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郑玄《周礼注》中的“复”和“有罪先请” 被引量:3
1
作者 孔令杰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03-106,共4页
"复"和"有罪先请"是汉代的两项重要制度,《汉书》、《后汉书》中多有记载。郑玄《周礼注》中也有关于这两项制度的记载,并且列举了多种"复"和"有罪先请"的情况。将郑玄注中的材料与其它文献进... "复"和"有罪先请"是汉代的两项重要制度,《汉书》、《后汉书》中多有记载。郑玄《周礼注》中也有关于这两项制度的记载,并且列举了多种"复"和"有罪先请"的情况。将郑玄注中的材料与其它文献进行对比,可知彼此可以互证和互补,并能丰富和加深人们对汉代"复"和"有罪先请"的认识。这是郑玄《周礼注》对汉代制度研究的一个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玄 《周礼注》 有罪先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先秦接受者意识的觉醒与接受理论的早熟 被引量:1
2
作者 邓新华 《中州学刊》 CSSCI 1999年第1期111-114,共4页
先秦时期,从总体上看,文学还未从学术文化的母体中分离出来,一些理论家、思想家有关文学的见解,也仅仅包含在他们对总体文化的一般性论述之中,因此,也就不可能有独立而成熟的文学理论批评的出现。然而,上述这种对于先秦时期文学... 先秦时期,从总体上看,文学还未从学术文化的母体中分离出来,一些理论家、思想家有关文学的见解,也仅仅包含在他们对总体文化的一般性论述之中,因此,也就不可能有独立而成熟的文学理论批评的出现。然而,上述这种对于先秦时期文学理论批评总体发展水平的认定,绝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接受理论 接受者 接受美学 赋诗言志 “诗言志” 文学创作 情感表达 《周礼注》 用诗方法 文学理论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臣妾”的滥用
3
作者 张勇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I0001-I0001,共1页
臣妾,作为名词,古来称地位低贱者,《尚书传》说:“役人贱者,男日臣,女日妾。”《周礼注》也说:“臣妾,男女贫贱之称。”《战国策·秦四》:“百姓不聊生,族类离散,流亡为臣妾。”注云:“男为人臣,女为人妾。”“臣”在... 臣妾,作为名词,古来称地位低贱者,《尚书传》说:“役人贱者,男日臣,女日妾。”《周礼注》也说:“臣妾,男女贫贱之称。”《战国策·秦四》:“百姓不聊生,族类离散,流亡为臣妾。”注云:“男为人臣,女为人妾。”“臣”在甲骨文中是一个竖着的眼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尚书传》 《周礼注》 战国策 甲骨文 “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赋、比、兴”
4
作者 华亭 《远程教育杂志》 1984年第2期18-18,4,共2页
“赋、比、兴”与“凤、雅、颂”合为《诗经》中所谓“六义”。最早的《诗经》注释本子,即所谓“毛传”本中,常在一首诗的某些句下注出“兴也”,一共有一百十余处之多,但“比”与“赋”,则没有提到过。什么是赋、比、兴?到东汉时... “赋、比、兴”与“凤、雅、颂”合为《诗经》中所谓“六义”。最早的《诗经》注释本子,即所谓“毛传”本中,常在一首诗的某些句下注出“兴也”,一共有一百十余处之多,但“比”与“赋”,则没有提到过。什么是赋、比、兴?到东汉时才有较为全面的解释。东汉的经学大师郑玄在作《周礼注》时,曾引了比他早的另一位经学家郑众的论说:“比者,比方于物;兴者,托事于物。"并且指出赋、比,兴的功效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周礼注》 经学家 “赋” “比” 东汉 六义 郑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