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野草〉研究》再版后记 被引量:1
1
作者 孙玉石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6-96,共1页
关键词 《后记》 再版 野草 同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殷契拾掇》后记 被引量:1
2
作者 郭若愚 《郭沫若学刊》 2006年第1期26-28,共3页
郭若愚先生编集的《殷契拾掇》一书共含三编。其中《殷契拾掇初编》于1951年秋出版,由郭沫若题写书名,陈梦家作序,收录公私所藏甲骨7宗,550片;《殷契拾掇二编》于1953年春出版,收录甲骨25宗,495片。此后,编集者继续从事甲骨收集,计划完... 郭若愚先生编集的《殷契拾掇》一书共含三编。其中《殷契拾掇初编》于1951年秋出版,由郭沫若题写书名,陈梦家作序,收录公私所藏甲骨7宗,550片;《殷契拾掇二编》于1953年春出版,收录甲骨25宗,495片。此后,编集者继续从事甲骨收集,计划完成《殷契拾掇三编》,至1963年汇集整理工作基本收尾,辑录甲骨19宗,900片。“四清”“文化大革命”相继发生,由于编集者千方百计的保护,书稿幸免遭劫难。2002年夏以来,编集者在台北语言历史研究所蔡哲茂、潘鸿传先生敦促下,历时两年,复将尘封40余年的“拾掇三编”旧稿重加整理,完成《殷契拾掇》全书的书稿,2005年1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经征得郭若愚先生同意,特将《殷契拾掇》一书《后记》转载于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记》 上海古籍出版社 “文化大革命” 整理工作 历史研究所 陈梦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敞亮与遮蔽:《鲁迅诗歌注》中副文本探析——以注解、后记和附录为考察中心
3
作者 陈宗俊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7-54,共8页
《鲁迅诗歌注》是周振甫先生一部重要的学术著作,也是中国当代文学中较早研究鲁迅诗歌的专著之一,自1962年问世以来,先后多次重印或再版,发行量超过8万册①,在学界具有广泛的影响,"是研究鲁迅诗歌的一本有成就的书"②。《鲁... 《鲁迅诗歌注》是周振甫先生一部重要的学术著作,也是中国当代文学中较早研究鲁迅诗歌的专著之一,自1962年问世以来,先后多次重印或再版,发行量超过8万册①,在学界具有广泛的影响,"是研究鲁迅诗歌的一本有成就的书"②。《鲁迅诗歌注》有两个版本:1962年第一版和1980年的修订本(以下简称修订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诗歌 《后记》 修订版 《鲁迅诗歌注》 周振甫 副文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版本历时性中的文化心理流变及伪士作用——论《朝花夕拾·后记》
4
作者 蒋清馨 《今古文创》 2022年第43期13-15,共3页
《朝花夕拾》作为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得到了较多研究者的关注,但其中的《后记》因为不在正文之中而研究者寥寥。而鲁迅在《后记》中搜集了很多材料版本、图像对正文进行补充,如果进一步研究《后记》里这些材料版本... 《朝花夕拾》作为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得到了较多研究者的关注,但其中的《后记》因为不在正文之中而研究者寥寥。而鲁迅在《后记》中搜集了很多材料版本、图像对正文进行补充,如果进一步研究《后记》里这些材料版本和图像,会发现其中存在历时性,体现了国民当时从进步到倒退的文化心理流变,并阐明了伪士在流变过程中扮演着推波助澜的角色。《后记》由此完成了对《朝花夕拾》主题的延伸与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花夕拾》 《后记》 文化心理 伪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找不到历史——《秦腔》阅读札记 被引量:16
5
作者 南帆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6-70,共5页
关键词 《秦腔》 札记 阅读 历史 《后记》 生活本质 贾平凹 日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堂回想录》偶谈 被引量:3
6
作者 夏晓虹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59-66,共8页
来之不易的成书与出版 《知堂回想录》,初名《药堂谈往》,乃是周作人生前完成的最后一部著作,也是其一生中篇幅最长的作品,包括《缘起》及《后记》、《后序》,总共208节,字数按照周作人的统计,大约为38万(《后记》)。
关键词 《后记》 周作人 《知堂回想录》 文学评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豕蹄》成书与“新文字”等史事 被引量:1
7
作者 蔡震 《郭沫若学刊》 2014年第4期33-35,共3页
《豕蹄》(上海不二书店1936年10月初版)习惯上被称作郭沫若的历史小说作品集,收录了他的六篇历史小说。但是实际上《豕蹄》还辑录了《初出夔门》等五篇自传散文,另有一首《献诗》。尽管郭沫若的作品集常常将不同文学体裁的作品混编... 《豕蹄》(上海不二书店1936年10月初版)习惯上被称作郭沫若的历史小说作品集,收录了他的六篇历史小说。但是实际上《豕蹄》还辑录了《初出夔门》等五篇自传散文,另有一首《献诗》。尽管郭沫若的作品集常常将不同文学体裁的作品混编成集,但把历史小说和自传散文,再加一首诗作辑录为一个集子,还是有点“不搭界”的感觉。其原因,在《豕蹄·后记》中曾说到,关联到当时的一些史事。但《豕蹄》中的历史小说作品被收入小说集《地下的笑声》之后,这篇《后记》就被删掉了(以后的《沫若文集》《郭沫若全集》均如此)。《序》因另成一篇文章,即《从典型说起》,后来先后编入《沫若文集》第11卷,《郭沫若全集》第16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豕蹄》 史事 历史小说 文字 成书 《初出夔门》 《后记》 郭沫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场旷日持久的论辩——兼谈口述史料的判别
8
作者 陈漱渝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6-48,共3页
有一场论争,发生在我与沈鹏年之间,分歧是毛泽东生前究竟见没见过鲁迅。争论从1982年展开,迄至2009年基本结束,其间持续了27年。序幕是沈鹏年1982年2月在《书林》杂志第1期发表的《周作人生前回忆实录:毛泽东到八道湾会见鲁迅》,尾声... 有一场论争,发生在我与沈鹏年之间,分歧是毛泽东生前究竟见没见过鲁迅。争论从1982年展开,迄至2009年基本结束,其间持续了27年。序幕是沈鹏年1982年2月在《书林》杂志第1期发表的《周作人生前回忆实录:毛泽东到八道湾会见鲁迅》,尾声是沈鹏年2009年出版的《行云流水记往》一书的《后记》。然而"曲罢人犹在,余音尚飘空",这个问题尚未彻底解决,仍留下了一条尾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述史料 2009年 论辩 《后记》 毛泽东 沈鹏 周作人 鲁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翻译家与研究家
9
作者 姜毅然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16年第4期109-110,共2页
十年前,王向远先生《源头活水》一书的《后记》一开头就写了这样几句话:“我写了七八十篇与日本有关的文章,也写了多部与日本有关的著作。但迄今为止,除少量论文外,我并没有写过单纯研究日本或日本文学的书。换言之.我所研究的实... 十年前,王向远先生《源头活水》一书的《后记》一开头就写了这样几句话:“我写了七八十篇与日本有关的文章,也写了多部与日本有关的著作。但迄今为止,除少量论文外,我并没有写过单纯研究日本或日本文学的书。换言之.我所研究的实际上大多是中日文学与文化关系。”王先生强调自己的研究是属于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或中日文学与文化之关系,而不是“单纯的”日本文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家 日本文学 文化关系 中日文学 《后记》 比较文化 比较文学 文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陈铨:异邦的借镜》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欧梵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2-74,共3页
关键词 陈铨 知识分子 《后记》 思想发展 季进 作者 创作 正直 原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启晋藏鲁迅《说文解字札记》影印本题记 被引量:1
11
作者 肖振鸣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77-77,76,F0003,共3页
关键词 说文解字 影印本 题记 札记 鲁迅 《后记》 顾廷龙 许寿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许广平先生给谢励武同志的信
12
作者 杨芝明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9-89,共1页
关键词 许广平 同志 先生 河南人民出版社 上海社科院 河南大学 《后记》 潘颂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爱玲论》跋
13
作者 袁良骏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0-91,共2页
关键词 张爱玲 《后记》 小说流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朝花夕拾》里的“时空”关系
14
作者 高殿杰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9年第11期47-51,共5页
2017年开始全国统一使用的部编本中小学语文教材特别强调对文学经典名著整本书的阅读,鲁迅《朝花夕拾》被编在七年级语文课本上册。尽管这本"小书"只有十篇文章,加上前面的《小引》和后面的《后记》也不过十二篇,字数仅十二三... 2017年开始全国统一使用的部编本中小学语文教材特别强调对文学经典名著整本书的阅读,鲁迅《朝花夕拾》被编在七年级语文课本上册。尽管这本"小书"只有十篇文章,加上前面的《小引》和后面的《后记》也不过十二篇,字数仅十二三万,名副其实的一本"小书"。但由于语句的深奥性、内涵的丰富性(鲁迅的文章从来如此),对于一个刚刚升入初中的十三四岁的小孩子来说,阅读、理解和把握这本书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花夕拾》 时空 文学经典名著 小学语文教材 全国统一 语文课本 《后记》 七年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乃乔:《悖立与整合:中西比较诗学》
15
作者 黄晚 《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 2018年第3期492-495,共4页
《悖立与整合:中西比较诗学》(以下简称《悖立与整合》)是一部理论体系构建严谨且宏大的学术专著。特别值得提及的是,这部厚重的中西比较诗学读本是复旦大学中文系杨乃乔教授至今为止撰写的惟一一部专著,共72万字;在这部专著的《后记》... 《悖立与整合:中西比较诗学》(以下简称《悖立与整合》)是一部理论体系构建严谨且宏大的学术专著。特别值得提及的是,这部厚重的中西比较诗学读本是复旦大学中文系杨乃乔教授至今为止撰写的惟一一部专著,共72万字;在这部专著的《后记》中,他曾陈述了自己思考、书写、修订及最终完成这部专著所经历的三个重要学术阶段:“1992年至1995年,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立论,形成了初步体系性的架构;1995至1997年,在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完成了理论体系上的规模性构成;2006年至2017年,在复旦大学中文系就文献的使用、校对及理论逻辑的自洽化、深度化再度做出大规模的修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比较诗学 整合 悖立 学术专著 北京师范大学 复旦大学 中文系 《后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rum uric acid as a prognostic marker in the setting of advanced vascular disease: a prospective study in the elderly 被引量:20
16
作者 Giuseppe Di Stolfo Sandra Mastroianno +6 位作者 Domenico Rosario Potenza Giovanni De Luca Carmela d'Arienzo Michele Antonio Pacilli Mario Fanelli Aldo Russo Raffaele Fanelli 《Journal of Geriatric Cardiology》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5期515-520,共6页
Background Many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yperuricemia and cardiovascular outcomes. This observational prospective study investigates the association of serum uric acid (SUA) levels w... Background Many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yperuricemia and cardiovascular outcomes. This observational prospective study investigates the association of serum uric acid (SUA) levels with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 and deaths in an elderly population affected by advanced atherosclerosis. Methods Two hundred and seventy six elderly patients affected by advanced atherosclerosis (217 males and 59 females; aged 71.2 ±7.8 years) were included. All patients were assessed for history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ancer, obesity and traditional risk factors. Patients were followed for approximately 31 ±11 months. Major events were recorded during follow-up, defined as myocardial infarction, cerebral isehemia, myocardial and/or peripheral revascularization and death. Results Mean SUA level was 5.47 ±1.43 mg/dL; then we further divided the population in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median value (5.36 mg/dL). During a median follow up of 31 months (5 to 49 months), 66 cardiovascular events, 9 fatal cardiovascular events and 14 cancer-related deaths have occurred. The patients with increased SUA level presented a higher significant incidence of total cardiovascular events (HR: 1.867, P = 0.014, 95% CI: 1.134-3.074), The same patients showed a significant increased risk of cancer-related death (HR: 4.335, P = 0.025, 95% CI: 1.204-15.606). Conclusions Increased SUA levels are independently and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risk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and cancer related death in a population of mainly elderly patients affected by peripheral vasculopath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diovascular events 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 Uric aci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sterior Selective Thoracic Fusion in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Patients:a Comparison of All Pedicle Screws versus Hybrid Instrumentation 被引量:9
17
作者 Bin Yu Jian-guo Zhang Gui-xing Qiu Yi-peng Wang Yu Zhao Jian-xiong Shen Hong Zhao Xin-yu Yang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CAS CSCD 2009年第1期30-35,共6页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segmental pedicle screws versus hybrid instrumentation on the correction results in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patients undergoing posterior selective thoracic fusion. Metho...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segmental pedicle screws versus hybrid instrumentation on the correction results in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patients undergoing posterior selective thoracic fusion. Methods By reviewing the medical records and roentgenograms of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patients who underwent selective thoracic fusion from February 2000 to January 2007 in our hospital,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2 group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instrumentation fashions: Group A was hook-screw-rod (hybrid) internal fixation type, Group B was screw-rod (all pedicle screws) internal fixation type, and the screws were used in every segment on the concave side of the thoracic curve. The parameters of the scoliosis were measured and the correction results were analyzed. Results Totally, 48 patients (7 males, 41 females) were included, with an average age of 14.4 years old and a mean follow-up time of 12.3 months. Thirty and 18 patients were assigned to group A and group B, respectively. The mean preoperative coronal Cobb angles of the thoracic curve were 48.8° and 47.4°, respectively. After surgery, they were corrected to 13.7° and 6.8°, respectively. At final follow-up, they were 17.0° and 9.5°, with an average correction rate of 64.6% and 79.0%, respectively, and the correction rate of group B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group A (P=0.003). The mean preoperative coronal Cobb angles of the lumbar curve were 32.6° and 35.2°, respectively. After surgery, they were corrected to 8.6° and 8.3°, respectively. At final follow-up, they were 10.3° and 11.1°, with an average correction rate of 66.8% and 69.9%, respectively, and the correction rate of group B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group A (P=0.003). The correction loss of the thoracic curve and lumbar curve in the 2 groups were 3.1° and 1.8°, 2.4° and 2.4°, respectively.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noted (both P〉0.05). The decompensation rate at final follow-up in these 2 groups were 4% (1/25) and 7.1% (1/14) respectively, with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selective thoracic fusion internal fixator pedicle screw DECOMPENS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