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哪吒之魔童闹海》:中国动画电影的文化主体性探索 被引量:2
1
作者 宋洁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2-95,161,共5页
《哪吒之魔童闹海》作为一部兼具传统文化底蕴与现代叙事手法的国产动画电影,为中国动画电影的文化主体性探索提供了重要范例。影片通过深度重构经典神话故事,继承并创新传统文化;影片融合传统美学元素与现代动画技术,对传统价值观进行... 《哪吒之魔童闹海》作为一部兼具传统文化底蕴与现代叙事手法的国产动画电影,为中国动画电影的文化主体性探索提供了重要范例。影片通过深度重构经典神话故事,继承并创新传统文化;影片融合传统美学元素与现代动画技术,对传统价值观进行现代解读;影片通过地域文化元素的创新应用,增强了观众文化认同感;影片通过“逆天改命”的核心主题、多元文化符号的运用、跨文化叙事以及家庭情感共鸣,成功构建文化主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哪吒之魔童闹海》 动画电影 文化主体性 文化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哪吒的胜利之“梦”与国漫的新世界——论《哪吒之魔童闹海》的文化逻辑
2
作者 刘永昶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47,共6页
《哪吒之魔童闹海》是2025年度开年最值得讨论的影视文化现象。从故事的逻辑看,电影典型的任务型叙事一线排开,塑造了一个纵横驰骋的超级主角。贯穿其整体的是游戏的思维模式,为观众打造了连绵的酣畅淋漓的胜利之梦。从影像的逻辑看,本... 《哪吒之魔童闹海》是2025年度开年最值得讨论的影视文化现象。从故事的逻辑看,电影典型的任务型叙事一线排开,塑造了一个纵横驰骋的超级主角。贯穿其整体的是游戏的思维模式,为观众打造了连绵的酣畅淋漓的胜利之梦。从影像的逻辑看,本片的叙事者彰显出技术人格,创造了一个繁复绚烂的动画世界。这个世界臻于精确、臻于完美,让人们似乎可以真实地触摸到“梦”的质地与纹理。从产业的逻辑看,《哪吒之魔童闹海》是中国动画电影产业近十年来百花齐放的必然产物。它预示着中国动画电影拥有更广阔的想象空间,也为当下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了信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哪吒之魔童闹海》 动画电影 文化产业 游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哪吒之魔童闹海》:“神话-现代”叙事及其情绪动力学 被引量:4
3
作者 张明浩 吴岚清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3-39,共7页
本文以对比研究、文本分析、神话原型理论及“情绪-共情”观点等方法或视角探讨《哪吒之魔童闹海》如何在讲好系列故事的同时引起大众共鸣共情的原因,以期为未来神话改编类作品、系列生产类作品、情绪叙事类作品提供参考借鉴。研究发现... 本文以对比研究、文本分析、神话原型理论及“情绪-共情”观点等方法或视角探讨《哪吒之魔童闹海》如何在讲好系列故事的同时引起大众共鸣共情的原因,以期为未来神话改编类作品、系列生产类作品、情绪叙事类作品提供参考借鉴。研究发现,该片强调“我即为我”的主体精神,并在神话现代转化叙事中内置了强主体性意识进行叙事,以此促进大众进行自我指认、肯定自我、认同自我,使大众在自信式情绪叙事中获得满足感。该片打破了二元对立叙事,并瓦解了规训叙事,这种打破与瓦解,与当下大众对于腐朽规训的反叛情绪有着高度一致性,进而促进大众进行情绪宣泄。此外,该片在自信情绪营造,促使受众进行反抗式情绪宣泄的同时还特别注重温暖温馨情绪的营造。该片通过将家庭伦理叙事内置于“神话-现代”叙事的方式,颠覆了神话文本中哪吒家庭叙事模式,营造了家庭美美与共的情绪氛围,在发挥抚慰作用的同时,也传递了家庭文化理念代际传承与守护的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哪吒之魔童闹海》 “神话-现代”叙事 情绪动力学 家庭伦理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哪吒之魔童闹海》:东方美学与现代视觉特效技术的融合探索 被引量:2
4
作者 秦耀华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7-101,共5页
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通过将东方美学与现代视觉特效技术相结合,成功打造出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作品。影片在角色造型、建筑风格、法宝道具和战斗场景等方面充分融入东方美学元素。同时,借助3D建模、动态美感算法、智能海浪算法等... 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通过将东方美学与现代视觉特效技术相结合,成功打造出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作品。影片在角色造型、建筑风格、法宝道具和战斗场景等方面充分融入东方美学元素。同时,借助3D建模、动态美感算法、智能海浪算法等特效技术,生动呈现了东方美学的意境与气韵,增强了视觉冲击力和叙事表现力。其成功为中国动画电影创作提供了重要启示,包括深入挖掘东方文化内涵、创新运用特效技术以及注重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和国际化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哪吒之魔童闹海》 动画电影 东方美学 视觉特效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哪吒之魔童闹海》:双生镜像角色的互文性建构 被引量:1
5
作者 马爽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6-90,共5页
《哪吒之魔童闹海》借助角色设计、场景布局、动作语言等方面,构建了哪吒与敖丙身份的互文性,打破了传统神话里的“善恶二元论”,展现出角色之间的对立共生关系。该影片在视觉效果和叙事技巧上的创新,不但丰富了观众的感官体验,还给中... 《哪吒之魔童闹海》借助角色设计、场景布局、动作语言等方面,构建了哪吒与敖丙身份的互文性,打破了传统神话里的“善恶二元论”,展现出角色之间的对立共生关系。该影片在视觉效果和叙事技巧上的创新,不但丰富了观众的感官体验,还给中国动画电影增添新的叙事维度,提高了其文化价值与影响力。经由探索神话与现代审美的交融,电影达成了对古典悲剧的现代转译,拓展了动画电影的技术和艺术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像叙事 《哪吒之魔童闹海》 角色互文性 角色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肉身成圣”到“数字成神”:《哪吒之魔童闹海》的身份变格与镜像映射 被引量:1
6
作者 刘亚男 邱青青 田瑞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3-57,87,共6页
在国漫崛起的浪潮中,中国动画电影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范式革命。2025年春节档,《哪吒之魔童闹海》作为现象级爆款动画电影以颠覆性的视觉编码重构哪吒这一经典文化符号,在传统肉身成圣的修行叙事与数字媒介的虚拟造神之间,开辟出后现代... 在国漫崛起的浪潮中,中国动画电影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范式革命。2025年春节档,《哪吒之魔童闹海》作为现象级爆款动画电影以颠覆性的视觉编码重构哪吒这一经典文化符号,在传统肉身成圣的修行叙事与数字媒介的虚拟造神之间,开辟出后现代语境下的神话新形态。影片通过数字影像技术对经典神话进行重构,从单一文本到跨媒介叙事的跳跃构建起一个充满东方美学色彩的叙事宇宙。这种文化实践既是对民族集体记忆的当代重写,也为中国动画工业体系发展提供了新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哪吒之魔童闹海》 身份变格 镜像映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画表演中的角色弧光与观众认同构建--以《哪吒之魔童闹海》为例
7
作者 马海霞 刘洁琳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7-70,共4页
《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爆火出圈,使哪吒形象更加深入人心。哪吒从《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魔童”形象,成功蜕变为守护家人、朋友、家园和正义的“救世者”。角色形象的蜕变与动作设计、表情微调、文化符号和叙事策略等有密切关系。从上... 《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爆火出圈,使哪吒形象更加深入人心。哪吒从《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魔童”形象,成功蜕变为守护家人、朋友、家园和正义的“救世者”。角色形象的蜕变与动作设计、表情微调、文化符号和叙事策略等有密切关系。从上述不同维度分析角色如何在视觉与情感层面完成转换,有助于理解动画表演中角色弧光的构建逻辑及其与观众认同的互动关系,并进一步揭示这种转变如何通过戏剧张力强化观众的故事共情与情感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哪吒之魔童闹海》 救世者 角色弧光 观众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动画电影东方美学体系的当代建构——以《哪吒之魔童闹海》为例
8
作者 李晓元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09-113,共5页
全球化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重构了文化传播的底层逻辑,中国动画电影的东方美学体系亟待突破“元素借用”的表层实践,转向“主体性建构”的范式革新。以《哪吒之魔童闹海》为样本,整合视觉、叙事与文化三重维度,揭示其东方美学体系的建... 全球化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重构了文化传播的底层逻辑,中国动画电影的东方美学体系亟待突破“元素借用”的表层实践,转向“主体性建构”的范式革新。以《哪吒之魔童闹海》为样本,整合视觉、叙事与文化三重维度,揭示其东方美学体系的建构路径。影片通过技术赋能完成文化基因的现代转译,不仅为中国动画从技术追赶迈向文化自主性提供方法论启示,更以独特的视觉语法开辟了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美学 动画电影 《哪吒之魔童闹海》 文化传播 文化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觉符号学视域下《哪吒之魔童闹海》的解构与再生
9
作者 白琼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9-63,共5页
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通过对传统神话的现代重构,借助视觉符号与隐喻的巧妙运用,以哪吒从“被污名化的魔童”到“觉醒的英雄”的蜕变历程,成功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当代叙事框架,实现了“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 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通过对传统神话的现代重构,借助视觉符号与隐喻的巧妙运用,以哪吒从“被污名化的魔童”到“觉醒的英雄”的蜕变历程,成功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当代叙事框架,实现了“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的价值转化。研究以视觉符号学的视角,从天命与个体抗争、身份祛魅与重构、他者困境与救赎、神话重构与传统传承四个维度着手,通过对主题表达、角色造型、美学特征等元素的分析,揭示影片如何实现传统神话的现代重构,为中国动画的创作实践提供文化传承与创新融合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哪吒之魔童闹海》 哪吒 视觉符号 动画电影 传统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哪吒之魔童闹海》看音乐创新手法的运用
10
作者 曾文幸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15-120,共6页
《哪吒之魔童闹海》以独特的艺术手段,为观众提供了一场难得的视听盛宴,无论是主题音乐、背景音乐、角色音乐还是音效设计,都呈现出丰富的表达层次,引发了全社会的广泛思考与热烈讨论。影片的最大亮点是将中国传统民族音乐与现代流行音... 《哪吒之魔童闹海》以独特的艺术手段,为观众提供了一场难得的视听盛宴,无论是主题音乐、背景音乐、角色音乐还是音效设计,都呈现出丰富的表达层次,引发了全社会的广泛思考与热烈讨论。影片的最大亮点是将中国传统民族音乐与现代流行音乐结合起来,使故事情节、视觉画面与角色塑造互相映衬,从而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影响力与感染力,拓展了动画电影音乐创作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哪吒之魔童闹海》 音乐元素 情感基调 人物形象 叙事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媒介叙事中的文化基因激活与叙事边界——以《哪吒之魔童闹海》为个案的改编研究
11
作者 佟彤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95-100,共6页
《哪吒之魔童闹海》通过“魔丸-灵珠”双生设定重构传统神话,展现了数字时代文化改编的矛盾与潜力。影片的突破性在于创造了“反抗-共生-重构”模式,然而因存在叙事局限,哪吒的反抗退化为应激性对抗,龙族困境被简化为脸谱化权力争夺,申... 《哪吒之魔童闹海》通过“魔丸-灵珠”双生设定重构传统神话,展现了数字时代文化改编的矛盾与潜力。影片的突破性在于创造了“反抗-共生-重构”模式,然而因存在叙事局限,哪吒的反抗退化为应激性对抗,龙族困境被简化为脸谱化权力争夺,申公豹家族代际创伤悬浮于理论图解,削弱了批判深度。在文化融合方面,视觉语法对神话的转译不仅让哪吒与敖丙的共生肉身打破传统性别界限,更因“藕饼”CP的跨性别情感引发观众热议,颠覆了传统影视文本中的单向凝视机制。《哪吒2》的文化实践揭示了新神话主义的双重性:既通过跨媒介叙事激活传统符号的当代意义,又在商业逻辑下陷入自我消解。影片的文化价值正在于这种打破“认知结界”的尝试——当数字技术解构传统神话的神圣性,哪吒形象的每一次裂变都在重塑着传统文化的现代边界。这种突破不仅发生在银幕之内,更在互联网场域引发持续的文化博弈,为全球化时代的本土文化创新提供了鲜活样本。本文将从叙事突破与局限、文化转译路径两个维度,剖析这部新神话主义作品如何通过跨媒介叙事重构传统文化的现代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哪吒之魔童闹海》 神话重构 叙事局限 文化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重构与时代价值: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现实观照
12
作者 艾克热木江·艾尼瓦尔 李新燕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58-162,共5页
《哪吒之魔童闹海》于2025年春节档获得中国电影票房冠军,成为我国影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化作品。影片精彩的神话故事改编与精美的视觉呈现在时代发展中汲取养分,在创新了传统神话的现代版演绎的同时,从权力结构、家庭教育、群像叙... 《哪吒之魔童闹海》于2025年春节档获得中国电影票房冠军,成为我国影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化作品。影片精彩的神话故事改编与精美的视觉呈现在时代发展中汲取养分,在创新了传统神话的现代版演绎的同时,从权力结构、家庭教育、群像叙事、创作主题等现实角度进行反思,批判社会偏见与封建束缚,倡导现代教育理念,展现出社会角色的多样性与文化的多元化,呼应了“文明互鉴”的时代命题,进一步体现了动画电影的时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哪吒之魔童闹海》 神话改编 现实观照 时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哪吒之魔童闹海》声画同步技术对动画电影沉浸式体验的创新实践
13
作者 李莹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41-146,共6页
电影音乐在增强观影体验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以《哪吒之魔童闹海》为例,该影片的电影音乐凭借空间、时间和心理三个维度的沉浸式特征,构建起虚拟世界并引导情感走向。在技术层面,通过升级三维空间音频渲染引擎,提升声音定位精确性、丰... 电影音乐在增强观影体验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以《哪吒之魔童闹海》为例,该影片的电影音乐凭借空间、时间和心理三个维度的沉浸式特征,构建起虚拟世界并引导情感走向。在技术层面,通过升级三维空间音频渲染引擎,提升声音定位精确性、丰富声音效果并优化声画同步性;运用AI辅助的节奏预测算法,精准匹配音乐节奏与情感氛围,提高创作效率与质量。制作流程上,采用前期分镜与音乐预演同步开发模式和动态时间轴控制技术等,增强沉浸式体验。这些创新推动动画电影制作范式从传统向协同、高效的模式转型,为未来动画电影技术发展,如VR、XR技术下自适应音频系统应用、个性化沉浸体验参数化调节、人工智能作曲等指明方向,对动画电影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浸式体验 《哪吒之魔童闹海》 声画同步技术 制作范式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和科技融合的现象、机制与策略——以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为例
14
作者 张新新 游恒飞 《出版广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2-109,共8页
作为划时代的电影作品和文化现象,科技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表达、精准触达与话题营销并进、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共鸣等三方面因素共同铸就了《哪吒之魔童闹海》在传统文化资源与现代科技有效融合上的成功实践。文化和科技融合有效机制... 作为划时代的电影作品和文化现象,科技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表达、精准触达与话题营销并进、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共鸣等三方面因素共同铸就了《哪吒之魔童闹海》在传统文化资源与现代科技有效融合上的成功实践。文化和科技融合有效机制由文化价值的激活机制、技术创新的支撑机制以及产业融合的协同机制共同构成。深入推动文化和科技有效融合的路径在于:强化科技赋能文化,推动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创新文化传播与营销模式,构建科技赋能的数字化传播体系;营造融合发展生态,打造多维度的文化和科技融合的产业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和科技融合有效机制 《哪吒之魔童闹海》 文化认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哪吒之魔童闹海》:“虚-实”间性中的经典文本重构
15
作者 张新英 杨云曦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8-43,共6页
《哪吒之魔童闹海》(饺子,2025)是对《哪吒之魔童降世》(饺子,2019)的续写和对传统“哪吒闹海”故事的改写,既非凭空杜撰,亦非对传统的简单复刻,而是参照经典文本形成一种现代“虚-实间性”式宇宙世界再构叙事。“哪吒闹海”故事的流变... 《哪吒之魔童闹海》(饺子,2025)是对《哪吒之魔童降世》(饺子,2019)的续写和对传统“哪吒闹海”故事的改写,既非凭空杜撰,亦非对传统的简单复刻,而是参照经典文本形成一种现代“虚-实间性”式宇宙世界再构叙事。“哪吒闹海”故事的流变及其人物图谱经由各时代的媒介交汇与混合,已成为当代动画电影实现文化记忆召唤的再生产元素。《哪吒2》在故事的改写过程中完成对原有故事的结构破解,在现代价值观的融入中实现对哪吒“故事世界”的结构重塑,使哪吒的故事和形象超越“超现实”传统神话故事的简单符号范畴,变成拥有鲜明性格、深刻寓意及独立世界观的现代文化象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哪吒之魔童闹海》 哪吒闹海 经典文本改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奇观建构、叙事创新、产业链协同:电影工业美学视域下《哪吒之魔童闹海》的内容生成与产业升级
16
作者 陈少鹏 张玲姜生 《艺术百家》 2025年第3期104-111,160,共9页
作为2025年春节档的现象级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不仅实现票房断层式领先,更在工业美学与产业升级方面取得了显著突破。文章以电影工业美学理论为核心,分析该影片如何通过视觉奇观建构、叙事策略创新与产业链协同实现内容生成与产业升... 作为2025年春节档的现象级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不仅实现票房断层式领先,更在工业美学与产业升级方面取得了显著突破。文章以电影工业美学理论为核心,分析该影片如何通过视觉奇观建构、叙事策略创新与产业链协同实现内容生成与产业升级,从而探讨《哪吒之魔童闹海》对中国动画乃至整个电影行业工业化发展的启示,旨在为未来国产动画电影实现技术、艺术与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哪吒之魔童闹海》 电影工业美学 奇观建构 叙事创新 产业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赋能、美学革新与数字表演的张力——电影工业美学视域下《哪吒之魔童闹海》创作论
17
作者 陈旭光 满胜宠 《宁夏社会科学》 2025年第2期194-200,共7页
近年来,中国动画电影尤其是神话改编类动画电影的发展令人瞩目。《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突破150亿元,创造了口碑票房双丰收的“天花板”级奇迹。鉴于此,从电影工业美学视域出发,探讨其成功之道很有必要。影片在叙事创新、技术赋能、美... 近年来,中国动画电影尤其是神话改编类动画电影的发展令人瞩目。《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突破150亿元,创造了口碑票房双丰收的“天花板”级奇迹。鉴于此,从电影工业美学视域出发,探讨其成功之道很有必要。影片在叙事创新、技术赋能、美学革新与数字表演方面的创作实践为其奠定了成功的坚实基础。叙事层面通过神话重述与类型融合,构建“亲情伦理”与“工业转码”的双重复合类型结构,实现经典重述的“想象力消费”化叙事。技术层面借助动态粒子、数字算法等技术手段,打造东方美学视觉奇观,完善动画技术的“工业美学”协作机制。表演美学层面通过动作捕捉、戏曲程式与真人介入的融合,构建以“算法—程式”为核心的中国动画表演体系,完成传统动画表演的现代转型与创造性转化。影片不仅是中国动画技术与美学融合的典范,也是中国电影神话改编即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一次重要探索,其在工业升级与文化传承中的成功创作实践,为中国动画工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哪吒之魔童闹海》 电影工业美学 想象力消费 算法美学 动画表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哪吒之魔童闹海》中音乐对人物的刻画技巧
18
作者 邱果 《电影文学》 2025年第17期142-146,共5页
音乐刻画人物形象是一门精妙的艺术,它通过抽象的声音元素(旋律和声、节奏、音色、力度、织体等)来具象化地描绘、暗示和强化人物的性格、情感、身份、命运乃至内心世界。它不需要语言,却能直达人心。《哪吒之魔童闹海》中的音乐十分饱... 音乐刻画人物形象是一门精妙的艺术,它通过抽象的声音元素(旋律和声、节奏、音色、力度、织体等)来具象化地描绘、暗示和强化人物的性格、情感、身份、命运乃至内心世界。它不需要语言,却能直达人心。《哪吒之魔童闹海》中的音乐十分饱满,对不同的人物都象征性地绑定着音色各异的乐器,其中的旋律变化结合画面令人有一种十分和谐的体验。在《哪吒之魔童闹海》中,音乐正是从各个角度3D立体般的勾勒渲染人物形象和内心性格,将人物心理外化为可感的听觉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哪吒之魔童闹海》 音乐 人物刻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动画电影中的现代性转译——以“哪吒魔童”系列为例
19
作者 赵艺扬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91-98,共8页
“哪吒魔童”系列电影作为国产动画电影的现象级作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动画技术进行融合创新,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生动样本。影片通过角色重塑对神话故事进行现代化改编,通过视听转码对传统文化进行... “哪吒魔童”系列电影作为国产动画电影的现象级作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动画技术进行融合创新,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生动样本。影片通过角色重塑对神话故事进行现代化改编,通过视听转码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化呈现,通过价值再现对民族精神进行现代化诠释,完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国产动画电影中的现代性转译实践,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传播与发展提供成功路径和实践范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哪吒之魔童闹海》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转译 神话电影 文化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魔童哪吒”到全球符号:中国神话IP国际传播的破圈机制研究
20
作者 马忠 黄静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5期64-76,共13页
作为里程碑式的电影作品和文化现象,《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破圈实践不仅代表着中国神话IP从文化输出向意义共建的范式转型,更揭示了数字时代高语境文化符号参与全球对话的深层逻辑。以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理论为框架,探究“符号-叙事-技... 作为里程碑式的电影作品和文化现象,《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破圈实践不仅代表着中国神话IP从文化输出向意义共建的范式转型,更揭示了数字时代高语境文化符号参与全球对话的深层逻辑。以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理论为框架,探究“符号-叙事-技术”的协同机制,对于破解中国神话IP跨文化传播困境具有重要意义。相较《白蛇:缘起》的符号原貌复现与线性叙事方式,影片在符号、叙事、技术等维度实现破译:以三级转码模型,突破东方符号的认知壁垒;以三重叙事嵌套,解构逆天改命的现代性张力;依托自主研发引擎,提升文化传播效能,从而推动中国神话IP实现理论、实践的转型升级与文明层面的主体对话。研究发现,中国神话IP国际传播的破圈密码及协同机制在于处理好意义再生的符号转译、文化叙事的共生平衡、技术中介化与异化和解的辩证关系,在守护文化基因与拥抱技术变革的平衡中,以动态交织的意义网络,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推动中华文化从他者想象到主体共建的国际传播范式革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神话IP 国际传播 文化破圈 跨文化传播 《哪吒之魔童闹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