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92篇文章
< 1 2 1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的编撰方式及其局限 被引量:4
1
作者 柯马丁 何谷理 +2 位作者 卢絮(译) 顾一心(校对) 姚竹铭(校对)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55-166,共12页
2001年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梅维恒(Victor H.Mair)主编的《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该书作者梅维恒一方面采用韦得-贾尔斯音译系统,另一方面又希望平均水平的本科生都可以读懂,这是一种无法解决的内在矛盾。除了全书的结构问题之外... 2001年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梅维恒(Victor H.Mair)主编的《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该书作者梅维恒一方面采用韦得-贾尔斯音译系统,另一方面又希望平均水平的本科生都可以读懂,这是一种无法解决的内在矛盾。除了全书的结构问题之外,本书对传统标签和范畴不加思考地使用,过分依赖一些陈旧的中国文学史论述,从而使得该书成了一个章节有好有坏、结构杂乱无序的大杂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 中国文学史 汉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年中国文学史撰写的问题和对策
2
作者 丁帆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9-62,共4页
今天我想谈的是,当前百年中国文学史撰写中的几个瓶颈问题及其对策。在这里我不谈文学史的书写形式,只从文学史书写的内容谈起。我从两个方面谈起:一是按文学史的时间顺序来谈,二是从区块领域来谈,论及一些大家普遍存在的疑惑。
关键词 百年中国文学史 瓶颈问题 对策 文学史书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时期中国文学史著的赋体书写
3
作者 康金旭 《现代中文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1-150,共10页
民国时期中国文学史著对赋体文学进行了视角独特的书写。这些书写或考镜源流,将赋体源头提前至西周时期;或接受新史学观念,推崇汉赋、阐发尚辞为中心的时代;或持纯文学立场,以“纯粹”“唯美”的骈文为正宗;或借镜西方美学理论,强调赋... 民国时期中国文学史著对赋体文学进行了视角独特的书写。这些书写或考镜源流,将赋体源头提前至西周时期;或接受新史学观念,推崇汉赋、阐发尚辞为中心的时代;或持纯文学立场,以“纯粹”“唯美”的骈文为正宗;或借镜西方美学理论,强调赋文体的纯文学性;或立足新旧文学论争实际,理性言说赋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这些书写虽然视角多样,立场有别,但在估定其“一代文学”的价值上形成合力,尤其在赋体文学被新文学家质疑的时代潮流中起到了守护作用。民国时期文学史的赋体书写集中呈现出时代对文学史撰著的深刻影响,是赋学史上的关键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史 刘师培 中国中古文学史 赋体 赋学史 胡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60年代美国中国文学史书写——以柳无忌《中国文学新论》为中心
4
作者 顾明佳 《广东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7-181,共15页
20世纪60年代美国华裔学者的中国文学史书写呈现出较为一致的域外立场、研究视角及编纂理念,其中以柳无忌的《中国文学新论》最负盛名,受到学界极为广泛的认同和赞誉,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为国内相关史著的编纂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在... 20世纪60年代美国华裔学者的中国文学史书写呈现出较为一致的域外立场、研究视角及编纂理念,其中以柳无忌的《中国文学新论》最负盛名,受到学界极为广泛的认同和赞誉,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为国内相关史著的编纂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在资料采择上,聚焦经典源文献及其片段的摘录与译介,紧扣论述主题且分类精细,积极纳入作家史料中的逸闻轶事;在文学观上,秉持现代意义上的以诗歌、散文、小说及戏剧为主体的纯文学观,并认为中国文学具有强烈的实用主义特征、道德教训色彩;在文学史观上,持守“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的经典化文学史观,肯定中国文学发展的社会历史决定因素,并发掘其中的南北文学文化差异,进而对“文学文化史”研究展开进一步尝试;在编纂风格上,重点探讨文体特征及其发展演变规律,具备史著编纂的中西比较视野,善于总结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中国文学史 柳无忌 中国文学新论》 文学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年中国文学史中的创意写作与类型小说
5
作者 吴俊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9-74,共6页
一般认为,创意写作完全是由西方大学进入中国教育体系的“舶来品”。这其实是一种狭隘、片面的看法。也许,从概念使用层面来说,创意写作并非中国自产首创,但是作为文明古国,中国的写作传统和写作理论至少可以追溯到先秦。
关键词 教育体系 先秦 创意写作 类型小说 中国文学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韩国学者中国现代文学史著述的鲁迅论说
6
作者 王明真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43,共10页
韩国学者中国现代文学史著述中的鲁迅书写呈现出“核心-非核心-准核心”的变化轨迹,对鲁迅杂文的论说与阐释,也迥异于中国学者著述的文学史。这种差异的形成与韩国鲁迅接受史、韩国文学批评场域存在密切关系。值得关注的是,韩国学者洪... 韩国学者中国现代文学史著述中的鲁迅书写呈现出“核心-非核心-准核心”的变化轨迹,对鲁迅杂文的论说与阐释,也迥异于中国学者著述的文学史。这种差异的形成与韩国鲁迅接受史、韩国文学批评场域存在密切关系。值得关注的是,韩国学者洪昔杓另辟蹊径,将鲁迅对韩国诗人李陆史的影响纳入中国现代文学史著述范畴,这意味着在全球化与区域国别研究互动的学术视域下,鲁迅研究经历了更加多元的跨国比较研究范式转型。本文通过考察韩国学者中国现代文学史著述中的鲁迅论说,试图呈现其中脉络与存在问题,剖析地缘政治、学术传统与文化认同等多重因素的交互作用,以期为鲁迅文学的世界性研究提供镜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国 中国现代文学史 鲁迅论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塑百年中国文学的世界性图景——评《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
7
作者 陈心洁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I0006-I0006,共1页
在各类文学史著作汗牛充栋的今天,王德威主编的《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以非典型的撰述方式突破现有视野,借由海德格尔提出的“世界中”(worlding)概念,重新思考“现代“”中国“”文学”及“文学史”的内涵,呈现出更为丰富与复杂的... 在各类文学史著作汗牛充栋的今天,王德威主编的《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以非典型的撰述方式突破现有视野,借由海德格尔提出的“世界中”(worlding)概念,重新思考“现代“”中国“”文学”及“文学史”的内涵,呈现出更为丰富与复杂的文学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性图景 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译选集与中国现代文学的海外传播——以《哥伦比亚现代中国文学选集》为视角 被引量:9
8
作者 李刚 谢燕红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75-182,共8页
自上个世纪30年代,纽约Reynal&Hitchcock出版社推出埃德加·斯诺(EdgarSnow)的《活的中国:现代中国短篇小说选》(Living China:Modern Chinese Short Stories)以来,西方世界又相继推出了数十部综合性的中国现代文学英译选集。
关键词 现代中国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 选集 哥伦比亚 海外传播 英译 30年代 短篇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哥伦比亚中国现代文学读本》中的鲁迅 被引量:2
9
作者 顾钧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5-38,共4页
关键词 文学读本 哥伦比亚 中国现代 鲁迅 《狂人日记》 大学出版社 2007年 《孔乙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论型”与“星座图”——另两种当代文学史写作的可能及思考
10
作者 吴秀明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22,共9页
当代文学史写作在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的“爆热”①之后,近20年来,其实已渐处“停顿”或“低迷”的状态。这一时期出版的文学史,有不少是进行简单修订后重版,在将文学史叙述时间“下限”延长的同时,拓展和充实相关内容。如张钟、洪子诚... 当代文学史写作在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的“爆热”①之后,近20年来,其实已渐处“停顿”或“低迷”的状态。这一时期出版的文学史,有不少是进行简单修订后重版,在将文学史叙述时间“下限”延长的同时,拓展和充实相关内容。如张钟、洪子诚等的《当代中国文学概观》,於可训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概论》,吴秀明主编的《当代中国文学六十年》(原为《当代中国文学五十年》)等。新编文学史似乎遭受了“危机”,至少是写作速度明显放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 文学史写作 文学史叙述 於可训 洪子诚 吴秀明 星座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识教育背景下中国文学史教材编写探赜
11
作者 宁稼雨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80-85,共6页
追溯中国文学类通识教育课程及教材的产生发展历程,在对学科知识系统逻辑规律及其受众范围进行分析推理的基础上,提出通识性文学史形成独立教学和教材发展空间的必要性。并且在通识性文学史与大学语文和专业性文学史两个相关学科知识领... 追溯中国文学类通识教育课程及教材的产生发展历程,在对学科知识系统逻辑规律及其受众范围进行分析推理的基础上,提出通识性文学史形成独立教学和教材发展空间的必要性。并且在通识性文学史与大学语文和专业性文学史两个相关学科知识领域各自特点比较中,梳理出通识性文学史的特点属性。进而提出通识教育背景下文学史教材编写的思路、体例结构方式、语言表述方式,以及统一的理论框架支撑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识教育 中国文学史 编写 探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圣人文学家:英语学界中国文学史中的孔子书写
12
作者 葛文峰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46,共11页
1901年至2022年,英语学界先后有10部中国文学史著作书写孔子,其方法与特征显著:肯定孔子的中国文学奠基人地位,揭示孔子的文学人生,侧重文学文化史考察与跨文化文学阐释,及时补充中国学界孔子研究的最新成果。关于中国文学史中的孔子书... 1901年至2022年,英语学界先后有10部中国文学史著作书写孔子,其方法与特征显著:肯定孔子的中国文学奠基人地位,揭示孔子的文学人生,侧重文学文化史考察与跨文化文学阐释,及时补充中国学界孔子研究的最新成果。关于中国文学史中的孔子书写,英语学界早于中国学界,使世界文学史视域中生成了“圣人文学家孔子”的国际性意义,其面向专业读者与普通读者分类编纂的思路以及具体导读方法具有重要启示价值。这为促进国际儒学深入发展、中外文明互鉴互通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典型个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学界 中国文学史 孔子书写 海外儒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现代中国文学史书写的美学范式与谱系
13
作者 李松 陈国伟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7-140,159,160,共16页
自20世纪60年代至今,美国的现代中国文学史书写思想多元,成就斐然。其书写路径最具代表性的是夏志清的新批评美学、许芥昱的政治美学以及王德威的后现代主义美学。不同时期美学范式的变迁反映了中美关系变迁、西方文学理论思潮冲击以及... 自20世纪60年代至今,美国的现代中国文学史书写思想多元,成就斐然。其书写路径最具代表性的是夏志清的新批评美学、许芥昱的政治美学以及王德威的后现代主义美学。不同时期美学范式的变迁反映了中美关系变迁、西方文学理论思潮冲击以及汉学史的内在流变等诸多因素。内外因素交织的历史语境生成了文学性历史与历史性文学的辩证以及解构主义思路。通过考察三位华裔学者不同的美学范式与交叉谱系,可以更好地揭示美国的现代中国文学史书写的整体脉络,为国内文学史研究提供互鉴与交流的跨文化阐释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小说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学 《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 美学范式 文学史谱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近的文学研究和文学史意识——文学史视野下的新世纪文学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孟繁华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27,共8页
历史著作的写作有多种形式,比如编年体如《左传》,纪传体如《史记》,纪事本末体如《剑桥中国史》等。文学史也有这些编撰方法,比如编年体有《中国现代文学编年史》《中国当代文学编年史》;纪传体有王瑶的《中国新文学史稿》,提炼了现代... 历史著作的写作有多种形式,比如编年体如《左传》,纪传体如《史记》,纪事本末体如《剑桥中国史》等。文学史也有这些编撰方法,比如编年体有《中国现代文学编年史》《中国当代文学编年史》;纪传体有王瑶的《中国新文学史稿》,提炼了现代文学史的“鲁郭茅巴老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史稿》 新世纪文学 文学史意识 文学史视野 王瑶 纪传体 编撰方法 中国现代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哥伦比亚大学留学归国群体与中国教育学的创建 被引量:5
15
作者 孙元涛 刘伟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1-127,共7页
中国教育学真正植入现代大学学科体系,成为一门被广泛接纳的学科,离不开留美归国生群体的卓越贡献,其中哥伦比亚大学的留学归国群体作用尤巨。他们实质性地促成了教育学领域的"现代学术转型"。由此开始,西方的教育学议题、方... 中国教育学真正植入现代大学学科体系,成为一门被广泛接纳的学科,离不开留美归国生群体的卓越贡献,其中哥伦比亚大学的留学归国群体作用尤巨。他们实质性地促成了教育学领域的"现代学术转型"。由此开始,西方的教育学议题、方法(论),逐渐成为体制化的现代中国教育学术日益崛起的主导力量。通过邀约美国教育学名家、创办《新教育》、积极介入社会与教育改革、参与教育学分支学科建设,哥伦比亚大学留学归国群体极大地提升了教育学在民国学术共同体中的影响力,使其成为当时较好体现"学术现代性"的"显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教育学术 留美归国生 中国教育学 哥伦比亚大学 现代学术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哥伦比亚大学与中国留学生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竞蓉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30-35,共6页
20世纪上半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为中国文化教育界培养了大量人才,其中包括一批日后成为中国文教界领袖人物的留学生,如胡适、蒋梦麟、马寅初、陶行知、陈鹤琴等人。在哥大求学时期,中国留学生不仅在学术上得到很大提高,而且在政治见地... 20世纪上半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为中国文化教育界培养了大量人才,其中包括一批日后成为中国文教界领袖人物的留学生,如胡适、蒋梦麟、马寅初、陶行知、陈鹤琴等人。在哥大求学时期,中国留学生不仅在学术上得到很大提高,而且在政治见地、哲学观念、思维方式和教育视野等多方面都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并与该校知名教授们建立了融洽而深厚的师生情谊,为归国后的教育改革活动奠定了知识、能力和人事关系的坚实基础。哥伦比亚大学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家的摇篮,在推动20世纪上半叶中国现代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哥伦比亚大学 中国留学生 教育革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文学的开山祖”:龚自珍文学史地位的确立
17
作者 马昕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8,共18页
龚自珍被学术界公认为“近代文学的开山祖”,这一文学史地位的确立经历了百余年的演变历程。其先决条件是龚自珍在当时及稍后得到亲友圈层内外的普遍认可,获得了较高的早期评价,但同时存在着文、词评价较高而诗歌评价较低的文体“错位... 龚自珍被学术界公认为“近代文学的开山祖”,这一文学史地位的确立经历了百余年的演变历程。其先决条件是龚自珍在当时及稍后得到亲友圈层内外的普遍认可,获得了较高的早期评价,但同时存在着文、词评价较高而诗歌评价较低的文体“错位”现象。到近代晚期,随着宋诗派、诗界革命派和南社对龚诗的持续推扬,龚自珍的文学声名随之得到大幅提升。黄人在《中国文学史》中最先将龚自珍确立为近代文学的启蒙人物,这一认识超越了20世纪上半叶的其他类似著述。然而,真正确立“近代文学的开山祖”这一历史定位,则要等到新中国成立后,与“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文学”研究范式的成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龚自珍 近代文学 中国文学史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哥伦比亚大学与中国现代教育改革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竞蓉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43-49,共7页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世界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杜威、孟禄、克伯屈等哥伦比亚大学知名教育家来华,与其中国弟子们联袂主导了一场有组织的群众性的现代教育改革运动。在这场蔚为壮观的运动中,他们对中国教育的方方面面进行了深入思考和探...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世界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杜威、孟禄、克伯屈等哥伦比亚大学知名教育家来华,与其中国弟子们联袂主导了一场有组织的群众性的现代教育改革运动。在这场蔚为壮观的运动中,他们对中国教育的方方面面进行了深入思考和探索,不仅促使教育观念发生重大转变,现代学制得以建立,教育教学改革也屡有尝试和新创,最终形成了现代教育的基本格局,并促使中国教育体系开始由近代向现代转型。而这一由中美两国著名教育家携手主导构建中国现代教育的过程,也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经验与宝贵的教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哥伦比亚大学 中国 现代教育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哥伦比亚大学归国留学生与中国现代高等教育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竞蓉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21,共4页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归国留学生群体占据民国高等教育界要津,主导了一场如火如荼的高等教育改革运动,进行了把西方(尤其是美国)现代大学教育理念和模式与中国本土需要相结合的探索,开创了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归国留学生群体占据民国高等教育界要津,主导了一场如火如荼的高等教育改革运动,进行了把西方(尤其是美国)现代大学教育理念和模式与中国本土需要相结合的探索,开创了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他们在促进中国现代大学精神和现代大学制度确立的过程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在他们的努力下,中国高等教育融入了世界教育发展的主流,成为世界现代教育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哥伦比亚大学归国留学生 中国 现代高等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和哥伦比亚贸易关系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闫世刚 《现代管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1-83,共3页
文章基于贸易结合度、贸易互补性指数对中国和哥伦比亚双边贸易进行定量分析,实证表明中国和哥伦比亚间双边贸易结构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但是贸易结合度仍有进一步提升空间。中哥在自贸区推进面临阻力,同时存在贸易摩擦加剧和美国因素的制... 文章基于贸易结合度、贸易互补性指数对中国和哥伦比亚双边贸易进行定量分析,实证表明中国和哥伦比亚间双边贸易结构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但是贸易结合度仍有进一步提升空间。中哥在自贸区推进面临阻力,同时存在贸易摩擦加剧和美国因素的制约,中哥应进一步完善合作机制、推进自贸区建设,加强产能合作以促进双方贸易增长和共同发展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哥伦比亚 贸易结合度 贸易互补性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