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周南》、《召南》产生时代考
被引量:
3
1
作者
吴晓峰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15-222,共8页
关于《诗经》"二南"(《周南》、《召南》)产生的时代,历来存在分歧。《毛诗序》首先提出"二南"是"正始之道,王化之基",郑玄《诗谱.周南、召南谱》即谓"二南"是文王受命时诗;近人陆侃如、冯沅...
关于《诗经》"二南"(《周南》、《召南》)产生的时代,历来存在分歧。《毛诗序》首先提出"二南"是"正始之道,王化之基",郑玄《诗谱.周南、召南谱》即谓"二南"是文王受命时诗;近人陆侃如、冯沅君等又谓"二南"是东周以后的作品。事实上,"二南"本自周公、召公"分陕而治"得名,其诗自当为西周盛世之作,这既有诗篇本身提供的依据,也有相关佐证可以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
南》
《召南》
时代
西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周南》、《召南》的写作时地和《诗经》的构成
被引量:
4
2
作者
黄震云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61-66,共6页
文章通过对周代的礼节文化和文本的综合考察后认为,周公和召公分陕而治,因此出现了关于周公和召公的诗歌《周南》和《召南》,二地在歧山之阳,所以称为南。二南的文本,在二公死后编定,到唐代还没有被真正误解。二南表现南方诸国受...
文章通过对周代的礼节文化和文本的综合考察后认为,周公和召公分陕而治,因此出现了关于周公和召公的诗歌《周南》和《召南》,二地在歧山之阳,所以称为南。二南的文本,在二公死后编定,到唐代还没有被真正误解。二南表现南方诸国受文王之化的说法,肇始于毛诗序,只是怀疑,全面牵强阐释说明的是朱熹。今人多从之,是为未审。所谓南和风不是一般意义的民歌,而主要是关于周朝及其诸侯的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
南》
、
《召南》
时间
地域
《诗经》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吕氏春秋》之论诗引诗与战国末期诗学的发展
被引量:
2
3
作者
董治安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39-45,共7页
成书于战国末年的《吕氏春秋》,于“诗三百”若干篇的作者和创作背景、于孔子师徒并惠施言诗,提供了难得的资料。书中引诗表明,在秦并六国之前一段时间,人们已在很大程度上接受了儒家“以诗为经”的观念,而各家学术思想正逐渐趋向...
成书于战国末年的《吕氏春秋》,于“诗三百”若干篇的作者和创作背景、于孔子师徒并惠施言诗,提供了难得的资料。书中引诗表明,在秦并六国之前一段时间,人们已在很大程度上接受了儒家“以诗为经”的观念,而各家学术思想正逐渐趋向合流。《吕氏春秋》引诗文字与汉人“四家诗”传本均有较多差异,而与战国其它文献引诗出入不大,很可能有相对稳定的“古本”作依据。作者对于逸诗的征引和推重,说明直到战国之末,儒家之三百篇传本依然未能在其它诸家习诗者那里被定于一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氏春秋》
《毛诗》
引诗
战国末期
三家诗
《齐诗》
诗三百
逸诗
“二
南
”
《召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方玉润《诗经原始》简述
被引量:
1
4
作者
赵庆祥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3期109-111,共3页
方玉润《诗经原始》简述赵庆祥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历来注释评讲,名家辈出,但古人说《诗》,大多侧重于诗教和训诂。将《诗经》作为文学作品欣赏研究而影响较大的,则有清代方玉润的《诗经原始》。方玉润主张“读书贵有特识...
方玉润《诗经原始》简述赵庆祥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历来注释评讲,名家辈出,但古人说《诗》,大多侧重于诗教和训诂。将《诗经》作为文学作品欣赏研究而影响较大的,则有清代方玉润的《诗经原始》。方玉润主张“读书贵有特识,说《诗》务持正论”。他说:“六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原始》
方玉润
《诗经》学
《诗集传》
《七月》
《诗》
《周
南》
文学欣赏
朱熹
《召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诗经》的篇数和编排
5
作者
胡少华
《远程教育杂志》
1984年第4期47-47,共1页
《诗经》一共有三百零五篇,其中《风》、《雅》、《颂》三部分的篇数分别如下:《风》分“十五国风”,计有《周南》十一篇,《召南》十四篇,《邶风》十九篇,《鄘风》十篇,《卫风》十篇,《王风》十篇,《郑风》二十一篇,《齐风》...
《诗经》一共有三百零五篇,其中《风》、《雅》、《颂》三部分的篇数分别如下:《风》分“十五国风”,计有《周南》十一篇,《召南》十四篇,《邶风》十九篇,《鄘风》十篇,《卫风》十篇,《王风》十篇,《郑风》二十一篇,《齐风》十一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篇数
编排
《周
南》
《召南》
《卫风》
《郑风》
《齐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朱熹对《国风》爱情诗的注释及其对道学的宣扬
6
作者
谭承耕
《中国文学研究》
1985年第1期66-72,共7页
宋代著名的理学家朱熹,不但写了许多哲学著作,建立了新的道学体系,而且注释了《诗经》、《楚辞》,在有关古代文化遗产的研究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朱熹对《诗经·国风》爱情诗的注释,更有特色,他不但开辟了注释《诗经》的...
宋代著名的理学家朱熹,不但写了许多哲学著作,建立了新的道学体系,而且注释了《诗经》、《楚辞》,在有关古代文化遗产的研究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朱熹对《诗经·国风》爱情诗的注释,更有特色,他不但开辟了注释《诗经》的新途径,而且还利用这块园地,宣扬了他的历史观、伦理观,宣扬了道学,为封建政教服务。 一 在《诗经》这部古代诗歌总集里,特别是它的《国风》中,有许多优美的爱情诗。这些诗绝大部份是率真大胆的爱情表白,表现了诚挚、热烈、纯朴,健康的感情,无疑这是对封建礼教的直接挑战。但汉唐儒生(包括毛亨、郑玄、孔颖达)在传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周
南》
爱情诗
文王
《召南》
道学
《国风》
《关雎》
后妃之德
《诗集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周南》、《召南》产生时代考
被引量:
3
1
作者
吴晓峰
机构
江苏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15-222,共8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6年度基金项目<〈诗经〉礼俗研究>(06JA75011-44017)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关于《诗经》"二南"(《周南》、《召南》)产生的时代,历来存在分歧。《毛诗序》首先提出"二南"是"正始之道,王化之基",郑玄《诗谱.周南、召南谱》即谓"二南"是文王受命时诗;近人陆侃如、冯沅君等又谓"二南"是东周以后的作品。事实上,"二南"本自周公、召公"分陕而治"得名,其诗自当为西周盛世之作,这既有诗篇本身提供的依据,也有相关佐证可以证明。
关键词
《周
南》
《召南》
时代
西周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周南》、《召南》的写作时地和《诗经》的构成
被引量:
4
2
作者
黄震云
机构
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61-66,共6页
文摘
文章通过对周代的礼节文化和文本的综合考察后认为,周公和召公分陕而治,因此出现了关于周公和召公的诗歌《周南》和《召南》,二地在歧山之阳,所以称为南。二南的文本,在二公死后编定,到唐代还没有被真正误解。二南表现南方诸国受文王之化的说法,肇始于毛诗序,只是怀疑,全面牵强阐释说明的是朱熹。今人多从之,是为未审。所谓南和风不是一般意义的民歌,而主要是关于周朝及其诸侯的作品。
关键词
《周
南》
、
《召南》
时间
地域
《诗经》构成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吕氏春秋》之论诗引诗与战国末期诗学的发展
被引量:
2
3
作者
董治安
机构
山东大学古籍所
出处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39-45,共7页
文摘
成书于战国末年的《吕氏春秋》,于“诗三百”若干篇的作者和创作背景、于孔子师徒并惠施言诗,提供了难得的资料。书中引诗表明,在秦并六国之前一段时间,人们已在很大程度上接受了儒家“以诗为经”的观念,而各家学术思想正逐渐趋向合流。《吕氏春秋》引诗文字与汉人“四家诗”传本均有较多差异,而与战国其它文献引诗出入不大,很可能有相对稳定的“古本”作依据。作者对于逸诗的征引和推重,说明直到战国之末,儒家之三百篇传本依然未能在其它诸家习诗者那里被定于一尊。
关键词
《吕氏春秋》
《毛诗》
引诗
战国末期
三家诗
《齐诗》
诗三百
逸诗
“二
南
”
《召南》
分类号
I207.209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方玉润《诗经原始》简述
被引量:
1
4
作者
赵庆祥
出处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3期109-111,共3页
文摘
方玉润《诗经原始》简述赵庆祥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历来注释评讲,名家辈出,但古人说《诗》,大多侧重于诗教和训诂。将《诗经》作为文学作品欣赏研究而影响较大的,则有清代方玉润的《诗经原始》。方玉润主张“读书贵有特识,说《诗》务持正论”。他说:“六经...
关键词
《诗经原始》
方玉润
《诗经》学
《诗集传》
《七月》
《诗》
《周
南》
文学欣赏
朱熹
《召南》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诗经》的篇数和编排
5
作者
胡少华
出处
《远程教育杂志》
1984年第4期47-47,共1页
文摘
《诗经》一共有三百零五篇,其中《风》、《雅》、《颂》三部分的篇数分别如下:《风》分“十五国风”,计有《周南》十一篇,《召南》十四篇,《邶风》十九篇,《鄘风》十篇,《卫风》十篇,《王风》十篇,《郑风》二十一篇,《齐风》十一篇,
关键词
《诗经》
篇数
编排
《周
南》
《召南》
《卫风》
《郑风》
《齐风》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朱熹对《国风》爱情诗的注释及其对道学的宣扬
6
作者
谭承耕
出处
《中国文学研究》
1985年第1期66-72,共7页
文摘
宋代著名的理学家朱熹,不但写了许多哲学著作,建立了新的道学体系,而且注释了《诗经》、《楚辞》,在有关古代文化遗产的研究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朱熹对《诗经·国风》爱情诗的注释,更有特色,他不但开辟了注释《诗经》的新途径,而且还利用这块园地,宣扬了他的历史观、伦理观,宣扬了道学,为封建政教服务。 一 在《诗经》这部古代诗歌总集里,特别是它的《国风》中,有许多优美的爱情诗。这些诗绝大部份是率真大胆的爱情表白,表现了诚挚、热烈、纯朴,健康的感情,无疑这是对封建礼教的直接挑战。但汉唐儒生(包括毛亨、郑玄、孔颖达)在传授。
关键词
朱熹
《周
南》
爱情诗
文王
《召南》
道学
《国风》
《关雎》
后妃之德
《诗集传》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周南》、《召南》产生时代考
吴晓峰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周南》、《召南》的写作时地和《诗经》的构成
黄震云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吕氏春秋》之论诗引诗与战国末期诗学的发展
董治安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6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方玉润《诗经原始》简述
赵庆祥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诗经》的篇数和编排
胡少华
《远程教育杂志》
198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论朱熹对《国风》爱情诗的注释及其对道学的宣扬
谭承耕
《中国文学研究》
198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