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咏而归》的阐释与重建 被引量:2
1
作者 卓今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5-62,共8页
好看只是一个幌子,李敬泽其实在做一件重大而艰难的事情。《咏而归》像一把佩饰华美的利剑,挑开沉淀在漫长历史中黑暗的、错误的一面,直指当下的道德伦理问题、人性问题。他这种"双重还原法"和"才子书"的书写方式,... 好看只是一个幌子,李敬泽其实在做一件重大而艰难的事情。《咏而归》像一把佩饰华美的利剑,挑开沉淀在漫长历史中黑暗的、错误的一面,直指当下的道德伦理问题、人性问题。他这种"双重还原法"和"才子书"的书写方式,是对散文写作的贡献,也可以说是历史散文写作的新起点。他在探索一种阐释的确当性与真理性的可能,其阐释方法包含了多种阐释的可能,作者的意图、读者中心理论、自主阐释与本体阐释等。超越前人解经读经的模式,把历史上许多已经定性的、或者存而不论的问题摊开,重新审视经典文本中政治生活与公共责任、个体自由与利益共同体、生命法则与人文启蒙、道德标尺与文明发展等问题,通过对历来颇具争议的经典文本的阐释进行一次现代性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咏而归》 阐释 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枯竭的困境与新生的源头——以李敬泽《咏而归》为例浅析
2
作者 田泥 石佳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6-73,共8页
李敬泽近年来出版的新书《咏而归》是一部解读古人古典的短篇散文集,涉及了丰富的中国文学与文化内涵,遍及到了历史与文明的各处角落。题目“咏而归”源自《论语》中的一段原文,并以此统摄了全书的主旨内涵及文风章法。文章试图展现作... 李敬泽近年来出版的新书《咏而归》是一部解读古人古典的短篇散文集,涉及了丰富的中国文学与文化内涵,遍及到了历史与文明的各处角落。题目“咏而归”源自《论语》中的一段原文,并以此统摄了全书的主旨内涵及文风章法。文章试图展现作者在本书中所咏赞的传承不息的历史精神,分析挖掘其别具风格的文章格局和文字章法,结合历史与现实,展示了李敬泽对于文学枯竭的回应以及文学新生的源头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敬泽 《咏而归》 散文 文学枯竭 文学新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国维《咏史二十首》文本生成考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增宝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9-99,共11页
庚子年三至六月,王国维为出洋考验事四至杭州,其中波折,《王乃誉日记》载之甚细。此间,他得以拜见高凤岐并以《咏史二十首》录呈。阅读史分析可见,桑原陟藏《中等东洋史》、林乐知《四裔编年表》等东西洋书籍的阅读,为组诗提供了“系统... 庚子年三至六月,王国维为出洋考验事四至杭州,其中波折,《王乃誉日记》载之甚细。此间,他得以拜见高凤岐并以《咏史二十首》录呈。阅读史分析可见,桑原陟藏《中等东洋史》、林乐知《四裔编年表》等东西洋书籍的阅读,为组诗提供了“系统”史观和内容借鉴。王国维的史书阅读经验为组诗提供了重要的修辞参照。“《学衡》本”对“上图本”的文字改动,见出王国维文学对其史学知识的形式征服。而对“黑海”“西头”等诗歌笺注问题进行辨析,则可由文本生成问题达于对作者本意及历史语境的揣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 《咏史二十首》 《中等东洋史》 高凤岐(啸桐) 王乃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思《咏史》诗创作时间新论 被引量:3
4
作者 韦春喜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7-101,共5页
通过对左思各人生阶段活动、思想及《咏史》诗的内容、风格、诗题等的综合探析可知,《咏史》诗创作时间应为永康元年(300)至太安二年(303)某一集中或较短时间内,是诗人对生命历程作深刻总结的作品。
关键词 左思 《咏史》诗 创作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咏乐汇》:电视谈话类节目的娱乐元素解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孙峰岩 马媛 郭雅丽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131-132,共2页
《咏乐汇》从世界范围内选取拥有独特人生经历的嘉宾,通过表演的形式将其再现,分享宝贵的人生感悟。这种"李咏式"的访谈形式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娱乐氛围,而娱乐元素的注入也让《咏乐汇》充满了活力。受众的心理需求、市场的需要、电视... 《咏乐汇》从世界范围内选取拥有独特人生经历的嘉宾,通过表演的形式将其再现,分享宝贵的人生感悟。这种"李咏式"的访谈形式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娱乐氛围,而娱乐元素的注入也让《咏乐汇》充满了活力。受众的心理需求、市场的需要、电视的传播特性决定了娱乐元素在谈话类节目中的存在。本文将从《咏乐汇》节目的情境设置、主持方式及风格、环节设置、现场互动等方面对电视谈话类栏目的娱乐元素的表现进行解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娱乐节目 《咏乐汇》 大众文化 电视谈话类栏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轼《卜算子》咏雁词探赜——兼与陆游同词牌《咏梅》比较 被引量:1
6
作者 魏耕原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6-59,共4页
咏物题材是中国诗词一大宗,可以借物言志,发抒心怀,也可以把不便明言或言之有碍的心头话语,借客观物体曲折传出。苏轼与陆游各有一首《卜算子》,一借大雁曲传自己处境的困危,一借梅花叙说投闲置散、报国无门的苦闷。动植物都成了诗人的... 咏物题材是中国诗词一大宗,可以借物言志,发抒心怀,也可以把不便明言或言之有碍的心头话语,借客观物体曲折传出。苏轼与陆游各有一首《卜算子》,一借大雁曲传自己处境的困危,一借梅花叙说投闲置散、报国无门的苦闷。动植物都成了诗人的化身,物与人融为一体,都写得非常贴己,为人传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卜算子》 《咏梅》 陆游 苏轼 词牌 中国诗词 借物言志 动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国诗人华兹华斯的诗歌语言风格——以《咏水仙》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苏宝英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Z期85-86,共2页
华兹华斯是十九世纪英国文学界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也是西方文坛历史上影响最大的诗人。他突破了十八世纪新古典主义,运用"诗作语言"描绘上流社会的桎梏,引领英国诗坛走向口语化、平民化的道路。他凭借流畅、清爽、淳朴的文风... 华兹华斯是十九世纪英国文学界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也是西方文坛历史上影响最大的诗人。他突破了十八世纪新古典主义,运用"诗作语言"描绘上流社会的桎梏,引领英国诗坛走向口语化、平民化的道路。他凭借流畅、清爽、淳朴的文风与大胆的创新带领英国诗坛进入全新的时代。本文主要以诗人的《咏水仙》为例,探究其诗歌的语言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兹华斯 《咏水仙》 语言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徐景新艺术歌曲《咏梅》的创作特征 被引量:1
8
作者 吴晓媛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20-122,共3页
徐景新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作曲家,不仅在电影音乐创作方面有着很深的造诣,在艺术歌曲创作方面也有优秀的作品。其艺术歌曲《咏梅》是他根据毛泽东诗词创作而成。笔者在对《咏梅》歌词艺术性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其音乐结构、旋律形... 徐景新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作曲家,不仅在电影音乐创作方面有着很深的造诣,在艺术歌曲创作方面也有优秀的作品。其艺术歌曲《咏梅》是他根据毛泽东诗词创作而成。笔者在对《咏梅》歌词艺术性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其音乐结构、旋律形态、和声手法等音乐要素进行分析,进而总结这部作品的创作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景新 《咏梅》 音乐手法 创作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胡曾的咏史诗
9
作者 毛炳汉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5-38,共4页
本文对湖南古代作家胡曾的咏史诗进行了全面评价 。
关键词 胡曾 《咏史》 诗歌 古代文学 思想价值 艺术特色 历史人物 创作手法 感情基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古代咏史诗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士龙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123-127,共5页
试论古代咏史诗李士龙咏史诗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由作者直接歌咏历史题材,以寄寓思想感情,表达议论见解的一种类别。比起其他诗歌来,咏史诗反映的历史题材,更具有特征和概括力以及某种历史的典型性,因而也更易启发人们认识社会历史,... 试论古代咏史诗李士龙咏史诗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由作者直接歌咏历史题材,以寄寓思想感情,表达议论见解的一种类别。比起其他诗歌来,咏史诗反映的历史题材,更具有特征和概括力以及某种历史的典型性,因而也更易启发人们认识社会历史,从中获取教益;比起一般历史教科书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诗 《咏史》诗 爱国主义教育 艺术价值 李商隐 中国古典诗歌 中华文化 王安石变法 商鞅变法 历史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昭明文选》中的咏史诗 被引量:3
11
作者 郭丹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3期67-73,共7页
一 咏史诗,顾名思义,即以历史题材为内容的诗歌。最早以“咏史”题名的诗,是班固的五言诗《咏史》,写的是汉文帝时孝女缇萦为赎其父之罪而自愿没身为奴的故事。自此以后,咏史之作代不乏人,且不断繁盛,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百花园中引人注目... 一 咏史诗,顾名思义,即以历史题材为内容的诗歌。最早以“咏史”题名的诗,是班固的五言诗《咏史》,写的是汉文帝时孝女缇萦为赎其父之罪而自愿没身为奴的故事。自此以后,咏史之作代不乏人,且不断繁盛,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百花园中引人注目的一簇奇葩。《昭明文选》(下称《文选》)选录诗434首,分为23种类型,其中就有“咏史”一体,说明萧统对“咏史”诗的重视。《文选》“咏史”诗类共选录诗歌21首,它们是:王仲宣《咏史一首》,曹子建《三良诗一首》,左太冲《咏史八首》,张景阳《咏史一首》,卢子谅《览古一首》,谢宣远《张子房诗一首》,颜延年《秋胡诗一首》、《五君咏五首》,鲍明远《咏史一首》,虞子阳《咏霍将军北伐一首》。从诗体看,这21首都是五言诗;从顺序看,这些诗基本上按作者年代先后排列。就诗题来说,其中仅4位作者标题为“咏史诗”,但就内容而言,这21首诗,都是以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为题材的。这说明萧统并不单纯以“咏史”名篇与否作为入选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咏史诗》 《昭明文选》 《文选》 《咏史》 乐府诗 谢灵运 秋胡妻 中国古代诗歌 历史人物 昭明太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左思《咏史》诗的变体──兼论古代咏史诗的文化内涵 被引量:3
12
作者 蒋方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4期27-31,53,共6页
具有批判现实特性的咏史诗在汉代出现,同时受到儒学功用主义文学观和古代的历史认识的影响。由于诗人对史事的歌咏出于有目的的选择和探究,咏史诗不具情绪性.而以行事得失的理性思考为特征而表现出一种冷峻的情感。左思的《咏史》继... 具有批判现实特性的咏史诗在汉代出现,同时受到儒学功用主义文学观和古代的历史认识的影响。由于诗人对史事的歌咏出于有目的的选择和探究,咏史诗不具情绪性.而以行事得失的理性思考为特征而表现出一种冷峻的情感。左思的《咏史》继承了批判现实的特性.却不是借历史作道德评判。他是通过史事来探讨寒士这一类人的命运.以寻求自己的选择。因此,他的《咏史》超出了事件的限制而真正具有“史”的意味;“我”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出现,抹去了冷静的思考色彩,使其《咏史》带有“咏怀”的性质,遂与正体咏史诗有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诗 《咏史》诗 文化内涵 批判现实 理性思考 史事 历史与现实 道德评价 历史思考 历史认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杜牧咏史七言绝句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曾遂 《远程教育杂志》 1994年第4期18-21,共4页
咏史诗发展到晚唐时代,已经由最初的演绎史事(代表作如班固《咏史》)及其后的借史抒怀(代表作如左思《咏史》),进入到论断史事、褒贬人物这一新的阶段。这是继左思之后,对咏史诗旧传统的又一次突破与超越。晚唐诗人以七言绝句为主要形式... 咏史诗发展到晚唐时代,已经由最初的演绎史事(代表作如班固《咏史》)及其后的借史抒怀(代表作如左思《咏史》),进入到论断史事、褒贬人物这一新的阶段。这是继左思之后,对咏史诗旧传统的又一次突破与超越。晚唐诗人以七言绝句为主要形式,以立意为宗,采用以议论驱驾史事的笔法,创作了大量笔锋犀利而又形象鲜明、义理深邃而又情味隽永的史论式的咏史诗。晚唐杰出诗人杜牧,正是在这一突破、超越过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的代表人物。 杜牧生于唐王朝日落崦嵫的后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诗 史七绝 杜牧 《咏史》 七言绝句 晚唐诗人 《瓯北诗话》 《苕溪渔隐丛话》 艺术风格 突破与超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学低段古诗教学策略——以贺知章《咏柳》为例 被引量:3
14
作者 唐明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3-35,共3页
古诗词作为国学经典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殊的形式、承载的丰富内涵对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意义重大,在语文教学中也越来越受重视。然而,虽然古诗文的比重在教材中明显增加,教学效果却没有获得相应的提高。许多老师感到古诗词课难以上... 古诗词作为国学经典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殊的形式、承载的丰富内涵对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意义重大,在语文教学中也越来越受重视。然而,虽然古诗文的比重在教材中明显增加,教学效果却没有获得相应的提高。许多老师感到古诗词课难以上手,学生也往往提不起兴趣。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传授固定知识为主,缺少互动,环节僵化,难免使学生产生畏难和厌倦情绪。哪怕再简短的古诗词,也有其特定的文化背景和内涵,与当代社会有一定的距离,不易传授和理解。因此,我们有必要认真思考各学段的古诗词教学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教学 国学经典 古诗文 小学低段 古诗词 厌倦情绪 《咏柳》 贺知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王安石的咏史诗 被引量:1
15
作者 胡守仁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1期26-31,共6页
王安石的咏史诗,或驳旧说,或立新义,充分表现他的独创精神.有的把自己寄托在对古人古事的论述,寓意深远,尤具特色.
关键词 王安石 史诗 《史记》 司马迁 汉文帝 《咏史》 除肉刑 韩愈 叔孙通 孟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诗“阮公”辨析——兼论《咏贫士七首》的写作时间 被引量:1
16
作者 贺伟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41-50,共10页
陶渊明写有《咏贫士七首》,第五首涉及袁安、阮公两位人物,“阮公”是谁?宋代已难得其详,今人亦多曰“不详”“不知”。“阮籍”“阮裕”“阮修”是可能人选,然均与陶诗不尽相符。经论证,此处“阮公”实为《宋书·良吏传》中的“阮... 陶渊明写有《咏贫士七首》,第五首涉及袁安、阮公两位人物,“阮公”是谁?宋代已难得其详,今人亦多曰“不详”“不知”。“阮籍”“阮裕”“阮修”是可能人选,然均与陶诗不尽相符。经论证,此处“阮公”实为《宋书·良吏传》中的“阮长之”。元嘉二年(425)八月至元嘉三年(426)正月,时为江州刺史的王弘征辟阮长之为车骑从事中郎,后者于元嘉三年芒种前一日辞去武昌太守,将即将到手的一年俸禄留给后任,这便是“阮公见钱入,即日弃其官”所用之事典。“阮公”身份的确定,不仅使《咏贫士》组诗的系年问题得以解决,还为具体篇目的阐释提供了相应的历史语境,有助于深化对陶渊明其人其文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咏贫士七首》 阮长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杜牧咏史七绝的艺术特色 被引量:1
17
作者 师长泰 《人文杂志》 1986年第1期108-113,共6页
杜牧是晚唐写七言绝句的能手。前人论七绝,盛唐推王昌龄、李白;中唐推李益、刘禹锡;晚唐则举杜牧和李商隐。管世铭《读雪山房唐诗序例》说:“杜紫微天才横逸,有太白之风,而时出入于梦得。七言绝句一体,殆尤专长。” 杜牧的七言绝句,题... 杜牧是晚唐写七言绝句的能手。前人论七绝,盛唐推王昌龄、李白;中唐推李益、刘禹锡;晚唐则举杜牧和李商隐。管世铭《读雪山房唐诗序例》说:“杜紫微天才横逸,有太白之风,而时出入于梦得。七言绝句一体,殆尤专长。” 杜牧的七言绝句,题材多种多样,写景抒怀,宫怨边词,咏史状物,无所不有。其中以咏史绝句写得最有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七绝 杜牧 《咏史》 史诗 七言绝句 艺术特色 杜诗 华清宫 论史 四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渊明《咏贫士》“阮公见钱入”新解
18
作者 李剑锋 赵红梅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57-164,共8页
关于陶渊明名作《咏贫士七首》之五中的“阮公”,《陶渊明集》的主要学术注本皆未明为谁,学者论析提出的人选有阮修、阮籍、阮长之等,然皆难成定论。经过仔细辨析论证,可以认为“阮公”应为阮裕;旧解多认为“钱”为馈赠或者贿赂,其实应... 关于陶渊明名作《咏贫士七首》之五中的“阮公”,《陶渊明集》的主要学术注本皆未明为谁,学者论析提出的人选有阮修、阮籍、阮长之等,然皆难成定论。经过仔细辨析论证,可以认为“阮公”应为阮裕;旧解多认为“钱”为馈赠或者贿赂,其实应指俸禄;前人又以该诗中“西关”为老子所出之“关”,实为隐逸高蹈之地的代指。由此可以贯通读解全诗。这一新的解读对于正确理解陶渊明高尚拔俗又不离人间烟火气息的真实形象也能提供有力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咏贫士七首》之五 “阮公” 阮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咏茶人七绝(19首)
19
作者 方振川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15-216,223,共3页
汤一 百味人生五味汤,凝成茶品意偏长;风风雨雨寻常事,淡泊襟怀喷茗香。
关键词 诗歌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咏茶人七绝(19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歌剧《咏别》的文化审美价值判断
20
作者 朱裔文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8-119,共2页
文章从姚斯的接受美学和亚里斯多德的悲剧理论视角,分析了现代歌剧《咏别》创作的文化审美价值。认为这部歌剧最大的审美看点在于气势宏大的交响化歌剧音乐,其深刻之处在于用悲剧的形式揭示出了一个一直躲藏在社会暗处的人性问题。
关键词 歌剧《咏别》 悲剧 接受美学 诗学 酒神精神 审美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