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向苍天呼吁》:走向一种生态社会 被引量:7
1
作者 陈世丹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2-68,共7页
社会生态学认为,生态危机的本质根源不是传统的形而上学和伦理学的失误,而是社会生活模式的弊端。人类社会是自然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必须重视自然规律对社会结构、体制以及社会生活方式的作用,从而重整社会生态模式,解决人与自然... 社会生态学认为,生态危机的本质根源不是传统的形而上学和伦理学的失误,而是社会生活模式的弊端。人类社会是自然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必须重视自然规律对社会结构、体制以及社会生活方式的作用,从而重整社会生态模式,解决人与自然关系的社会重构问题。20世纪非洲裔美国作家詹姆斯-鲍德温在小说《向苍天呼吁》中从人道主义社会生态关怀出发,深刻揭露了20世纪30年代美国社会种族迫害、宗教欺骗和政治压迫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明确表达了他反对种族迫害,主张白人与黑人的友爱;反对宗教欺骗,主张信仰自由;反对政治压迫,主张人人平等,从而以相互关爱、和谐相处的社会关系实现人类的重新共同体化,走向一种生态社会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德温 《向苍天呼吁》 生态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看男性自我意识的发展——以《在细雨中呼喊》与《向苍天呼吁》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衡学民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43-148,共6页
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是对人心理发展过程的认识,研究人的自我意识生成。《在细雨中呼喊》与《向苍天呼吁》两部作品中的两位主人公正是借助外界的映像实现自我心理的认知,这样的共同经验是中西方文学中所体现的共通性和相似性体验。孙光... 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是对人心理发展过程的认识,研究人的自我意识生成。《在细雨中呼喊》与《向苍天呼吁》两部作品中的两位主人公正是借助外界的映像实现自我心理的认知,这样的共同经验是中西方文学中所体现的共通性和相似性体验。孙光林和约翰通过走向社会关系中的那个客体,逐步构建自我的认同;从最初的意识萌芽到意识幻想,再到意识的觉醒,他们逐步明确自己的社会性别,以及这个社会性别应该对应的存在方式。运用拉康的镜子理论以及"三界"理论阐述文中人物的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从而使精神分析这一学科同文学分析紧密联系在一起,进而实现理论和文学实践的完美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细雨中呼喊》 《向苍天呼吁》 拉康 镜子理论 比较文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痛苦·抗争·超越:《向苍天呼吁》的父子伦理建构 被引量:2
3
作者 钟京伟 李汝成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1-45,共5页
伦理学语境中,父亲角色的缺失会阻碍父子伦理观念的形成。《向苍天呼吁》展现了三个儿子因父亲角色的缺失成为牺牲品的命运。奴隶制让黑人自我认知和社会认可双重沦陷,阻碍了黑人男性角色的正常建构,黑人男性"父亲"角色的土... 伦理学语境中,父亲角色的缺失会阻碍父子伦理观念的形成。《向苍天呼吁》展现了三个儿子因父亲角色的缺失成为牺牲品的命运。奴隶制让黑人自我认知和社会认可双重沦陷,阻碍了黑人男性角色的正常建构,黑人男性"父亲"角色的土壤和空间被挤占破坏,黑人家庭精神与价值的传承被残酷阻断,进而导致了黑人家庭一系列的悲剧。儿子对父亲的态度,也映射出一代非裔对宗教游离、叛逆、重塑的轨迹,为新生代探寻出一条在宗教博爱思想中汲取力量的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詹姆斯·鲍德温 《向苍天呼吁》 父与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苍天呼吁》中的狂欢化特质阐释
4
作者 焦小婷 吴倩倩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0-33,共4页
20世纪60年代美国民权运动最为重要的文学代言人、非洲裔美国小说家詹姆斯·鲍德温的半自传体小说《向苍天呼吁》,充斥着诸多狂欢节的形式、象征和感受世界的方式。小说作者以深厚的宗教情怀和鲜明的狂欢化质素,借助种种不同的感性... 20世纪60年代美国民权运动最为重要的文学代言人、非洲裔美国小说家詹姆斯·鲍德温的半自传体小说《向苍天呼吁》,充斥着诸多狂欢节的形式、象征和感受世界的方式。小说作者以深厚的宗教情怀和鲜明的狂欢化质素,借助种种不同的感性艺术场面,有声有色地凸显出巴赫金狂欢化理论的要旨,不仅论证了美国黑人对自由与平等的信仰和追求、对权威和主流话语的颠覆与反抗,还张扬着作家宗教体验中生命本质的狂欢精神和对人性的追问中所显现的人类生命诉求过程中的原初样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詹姆斯·鲍德温 《向苍天呼吁》 狂欢化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读詹姆斯·鲍德温作品中父亲形象的《圣经》原型 被引量:4
5
作者 李鸿雁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4期371-376,共6页
父子关系是美国当代著名黑人作家詹姆斯.鲍德温毕生探究的一大主题,他的许多作品中都体现了对心目中理想的黑人父亲的渴求。此外,其作品中浓郁的宗教情结同样不容忽视。鲍德温在不同时期创作的三部作品——《向苍天呼吁》、《阿门角》... 父子关系是美国当代著名黑人作家詹姆斯.鲍德温毕生探究的一大主题,他的许多作品中都体现了对心目中理想的黑人父亲的渴求。此外,其作品中浓郁的宗教情结同样不容忽视。鲍德温在不同时期创作的三部作品——《向苍天呼吁》、《阿门角》和《假如比尔街能够说话》——中塑造了三种不同类型的黑人父亲形象,而且这些父亲形象都可以从《圣经》以及鲍德温本人的生活中找到原型。从《圣经》原型的角度解读这些作品中的黑人父亲形象无疑对理解作者本人及其作品很有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詹姆斯·鲍德温 《向苍天呼吁》 《阿门角》 《假如比尔街能够说话》 《圣经》原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