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色文学经典的历史范本——论蒋光慈《咆哮了的土地》的文本价值与后世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宋剑华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6-111,共6页
《咆哮了的土地》是蒋光慈的辞世之作,同时也是"红色文学经典"的开山之作。作者以其绝对超前的透视眼光和坚定不移的政治理念,真实再现了土地革命战争波澜壮阔的历史场面。这部作品的最大价值,并不在于文本自身的美学意义;而... 《咆哮了的土地》是蒋光慈的辞世之作,同时也是"红色文学经典"的开山之作。作者以其绝对超前的透视眼光和坚定不移的政治理念,真实再现了土地革命战争波澜壮阔的历史场面。这部作品的最大价值,并不在于文本自身的美学意义;而是继"五四"新文学的思想启蒙之后,开创了中国革命文学政治启蒙的全新思维模式。无论是"左翼"文学、解放区文学还是"十七年文学",只要我们对其故事情节、人物塑造、叙事法则等诸多因素展开对比研究,都能从中发现它们模仿《咆哮了的土地》的明显痕迹。重新阅读这部中国革命文学的最早范本,正确分析"红色文学经典"的历史起源,既是我们全面了解中国现代文学发展规律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重写文学史"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光慈 《咆哮了的土地》 “红色文学经典” 叙事模式 模仿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咆哮了的桑干河”——论《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对《咆哮了的土地》的模仿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冀 杨洪承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3-87,共5页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既是丁玲的代表作,也是一部模仿之作。小说与蒋光慈的《咆哮了的土地》在工农大众与知识分子的角色互换、新型农民与传统农民的表现差异、阶级斗争与农民复仇的宏大叙事三方面客观存在历史承袭的模仿行为,一方面标...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既是丁玲的代表作,也是一部模仿之作。小说与蒋光慈的《咆哮了的土地》在工农大众与知识分子的角色互换、新型农民与传统农民的表现差异、阶级斗争与农民复仇的宏大叙事三方面客观存在历史承袭的模仿行为,一方面标志着丁玲文学创作的彻底转型,另一方面是十七年文学红色经典小说模式化写作的先声,在中国红色经典小说的发展历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节点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咆哮了的土地》 模仿行为 创作转型 红色经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文视野下的《咆哮了的土地》与《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3
作者 李明彦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3-86,共4页
蒋光慈的《咆哮了的土地》和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都是以农村土地革命为表现对象的长篇小说,两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互文现象,在人物塑造、情节设计和主题建构等方面呈现出一致性。本文从互文的角度考察两部作品,意在说明文学传统... 蒋光慈的《咆哮了的土地》和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都是以农村土地革命为表现对象的长篇小说,两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互文现象,在人物塑造、情节设计和主题建构等方面呈现出一致性。本文从互文的角度考察两部作品,意在说明文学传统之于作家创作的影响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咆哮了的土地》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互文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