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材美工巧”:《周礼·冬官·考工记》的设计思想 被引量:52
1
作者 李砚祖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8-81,共4页
《周礼·冬官·考工记》是先秦时期重要的儒家经典《周礼》的一部分,记录百工之事、百工之"法"及百工之"制"。"智者创物",循天时、守地气,求材美、树工巧,"一器而工聚"与察车之道的设... 《周礼·冬官·考工记》是先秦时期重要的儒家经典《周礼》的一部分,记录百工之事、百工之"法"及百工之"制"。"智者创物",循天时、守地气,求材美、树工巧,"一器而工聚"与察车之道的设计思想贯穿于《考工记》全文的始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美工巧 《周礼·冬官·考工记》 设计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登轼而望之”新解
2
作者 程邦雄 《江汉论坛》 1987年第8期62-62,共1页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出自《左传·庄公十年》,注本多将"登轼"连读,理解为动宾关系,不妥.近有标点作"登,轼而望之"的,将"轼"解为"凭轼".此说标点甚优,但"轼"字亦当...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出自《左传·庄公十年》,注本多将"登轼"连读,理解为动宾关系,不妥.近有标点作"登,轼而望之"的,将"轼"解为"凭轼".此说标点甚优,但"轼"字亦当另求解释.首先,《左传》中另有"凭轼"的用例,《僖公二十八年》:"请与君之士戏,君冯(即"凭")轼而观之."这表明《左传》中"凭轼"与"轼"的分工明确,不能相混."凭轼"说脱胎于贾公彦《周礼·冬官考工记》疏,有"式敬"作为目的,而"轼而望之"并无式敬义.其次,《礼记·曲礼》孔颖达疏:"式,谓俯下头也……于时立乘,若平常则凭较."据此知古人立乘一般是凭较的,"立乘"和"凭轼"是两个不能同时发生的动作.再者,古制轼高3尺3寸(折合成今制不过2尺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传 动宾关系 标点 考工 用例 孔颖达 古人 新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打捞沉船》序
3
作者 高汉 《绿色中国》 2016年第13期30-31,共2页
胡明刚电话说:打捞沉船要出本书,想请我作序。我感到有些意外,虽然读过他的文章,却不认识他,也没有看过书稿,作序从何谈起?于是约会。原来他是我的本家,还同一辈分,叫陈舟宝。我的第一句话是:“你为什么用‘打捞沉船’的笔名?”他... 胡明刚电话说:打捞沉船要出本书,想请我作序。我感到有些意外,虽然读过他的文章,却不认识他,也没有看过书稿,作序从何谈起?于是约会。原来他是我的本家,还同一辈分,叫陈舟宝。我的第一句话是:“你为什么用‘打捞沉船’的笔名?”他留下一部251页的书稿,题曰《老手艺文稿》,详尽记载了家乡40余种老手艺。有些连我这90岁的老天台也知之不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工记》 《营造法式》 李诫 春秋时期 刮摩 式建筑 胡明 退休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