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周易正义》对唐诗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刘顺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74-178,共5页
《周易正义》作为官方指定教材的身份为孔疏在唐代的流传提供了制度保障,孔疏关于"象"论的创新对唐诗的创作以及唐代诗歌批评理论中的"意境"学说提出具有直接的理论刺激作用,但是这一点在文学史的研究上并没有受到... 《周易正义》作为官方指定教材的身份为孔疏在唐代的流传提供了制度保障,孔疏关于"象"论的创新对唐诗的创作以及唐代诗歌批评理论中的"意境"学说提出具有直接的理论刺激作用,但是这一点在文学史的研究上并没有受到应有的关注。此外孔氏对于"易"之基本内涵为变易的强调以及对于"易简"本体论层次的提升,对于唐代诗学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周易正义》的推行恰好与唐初史学的兴盛合拍,易史结合,是唐代文学文化精神逐步确立的两大思想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正义》 象体 变通 意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易正义》的宇宙观 被引量:1
2
作者 赵荣波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6-63,共8页
在唐代,儒、释、道三家并行于世,佛学固然是该时期思想的突出特征,但在真正经世致用的政治哲学中,中国的传统经学还是处于不可动摇的主导地位。作为《五经正义》之一的《周易正义》是唐代易学史、经学史乃至哲学史上的重要之作,该书虽... 在唐代,儒、释、道三家并行于世,佛学固然是该时期思想的突出特征,但在真正经世致用的政治哲学中,中国的传统经学还是处于不可动摇的主导地位。作为《五经正义》之一的《周易正义》是唐代易学史、经学史乃至哲学史上的重要之作,该书虽然以魏玄学家王弼、晋韩康伯之注作底本,且"疏不破注"的思想也确实起着一定程度的作用,但该书还是力图对王弼的玄学易进行"纠偏",序言中"先以辅嗣为本,必以仲尼为宗"的编撰宗旨,表现出试图融汇儒道、"贵无不贱有"、"崇本但不息末"的学术倾向,其中"宇宙观"方面的"纠偏"倾向是其立论的一个重要哲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正义》 宇宙生成论 宇宙本体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司马迁与《周易》 被引量:2
3
作者 徐兴海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69-73,共5页
关键词 司马迁 《周易》 《史记》 《易》 《周易正义》 亢龙有悔 孔子 承敝通变 文王 天人之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易》卦、爻辞是殷周社会现实生活的反映
4
作者 罗焕章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53-60,共8页
《周易》卦、爻辞产生在什么时候,一般认为在殷末周初。《周易·系辞》下说:“《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当文王与纣之事邪!是故其辞危。”孔颖达《周易正义》说:“以当纣世,忧畏灭亡,故作《易》辞,多述忧危之事。”顾... 《周易》卦、爻辞产生在什么时候,一般认为在殷末周初。《周易·系辞》下说:“《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当文王与纣之事邪!是故其辞危。”孔颖达《周易正义》说:“以当纣世,忧畏灭亡,故作《易》辞,多述忧危之事。”顾颉刚《周易卦爻辞中的故事》推断《周易》的卦、爻辞当著作于西周初期,出自当时掌卜筮官员之手。说明《周易》的出现,并非周厉王末期一时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卦爻辞 《周易》 考辨 《周易正义》 武人 高亨 《易》 今注 社会现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孔颖达对《周易》义理学的拓展
5
作者 张善文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1期39-43,共5页
中国《周易》学说发展到汉代,形成以“象数”学为主流的学术趋势,《易》家必本于卦象爻象以立说。至三国魏王弼(字辅嗣)作《周易注》,力扫“象数”之弊,独标以《老》、《庄》玄理说《易》的新风,于是“象数”《易》学渐衰,而“义理”... 中国《周易》学说发展到汉代,形成以“象数”学为主流的学术趋势,《易》家必本于卦象爻象以立说。至三国魏王弼(字辅嗣)作《周易注》,力扫“象数”之弊,独标以《老》、《庄》玄理说《易》的新风,于是“象数”《易》学渐衰,而“义理”《易》学日盛。历魏晋南北朝的三百多年间,王弼“扫象阐理”的《易》说几乎笼罩整个学术界,虽东汉大儒郑玄的《易注》也不能与之抗衡。 到公元七世纪唐代贞观年间,唐太宗敕命孔颖达等人主修《五经正义》,其中《周易正义》采用王弼、韩康伯注本,孔颖达为之作疏。王弼《周易注》原只涉及六十四卦经文和附于各卦的《彖传》、《象传》、《文言传》,而《系辞》以下诸传不注,后有东晋韩康伯承王弼之旨续注余篇。由于孔颖达《周易正义》选用王、韩旧注为定本,唐代开科取士的《易经》教科书,即依此为准,遂使王弼以“义理”为主的《周易》学说在此后产生了更加深远的影响。 王弼《易注》开始盛行的东晋期间,为之续注《系辞》以下各篇者,有谢万、韩康伯、袁悦之、恒玄、卞伯玉、荀柔之、徐爱、顾欢、明僧绍、刘(王献)等十人(见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吴承仕先生云:“自元嘉以来,王《易》盛行,独阙《系辞》以下不注。故自谢讫刘专注《系辞》,皆继辅嗣而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孔颖达 《周易正义》 《易》学 义理学 韩康伯 《五经正义》 《系辞》 六十四卦 《周易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颖达思想略论 被引量:2
6
作者 郭继汾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81-85,共5页
孔颖达是唐代著名学者、思想家,他对儒家经典的阐述和儒学思想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对唐初的统治政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一、孔颖达的生平及其《五经正义》 孔颖达字仲达,冀州衡水人(今河北省衡水市人),出生在一个官僚家庭。青年时... 孔颖达是唐代著名学者、思想家,他对儒家经典的阐述和儒学思想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对唐初的统治政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一、孔颖达的生平及其《五经正义》 孔颖达字仲达,冀州衡水人(今河北省衡水市人),出生在一个官僚家庭。青年时代的孔颖达接受了传统的儒家教育,以精通五经著称于当的。隋场帝大业初年,举明经高第,授官河内郡博士。隋末农民起义,他避居虎牢。唐建国后,他担任国子助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颖达 万物 养民 教化 天地 李世民 封建秩序 王道 《周易正义》 《五经正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退溪对儒家经学的继承、发展及其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贾顺先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2期23-32,共10页
李退溪对儒家经学的继承、发展及其影响贾顺先李退溪名,生于朝鲜李朝燕山君七年(1501年),去世于李朝宣祖四年(1570年),相当于中国明代孝宗、武宗、世宗、穆宗这段时期。由于当时中朝两国是非常亲密的友好邻邦,中国的文... 李退溪对儒家经学的继承、发展及其影响贾顺先李退溪名,生于朝鲜李朝燕山君七年(1501年),去世于李朝宣祖四年(1570年),相当于中国明代孝宗、武宗、世宗、穆宗这段时期。由于当时中朝两国是非常亲密的友好邻邦,中国的文化对朝鲜有很大的影响。朝鲜的一批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退溪 《周易》 儒家经学 《易学启蒙》 今注今译 四端七情 朝鲜李朝 释义 《周易正义》 《论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谦》看《易经》作者对主体精神的关注──兼论儒道两家在《易经》中的萌芽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启智 孙希国 《齐鲁学刊》 CSSCI 1994年第5期88-93,共6页
从《谦》看《易经》作者对主体精神的关注──兼论儒道两家在《易经》中的萌芽陈启智,孙希国老一辈易学家高亨先生认为《周易》经传相去甚远,因而对《周易》的研究"应当以经观经,以传观传",这当然不失为研治《周易》经传的一种方... 从《谦》看《易经》作者对主体精神的关注──兼论儒道两家在《易经》中的萌芽陈启智,孙希国老一辈易学家高亨先生认为《周易》经传相去甚远,因而对《周易》的研究"应当以经观经,以传观传",这当然不失为研治《周易》经传的一种方法。但易传毕竟是解开易经之谜的第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经》 《谦》 主体精神 道德内求 儒道两家 《周易注》 《周易》 道德修养 《周易正义》 思想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仁与易
9
作者 任俊华 《湖湘论坛》 1999年第6期40-42,共3页
关键词 《易传》 “易” 一阴一阳之谓道 《易》 论语 派生物 《周易正义》 孔颖达 仁者 《周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