崔颢《黄鹤楼》在中国诗歌史上负有盛名,好评如潮,如宋严羽《沧浪诗话》云:"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1]元方回《瀛奎律髓汇评》云:"此诗前四句不拘对偶,气势雄大。"[2]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云:"意在象先,... 崔颢《黄鹤楼》在中国诗歌史上负有盛名,好评如潮,如宋严羽《沧浪诗话》云:"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1]元方回《瀛奎律髓汇评》云:"此诗前四句不拘对偶,气势雄大。"[2]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云:"意在象先,神行语外,纵笔写去,遂擅千古之奇。"[3]这些评价从不同角度揭示了这首诗的独到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鹤楼》 中国诗歌史 《唐诗别裁集》 李白 原因 传衍 《沧浪诗话》 七言律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寓兴亡之叹 托奇丽之辞──唐人咏吴越史事诗作概评
14
作者 陈建华 《高校教育管理》 1997年第4期84-87,共4页
关键词 唐代诗人 西施 姑苏台 馆娃宫 吴王 吴越 史事 唐人 皮日休 《唐诗别裁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