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形象学视角下《史记·秦始皇本纪》英译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炎萍 《外文研究》 2021年第1期74-81,109,共9页
近年来,将比较文学形象学引入翻译研究是学界一个新的关注点,探讨翻译渠道中民族形象生成、传播、变形及其背后的意识形态因素。本研究梳理了学界对“翻译与形象”研究从概念泛化到理论自觉的发展过程,并基于该视角对杨宪益、戴乃迭及... 近年来,将比较文学形象学引入翻译研究是学界一个新的关注点,探讨翻译渠道中民族形象生成、传播、变形及其背后的意识形态因素。本研究梳理了学界对“翻译与形象”研究从概念泛化到理论自觉的发展过程,并基于该视角对杨宪益、戴乃迭及华兹生英译的《史记·秦始皇本纪》进行比较,从微观层面上分析两个译本在顺序安排、词汇选择、翻译策略上的差异同“自我形象”“他者形象”的关系,进而探讨“译入”与“译出”两种翻译实践在民族形象海外建构与传播中所发挥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象学 史记·秦始皇本纪 民族形象建(重)构 “译入”与“译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议《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的“种树”
2
作者 任光寅 《现代中文学刊》 1997年第3期42-43,共2页
涉及秦始皇不焚书范围的"种树"两字,原出李斯的建议:"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史记·秦始皇本纪》)长期来... 涉及秦始皇不焚书范围的"种树"两字,原出李斯的建议:"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史记·秦始皇本纪》)长期来,由于对种树含义理解范围过小、对"之书"用法不注意,使人们对焚书产生了一些误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始皇 史记 本纪 李斯 医药 手工业 可理解 建造 建议 动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乾嘉考据看《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偶语”一词
3
作者 高伟琦 《文学艺术周刊》 2022年第3期12-15,共4页
《生死秦始皇》是辛德勇近几年关于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赵正书》的研究成果。在第三篇《聚语诗书不避世》中,作者将《史记》“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中的“偶语”一词释为“寓言”,颠覆了学界“偶语是对语之意”的传统认知。这... 《生死秦始皇》是辛德勇近几年关于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赵正书》的研究成果。在第三篇《聚语诗书不避世》中,作者将《史记》“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中的“偶语”一词释为“寓言”,颠覆了学界“偶语是对语之意”的传统认知。这也改变了“小说家”的性质,并由小说家的性质反观《赵正书》的史料价值,进而将问题引申到“秦始皇对待儒生和儒学的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 偶语 《史记 史料价值 乾嘉考据 秦始皇 避世 传统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记·夏本纪》日本安倍时贞钞本考述 被引量:2
4
作者 李由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6年第3期166-172,共7页
日本安倍时贞写于宝治二年(1248)的《史记·夏本纪》残卷现藏于台北"国家图书馆",笔者近期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发现可与该残卷缀合的一纸断片。本文对断片予以介绍,并考证出残卷是杨守敬东瀛访书所得。在文献特征上,安... 日本安倍时贞写于宝治二年(1248)的《史记·夏本纪》残卷现藏于台北"国家图书馆",笔者近期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发现可与该残卷缀合的一纸断片。本文对断片予以介绍,并考证出残卷是杨守敬东瀛访书所得。在文献特征上,安倍钞本与高山寺旧藏本《夏本纪》分属不同的钞本系统。结合"恒"字缺笔避讳及其他特点看,安倍钞本祖本的上限当是宋真宗时期。将其与宋代监本《史记》相比照,可以发现宋人校勘《史记》时受到了其时主流学术观念即孔颖达《尚书正义》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夏本纪》 旧钞本 安倍时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始皇帝本纪》文献学琐议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子今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5期17-23,共7页
《史记》关于秦始皇帝时代历史表现的记述,集中于《秦始皇本纪》之中。集中展示秦帝国史最重要史料的这一篇章,班固《典引》显现《秦始皇帝本纪》题名。这一情形,可以启示我们思考《太史公书》原始篇名的设定。有关秦始皇二十七年(前220... 《史记》关于秦始皇帝时代历史表现的记述,集中于《秦始皇本纪》之中。集中展示秦帝国史最重要史料的这一篇章,班固《典引》显现《秦始皇帝本纪》题名。这一情形,可以启示我们思考《太史公书》原始篇名的设定。有关秦始皇二十七年(前220)纪事,中华书局标点本《史记》“焉作信宫”的标点方式,可以有所探究,以求理解太史公原本文意。张守节《正义》有关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琅邪刻石“假威鬼神,以欺远方”解说的位置,处理方式似应作更为合理的调整。“逢盗兰池”事张守节《正义》引《括地志》出现《秦记》,应为《三秦记》。前人已经指出,“校勘记”应有所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秦始皇本纪》 张守节《正义》 以欺远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史记·项羽本纪》被改写后的多种话语形态 被引量:1
6
作者 宋先红 《宜春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94-97,共4页
《史记·项羽本纪》之所以被反复重写,一是司马迁的原文本是一种开放的结构,值得后人反复咀嚼和填充;二是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价值观下,可以从不同的视角看待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也可以对原本忽略的人物和事件进行补充和想象。郭... 《史记·项羽本纪》之所以被反复重写,一是司马迁的原文本是一种开放的结构,值得后人反复咀嚼和填充;二是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价值观下,可以从不同的视角看待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也可以对原本忽略的人物和事件进行补充和想象。郭沫若的《楚霸王自杀》是为传统士大夫代言;曹聚仁的《亚父》则是一个被冷落、被抛弃的古代谋士的内心呓语;张爱玲的《霸王别姬》对自己角色和地位有清醒认识的女性的内心独白,是觉醒后的女性对爱情和自身命运的重新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项羽本纪》 话语方式 项羽 虞姬 范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史论解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张芳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9-12,共4页
《三国史记》是朝鲜半岛历史上迄今最早的一部纪传体正史,作者充分借鉴了中国古代史籍的编撰方法,有纪、表、志、传,其中"史论"31则,名为"论曰",穿插于正文之中。本文着重探讨《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中的7则史论,... 《三国史记》是朝鲜半岛历史上迄今最早的一部纪传体正史,作者充分借鉴了中国古代史籍的编撰方法,有纪、表、志、传,其中"史论"31则,名为"论曰",穿插于正文之中。本文着重探讨《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中的7则史论,通过对其详细解析,旨在揭示金富轼的儒家思想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 史论 金富轼 儒家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读《史记·项羽本纪》三题 被引量:1
8
作者 苏兴 苏铁戈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87-89,共3页
关键词 《史记·项羽本纪》 中国 历史研究 项燕 “沐猴而冠” “沐猴而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始皇本纪》的灾异记录及其特点
9
作者 王泽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5期29-35,43,共8页
修订本《史记》秦王政十二年(前235)“天下大旱六月,至八月乃雨”的断句,当改从旧本,作“天下大旱,六月至八月乃雨”,理解为“三月不下雨”。这样符合史书的灾异书写习惯。《秦始皇本纪》的灾异记录,数量多、占比高、纯记灾异,与《史记... 修订本《史记》秦王政十二年(前235)“天下大旱六月,至八月乃雨”的断句,当改从旧本,作“天下大旱,六月至八月乃雨”,理解为“三月不下雨”。这样符合史书的灾异书写习惯。《秦始皇本纪》的灾异记录,数量多、占比高、纯记灾异,与《史记》的书写习惯有很大区别。从历史编纂的角度看,这与原始材料的形态、史家的筛选去取有关。《本纪》或同时有司马谈、迁父子的创作,由此留下了不同风格的灾异记录,也是值得考虑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始皇本纪》 灾异 书写习惯 历史编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窥《史记·五帝本纪》中的廉政思想
10
作者 郝晓辑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20年第1期133-135,共3页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五帝"一直以其厚德贤能被广大人民群众视作圣贤君主的标杆和楷模。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了远古传说中这五位部落联盟首领的典型事迹,作品中所体现的修身自律、任人唯贤、以民...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五帝"一直以其厚德贤能被广大人民群众视作圣贤君主的标杆和楷模。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了远古传说中这五位部落联盟首领的典型事迹,作品中所体现的修身自律、任人唯贤、以民为本、厚德仁政的廉政思想,是祖先留给后世的一笔宝贵的历史精神遗产,但在吸收借鉴的过程中,也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进行历史性反思。这一探求将为我国今天的廉政建设提供一定的思想资源支持,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和深远的现代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廉政思想 《史记·五帝本纪》 现代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记》秦史征兆叙事所体现的兴亡趋向
11
作者 陈佳乐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3-28,共6页
在《史记·秦本纪》及《史记》中与秦相关的文献中,征兆被广泛运用,并在秦的兴亡这一历史问题记载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史记·秦本纪》及相关文献中的征兆贯穿了秦兴亡的全过程,司马迁有意通过征兆与客观因素一同全... 在《史记·秦本纪》及《史记》中与秦相关的文献中,征兆被广泛运用,并在秦的兴亡这一历史问题记载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史记·秦本纪》及相关文献中的征兆贯穿了秦兴亡的全过程,司马迁有意通过征兆与客观因素一同全面深刻地展现秦的兴亡及其对秦兴亡问题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征兆叙事 《秦本纪》 兴亡趋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始皇宗教思想试探 被引量:1
12
作者 钱律进 《贵州文史丛刊》 1997年第4期31-35,共5页
关键词 宗教思想 《史记·秦始皇本纪》 祖先崇拜 秦始皇 世界观 神仙思想 历史语言研究所 祖先神 先秦时期 《中国社会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点”促整体认知生成——《高祖本纪》的教学尝试
13
作者 张长松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Z期23-26,共4页
在重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教育的今天,教学《史记》选读,如何走出以知识积累为单纯指向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文本、利用史料,读出文学味,读出史学味,充分挖掘《史记》作为优秀传统文化读本的功用,应是值得我们深入探索的内容。《... 在重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教育的今天,教学《史记》选读,如何走出以知识积累为单纯指向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文本、利用史料,读出文学味,读出史学味,充分挖掘《史记》作为优秀传统文化读本的功用,应是值得我们深入探索的内容。《史记》之所以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就在于其超绝的史学价值与杰出的文学价值。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我们在引导学生研读《史记》篇目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文言知识的积累、文学素养的提升,还要让学生在研读中生成史学识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尝试 《高祖本纪》 优秀传统文化 《史记 知生 体认 引导学生 史学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始皇为何铸铜人
14
作者 王文菊 张传纬 《语文世界(上旬刊)》 2000年第6期38-38,共1页
关键词 秦始皇 兵器 《史记·秦始皇本纪》 铸铜 《汉书·五行志》 人民反抗 铜人 《过秦论》 秦统一 郭沫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始皇巡游天下及其对后世旅游的影响
15
作者 叶华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2期17-19,共3页
秦始皇巡游天下及其对后世旅游的影响叶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结束了战国以来诸侯长期割据纷争的局面,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了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王朝.统一大业完成后,为了申张秦法、宣扬威德,为了考... 秦始皇巡游天下及其对后世旅游的影响叶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结束了战国以来诸侯长期割据纷争的局面,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了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王朝.统一大业完成后,为了申张秦法、宣扬威德,为了考察军事和政务,也为了求神问仙.祭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秦始皇本纪》 公元前 陕西淳化 泰山 司马迁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统一大业 旅游活动 唐玄宗 驰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记》中的建筑文化初探
16
作者 赵安启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1期41-45,48,共6页
关键词 《史记 建筑文化 司马迁 礼制建筑 基本原则 美学思想 始皇 秦汉时期 《吴越春秋》 五帝本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下之民不乐为秦民”——试探秦始皇“更名民曰黔首”的历史渊源 被引量:1
17
作者 苏诚鉴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3期94-103,共10页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统一全国,在下令议帝号,称皇帝,自称曰“朕”,并自号始皇帝的同时,宣布“更名民日黔首。”对于秦始皇这个举措,历代学者、史家都只注意到皇帝等称号的历史意义,或对其“传之无穷”的意图给以嘲讽;而对于“黔...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统一全国,在下令议帝号,称皇帝,自称曰“朕”,并自号始皇帝的同时,宣布“更名民日黔首。”对于秦始皇这个举措,历代学者、史家都只注意到皇帝等称号的历史意义,或对其“传之无穷”的意图给以嘲讽;而对于“黔首”的“更名”则不予引述,或者也仅限于词义的解释,说它不过如黎民、黑头而已。“四人帮”为了反党夺权的罪恶目的,大搞影射史学,别有用心地歪曲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始皇 黔首 历史渊源 睡虎地秦墓竹简 历史考察 历史意义 史记 公元前 十七年 吕氏春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记校点疑误(续) 被引量:1
18
作者 董志翘 《贵州文史丛刊》 1990年第2期110-115,共6页
一、标点: ①《秦本纪》:“白起为武安君。”《正义》:“言能抚养军士,战必克,得百娃安集,故号武安。故城在洺州武安县西南五十里。七国时赵邑,即赵奢救阏与处也。”(216) 按:“得”当上属,“战必克得”为句。正文列举白起战绩,如:“左... 一、标点: ①《秦本纪》:“白起为武安君。”《正义》:“言能抚养军士,战必克,得百娃安集,故号武安。故城在洺州武安县西南五十里。七国时赵邑,即赵奢救阏与处也。”(216) 按:“得”当上属,“战必克得”为句。正文列举白起战绩,如:“左更白起攻韩、魏于伊阙,……拔五城”;“大良造白起攻魏,取垣”;“白起攻赵,取代光狼城”;“大良造白起攻楚,取鄢、邓”;“大良造白起攻楚,取郢为南郡。”此皆白起克敌得地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良造 光狼城 阏与 左更 史记 本纪 赵奢 洺州 伊阙 必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记·货殖列传》札记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国生 李映辉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1995年第1期51-53,共3页
关键词 《史记·货殖列传》 江南大同俗 《史记·秦本纪》 司马迁 循环理论 太史公 《史记 天文历法 十二地支 弛山泽之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记》相术思想述评 被引量:1
20
作者 郑建明 《宜春学院学报》 1995年第1期50-53,共4页
看相作为一门古老的技艺,在《史记》中有不少的记载。本文将其归类,略加述评,以就教于行家们.一、以貌取人《史记》中的《高祖本纪》这样记载汉高祖刘邦的相貌:"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沛县县令"... 看相作为一门古老的技艺,在《史记》中有不少的记载。本文将其归类,略加述评,以就教于行家们.一、以貌取人《史记》中的《高祖本纪》这样记载汉高祖刘邦的相貌:"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沛县县令"重客"吕公"见高祖状貌,因敬重之……吕公曰:‘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愿季自爱.臣有息女,愿为箕帚妾。’"当吕媪责问吕公为什么沛令求婚不许,偏偏许给象刘邦那样的"无赖"时,吕公回答:"此非尔女子所知也."可见,刘邦成为吕公的乘龙快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记载 孔子 高祖本纪 汉高祖 司马迁 刘邦 历史事实 游侠列传 世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