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延续与断裂:中国高校学报传统再议——基于中西学术期刊传统的比较
被引量:
3
1
作者
朱剑
仲伟民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5-183,共19页
作为学术期刊传统的源头,《哲学汇刊》诸多开创性贡献为后世欧美学术期刊所传承,并随着西方学术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形塑了后发国家的学术期刊。承续了其传播学术基本使命的中国高校学报,并不是对西方学术期刊的直接移植,而是修改了某...
作为学术期刊传统的源头,《哲学汇刊》诸多开创性贡献为后世欧美学术期刊所传承,并随着西方学术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形塑了后发国家的学术期刊。承续了其传播学术基本使命的中国高校学报,并不是对西方学术期刊的直接移植,而是修改了某些基因,将学术期刊与学术共同体的关系嫁接到了与主办学校的关系上。这就使作为学术期刊的学报本应具有的公共平台属性转变成了主办学校的窗口和园地,冠以校名的刊名、综合性和内向性成为既是必然的也是唯一的选择。这样的“转基因”对同样在童年时期的大学的成长及其公共形象的构建极有意义,学报对早期大学的成长所作出的贡献是不可替代和磨灭的。然而,这也给学报自身的成长带来了困难和障碍。尽管1930年代曾有过向开放的专业刊转型的尝试,但学报并没能从总体上告别童年。窗口与园地的定位与公共平台属性之间的紧张和冲突终究是无法避免的,结果在数次大学命运转折的历史关头,前者无一例外地压倒了后者,学报不得不一直停留在初始状态,而从1970年代末开始更是以制度的形式将此状态固定下来。随着1990年代对标国际的世界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启动,竞争在国际学术平台层面展开,牺牲了公共平台属性、割断了与学术共同体血脉联系的学报已跟不上大学前进的步伐,终于逐渐走向边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报传统
《哲学汇刊》
《学桴》
综合性期
刊
专业期
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挑战与进路:数字时代的同行评议
被引量:
10
2
作者
张耀铭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4-42,158,159,共21页
英国是同行评议制度的发源地,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660年成立的英国皇家学会。经过三个半世纪的发展,伴随数字时代的到来,同行评议在欧美国家衍生了多种类型,但也存在一些制度缺陷。20世纪90年代,同行评议被大量应用于我国自然科学基金和...
英国是同行评议制度的发源地,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660年成立的英国皇家学会。经过三个半世纪的发展,伴随数字时代的到来,同行评议在欧美国家衍生了多种类型,但也存在一些制度缺陷。20世纪90年代,同行评议被大量应用于我国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等科研评价的实践。同行评议引入中国之后,也出现了行政主导、人情渗透、评价指标体系不够科学、定量评价强势介入等异化现象。“破五唯”后如何“立新标”?如何建构数字时代中国同行评议的新范式?第一,重组后的科学技术部在战略规划上,要做好“以价值为导向开展同行评议”的制度设计,履行“科技监督评价体系建设”的职责。第二,学术界、期刊界、第三方评价机构要加强基础理论研究,运用评价学理论指导科研评价实践,构建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同行评议的实践范式与理论范式。第三,充分发挥各学科领域学会、协会等学术共同体在学术评价过程中的实质性主体作用,重视专业评价和社会评价相适应。第四,建立专门针对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的多维评价范式,如何在不同的评议标准之间取得平衡并达成共识,需要兼顾科学、公平、公正和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行评议
数字时代
学术共同体
《哲学汇刊》
分类评价
新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延续与断裂:中国高校学报传统再议——基于中西学术期刊传统的比较
被引量:
3
1
作者
朱剑
仲伟民
机构
南京大学学报编辑部
清华大学学报编辑部
出处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5-183,共19页
文摘
作为学术期刊传统的源头,《哲学汇刊》诸多开创性贡献为后世欧美学术期刊所传承,并随着西方学术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形塑了后发国家的学术期刊。承续了其传播学术基本使命的中国高校学报,并不是对西方学术期刊的直接移植,而是修改了某些基因,将学术期刊与学术共同体的关系嫁接到了与主办学校的关系上。这就使作为学术期刊的学报本应具有的公共平台属性转变成了主办学校的窗口和园地,冠以校名的刊名、综合性和内向性成为既是必然的也是唯一的选择。这样的“转基因”对同样在童年时期的大学的成长及其公共形象的构建极有意义,学报对早期大学的成长所作出的贡献是不可替代和磨灭的。然而,这也给学报自身的成长带来了困难和障碍。尽管1930年代曾有过向开放的专业刊转型的尝试,但学报并没能从总体上告别童年。窗口与园地的定位与公共平台属性之间的紧张和冲突终究是无法避免的,结果在数次大学命运转折的历史关头,前者无一例外地压倒了后者,学报不得不一直停留在初始状态,而从1970年代末开始更是以制度的形式将此状态固定下来。随着1990年代对标国际的世界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启动,竞争在国际学术平台层面展开,牺牲了公共平台属性、割断了与学术共同体血脉联系的学报已跟不上大学前进的步伐,终于逐渐走向边缘化。
关键词
学报传统
《哲学汇刊》
《学桴》
综合性期
刊
专业期
刊
Keywords
traditions of university journals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Xue Fu
comprehensive journals
specialized journals
分类号
G237.5 [文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挑战与进路:数字时代的同行评议
被引量:
10
2
作者
张耀铭
机构
不详
出处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4-42,158,159,共21页
文摘
英国是同行评议制度的发源地,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660年成立的英国皇家学会。经过三个半世纪的发展,伴随数字时代的到来,同行评议在欧美国家衍生了多种类型,但也存在一些制度缺陷。20世纪90年代,同行评议被大量应用于我国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等科研评价的实践。同行评议引入中国之后,也出现了行政主导、人情渗透、评价指标体系不够科学、定量评价强势介入等异化现象。“破五唯”后如何“立新标”?如何建构数字时代中国同行评议的新范式?第一,重组后的科学技术部在战略规划上,要做好“以价值为导向开展同行评议”的制度设计,履行“科技监督评价体系建设”的职责。第二,学术界、期刊界、第三方评价机构要加强基础理论研究,运用评价学理论指导科研评价实践,构建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同行评议的实践范式与理论范式。第三,充分发挥各学科领域学会、协会等学术共同体在学术评价过程中的实质性主体作用,重视专业评价和社会评价相适应。第四,建立专门针对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的多维评价范式,如何在不同的评议标准之间取得平衡并达成共识,需要兼顾科学、公平、公正和高效。
关键词
同行评议
数字时代
学术共同体
《哲学汇刊》
分类评价
新范式
Keywords
peer review
digital era
academic community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classified evaluation
new paradigm
分类号
B026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延续与断裂:中国高校学报传统再议——基于中西学术期刊传统的比较
朱剑
仲伟民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挑战与进路:数字时代的同行评议
张耀铭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