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32篇文章
< 1 2 9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跨学科视域与跨文类叙事:《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的敦煌文学书写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松 杨芷若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02-117,F0002,共17页
自19世纪末,海外汉学家开启了中国文学史的编纂工作,21世纪以来走向成熟和深化。梅维恒主编的《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2001年出版以来,引起了国内外学界的广泛讨论,该书有关敦煌文学书写的问题值得重视。通过阐述选取文献的缘由、撰写的... 自19世纪末,海外汉学家开启了中国文学史的编纂工作,21世纪以来走向成熟和深化。梅维恒主编的《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2001年出版以来,引起了国内外学界的广泛讨论,该书有关敦煌文学书写的问题值得重视。通过阐述选取文献的缘由、撰写的思路以及向文学本位回归的特色,可以提炼出作者书写敦煌文学所采取的研究方法,即跨学科视域和跨文类叙事研究。考察该书的文学史观和文学史方法论,可以为国内的书写实践提供路径参考。中国文学史编纂应该立足中华文化核心价值,参与全球国际对话并构建科学的文学史理论,撰写真正内在于中国文学文化同时又融入世界潮流的文学史著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 敦煌文学 梅维恒 史密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宗教文学史》的书写与教学探索
2
作者 吴光正 《写作》 2025年第2期9-17,共9页
12卷25册本《中国宗教文学史》包括道教文学史、佛教文学史、基督教文学史、伊斯兰教文学史四大板块,是国内第一部涵盖多语种、多教派的大中华文学通史。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这部学术型的中国宗教文学史的书写在项目运作、教学探... 12卷25册本《中国宗教文学史》包括道教文学史、佛教文学史、基督教文学史、伊斯兰教文学史四大板块,是国内第一部涵盖多语种、多教派的大中华文学通史。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这部学术型的中国宗教文学史的书写在项目运作、教学探索等层面的经验和教训都值得回顾,可以为编撰教学型的中国宗教文学史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宗教文学史 宗教文学 文学史书写 文学史教学 教学型文学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宇文所安文学史观下文学史与选集间互证关系刍论--以《剑桥中国文学史》《诺顿中国文选》唐代研究为例
3
作者 姬洁如 周睿 《杜甫研究学刊》 2025年第2期112-124,共13页
《剑桥中国文学史》与《诺顿中国文选》是宇文所安中国文学史观的一体两面。二者在文本选择、编撰方式上具有相似性,体现作者的文学文化史理念与评价体系,同时又各有侧重:《剑桥中国文学史》主要从外部物质环境中考察文学实践,《诺顿中... 《剑桥中国文学史》与《诺顿中国文选》是宇文所安中国文学史观的一体两面。二者在文本选择、编撰方式上具有相似性,体现作者的文学文化史理念与评价体系,同时又各有侧重:《剑桥中国文学史》主要从外部物质环境中考察文学实践,《诺顿中国文选》则更关注文学传统的互文性与审美特征,两者恰好在互证互补之中集中彰显宇文所安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基本认知。宇文所安文学史观的系统建构与傅汉思的引领及自身早期唐诗史写作实践间存在密切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文所安文学史 《剑桥中国文学史 《诺顿中国文选》 互证互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译视角下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以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日译本为例
4
作者 俞筱婷 赵燕 《今古文创》 2025年第18期105-107,共3页
在全球化进程的时代背景下,世界各国文化在国际舞台上各自展现出别样的魅力。中华文化历史悠远,兼容并蓄,推动其对外传播可以展现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本文以郑振铎的《中国俗文学史》中日译本为例,探讨中华文化在传播过程中的翻译挑战与... 在全球化进程的时代背景下,世界各国文化在国际舞台上各自展现出别样的魅力。中华文化历史悠远,兼容并蓄,推动其对外传播可以展现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本文以郑振铎的《中国俗文学史》中日译本为例,探讨中华文化在传播过程中的翻译挑战与策略问题。郑振铎所著《中国俗文学史》全面梳理了俗文学的发展历程,为民俗研究与文化传承提供了重要依据。而其日译本也有相当大的研究价值,其中包含许多中国特色词汇以及诗歌,翻译难度大。通过对其中日译本的研究揭示该书外译对展现中华俗文学魅力、促进跨文化交流的独特价值,同时体现当代青年在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方面的思考与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史 外译 翻译 文化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译选集与中国现代文学的海外传播——以《哥伦比亚现代中国文学选集》为视角 被引量:8
5
作者 李刚 谢燕红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75-182,共8页
自上个世纪30年代,纽约Reynal&Hitchcock出版社推出埃德加·斯诺(EdgarSnow)的《活的中国:现代中国短篇小说选》(Living China:Modern Chinese Short Stories)以来,西方世界又相继推出了数十部综合性的中国现代文学英译选集。
关键词 现代中国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 选集 哥伦比亚 海外传播 英译 30年代 短篇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哥伦比亚中国现代文学读本》中的鲁迅 被引量:2
6
作者 顾钧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5-38,共4页
关键词 文学读本 哥伦比亚 中国现代 鲁迅 《狂人日记》 大学出版社 2007年 《孔乙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论型”与“星座图”——另两种当代文学史写作的可能及思考
7
作者 吴秀明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22,共9页
当代文学史写作在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的“爆热”①之后,近20年来,其实已渐处“停顿”或“低迷”的状态。这一时期出版的文学史,有不少是进行简单修订后重版,在将文学史叙述时间“下限”延长的同时,拓展和充实相关内容。如张钟、洪子诚... 当代文学史写作在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的“爆热”①之后,近20年来,其实已渐处“停顿”或“低迷”的状态。这一时期出版的文学史,有不少是进行简单修订后重版,在将文学史叙述时间“下限”延长的同时,拓展和充实相关内容。如张钟、洪子诚等的《当代中国文学概观》,於可训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概论》,吴秀明主编的《当代中国文学六十年》(原为《当代中国文学五十年》)等。新编文学史似乎遭受了“危机”,至少是写作速度明显放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 文学史写作 文学史叙述 於可训 洪子诚 吴秀明 星座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山不老,绿水长流——陈文新教授的文学史书写与团队建设访谈录
8
作者 陈文新 雷璐灿 《写作》 2025年第1期5-13,33,共10页
自“五老八中”以来,武汉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六代学者共同打造了文学史著作的书写传统,其一脉相承的治学特点是文本、文献与文论相结合,而以文本为首位。陈文新的学术研究以明代为中心,对明代主要文体和文化生态做系统考察,既有横向... 自“五老八中”以来,武汉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六代学者共同打造了文学史著作的书写传统,其一脉相承的治学特点是文本、文献与文论相结合,而以文本为首位。陈文新的学术研究以明代为中心,对明代主要文体和文化生态做系统考察,既有横向的拓展,又有纵向的梳理,体现了中国文学史研究的通史视野。文学史的三大著述文体各有优劣,应主其一而兼二长,重拾古人文学史书写的精华。其学术团队的组建与运作,历经艰辛,渐入佳境,有如青山不老,绿水长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文新 文学史书写 团队建设 武汉大学 中国古代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巴洛克美学和文学史写作
9
作者 余夏云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61,共9页
2016年,北美学界连续出版了三部文学史:由俄亥俄州立大学邓腾克(Kirk Denton)教授主编的《哥伦比亚中国现代文学指南》(The Columbia Companion to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2016,以下简称《哥伦... 2016年,北美学界连续出版了三部文学史:由俄亥俄州立大学邓腾克(Kirk Denton)教授主编的《哥伦比亚中国现代文学指南》(The Columbia Companion to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2016,以下简称《哥伦比亚指南》);由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张英进教授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指南》(A Companion to ModernChineseLiterature,London:WileyBlackwell,2016,以下简称《指南》);由杜克大学罗鹏(Carlos Rojas)教授和康奈尔大学白安卓(Andrea Bachner)教授主编的《牛津中国现代文学手册》(The Oxford Handbook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s,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2016,以下简称《手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巴洛克美学 哥伦比亚中国现代文学指南 文学史写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近的文学研究和文学史意识——文学史视野下的新世纪文学研究
10
作者 孟繁华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27,共8页
历史著作的写作有多种形式,比如编年体如《左传》,纪传体如《史记》,纪事本末体如《剑桥中国史》等。文学史也有这些编撰方法,比如编年体有《中国现代文学编年史》《中国当代文学编年史》;纪传体有王瑶的《中国新文学史稿》,提炼了现代... 历史著作的写作有多种形式,比如编年体如《左传》,纪传体如《史记》,纪事本末体如《剑桥中国史》等。文学史也有这些编撰方法,比如编年体有《中国现代文学编年史》《中国当代文学编年史》;纪传体有王瑶的《中国新文学史稿》,提炼了现代文学史的“鲁郭茅巴老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史稿》 新世纪文学 文学史意识 文学史视野 王瑶 纪传体 编撰方法 中国现代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东洋学的中国文学研究模式方法及成败得失
11
作者 王向远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2-180,共9页
日本东洋学家的中国文学研究在东洋学中自成一体,与东洋学的区域研究的立场方法明显不同,他们普遍采用“文学史”而且是“国别文学史”的模式与方法来研究中国文学,即便在“中国文学概论”类著作中,仍不脱国别文学史模式,遂使日本的“东... 日本东洋学家的中国文学研究在东洋学中自成一体,与东洋学的区域研究的立场方法明显不同,他们普遍采用“文学史”而且是“国别文学史”的模式与方法来研究中国文学,即便在“中国文学概论”类著作中,仍不脱国别文学史模式,遂使日本的“东方(东洋)文学史”类著述一直缺乏。这种模式方法的缺陷在于偏重知识性的史料铺述,缺乏宏观视野与比较研究,缺乏分析判断与概括评价,未能超越历史叙述而提出独到的思想观点与理论主张,未能在东西方文学的大背景下揭示出中国文学的特点并突显其特殊价值与地位。对这种局限性有所超越的只有吉川幸次郎。他用比较文学的方法研究中国文学,对中国文学的若干特点做了总结阐发与评价,至今仍不失参考价值。认识到日本东洋学家的中国文学研究的成败得失,有助于我们批判地借鉴日本东洋学,并在学术史的批判考察与互鉴中加深对中国文学的理解与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东洋学 中国文学史 吉川幸次郎 青木正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借鉴中国经验:哥伦比亚的交通大建设
12
作者 周江评 《城市交通》 2011年第5期99-99,共1页
30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成就举世瞩目。太平洋彼岸的哥伦比亚目前正兴起一场类似中国很多城市的交通大建设活动。除了借鉴中国经验,当地官员是如何决定开展这些活动的?他们又期待相关建设带来什么效益?《经济学人》杂志最近报... 30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成就举世瞩目。太平洋彼岸的哥伦比亚目前正兴起一场类似中国很多城市的交通大建设活动。除了借鉴中国经验,当地官员是如何决定开展这些活动的?他们又期待相关建设带来什么效益?《经济学人》杂志最近报道了这些问题。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访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哥伦比亚 中国 交通 借鉴 经济发展 太平洋 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观点结新硕果-简论《歌伦比亚美国文学史》
13
作者 何颖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0年第2X期241-243,共3页
《哥伦比亚美国学史》是一部站在人类历史文化和精神心态史的高度上,将美国文学置于“多元文化交叉、碰撞的联系”中来给予考察的,涉及内容浩繁的文学史,同时又是一部充分体现了“按照当代观点编写文学史”的理念的文学史。它为读者... 《哥伦比亚美国学史》是一部站在人类历史文化和精神心态史的高度上,将美国文学置于“多元文化交叉、碰撞的联系”中来给予考察的,涉及内容浩繁的文学史,同时又是一部充分体现了“按照当代观点编写文学史”的理念的文学史。它为读者了解和研究美国文学展示了一幅丰富与生动的画卷。文该文将从内容、文学暨文学史的理念,多元文化与编者等方面来审视和简论它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哥伦比亚美国文学史 文学 文学史 多元文化 美国 埃默里·埃利奥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史书写中的当代史——《中国当代文学史编写史(1949—2019)》评析
14
作者 赵晶晶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3-159,共7页
中国当代文学界第一本当代文学史编写史著作《中国当代文学史编写史1949—2019》,较为创新地以编写史视角进入当代文学史场域展开史学研究。作者曾令存以编写史研究者的身份探寻文学史编写镜像中的“当代史”,试图辨晓70年当代文学史中... 中国当代文学界第一本当代文学史编写史著作《中国当代文学史编写史1949—2019》,较为创新地以编写史视角进入当代文学史场域展开史学研究。作者曾令存以编写史研究者的身份探寻文学史编写镜像中的“当代史”,试图辨晓70年当代文学史中文学“史”与“文学”史互为辩证的关系。同时作者在编写史的视域中一方面嫁接不同时代背景下当代文学史与现代文学史之间的关系,以结构的方式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开展学科研究;另一方面又不断挖掘当代文学史发展过程中“自我解构”的特性,促使当代文学史在共性的网格中另展“新颜”。作者通过编写史中当代文学史与文学批评的“互文”关系,将当代文学“当代性”作为研究契机,展现文学史中“另类的”当代文学史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史编写史》 曾令存 中国当代文学史 当代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语世界中国文学史集中的《西游记》及其对翻译教学的启示
15
作者 王文强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4年第2期108-110,共3页
英语世界汉学家编纂的中国文学史集对推动中国文学作品海外“经典化”有着重要的作用。文章选取中国古典小说《西游记》为案例,分析不同历史时期英语世界中国文学史集对该小说的评价,重点聚焦编著者对《西游记》主题、著作归属权等方面... 英语世界汉学家编纂的中国文学史集对推动中国文学作品海外“经典化”有着重要的作用。文章选取中国古典小说《西游记》为案例,分析不同历史时期英语世界中国文学史集对该小说的评价,重点聚焦编著者对《西游记》主题、著作归属权等方面的探讨,以此考察《西游记》在史集中所呈现的面貌。研究发现,《西游记》在史集的历史演进呈现出三个阶段性特征:20世纪初,翟理斯在其《中国文学史》中对《西游记》做了初步探索,将其视作“迷信小说”;受胡适《<西游记>考证》一文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的编著者接受“吴承恩作者论”,小说也被定义为“幽默小说”;自20世纪90年代至今,受余国藩影响,中国文学史集的编纂者注重论述《西游记》中蕴含的佛教、道教元素。作为典籍翻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他者视角考察史集中的《西游记》,可以映射出《西游记》在英语世界的接受情况,有助于学生了解该小说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呈现的镜像,对提升学生跨文化能力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游记》 英语世界 中国文学史 翻译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报刊史料”重构“20世纪中国文学史”——读《报刊史料与20世纪中国文学史》
16
作者 陈云昊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5-159,共5页
关爱和教授担任总主编的《报刊史料与20世纪中国文学史》,分为胡全章分卷主编的《近代卷》、孟庆澍分卷主编的《现代卷》、武新军著《当代卷》三卷,入手于报刊,立足于文学,借助原始材料,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呈现了中国近代、现代和当代... 关爱和教授担任总主编的《报刊史料与20世纪中国文学史》,分为胡全章分卷主编的《近代卷》、孟庆澍分卷主编的《现代卷》、武新军著《当代卷》三卷,入手于报刊,立足于文学,借助原始材料,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呈现了中国近代、现代和当代文学史写作的新成绩。《近代卷》《现代卷》《当代卷》三卷书在“报刊史料”这个基础视点上,表现出了视角的统一性和学理的连贯性,相互形成了内在呼应,具有鲜明的开创意识。随着《报刊史料与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出版,“重写文学史”被推到了一个基于“报刊史料”的水准线上,“大文学史”也被具体地落实为近代、现代、当代的内在贯通,“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写作在此得以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报刊史料与20世纪中国文学史 关爱和 报刊史料 重写文学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精神史的《中国新文学史稿》
17
作者 陈澜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8-56,共9页
王瑶的《中国新文学史稿》作为新中国成立初期草创而成的“新文学史”,其增删、出版、普及都受到时代风气的影响,并反映新中国成立初期知识分子在精神上的变迁,需要将其视作思想史的材料,加以系统的探讨。通过揭示《新民主主义论》与《... 王瑶的《中国新文学史稿》作为新中国成立初期草创而成的“新文学史”,其增删、出版、普及都受到时代风气的影响,并反映新中国成立初期知识分子在精神上的变迁,需要将其视作思想史的材料,加以系统的探讨。通过揭示《新民主主义论》与《中国新文学史稿》在思想方法、历史观上的联系,呈现《中国新文学史稿》引起的讨论中所具有的共识,指认在文学史的体例中具有的政治性、思想性,以及王瑶的治学理路具有的激进一面,进一步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具有一般性的思想状况。《中国新文学史稿》本身具有思想实验的性质,其内部的增删与公开的讨论都可以视作是思想史上的典型个案,体现着思想改造的艰巨性。打开《中国新文学史稿》作为个人的、集体的精神史的维度,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历史转折期的丰富性与复杂性,激活“新文学”所具有的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瑶 中国文学史稿》 精神史 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括在外”的多维展开——《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定位和渊源
18
作者 黄奕扬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6-151,共6页
《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面世为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书写和研究带来新意,但其文学史价值则因自身后现代“百科全书”式的样貌而受到怀疑;惟此,读者可以援用“包括在外”这一微妙的辩证观念切入此书并逐层推演,观照其体例选择上对海外... 《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面世为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书写和研究带来新意,但其文学史价值则因自身后现代“百科全书”式的样貌而受到怀疑;惟此,读者可以援用“包括在外”这一微妙的辩证观念切入此书并逐层推演,观照其体例选择上对海外“重写文学史”风潮的呼应和权衡,内容剪裁上与大陆现代文学史书写的对话和互补,以及叙述方法上对中国文史传统的接续,以真正理解王德威这一编撰实验的意义;而后可知,其“新编”之所在并非离经叛道、徒具热闹而已,其中实有深切考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 “包括在外” 体例 “制式”书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海外中国文学史著中的“文学”观念演进研究
19
作者 赵东旭 《阴山学刊》 2024年第1期27-35,共9页
早期海外中国文学史著中的“文学”观念,经历了不断演进的过程,论述重点从杂文学逐渐过渡到纯文学。海外汉学家巴赞、肖特、瓦西里耶夫和末松谦澄对文学的认识处于文献典籍的层面,以小说,戏曲和诗歌为代表的纯文学所占并重并不高。翟理... 早期海外中国文学史著中的“文学”观念,经历了不断演进的过程,论述重点从杂文学逐渐过渡到纯文学。海外汉学家巴赞、肖特、瓦西里耶夫和末松谦澄对文学的认识处于文献典籍的层面,以小说,戏曲和诗歌为代表的纯文学所占并重并不高。翟理斯和葛禄博都增加了对纯文学论述的篇幅,有关纯文学的论述也走向体系化,纯文学的比重进一步提升。盐谷温已经把纯文学作为论述的核心,文学观念也完成由杂文学向纯文学的转变。作为“他者”的早期海外汉学家开创了中国文学史著中小说和戏曲研究的先河,至今对国内学界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中国文学史 文学观念 文学 演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版本修订与比较
20
作者 沈子瑜 黄德志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11-119,共9页
王德威主编的《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目前共有英文、繁体中文、简体中文三个版本。《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具有哈佛系列“新编文学史”的特色:宏观文明视野与微观文学现场的碰撞。这部文学史的版本变化主要体现在两次修订上,其... 王德威主编的《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目前共有英文、繁体中文、简体中文三个版本。《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具有哈佛系列“新编文学史”的特色:宏观文明视野与微观文学现场的碰撞。这部文学史的版本变化主要体现在两次修订上,其一是从英文版到繁体中文版,修订主要体现在篇章标题的修改、序章篇幅的增长和篇目数量的增加上;其二是从繁体中文版到简体中文版,修订主要体现在文章篇目的增删上。版本变化将不同文化语境产生的差异具象化,让这部文学史蓦然成为展现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发展动态的可读文本。王德威在编纂过程中有意呈现海外汉学研究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在不同文化语境下的差异性的目标,在版本变化中不期而然地达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 版本比较 文化语境 王德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