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伪合成题”与“经旨笺诗”——杜甫《咏怀古迹五首》新辨
1
作者 王猛 马依兰 《杜甫研究学刊》 2025年第1期19-33,共15页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在诗歌史上地位卓然,作为七言律体组诗典范,宋元以降,从组诗主旨、诗句到诗题皆被广泛追慕、化用与仿拟,成为中国乃至东亚诗歌的典范题目。然而,“咏怀古迹”本身既不合于唐诗通例语法,又不符于诗题传统。宋代杜集...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在诗歌史上地位卓然,作为七言律体组诗典范,宋元以降,从组诗主旨、诗句到诗题皆被广泛追慕、化用与仿拟,成为中国乃至东亚诗歌的典范题目。然而,“咏怀古迹”本身既不合于唐诗通例语法,又不符于诗题传统。宋代杜集编注之风兴起后,注家对《咏怀古迹五首》自题目文法到篇章结构等诸问题频有疑义,多疑为编注者伪合而成,并非杜诗原貌,然而注家在以经旨注杜诗的束缚下往往曲意弥合,导致诗题阐释牵于成说,难以合理。文章从朱鹤龄所记“吴若本”异文入眼,辨析赵次公、黄鹤等诸家旧注,在此基础上通过考辨咏怀与怀古制题传统的嬗变线索,廓清环绕《咏怀古迹五首》诗题主旨的纷纭众说,重构理解《咏怀古迹五首》诗题的传统脉络,揭示诗作流转过程中因编纂与注解之割剥误会而被蒙覆和曲解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咏怀古迹五首》 制题传统 怀古 咏怀 杜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作地系年考辨 被引量:1
2
作者 赵睿才 刘冰莉 《杜甫研究学刊》 2020年第1期10-19,共10页
《咏怀古迹五首》是杜甫的名篇,可是其作时作地问题至今尚存争议。传统以为,组诗作于大历元年(766)或二年(767)的夔州,至今仍为多数学者袭用。这样一来,除其四、其五分咏先主祠、武侯庙没有问题,其余三首都是预想之词,理解起来总有些&qu... 《咏怀古迹五首》是杜甫的名篇,可是其作时作地问题至今尚存争议。传统以为,组诗作于大历元年(766)或二年(767)的夔州,至今仍为多数学者袭用。这样一来,除其四、其五分咏先主祠、武侯庙没有问题,其余三首都是预想之词,理解起来总有些"隔"。其症结是:杜甫身在夔州,庾信宅、宋玉宅、昭君村等,何得而咏之?传统的惯例是先游历,后歌咏之——从游历角度看,组诗是纪行诗(从根本说是咏怀诗)。因而,可以断定组诗非作于一时一地,时间跨度大概是永泰二年(766)暮春至大历三年(768)春末,地点是从夔州经归州到江陵,最终定稿于江陵;如果非得将组诗定于一时之手笔的话,那应是大历三年(768)。这对诠释杜甫本次悲壮行旅意义非常:纠考历史积累之讹误,还杜诗之本来面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杜诗 《咏怀古迹五首》 编年 行迹 考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曲作家对杜甫及其诗歌的理解和接受——从马致远《汉宫秋》与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的比较谈起
3
作者 刘晓凤 刘晓玲 《杜甫研究学刊》 2015年第3期44-52,共9页
"昭君出塞",原只是汉元帝为笼络内附的南匈奴,将宫女嫁给单于为阏氏,在史书中的记载简洁,却成为后世文学艺术创作的重要素材,出现了很多以之为主题的文学作品。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和马致远的杂剧《汉宫秋》是典型代... "昭君出塞",原只是汉元帝为笼络内附的南匈奴,将宫女嫁给单于为阏氏,在史书中的记载简洁,却成为后世文学艺术创作的重要素材,出现了很多以之为主题的文学作品。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和马致远的杂剧《汉宫秋》是典型代表。比较两者,可以看出马致远对杜甫有吸收借鉴,更有消解。进而引申出元曲作家对杜甫的理解接受情况:引用杜诗,重杜诗艺术,有意消解重塑杜甫形象。这与元代特殊历史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昭君出塞”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汉宫秋》 理解接受 消解重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