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哪吒之魔童闹海》:中国动画电影的文化主体性探索 |
宋洁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25 |
2
|
|
2
|
哪吒的胜利之“梦”与国漫的新世界——论《哪吒之魔童闹海》的文化逻辑 |
刘永昶
|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3
|
《哪吒之魔童闹海》:“神话-现代”叙事及其情绪动力学 |
张明浩
吴岚清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25 |
4
|
|
4
|
《哪吒之魔童闹海》:东方美学与现代视觉特效技术的融合探索 |
秦耀华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25 |
2
|
|
5
|
《哪吒之魔童闹海》:双生镜像角色的互文性建构 |
马爽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6
|
从“肉身成圣”到“数字成神”:《哪吒之魔童闹海》的身份变格与镜像映射 |
刘亚男
邱青青
田瑞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7
|
动画表演中的角色弧光与观众认同构建--以《哪吒之魔童闹海》为例 |
马海霞
刘洁琳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8
|
中国动画电影东方美学体系的当代建构——以《哪吒之魔童闹海》为例 |
李晓元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9
|
视觉符号学视域下《哪吒之魔童闹海》的解构与再生 |
白琼
|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0
|
从《哪吒之魔童闹海》看音乐创新手法的运用 |
曾文幸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1
|
跨媒介叙事中的文化基因激活与叙事边界——以《哪吒之魔童闹海》为个案的改编研究 |
佟彤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2
|
文化重构与时代价值: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现实观照 |
艾克热木江·艾尼瓦尔
李新燕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3
|
《哪吒之魔童闹海》声画同步技术对动画电影沉浸式体验的创新实践 |
李莹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4
|
文化和科技融合的现象、机制与策略——以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为例 |
张新新
游恒飞
|
《出版广角》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5
|
《哪吒之魔童闹海》:“虚-实”间性中的经典文本重构 |
张新英
杨云曦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6
|
奇观建构、叙事创新、产业链协同:电影工业美学视域下《哪吒之魔童闹海》的内容生成与产业升级 |
陈少鹏
张玲姜生
|
《艺术百家》
|
2025 |
|
|
17
|
技术赋能、美学革新与数字表演的张力——电影工业美学视域下《哪吒之魔童闹海》创作论 |
陈旭光
满胜宠
|
《宁夏社会科学》
|
2025 |
|
|
18
|
论《哪吒之魔童闹海》中音乐对人物的刻画技巧 |
邱果
|
《电影文学》
|
2025 |
|
|
19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动画电影中的现代性转译——以“哪吒魔童”系列为例 |
赵艺扬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0
|
从“魔童哪吒”到全球符号:中国神话IP国际传播的破圈机制研究 |
马忠
黄静
|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5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