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72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评《可持续发展经济学》
1
作者 顾焕章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74-74,共1页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经济学》 书评 可持续发展 经济学 研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文经济学视角下“苏作”的产业振兴及其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江牧 陈雪 林鸿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20,共11页
“苏作”作为苏州造物艺术与人文经济传统的智慧结晶,是苏州文化精髓的表征,其与时俱进,生生不息的顽强生命力使之在人文经济学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样本价值和意义。基于历史梳理,回溯“苏作”概念形成之路,以及通过对“苏作”的变革创... “苏作”作为苏州造物艺术与人文经济传统的智慧结晶,是苏州文化精髓的表征,其与时俱进,生生不息的顽强生命力使之在人文经济学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样本价值和意义。基于历史梳理,回溯“苏作”概念形成之路,以及通过对“苏作”的变革创新与当代产业分析,重读“苏作”的曲折奋起,能够展现人文要素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的、历史的联系和作用机制,体现“苏作”的人文经济学意蕴。在人文经济学的关照下,以可持续发展观、整体观、系统观统摄“苏作”的发展路径,擘画“苏作”产业的未来图景,这符合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时代需求,也符合人文经济学强调的人的福祉在文化与经济相互赋能中实现的旨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经济学 苏作 造物艺术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新时代人文经济学中传统文化资本的独特价值 被引量:2
3
作者 邵明华 高洋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20,共10页
新时代人文经济学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重要文化资本,区别于西方人文经济学。结合文化经济学广义狭义说、布迪厄文化资本三形态说以及思罗斯比文化资本存量流量说,构建了“文化(经济伦理)-经济(劳动对象)-人(人力资本)”的理论框架,分... 新时代人文经济学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重要文化资本,区别于西方人文经济学。结合文化经济学广义狭义说、布迪厄文化资本三形态说以及思罗斯比文化资本存量流量说,构建了“文化(经济伦理)-经济(劳动对象)-人(人力资本)”的理论框架,分析新时代人文经济学中传统文化资本的独特价值。在经济伦理层面,以人为本的民本经济观念、守诺互利的诚信经营理念、贵和尚中的和合共生文化与贫富调节的大同发展追求等精神文化资本,为人文经济学提供了修正工具理性的传统人文精神;在劳动对象层面,作为内容生产来源的无形文化资源、经济价值外显的有形文化资源与文化生产活动的行为文化资源等资源文化资本,为人文经济学供给了满足文化生产消费需求的传统文化资源;在人力资本层面,中国人特有的文化基因、制度化传承的文化技能与师古不泥古的文化自觉等具身文化资本,为人文经济学培育了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人力资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人文经济学 传统文化资本 经济伦理 文化资源 人力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2024年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年会综述 被引量:1
4
作者 丁建军 胡薇婷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6-159,共4页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推动中国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2024年6月22日,2024年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年会暨新质生产力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吉首大学举办。与会专家和学者围绕新质生产力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现实需求...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推动中国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2024年6月22日,2024年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年会暨新质生产力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吉首大学举办。与会专家和学者围绕新质生产力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现实需求和实现路径,从科技创新、产业体系、绿色发展、数字经济、“三农”等多个视角展开研讨,提出了一系列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学术观点与研究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学 新质生产力 区域高质量发展 数字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赋能区域协调发展:范式变革的新逻辑——基于新空间经济学“4D”的分析框架
5
作者 叶堂林 刘佳 《学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9-119,215,共12页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数字经济日益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并凭借其高创新性、强渗透性、网络外部性等特点为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数字经济日益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并凭借其高创新性、强渗透性、网络外部性等特点为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和新动能。基于“距离-分割-密度-异质性”(4D)的分析框架,数字经济重构时空的物理约束,逐步突破物理意义上的“场所”,使空间进一步从物理层面拓延到虚拟层面;数字经济削弱市场分割,促进资源要素自由流通与高效配置;数字经济促进产业虚拟集聚,提升区域产业发展协同性;数字经济重塑区域比较优势,在数字技术与本地资源禀赋相适配的过程中给予后发地区缩小相对经济差距的机会窗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区域协调发展 新空间经济学 虚拟集聚 市场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持续发展语境下中国非遗资源赋能经济发展路径研究
6
作者 黄永林 《云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8-167,共10页
在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成为一个日益重要的主题。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宝贵财富,体现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更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文化和经济发展实践证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经济发展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非物质文化遗... 在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成为一个日益重要的主题。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宝贵财富,体现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更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文化和经济发展实践证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经济发展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多重独特价值,为经济发展提供价值引导和资源支持,经济发展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经济支撑和发展动力。处于新的历史时期,在可持续发展语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项目资源、人力资源和技艺资源赋能经济发展,在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中发挥独特的作用,对促进文化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经济发展 双向赋能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中西文化差异看中国人文经济学的发展和超越
7
作者 李曦辉 《社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3-31,共9页
从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发的中国人文经济学,是对西方学者提出的经济发展“理想类型”的超越。“第二个结合”下的新时代人文经济学具有完全不同于西方经济学的独特内涵、精神与物质属性,中华文明具有的连续性、创新性、统... 从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发的中国人文经济学,是对西方学者提出的经济发展“理想类型”的超越。“第二个结合”下的新时代人文经济学具有完全不同于西方经济学的独特内涵、精神与物质属性,中华文明具有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构成了中国人文经济学的底色,超越了西方经济学的追求极限。中西不同文明源头和文化差异对经济发展观及经济发展路径具有迥异影响。中国人文经济学可在分工、规模范围与创新三个维度体现其优势所在,从而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一个新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个结合” 中国人文经济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西文化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心资本与新质生产力:协同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逻辑与进路——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视角 被引量:5
8
作者 陈绍辉 孙熙国 《当代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共7页
在新时代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耐心资本与新质生产力成为协同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剖析,耐心资本聚焦于长期价值的创造与较高的风险承受,新质生产力则凭借科技创新的强大引擎对传统生... 在新时代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耐心资本与新质生产力成为协同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剖析,耐心资本聚焦于长期价值的创造与较高的风险承受,新质生产力则凭借科技创新的强大引擎对传统生产要素进行全方位革新。在目标维度上,耐心资本对长期稳定投资回报的追求与新质生产力挖掘长期经济增长潜力、提升综合效益并实现稳健发展的目标相契合;在要素维度上,耐心资本所提供的资金要素为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壮大持续注入强劲动力,同时新质生产力催生的极具潜力的优质投资标的又反过来为耐心资本提供收益,由此形成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循环。在迈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实现耐心资本与新质生产力的高效协同驱动,迫切需要政策引导、市场培育与企业合作的紧密衔接和协同发力,凝聚成强大合力,进而有力推动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进程,并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稳健前行提供坚实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心资本 新质生产力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学视角下健康食品产业的发展
9
作者 杨桂霞 冯连祥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57-257,共1页
在全球健康消费浪潮与可持续发展目标交织的背景下,健康食品产业已成为驱动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力量。由陈蕊等编著,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健康食品经济学》一书,以独特的经济学视角切入,系统剖析了这一产业的市场逻辑、政策效应与可持... 在全球健康消费浪潮与可持续发展目标交织的背景下,健康食品产业已成为驱动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力量。由陈蕊等编著,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健康食品经济学》一书,以独特的经济学视角切入,系统剖析了这一产业的市场逻辑、政策效应与可持续发展路径。(1)健康食品市场的供需机制。健康食品市场的供需机制呈现需求驱动与供给响应的双向互动特征。(1)从需求端看,收入增长构成物质基础,可支配收入提升使消费者有能力将预算向健康食品倾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学 政策效应 健康食品 市场逻辑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区域经济学的滥觞、发展与转型——中外学科范式比较的视角
10
作者 夏添 曾智鹏 孙久文 《江海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3-120,255,256,共10页
中国式现代化要求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中国区域经济学是自主思考的、解决中国问题的理论。中外区域经济学存在三点差异,即两种范式演化、两种政策目标、两种价值取向,国外区域经济学侧重经济学范式、市场演化和个体需求,中国区域经... 中国式现代化要求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中国区域经济学是自主思考的、解决中国问题的理论。中外区域经济学存在三点差异,即两种范式演化、两种政策目标、两种价值取向,国外区域经济学侧重经济学范式、市场演化和个体需求,中国区域经济学主张地理学范式、政府分级和空间协调。国外区域经济学流派分化,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较弱;中国区域经济学发展脉络清晰,具有自主性、开放性特征,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在区域分工数字化、发展战略长期化和发展动能内生化三个方面进一步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学 自主知识体系 学科范式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数字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时空耦合关系 被引量:2
11
作者 徐婧雅 宋周莺 《地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4-175,共12页
从数字基础设施、数字经济环境、数字经济市场3个维度构建数字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结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分析全球数字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耦合协调态势和交互关系,探讨其耦合动力机制。研究发现:(1)全球数字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整体水... 从数字基础设施、数字经济环境、数字经济市场3个维度构建数字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结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分析全球数字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耦合协调态势和交互关系,探讨其耦合动力机制。研究发现:(1)全球数字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整体水平稳步提升,但地区间存在明显的“数字鸿沟”和可持续发展差异;(2)数字经济和可持续发展之间高度相关,耦合协调度从初级协调发展至中级协调阶段,大部分国家和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相对滞后;(3)数字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协同共进是系统内各要素增强型交互作用的结果,可持续发展目标1(无贫穷)和数字基础设施的交互尤为关键;(4)耦合动力机制包括内部的数据生产力、数字技术变革力和破坏力、自然资源支撑力,以及外部的市场拉动力和失衡力、政府调控力和阻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可持续发展 耦合协调度 地理探测器 耦合动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引领下饲料产业绿色经济管理与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
12
作者 杨天啸 王岩 +1 位作者 王广凤 徐禛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9-152,共4页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我国提出了碳达峰和碳中和(简称“双碳”)的宏伟目标,旨在到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饲料产业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在分析“双碳”目标引领下饲料...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我国提出了碳达峰和碳中和(简称“双碳”)的宏伟目标,旨在到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饲料产业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在分析“双碳”目标引领下饲料产业绿色经济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基础上,重点探讨当前饲料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实现绿色经济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的创新策略,以期为饲料产业绿色转型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饲料产业 绿色经济管理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发展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基于政治经济学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政 吴晓亮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5-152,共8页
随着科技与经济的融合发展,人工智能正日渐重构劳动力市场秩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人工智能摒弃了资本逻辑主导下技术进步带来的抑制效应,有助于大幅提升劳动生产率,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催生新的就业岗位,提升劳动者工资水... 随着科技与经济的融合发展,人工智能正日渐重构劳动力市场秩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人工智能摒弃了资本逻辑主导下技术进步带来的抑制效应,有助于大幅提升劳动生产率,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催生新的就业岗位,提升劳动者工资水平,促进劳动者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新技术的应用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这要求劳动者持续学习新技术、新技能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需求。为了使人工智能更好地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应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弥补智能鸿沟,促进社会平等;制定人工智能相关战略规划,加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采取合理的收入分配和再分配政策,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构建新型劳动分工体系,开发劳动者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劳动力市场 劳动异化 政治经济学 收入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国教育经济学研究的已为与可为
14
作者 张万朋 王宜凡 《教育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6-96,共11页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断昭示着中国未来相当长时期内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结构的重大转型和跨越。如何更好发展新质生产力,以发挥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和支撑力,是将教育与生产力研究贯穿始终的教育经济学研...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断昭示着中国未来相当长时期内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结构的重大转型和跨越。如何更好发展新质生产力,以发挥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和支撑力,是将教育与生产力研究贯穿始终的教育经济学研究面临的时代之问。首先,回顾梳理了西方关于教育与生产力的经典研究,厘清了教育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传统机理和路径。进而,立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经济学者扎根本土实际的研究,总结提炼了教育促进传统生产力发展的中国经验与特色。最后,在深入辨析了新质生产力内涵的基础上,从突出“新”和“质”的双重视角,提出了对中国教育经济学研究新动向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教育经济学 研究动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15
作者 施显帅 陈萍萍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54,共3页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集体经济的持续壮大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首先提出乡村振兴与农村集体经济的逻辑理路,分析农村集体经济在发展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与现实困境,归纳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五坚持”基本思路...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集体经济的持续壮大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首先提出乡村振兴与农村集体经济的逻辑理路,分析农村集体经济在发展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与现实困境,归纳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五坚持”基本思路:坚持统一市场、集体所有、集体主体,因地制宜、改革创新,并提出对策建议,助力农村集体经济及产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集体经济 可持续发展 乡村振兴 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新时代人文经济学的现实依据、基本内涵与构建路径
16
作者 李冉 杨怀川 《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9-28,共10页
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必须要实现文化和经济的深度融合。新时代人文经济学的提出有着深刻的现实依据,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工作经历的实践总结,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规律深化,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的现实方法。新时代人... 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必须要实现文化和经济的深度融合。新时代人文经济学的提出有着深刻的现实依据,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工作经历的实践总结,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规律深化,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的现实方法。新时代人文经济学通过文化经济化和经济文化化的内在机制,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在经济发展中实现文化繁荣,进而呈现出文化发达、经济繁荣、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推进三者相统一的发展样态。立足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全局,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的人文经济学知识体系,要凸显新质生产力的人文关怀,发挥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作用,坚持“第二个结合”的理论自觉,总结地方性实践的一般规律,以理论的体系化、学理化深入推进人文经济学的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人文经济学 习近平经济思想 习近平文化思想 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文经济学发展助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17
作者 朱庆葆 林之豪 《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42,共6页
人文经济学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方式,强调文化与经济和谐共生,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能经济发展,使经济发展围绕“人”的现代化展开。在目标上,人文经济学与中国式现代化高度契合,重视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统一,在发展中保障... 人文经济学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方式,强调文化与经济和谐共生,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能经济发展,使经济发展围绕“人”的现代化展开。在目标上,人文经济学与中国式现代化高度契合,重视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统一,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人文经济学强调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经济结合,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内生动力,赋予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属性,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韧性与持续性,助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经济学 中国式现代化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
18
作者 贲子玥 《黑龙江粮食》 2025年第6期84-86,共3页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背景下推动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国家战略,旨在通过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五大目标,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在这一战略框架下,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关键议题,涉及农业...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背景下推动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国家战略,旨在通过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五大目标,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在这一战略框架下,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关键议题,涉及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绿色生产方式转型、农产品价值链升级及乡村治理创新等多重层面。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理论强调生态、经济、社会三者的协调统一,要求在保障农业产能的同时,注重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农民福祉的同步提升。在实践层面,生态循环农业、有机农业、数字农业、农产品加工品牌化、农村金融改革等路径成为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助力乡村经济韧性增长和城乡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业经济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保护与林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合理性探索
19
作者 陶相春 《林业科技情报》 2025年第2期202-204,共3页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问题日益凸显。林下经济作为一种融合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新型林业经营模式,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本文旨在探讨生态保护与林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合理性,分析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问题日益凸显。林下经济作为一种融合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新型林业经营模式,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本文旨在探讨生态保护与林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合理性,分析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当前林下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 林下经济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平邑县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探究
20
作者 张金龙 《山东农机化》 2025年第4期28-29,共2页
当前,在庞大的人口基数与有限的农业资源相矛盾的背景下,挖掘农业经济潜力,摆脱传统农业困境,对推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平邑县农业经济发展现状作为农业大县,平邑县资源丰富,“一县一品、一镇一业”特色农业发展格局... 当前,在庞大的人口基数与有限的农业资源相矛盾的背景下,挖掘农业经济潜力,摆脱传统农业困境,对推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平邑县农业经济发展现状作为农业大县,平邑县资源丰富,“一县一品、一镇一业”特色农业发展格局已初步成型,在保持传统农业稳定发展的同时,应大力推动特色种植业和农产品加工业蓬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可持续发展 农业经济 平邑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