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解读《可可西里》中原生态美学 |
高圆
张琰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4 |
2
|
|
|
2
|
生态文明的呼唤——《可可西里》的精神内蕴 |
张鹏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08 |
2
|
|
|
3
|
电影《可可西里》的死亡叙事与人性张扬 |
杨青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3 |
0 |
|
|
4
|
个体与群像的交相辉映——《可可西里》耐人寻味的艺术形象 |
尹瑾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2 |
0 |
|
|
5
|
《可可西里》生态环境美学的体现 |
王敏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3 |
0 |
|
|
6
|
在生态纪录片与故事片之间互鉴互融——以《平衡》《可可西里》为例 |
王弓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17 |
0 |
|
|
7
|
从电影《可可西里》窥探“消费社会” |
卫小将
何芸
|
《电影评介》
|
2009 |
0 |
|
|
8
|
《可可西里》对传统西部电影的创新与突破 |
党福民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08 |
2
|
|
|
9
|
从《可可西里》探究原生态美学艺术 |
徐静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
10
|
《可可西里》——真实影像系统的杰作 |
刘燕芳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08 |
1
|
|
|
11
|
电影《可可西里》与中国生态乐品艺术传播 |
谭赟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17 |
0 |
|
|
12
|
从《可可西里》到《王的盛宴》:陆川的“电影青春期” |
张雷
|
《扬子江(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0 |
|
|
13
|
遥远的可可西里…… |
孙忠民
|
《职业技术教育》
|
2005 |
0 |
|
|
14
|
与战士比肩的日日夜夜─—“可可西里一号行动”采访追记(下) |
严小娟
|
《当代传播》
|
2000 |
0 |
|
|
15
|
论西部多元文化与中国西部电影 |
吉平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2 |
2
|
|
|
16
|
《南京!南京!》的历史震撼 |
刘洋
孙昭磊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09 |
0 |
|
|
17
|
《南京! 南京!》:艺术与缺憾的品味 |
韩婷婷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09 |
0 |
|
|
18
|
陆川 用知识行动去保护环境 |
莫桐
周宇
|
《绿色中国(公众版)》
|
2005 |
0 |
|
|
19
|
浅谈当代电影中的生态学观念 |
李雪霞
|
《电影评介》
|
2010 |
0 |
|
|
20
|
陆川 我关注人与环境的关系 |
李珂川
|
《绿色中国(公众版)》
|
2004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