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史公释名考辨——兼论《史记》书名之演变 被引量:3
1
作者 张大可 《人文杂志》 1983年第2期95-103,共9页
《史记》一百三十篇之论赞皆称“太史公曰”,全书称“太史公”凡一百五十二见。“太史公”既称司马谈,又称司马迁,并为《史记》书之原名。最集中的是《太史公自序》(以下简称《自序》)一篇,凡称“太史公”十四处。
关键词 史公书》 司马迁 《史记 史令 释名 自序 考辨 司马谈 世家 二千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记》研究的最新成果──读张大可先生《司马迁评传》 被引量:1
2
作者 来可泓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125-126,共2页
《史记》研究的最新成果──读张大可先生《司马迁评传》来可泓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张大可先生的《司马迁评传》,全书十章,三十七万字,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从思想发展的高度评述司马迁家世、师承、生平及其思想的形成、发展、... 《史记》研究的最新成果──读张大可先生《司马迁评传》来可泓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张大可先生的《司马迁评传》,全书十章,三十七万字,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从思想发展的高度评述司马迁家世、师承、生平及其思想的形成、发展、升华轨迹,叙事与考证兼备,继承与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迁 《史记》研究 最新成果 史公自序》 评传 司马迁思想 李陵之祸 王国维 藏之名山 《报任安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三不朽”说对司马迁及《史记》创作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绍东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8-51,共4页
“三不朽”说,最早在《左传》中完整提出,即“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①通过垂德后世、建功立业和著书立说,超越短暂而有限的生命,获取人生永恒的价值,在中国古代文化人士的观念中,带有普... “三不朽”说,最早在《左传》中完整提出,即“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①通过垂德后世、建功立业和著书立说,超越短暂而有限的生命,获取人生永恒的价值,在中国古代文化人士的观念中,带有普遍的意义,始终影响着他们的人生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迁 “三不朽” 《史记》创作 “不朽” 历史贡献 《悲士不遇赋》 《汉书》 史公自序》 《春秋》 伍子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本研究司马迁史论的书——《史记论赞辑释》评介
4
作者 唐少卿 《人文杂志》 1987年第5期98-100,共3页
陕西人民出版社最近出版的《史记论赞辑释》(以下简称《辑释》)一书(计38万字),是兰州大学教授张大可同志继《史记研究》一书之后推出的又一力作,是研究《史记》专业工作者和爱好者的一部有益读物。 一、史记论赞,指《史记》这部巨著中... 陕西人民出版社最近出版的《史记论赞辑释》(以下简称《辑释》)一书(计38万字),是兰州大学教授张大可同志继《史记研究》一书之后推出的又一力作,是研究《史记》专业工作者和爱好者的一部有益读物。 一、史记论赞,指《史记》这部巨著中的“太史公曰”。习惯称篇前之“太史公曰”为序、篇后之“太史公曰”为赞。张大可同志编著的这本书辑释《史记》全书的“太史公曰”,其中序论23篇(即十表九序、八书五序、世家一序、列传八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辑释 论赞 司马迁 《史记 史论 史公自序》 序论 本纪 世家 《报任安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记》成书年代及司马迁死因考 被引量:2
5
作者 罗庚岭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81-86,共6页
《史记》成书年代及司马迁死因考罗庚岭湖南怀化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我认为《史记》成书于汉武帝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兹将理由申述如次:一、司马迁作《报任安书》时,即征和二年十一月,《史记》尚未成书。《报任安书》(以下简... 《史记》成书年代及司马迁死因考罗庚岭湖南怀化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我认为《史记》成书于汉武帝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兹将理由申述如次:一、司马迁作《报任安书》时,即征和二年十一月,《史记》尚未成书。《报任安书》(以下简称《报书》)称:“仆诚以著此书,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迁 《史记 成书年代 《报任安书》 李广利 《李将军列传》 史公自序》 东方朔 死因 《春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史记》的讽刺艺术及其对《儒林外史》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赵逵夫 《社会科学(甘肃)》 1981年第4期68-76,共9页
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引孔子的话说:“子曰:‘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夫《春秋》,上明三代之道,下辨人事之纪,明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王道之大者也。”(1)司马迁认为,孔... 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引孔子的话说:“子曰:‘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夫《春秋》,上明三代之道,下辨人事之纪,明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王道之大者也。”(1)司马迁认为,孔子著《春秋》,其目的是要褒善贬恶,“明三代之道,辨人事之纪”,其方法则是不“徒立空言”,而要.“附见于当时所因之事。”(2)同时,司马迁在《自序》中还清楚地表明自己要继孔子而著史。我们从对《史记》的具体分析中可以看出:他写《史记》确实是继承了古代史家的“春秋笔法”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儒林外史》 讽刺艺术 史公自序》 《春秋》 司马迁 自序》 春秋笔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史记》在中国文体发展史上的贡献
7
作者 舍之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58-61,共4页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因司马迁曾于汉武帝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曾继承其父司马谈生前之职任太史令,而太史令最初又称太史公,故名。《史记》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它对中国文体发展史的贡献,首先反映在史体上。 一、它开启了我国通史...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因司马迁曾于汉武帝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曾继承其父司马谈生前之职任太史令,而太史令最初又称太史公,故名。《史记》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它对中国文体发展史的贡献,首先反映在史体上。 一、它开启了我国通史的写作风气,创立了“通史”这一大史体。在《史记》之前,中国历史上虽也有过一些史书,如《春秋》、《国语》、《战国策》、《尚书》,但它们都或为断代史,或为国别史,《尚书》在严格意义上讲,它还不能称为真正的史书,因为它只是一些公文的汇编。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司马迁 发展史 国文 本纪 史体 史书 史公自序》 世家 文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记》里论述的“时”——市场预测
8
作者 朱明尧 《商业研究》 1986年第6期32-33,共2页
两千多年前,西汉大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里,曾论述过当时关于市场预测的理论和实践。 司马迁在阐述其写作动机和指导思想的《太史公自序》一文中写道:“布衣匹夫之人,不害于政,不妨百姓,取与以时而息财富,智者有采焉。作《... 两千多年前,西汉大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里,曾论述过当时关于市场预测的理论和实践。 司马迁在阐述其写作动机和指导思想的《太史公自序》一文中写道:“布衣匹夫之人,不害于政,不妨百姓,取与以时而息财富,智者有采焉。作《货殖列传第六十九》。”对工商产业的经营方法上,中心强调了“取与以时”;时,这里含义为时间、时机、时宜、可以作为现时“市场预测”之解。 《史记,货殖列传》中总结古代经商理财专家的经验时,很多章节强调一个“时”字。叙述商人“祖师”白圭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市场预测 “时” 货殖列传 司马迁 史公自序》 工商产业 指导思想 写作动机 理论和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人与自然之间——读《史记的文化发掘》
9
作者 方兢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58-58,共1页
过去读历代史家对司马迁《史记》的评价,以宋代学者马存的见解所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他说:“子长平生喜游,方少年自负之时,足迹不肯一日休,非直为景物役也,将以尽天下大观以助吾气,然后吐而为书。”(凌稚隆《史记评林》引)如... 过去读历代史家对司马迁《史记》的评价,以宋代学者马存的见解所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他说:“子长平生喜游,方少年自负之时,足迹不肯一日休,非直为景物役也,将以尽天下大观以助吾气,然后吐而为书。”(凌稚隆《史记评林》引)如马存这样将司马迁的风格特征理解为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人与自然的关系 司马迁 海市蜃楼现象 文化人类学 究天人之际 史公自序》 《天人三策》 《儒林列传》 文化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记》体例系统的整体特征
10
作者 李贤民 《学习论坛》 1999年第6期46-47,共2页
历史著作以记叙为宗,此所谓“史载笔”,“君举必书”,“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这种记叙文体又以信实为本,“信史”、“实录”,是对历史著作的充分肯定。《史记》作为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被历代史学家所推崇,享有“实录”、“信... 历史著作以记叙为宗,此所谓“史载笔”,“君举必书”,“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这种记叙文体又以信实为本,“信史”、“实录”,是对历史著作的充分肯定。《史记》作为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被历代史学家所推崇,享有“实录”、“信史”的殊荣。然而,这本身也说明了真实记载历史的不易。因为,一方面,“代远多伪”,“因时多诡”,真实的记载,是以对历史的甄别、考证、正确认识和公正评价为基础的;另一方面,真实的记载,最终要以对历史进行恰当地表述实现。它的记叙中有对历史的辨析与评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历史著作 司马迁 整体原则 史公自序》 《春秋》经传 于序事中寓论断 纪传体 《春秋》大一统 古代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司马迁师承孔安国说考辨
11
作者 陈桐生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52-56,共5页
司马迁师承孔安国说考辨陈桐生《汉书·儒林传》中有一段文字:“孔氏有古文《尚书》,孔安国以今文字读之,因以起其家逸《书》,得十余篇,盖《尚书》兹多于是矣。遭巫蛊,未立于学官。安国为谏大夫,授都尉朝,而司马迁亦从安国... 司马迁师承孔安国说考辨陈桐生《汉书·儒林传》中有一段文字:“孔氏有古文《尚书》,孔安国以今文字读之,因以起其家逸《书》,得十余篇,盖《尚书》兹多于是矣。遭巫蛊,未立于学官。安国为谏大夫,授都尉朝,而司马迁亦从安国问故。迁书载《尧典》、《禹贡》、《洪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承关系 考证 《汉书·儒林传》 《史记·太史公自序》 《史记 司马迁 孔安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评司马迁的“通古今之变”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桐生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80-86,共7页
重评司马迁的“通古今之变”陈桐生汕头大学中文系此前的《史记》学界普遍认为,司马迁的“通古今之变”与“究天人之际”是两个互不相干的独立命题,而司马迁的“通古今之变”是一个与董仲舒“天不变道亦不变”相对立的社会历史进步发... 重评司马迁的“通古今之变”陈桐生汕头大学中文系此前的《史记》学界普遍认为,司马迁的“通古今之变”与“究天人之际”是两个互不相干的独立命题,而司马迁的“通古今之变”是一个与董仲舒“天不变道亦不变”相对立的社会历史进步发展的观点。有的学者从《史记》的编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迁 通古今之变 《史记》“八书” 承敝通变 帝王政治 汉家改制 《天官书》 通变观 王道 史公自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绕冬“藏”话养羊
13
作者 刘佳兴 袁明 闫振富 《中国畜牧业》 2020年第22期31-32,共2页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句名言出自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史记·太史公自序》,常用来比喻事情的发展过程,也是农业生产必须遵循的自然规律。进入“冬藏”之季,“谓之闭藏,是生机潜伏,万物蛰藏的时令”。冬季养羊,应当避害趋利,...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句名言出自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史记·太史公自序》,常用来比喻事情的发展过程,也是农业生产必须遵循的自然规律。进入“冬藏”之季,“谓之闭藏,是生机潜伏,万物蛰藏的时令”。冬季养羊,应当避害趋利,将“秋收”的成果妥善贮藏,不丢失,并孕育新的生机。具体应当重点做好羊的保胎和保膘,为养羊业来年“春生”蓄积力量,贮存能量,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收冬藏 《史记·太史公自序》 自然规律 养羊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司马迁列孔子于《世家》而列老子于《列传》思想抉微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蕴之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73-77,共5页
关键词 司马迁 《孔子世家》 《史记 《易》 六家要旨 史公自序》 列孔 《春秋》 中国文化 《汉书·艺文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司马迁的儒道思想辨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吴汝煜 《人文杂志》 1984年第3期81-87,共7页
自从东汉班彪提出司马迁“论术学则崇黄老而薄五经”,其子班固稍加修正,改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以后,关于司马迁的思想究竟是以儒学为主,还是以黄老之学为主的问题,引起了后世长期的讨论,至今尚无定论。明焦竑说:史公“列孔子... 自从东汉班彪提出司马迁“论术学则崇黄老而薄五经”,其子班固稍加修正,改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以后,关于司马迁的思想究竟是以儒学为主,还是以黄老之学为主的问题,引起了后世长期的讨论,至今尚无定论。明焦竑说:史公“列孔子于世家、老子于列传,而且与申、韩相埒,亦曷尝先黄老而后六经哉!”清王鸣盛说:《太史公自序》述其父谈《论六家要旨》,“以明孔不如老,此谈之学,而迁意则遵儒。父子异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迁 孔子 儒道思想 汉初 《史记 史公自序》 道家 司马谈 黄老思想 儒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吕氏春秋》成书年代新考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家骧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2期6-10,共5页
本文认为《吕氏春秋》是对先秦学术文化带集大成总结性的关门著作,而从多方论定此书是一次性完整地完成于秦始皇六年,即公元前241年;且对此书成书年代问题的五年说、七年说、八年说、徙蜀说、分割论等等历来聚讼纷纭之说持否定态度。
关键词 《吕氏春秋》 成书年代 十二纪 始皇 吕不韦 《史记 史公自序》 学术文化 《报任安书》 庄襄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司马迁思想的基本倾向——兼驳班固的道家说 被引量:2
17
作者 徐宗文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2期55-58,共4页
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思想的基本倾向究竟是属于道家的还是属于儒家的?对这个问题,班固的回答是肯定前者而否定后者的。他在《汉书·司马迁传》中发挥并修改了扬雄、班彪的意见,指责司马迁“是非颇谬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 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思想的基本倾向究竟是属于道家的还是属于儒家的?对这个问题,班固的回答是肯定前者而否定后者的。他在《汉书·司马迁传》中发挥并修改了扬雄、班彪的意见,指责司马迁“是非颇谬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自班氏此论一出,后世的司马迁研究者几乎都继承其说,正如刘宋裴駰在《史记集解·序》中所指出的:“固之所言,世称其当。”直到解放后出版的一些史学、文学著作,也有不少肯定了司马迁的思想倾向是属于道家而不是属于儒家的说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迁传 基本倾向 思想倾向 自序 司马迁思想 仲尼 孔丘(前551-前479) 史公 司马谈 六经 孔子世家 《史记 是非颇谬 儒家教育 道家 班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纪传史简论
18
作者 张大可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1期61-71,共11页
我国历代蝉联而下的纪传史积数有二十六种,四千零四十二卷,洋洋数千万言,按各史的朝代序列完整无缺地保存下来,故学术界有“全史”之称。记事起黄帝迄大清,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发展的规模体制,载述毕于此编。历代封建王朝明令颁布为国史... 我国历代蝉联而下的纪传史积数有二十六种,四千零四十二卷,洋洋数千万言,按各史的朝代序列完整无缺地保存下来,故学术界有“全史”之称。记事起黄帝迄大清,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发展的规模体制,载述毕于此编。历代封建王朝明令颁布为国史的纪传史迄《明史》止共二十四种,故二十四史成为学术界的一个专用名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司马迁 《汉书》 封建王朝 《春秋》 二十四史 《新唐书》 《晋书》 《三国志》 史公自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忧愤深广的撼世之作──《报任安书》赏析
19
作者 刘朝兴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1994年第2X期58-61,57,共5页
忧愤深广的撼世之作──《报任安书》赏析刘朝兴公元前二世纪至一世纪,当古代希腊罗马的灿烂文明业已衷衰落式徽以后,在世界东方的中国,黄河文明却仍然保持着雄健发展的势头。以文学艺术和历史科学而沦,继《诗经》、《楚辞》、诸子... 忧愤深广的撼世之作──《报任安书》赏析刘朝兴公元前二世纪至一世纪,当古代希腊罗马的灿烂文明业已衷衰落式徽以后,在世界东方的中国,黄河文明却仍然保持着雄健发展的势头。以文学艺术和历史科学而沦,继《诗经》、《楚辞》、诸子散文之后,又出现了一个创作的绚烂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迁 《报任安书》 《史记 史公自序》 道德文章 文心雕龙 古圣先贤 人格力量 发愤著书 李陵之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读《五帝本纪》札记
20
作者 陈可青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9年第3期31-37,共7页
《五帝本纪》是司马迁《史记》的第一篇作品,冠于《史记》之首。古往今来,大凡著作家著书立说,无不重视开卷之作,大著作家司马迁当然亦不会例外。我们看《太史公自序》,作者三次谈到了《史记》的开卷问题,而《五帝本纪·后记》 (注)... 《五帝本纪》是司马迁《史记》的第一篇作品,冠于《史记》之首。古往今来,大凡著作家著书立说,无不重视开卷之作,大著作家司马迁当然亦不会例外。我们看《太史公自序》,作者三次谈到了《史记》的开卷问题,而《五帝本纪·后记》 (注),用了“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八个字,采概括本篇的宗旨。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五帝本纪》,确是一篇有重要意义的著作。历来,《史记》的研究者们曾经对本篇著力加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帝本纪 《史记 札记 司马迁 史公自序》 著作家 好学深思 重要意义 研究者 第一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