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史记·屈原列传》岂容否定?——驳胡适的“五大可疑”论
1
作者 卢文晖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3期6-10,共5页
二十年代,胡适在《努力周刊》增刊《读书杂志》第一期发表了他的《读楚辞》,在“《史记》本来不可靠,而《屈原贾生列传》尤其不可靠”的大胆设想下,对《屈原列传》提出了五大疑点,一时被看作是屈原否定论的领袖。胡适的这些谬论,在学术... 二十年代,胡适在《努力周刊》增刊《读书杂志》第一期发表了他的《读楚辞》,在“《史记》本来不可靠,而《屈原贾生列传》尤其不可靠”的大胆设想下,对《屈原列传》提出了五大疑点,一时被看作是屈原否定论的领袖。胡适的这些谬论,在学术界产生了恶劣的影响,不可不辩论清楚。 (一)胡适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仪 屈原列传》 楚世家 胡适 《史记·屈原列传》 屈子 楚怀王 汉中 顷襄王 商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记·屈原列传》的史料来源与文本问题的文章学考察
2
作者 张二雄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8-149,共12页
《史记·屈原列传》史料来源复杂,不同部分性质迥异且文本功能有别。本传中长期困扰楚辞学者的文本问题,之所以从纯文献学角度得不到有效解决,是因为混同了不同史料的性质与功能所致。明清学者将此传与《伯夷列传》、《老子韩非列... 《史记·屈原列传》史料来源复杂,不同部分性质迥异且文本功能有别。本传中长期困扰楚辞学者的文本问题,之所以从纯文献学角度得不到有效解决,是因为混同了不同史料的性质与功能所致。明清学者将此传与《伯夷列传》、《老子韩非列传》称之为“传之变体”,正是着眼于此类传记极强的议论抒情性,实际上它们相当于人物的“精神传”;若从文章学角度来分析“变体”,体现的是司马迁独特的“插叙”、“遥接”艺术。《屈原列传》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信史,文中投射进去了司马迁自己的影子,评估此传在屈原研究中的文献价值,不能忽视它在《史记》中体例、寓意、文法诸方面的特殊性。从本传“太史公曰”乃至《史记》其他篇目传赞的顿挫规律中,也可以得到相应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章学《史记·屈原列传》 史料来源 文本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屈原的“乡国之情”、气质和人格新论 被引量:3
3
作者 曲德来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43-147,159,共6页
屈原的“乡国之情”、气质和人格新论曲德来一伟大的诗人屈原,至死不离楚国,其作品流露了深挚的爱国热情。自汉代以来,人们对此进行了充分的议论和评说,表现了对这一问题的普遍关注和重视。这有着充分的理由。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 屈原的“乡国之情”、气质和人格新论曲德来一伟大的诗人屈原,至死不离楚国,其作品流露了深挚的爱国热情。自汉代以来,人们对此进行了充分的议论和评说,表现了对这一问题的普遍关注和重视。这有着充分的理由。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发生历史大变动的时期,“邦无定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屈原列传》 屈原人格 人格理想 感性文化 《离骚》 楚国 人格独立 人的价值 宗法观念 理性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屈原人格研究述略
4
作者 曹晋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78-81,共4页
关键词 屈原人格 《史记·屈原列传》 屈原的人格 古典文学研究 楚文化 《离骚》 理想人格 西方心理学 《楚辞》 郭沫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楚族的酒文化和屈原的“逆反”精神
5
作者 龚维英 《学术界》 CSSCI 1998年第2期51-56,共6页
关键词 《史记·屈原列传》 酒文化 《离骚》 《远游》 闻一多 楚王族 《天问》 《太平御览》 《九歌》 《史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问》与屈原的终极价值──读韩著《天人·人际·身心》一得 被引量:1
6
作者 包瑞峰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74-75,共2页
《天问》与屈原的终极价值──读韩著《天人·人际·身心》一得包瑞峰韩东育同志所著《天人·人际·身心》一书,系统地梳理了中国古代终极关怀思想.是国内第一部就此切关宏旨的论题作深入探讨的专著。韩著把春秋战国... 《天问》与屈原的终极价值──读韩著《天人·人际·身心》一得包瑞峰韩东育同志所著《天人·人际·身心》一书,系统地梳理了中国古代终极关怀思想.是国内第一部就此切关宏旨的论题作深入探讨的专著。韩著把春秋战国时期人的生物性和社会性问题归结为诸子的价值观论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问》 终极价值 个体人格 《史记·屈原列传》 春秋战国时期 政治家 美的人格 信念 社会秩序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志洁行廉 守正不阿──试论屈原的反腐倡廉思想
7
作者 韩永彪 韩军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1999年第7期21-22,共2页
关键词 反腐倡廉思想 屈原 《离骚》 贵族集团 楚国 廉洁自律 《卜居》 《史记·屈原列传》 改造主观世界 明于治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屈原论争的歧误及其文化根源
8
作者 贺光速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1期89-95,共7页
本文以“屈原否定论”产生、发展的过程为基点,审视了屈原研究史上不同观点争论中所暴露出的问题,指出了在论证方法、概念内涵、史籍理解等方面所存在的歧误现象,并分析了造成这种偏差的民族心理结构和文化传统上的根源.
关键词 屈原否定论” 屈原研究 歧误 屈原论争 《离骚》 《楚辞》 《史记·屈原列传》 文化根源 左徒 《史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屈原生平的考证──和廖化津同志讨论
9
作者 黄震云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6期51-54,共4页
关于屈原生平的考证,目前学界仍见仁见智。本文从屈原被疏绌、被迫厄、被放逐三个方面陈述了与《屈原遭遇考》一文不尽相同的见解。
关键词 屈原作品 司马迁 《离骚》 《史记 顷襄王 《天问》 放流 屈原流放 《报任安书》 《史记·屈原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骚》求女之构思与“巫歌”原型性恋的关系试探 被引量:5
10
作者 梅琼林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90-93,共4页
《离骚》求女之构思与“巫歌”原型性恋的关系试探梅琼林(湖北省文联)1《离骚》作为“上称帝,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①的庄严的政治抒情诗,为什么设置了邀游天界,三次求女的奇异情节?求女的指寓为何?这是一个自秦汉... 《离骚》求女之构思与“巫歌”原型性恋的关系试探梅琼林(湖北省文联)1《离骚》作为“上称帝,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①的庄严的政治抒情诗,为什么设置了邀游天界,三次求女的奇异情节?求女的指寓为何?这是一个自秦汉以来纷争不休,难以定论的问题。黄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骚》 《九歌》 《史记·屈原列传》 原型性 “求女” 抒情主人公 楚辞 楚巫风 关系模式 假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问》解题衍义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倩予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34-136,共3页
《天问》中的“天”应当训释为“大”,《天问》即“大问”,是屈原身处绝境的忧愤之作。
关键词 《天问》 《史记·屈原列传》 《涉江》 《九歌》 学术思想 《庄子·逍遥游》 《离骚》 陈子展 衍义 天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骚》究竟著于何时?
12
作者 龚维英 《中州学刊》 1985年第4期74-76,共3页
探讨先秦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代表诗篇《离骚》的写作年代,是《楚辞》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课题。据胡念贻同志《屈原作品的真伪问题及其写作年代》统计,《离骚》著期约有八说(自王逸至当代)。当然远不止这八说。各种异说均涉及《史记... 探讨先秦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代表诗篇《离骚》的写作年代,是《楚辞》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课题。据胡念贻同志《屈原作品的真伪问题及其写作年代》统计,《离骚》著期约有八说(自王逸至当代)。当然远不止这八说。各种异说均涉及《史记·屈原列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骚》 《史记·屈原列传》 秦派 屈赋 太史公 《史记 屈原列传》 王逸 错简 楚怀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勒《论义御》与楚辞向汉赋的转变─—兼论《远游》的作者问题 被引量:7
13
作者 赵逵夫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32-39,共8页
论文研究了银雀山汉墓出土的唐勤宋玉论驭的竹简,认为是《唐勒》书中的一篇,并根据作者新确认的一段残简,定名为《论义御》。《论义御》表现了道家“无为而治”、“大虚通道”等思想,而以早期道家所说的“义”来概括之。论文进而对... 论文研究了银雀山汉墓出土的唐勤宋玉论驭的竹简,认为是《唐勒》书中的一篇,并根据作者新确认的一段残简,定名为《论义御》。《论义御》表现了道家“无为而治”、“大虚通道”等思想,而以早期道家所说的“义”来概括之。论文进而对屈原之后楚国襄、考两朝意识形态和文学创作风气的变化进行深入探讨,提出了一些极有价值的见解。其确定《远游》为唐勒所作,亦证据确凿,可谓解决了楚辞研究中一个一直争论不休的疑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游》 唐勒 《史记·屈原列传》 《汉书·艺文志》 《离骚》 《说剑》 楚辞 汉赋 道家 虚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论《楚辞》 被引量:1
14
作者 潘德延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41-51,共11页
在中国文学史上,在韵文方面,时间最早、社会意义和文学影响最大的除《诗经》以外,当推《楚辞》。“五四”文学革命的旗手鲁迅对于《楚辞》的研究,不仅功力雄厚,而且成绩卓著,对于作者及其作品既有全面的研究评析,又有个人独特的... 在中国文学史上,在韵文方面,时间最早、社会意义和文学影响最大的除《诗经》以外,当推《楚辞》。“五四”文学革命的旗手鲁迅对于《楚辞》的研究,不仅功力雄厚,而且成绩卓著,对于作者及其作品既有全面的研究评析,又有个人独特的见解与阐发,对后来《楚辞》研究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骚》 《楚辞》研究 鲁迅 《史记·屈原列传》 《诗经》 《招魂》 《楚辞章句》 文心雕龙 《九歌》 《九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骚》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对新诗发展的启迪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逵夫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3-18,共6页
《离骚》是我国抒情诗无可比拟的典范。我国2000多年来的卓越诗人、作家无不受到它的影响,视它为永远不可企及的典范,并从中不断汲取着艺术与思想品格的乳汁。《离骚》还是世界文学史上抒情诗的杰作,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 《离骚》是我国抒情诗无可比拟的典范。我国2000多年来的卓越诗人、作家无不受到它的影响,视它为永远不可企及的典范,并从中不断汲取着艺术与思想品格的乳汁。《离骚》还是世界文学史上抒情诗的杰作,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离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骚》 世界文学史 屈原辞赋 新诗发展 抒情诗 《楚辞》 《史记·屈原列传》 中国诗歌 楚辞研究 《离骚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骚》的哲学倾向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文英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1期17-22,共6页
《离骚》是屈原赋的代表作。两千多年以前,屈原以自己切身的经历,运用浪漫主义的笔调,奇妙地织成了这篇千古称绝的精采辞章,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极其突出的地位。凡是读过《离骚》的人,无不对诗人为其理想而“上下求索”的精神表示敬佩,... 《离骚》是屈原赋的代表作。两千多年以前,屈原以自己切身的经历,运用浪漫主义的笔调,奇妙地织成了这篇千古称绝的精采辞章,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极其突出的地位。凡是读过《离骚》的人,无不对诗人为其理想而“上下求索”的精神表示敬佩,也无不对他忧国忧民的悲惨遭遇而深为同情。然而,屈原不仅是一个杰出的诗人,而且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屈赋不但善于抒情咏志,而且长于以诗论理,情中寓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骚》 《史记·屈原列传》 《楚辞章句》 屈原 《楚辞集注》 举贤授能 哲学 屈赋 王逸 《楚辞补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冤臣”
17
作者 张海鹏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5,共5页
论“冤臣”张海鹏天意只如此,将军足可伤!忠无身报主,冤有骨封王。苔雨楼墙暗,花风庙路香。沉思百年事,挥泪洒斜阳。①这是一位诗人写的悼念岳飞的一首五律。岳飞是爱国名将,是民族英雄,同时又是一位含冤而殁的冤臣。他的事迹,... 论“冤臣”张海鹏天意只如此,将军足可伤!忠无身报主,冤有骨封王。苔雨楼墙暗,花风庙路香。沉思百年事,挥泪洒斜阳。①这是一位诗人写的悼念岳飞的一首五律。岳飞是爱国名将,是民族英雄,同时又是一位含冤而殁的冤臣。他的事迹,自南宋而下尽人皆知。其实,千百年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元璋 君主专制制度 伍子胥 《史记·屈原列传》 《史记·淮阴侯列传》 社会制度 功臣 胡惟庸 专制统治 张居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易错字辨析(续二)
18
作者 朱道明 《出版科学》 1996年第3期60-61,共2页
信xìn ①确实可靠:信史、信得过。②诚实讲信用:言而有信、守信、失信。③相信、不怀疑:信任、信仰、信奉。④书信、信件:一封家信,介绍信。⑤消息、信息:通风报信。⑥随意:信步闲庭,信手拈来,信口开河。⑦凭据:信物、
关键词 “拗” “信” 第四声 “得” 通讯 《史记·屈原列传》 易错 “的” “辩” 形容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楚辞研究的现在和未来
19
作者 陈中杰 《理论月刊》 CSSCI 1998年第9期38-39,共2页
关键词 楚辞研究 当代楚辞学 基本功 屈原 《史记·屈原列传》 研究成果 爱国思想 人民性 研究成绩 精神文明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穷而后工”说
20
作者 肖力生 陈学海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1期61-66,共6页
绝美的风景,常在险峰。动人的故事,往往都是悲剧。尼采说,一切文学,吾爱以血者。这是就文学作品而言,有血有泪的悲剧最能动人心弦。从作家方面看,则伟大的作家,大都拔出于苦难不幸之中。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一语道破此中奥秘:... 绝美的风景,常在险峰。动人的故事,往往都是悲剧。尼采说,一切文学,吾爱以血者。这是就文学作品而言,有血有泪的悲剧最能动人心弦。从作家方面看,则伟大的作家,大都拔出于苦难不幸之中。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一语道破此中奥秘:“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至宋欧阳修则更为明白地提出“穷者而后工”之说。漫漫中国文学史,多少文人辛酸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穷而后工 欧阳修 司马迁 《离骚》 形式主义文风 《史记 《诗经》 《史记·屈原列传》 柳宗元 “发愤著书”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