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解读《可可西里》中原生态美学 被引量:2
1
作者 高圆 张琰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82-83,共2页
可可西里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整、最完美的原生态环境地区之一,也是中国目前建成面积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动物资源最丰富的自然保护区之一。在美丽寂寥的可可西里幅员辽阔,是藏羚羊的最后栖息地,而不少盗猎分子为了追求高额利益,大肆... 可可西里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整、最完美的原生态环境地区之一,也是中国目前建成面积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动物资源最丰富的自然保护区之一。在美丽寂寥的可可西里幅员辽阔,是藏羚羊的最后栖息地,而不少盗猎分子为了追求高额利益,大肆屠杀藏羚羊,可可西里当地政府见此情况成立了一支巡山队,而电影《可可西里》就是讲述了这支巡山队的故事。本文对电影《可可西里》中表达人文价值与原生态美学研究,以便更为深入地感受这部作品给我们带来的人性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可西里》 人文价值 原生态美学 人性启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文明的呼唤——《可可西里》的精神内蕴 被引量:2
2
作者 张鹏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3-53,共1页
《可可西里》作为一部表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影片,弥漫着浓厚的自然情怀和人文气息.影片以其惨烈的造型语言和壮观的地域画面,不断地撼动着我们的心灵。面对当代生产力的飞速发展,特别是面对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诸如生态危机的全新挑战,迫... 《可可西里》作为一部表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影片,弥漫着浓厚的自然情怀和人文气息.影片以其惨烈的造型语言和壮观的地域画面,不断地撼动着我们的心灵。面对当代生产力的飞速发展,特别是面对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诸如生态危机的全新挑战,迫使我们必须研究人与自然的文化伦理。生态文明应成为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的基础,人是价值的中心,但不是自然的主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可西里》 生态文明 人文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可可西里》的死亡叙事与人性张扬
3
作者 杨青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78-79,共2页
电影《可可西里》由一个真实的事件改编而成,是以一个记者从第三者的眼光对浴血保护藏羚羊的特殊群体队伍的描述,直观体现了血性汉子与盗猎者之间的惨烈斗争,这部电影在内容和形式上完美结合,具有独特的魅力和艺术感染力。本文通过分析... 电影《可可西里》由一个真实的事件改编而成,是以一个记者从第三者的眼光对浴血保护藏羚羊的特殊群体队伍的描述,直观体现了血性汉子与盗猎者之间的惨烈斗争,这部电影在内容和形式上完美结合,具有独特的魅力和艺术感染力。本文通过分析电影中的死亡叙事及人性的张扬来探讨《可可西里》的艺术魅力,同时对蕴涵其中的价值观进行了阐述,在对影片中的艺术手法进行阐述的同时,突出对人性的思考以及对人的价值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可西里》 生命 死亡 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与群像的交相辉映——《可可西里》耐人寻味的艺术形象
4
作者 尹瑾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87-88,共2页
影片《可可西里》讲述了一支训练有素的半军事化管理的巡山队与残暴的盗猎者之间殊死搏斗的故事,正义的巡山队几乎全军覆没,令人震惊,发人深省。事实上,故事来源于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真实的现实生活,影片获得了巨大成功。影片成功的一... 影片《可可西里》讲述了一支训练有素的半军事化管理的巡山队与残暴的盗猎者之间殊死搏斗的故事,正义的巡山队几乎全军覆没,令人震惊,发人深省。事实上,故事来源于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真实的现实生活,影片获得了巨大成功。影片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导演对人物形象深入的、较为完美的刻画。《可可西里》耐人寻味的艺术形象处理对当时中国影坛甚至整个中国电影史都产生了一些影响,对当下该类型片剧本的创作不啻是一个很好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可西里》 个体 群像 艺术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可西里》生态环境美学的体现
5
作者 王敏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70-71,共2页
在蒙语中,可可西里又叫"美丽的少女"。作为中国境内最后的原始荒原,美丽寂寥的可可西里神秘莫测,广阔浩瀚,平均海拔4 700米,是"高原精灵"——藏羚羊最后的栖息地。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少盗猎分子为了谋求高额经济利益... 在蒙语中,可可西里又叫"美丽的少女"。作为中国境内最后的原始荒原,美丽寂寥的可可西里神秘莫测,广阔浩瀚,平均海拔4 700米,是"高原精灵"——藏羚羊最后的栖息地。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少盗猎分子为了谋求高额经济利益,大肆屠杀藏羚羊。藏羚羊的数量急剧递减。为了保护家园,保护藏羚羊,维护生态平衡,可可西里当地政府成立了一支巡山队。电影《可可西里》就是讲述这支巡山队的故事。本文先阐释电影《可可西里》的文化价值,接着探讨生态环境学在其中的体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可西里 《可可西里》 文化价值 生态环境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生态纪录片与故事片之间互鉴互融——以《平衡》《可可西里》为例
6
作者 王弓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28-31,共4页
可可西里——长江源头,是我国青海省境内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新疆、西藏、青海三省交界处青海省境内西南端的位置,具体的位置就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的西部,保护区的总面积为4.5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半个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大小。这里... 可可西里——长江源头,是我国青海省境内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新疆、西藏、青海三省交界处青海省境内西南端的位置,具体的位置就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的西部,保护区的总面积为4.5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半个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大小。这里是亘古及今原始生态环境仅存的硕果之一,与其南面毗邻的羌塘、昆仑山、阿尔金山等自然保护区共同形成了世界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动物资源等最为丰富的自然保护区。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可西里》 生态环境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平衡》 故事片 纪录片 玉树藏族自治州 宁夏回族自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电影《可可西里》窥探“消费社会”
7
作者 卫小将 何芸 《电影评介》 2009年第14期20-21,共2页
一件莎图什披肩的需求竟然会酿成一场对人和动物血腥屠杀的悲剧,需求者并无手韧、亦不在场、甚至对发生的事情全然无觉,但事实就已形成。从某种意义上讲,杀人者、被杀者与动物都是无辜者,悲剧发生的症结在于他们已成为全球消费链条中的... 一件莎图什披肩的需求竟然会酿成一场对人和动物血腥屠杀的悲剧,需求者并无手韧、亦不在场、甚至对发生的事情全然无觉,但事实就已形成。从某种意义上讲,杀人者、被杀者与动物都是无辜者,悲剧发生的症结在于他们已成为全球消费链条中的一环,其中杀人者欲取得基本的"物质性消费"必须尽可能通过各种手段满足需求者的"炫耀性消费"。"杀人不见血"这或许就是现代"消费社会"的聚焦和写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 《可可西里》 消费社会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可西里》对传统西部电影的创新与突破 被引量:2
8
作者 党福民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1期9-10,共2页
《可可西里》的出现使西部电影重新具有了一种世界性的胸怀:它在现实主义风格的追求上,在揭示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在人物结构设置模式上,在丰富传统西部电影的类型与样式以及在影片结尾的处理上,较之传统西部片都有着自己的创新和突破。... 《可可西里》的出现使西部电影重新具有了一种世界性的胸怀:它在现实主义风格的追求上,在揭示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在人物结构设置模式上,在丰富传统西部电影的类型与样式以及在影片结尾的处理上,较之传统西部片都有着自己的创新和突破。这部作品在中国电影发展史上开始留下"陆川西部影像"的印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电影 新西部电影 现实主义 《可可西里》 人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可可西里》探究原生态美学艺术 被引量:1
9
作者 徐静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0-31,共2页
可可西里是目前世界上原始生态环境保存最完美的地区之一,也是目前中国建成的面积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动物资源最为丰富的自然保护区之一.这里自然环境恶劣是中国最后一个无人区被誉为“生命的禁区”,神秘而又美丽.《可可西里》通过独... 可可西里是目前世界上原始生态环境保存最完美的地区之一,也是目前中国建成的面积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动物资源最为丰富的自然保护区之一.这里自然环境恶劣是中国最后一个无人区被誉为“生命的禁区”,神秘而又美丽.《可可西里》通过独特的叙事,以真实的故事为原型,讲述了当地人民为了保护藏羚羊、保护他们赖以生存的家园英勇奋战的故事,影片形象地表现了生命禁区的凄绝之美及对生命的沉重思考,独具美学艺术品质和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可西里》 原生态 美学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可西里》——真实影像系统的杰作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燕芳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2期27-28,共2页
真实影像系统是一个特指历史和现实时段的理论范畴,与自身媒介的特性有着天然的亲和力。叙事机制的真实与环境与人物造型机制的真实,是真实影像系统内部最基本的本质要求。充满纪录风格的电影《可可西里》用它的现实主义题材,带来了令... 真实影像系统是一个特指历史和现实时段的理论范畴,与自身媒介的特性有着天然的亲和力。叙事机制的真实与环境与人物造型机制的真实,是真实影像系统内部最基本的本质要求。充满纪录风格的电影《可可西里》用它的现实主义题材,带来了令人震撼的真实,也给我们留下了广阔的思考和讨论的空间,是导演陆川的一部上乘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实影像系统 《可可西里》 现实主义 藏羚羊 人性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可可西里》与中国生态乐品艺术传播
11
作者 谭赟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107-109,共3页
电影《可可西里》是导演陆川2004年拍摄的电影,先后荣获香港电影金项奖与台湾金马奖等多个奖项,其传播的先进生态理念与乐品文化意识,今天更加耀眼光芒,体现了导演的艺术敏锐性与创新性。主演多布杰、张磊、奇道等人的敬业精神与精艺技... 电影《可可西里》是导演陆川2004年拍摄的电影,先后荣获香港电影金项奖与台湾金马奖等多个奖项,其传播的先进生态理念与乐品文化意识,今天更加耀眼光芒,体现了导演的艺术敏锐性与创新性。主演多布杰、张磊、奇道等人的敬业精神与精艺技术,恶劣环境、车辆抛锚、汽油耗尽、食品短缺、泥沙吞人、大雪封山,狡猾的猎杀人与巡山队员的牺牲,尕玉和日泰队长追上了凶残的盗猎者,日泰拒绝了盗猎头目的收买而倒下,尕玉死里逃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可西里》 香港电影 艺术传播 生态理念 中国 文化意识 敬业精神 金马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可可西里》到《王的盛宴》:陆川的“电影青春期”
12
作者 张雷 《扬子江(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1-74,共4页
陆川是中国新生代导演中非常重要的一位,也是颇有争议的一位。陆川作品有一套个人风格强烈的电影语言,同时也有一种非常执着的问题意识。站在他迄今为止的整体创作历程中重新审视,在体式与问题意识上最敏感、最自觉、最具艺术价值者当... 陆川是中国新生代导演中非常重要的一位,也是颇有争议的一位。陆川作品有一套个人风格强烈的电影语言,同时也有一种非常执着的问题意识。站在他迄今为止的整体创作历程中重新审视,在体式与问题意识上最敏感、最自觉、最具艺术价值者当属他早期的作品。除却《寻枪》这一与其后来作品在风格上明显脱节的最早的习作外,在《可可西里》《南京南京》与《王的盛宴》当中,陆川的风格与追求是一贯的。对历史保持旁观,对定论表示保留,对悖论完全接受,对痛苦保持沉默,是他一直坚持的创作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可西里》 电影语言 陆川 青春期 个人风格 问题意识 新生代导演 创作历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遥远的可可西里……
13
作者 孙忠民 《职业技术教育》 2005年第14期24-27,共4页
位于青藏高原的可可西里,平均海拔在4600米以上.可可西里,蒙语的意思为"青色的山梁".但人们更愿意把这块"世界第三极"的地方比做"美丽的少女".这里还因为自然生态下生物的多样性,被誉为青藏高原珍稀野生... 位于青藏高原的可可西里,平均海拔在4600米以上.可可西里,蒙语的意思为"青色的山梁".但人们更愿意把这块"世界第三极"的地方比做"美丽的少女".这里还因为自然生态下生物的多样性,被誉为青藏高原珍稀野生动物的基因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珍稀野生动物 《可可西里》 纪实片 藏羚羊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战士比肩的日日夜夜─—“可可西里一号行动”采访追记(下)
14
作者 严小娟 《当代传播》 2000年第3期63-63,65,共2页
关键词 《可可西里一号行动》 新闻采访 记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西部多元文化与中国西部电影 被引量:2
15
作者 吉平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3-24,共2页
中国西部具有丰厚的历史与人文内涵,富含农耕文化、游牧文化、宗教文化、工商文化、军事文化等多种文化形态,这些文化类型对中国西部电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是《人生》《成吉思汗》《盗马贼》《黄河谣》《天地英雄》等的中国西部电... 中国西部具有丰厚的历史与人文内涵,富含农耕文化、游牧文化、宗教文化、工商文化、军事文化等多种文化形态,这些文化类型对中国西部电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是《人生》《成吉思汗》《盗马贼》《黄河谣》《天地英雄》等的中国西部电影具有深厚思想文化内蕴的决定性因素。西部这种多元化的文化格局,为西部影视乃至全国影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源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多元文化 西部电影 《可可西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南京!》的历史震撼
16
作者 刘洋 孙昭磊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29-30,共2页
从《寻枪》到《可可西里》,再到《南京!南京!》,陆川的三部电影中都贯穿着一条鲜明的线索——人文关怀,而且是从现实关怀到自然关怀,最后又到历史关怀。他所追求的是一种更加深入思考与精神层面相关的东谣。
关键词 南京 历史 《可可西里》 人文关怀 《寻枪》 自然关怀 现实关怀 精神层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 南京!》:艺术与缺憾的品味
17
作者 韩婷婷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39-40,共2页
已经有了《寻枪》《可可西里》两部成功影片的陆川导演,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奉献上历史巨片《南京!南京!》。这让观众充满了强烈的期待,良好的票房成绩证明了这一点。《南京!南京!》也成为他迄今为止最重要的一部作品。
关键词 南京 品味 缺憾 艺术 《可可西里》 新中国成立 《寻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川 用知识行动去保护环境
18
作者 莫桐 周宇 《绿色中国(公众版)》 2005年第11期28-28,共1页
《可可西里》一片,让更多人认识了可可西里那片神秘的土地,藏羚羊的危机状况,当然也让更多人认识了导演陆川。参与拍摄三部电影,使陆川有很多时间游走于边疆省份,因为有很多机会深入到这样一个生态和环境极其脆弱的地区,在感慨震... 《可可西里》一片,让更多人认识了可可西里那片神秘的土地,藏羚羊的危机状况,当然也让更多人认识了导演陆川。参与拍摄三部电影,使陆川有很多时间游走于边疆省份,因为有很多机会深入到这样一个生态和环境极其脆弱的地区,在感慨震撼的同时,也引发了他对环保更多了一层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环境 陆川 环保 候选人 《可可西里》 模范 知识 大使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当代电影中的生态学观念
19
作者 李雪霞 《电影评介》 2010年第8期12-12,112,共2页
在全球范围的文化研究中,生态学一词被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以电影中的生态学为视角,以影片《可可西里》和《阿凡达》Avatar这两部影片来探讨电影中的生态学观念。
关键词 文艺生态学 电影 《可可西里》 《阿凡达》(Avat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川 我关注人与环境的关系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珂川 《绿色中国(公众版)》 2004年第11M期32-37,共6页
可可西里,中国境内最后一块未被开发的处子之地.冰川起伏,河流纵横,湖泊星罗棋布,高原植物异彩纷呈,藏羚羊、野牦牛游走其间.但这里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空气稀薄,常年大风,气候严寒,是中国第一无人区.
关键词 《可可西里》 陆川 电影作品 青年电影导演 藏羚羊 人与环境 可持续发展 野生动物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