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重读谢赫《古画品录》兼论其“六法”与“六品”
被引量:
2
1
作者
周洪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89-190,共2页
关键词
《古画品录》
“六法”
谢赫
中国艺术史
重读
《文心雕龙》
钟嵘《诗
品
》
思想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古画品录〉解析》序——悼念温肇桐教授逝世
被引量:
1
2
作者
谢海燕
《艺苑(美术版)》
1990年第4期10-10,共1页
我和温肇桐教授,从上海美专到南京艺术学院已有半个多世纪的交谊。温老比我大一岁,对于中国美术史论和美术教育所作的科学研究,数十年如一日,从未中辍,而且硕果累累,闻名于世。迄今为止,除在国内外报刊上发表大量有关学术论文外,出版的...
我和温肇桐教授,从上海美专到南京艺术学院已有半个多世纪的交谊。温老比我大一岁,对于中国美术史论和美术教育所作的科学研究,数十年如一日,从未中辍,而且硕果累累,闻名于世。迄今为止,除在国内外报刊上发表大量有关学术论文外,出版的专著,已达三十多种。《〈古画品录〉解析》是他的新作,即将由江苏美术出版社刊行。他的这种坚持不懈,老当益壮的治学精神和多产记录,是我们深为钦佩的。在《〈古画品录〉解析》这部书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画
品
录
上海美专
江苏美术出版社
美术史论
学术论文
《古画品录》
谢赫
六法
南京艺术学院
刘海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姚最《续画品录》浅谈
被引量:
2
3
作者
温肇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1982年第1期38-40,21,共4页
(一)南齐·谢赫《古画品录》,在中国美学史、美术史、绘画史或者艺术批评史上,是一部具有严密的科学性、完整性和系统性的绘画批评巨著,对于后代发生过重大和深远影响,特别对后代开展艺术的批评并总结成书,起着典范和启发作用。因而...
(一)南齐·谢赫《古画品录》,在中国美学史、美术史、绘画史或者艺术批评史上,是一部具有严密的科学性、完整性和系统性的绘画批评巨著,对于后代发生过重大和深远影响,特别对后代开展艺术的批评并总结成书,起着典范和启发作用。因而,它享有极高的声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姚最
续画
品
录
谢赫
顾恺之
《古画品录》
焦宝愿
僧珍
姚昙度
张彦远
绘画批评
绘画评论
安岐
郭若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姚最《续画品录》浅谈
4
作者
温肇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82年第1期38-40,21,共4页
(一)南齐·谢赫《古画品录》,在中国美学史、美术史、绘画史或者艺术批评史上,是一部具有严密的科学性、完整性和系统性的绘画批评巨著,对于后代发生过重大和深远影响,特别对后代开展艺术的批评并总结成书,起着典范和启发作用。因而...
(一)南齐·谢赫《古画品录》,在中国美学史、美术史、绘画史或者艺术批评史上,是一部具有严密的科学性、完整性和系统性的绘画批评巨著,对于后代发生过重大和深远影响,特别对后代开展艺术的批评并总结成书,起着典范和启发作用。因而,它享有极高的声誉。从谢赫生活的齐、梁时代到清末大约一千三、四百年间,历代艺术批评的开展和它的总结成书,为数甚多,就他们的内容来说,可以分为下列四类:一、从内容到体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姚最
续画
品
录
谢赫
顾恺之
《古画品录》
焦宝愿
姚昙度
僧珍
张彦远
绘画批评
绘画评论
安岐
郭若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画论中的形而上观念(节录)
5
作者
薛翔
周积寅
《艺苑(美术版)》
1990年第4期28-35,27,共9页
一、引言从理论上说,无论那一种绘画理论,其核心应该是统一于某种美学的观念之中的。中国古代的某些理论家,往往兼受着儒、道、佛三家思想的影响,他们常常会因不同的问题、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或因不同的需要而变换自己的立场和语调。
关键词
中国画论
绘画观念
绘画理论
石涛
张彦远
气韵生动
绘画思想
《古画品录》
谢赫
超现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逸”在中国古代绘画品评标准中的延伸和嬗变
被引量:
1
6
作者
王万宏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2002年第3期21-26,共6页
关键词
品
评标准
《古画品录》
中国绘画
六法论
绘画思想
谢赫
理论家
言论
延伸
弊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传统“六论”释义
7
作者
奚林元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9-110,共2页
一、"六法"论南朝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的"六法"是: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1]谢赫提出"六法"论,是对顾恺之"以形写神"、"迁想妙得"论...
一、"六法"论南朝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的"六法"是: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1]谢赫提出"六法"论,是对顾恺之"以形写神"、"迁想妙得"论的进一步完善。谢赫将"气韵生动"列于"六法"之首,可见其重要性。"气韵"其实就是顾恺之所说的"神",也称"神韵"。"气韵"开始是指人物的精神气质,后来发展到山水、花鸟等各种题材。"骨法用笔"是指用笔要有功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法
骨法用笔
谢赫
气韵生动
迁想妙得
以形写神
传移模写
荆浩
《古画品录》
绘画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谢赫“六法”的歧解及真义
8
作者
顾平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109-112,共4页
谢赫在《古画品录》中首先提出“六法” ,并以此作为一种标准对画家及其作品进行品评。魏晋之后 ,画家与批评家在实际运用中无不以此为准绳。可是 ,在运用这一尺度中 ,往往由于论者的视角及观念上的差异 ,从而造成了对“六法”真义的歧...
谢赫在《古画品录》中首先提出“六法” ,并以此作为一种标准对画家及其作品进行品评。魏晋之后 ,画家与批评家在实际运用中无不以此为准绳。可是 ,在运用这一尺度中 ,往往由于论者的视角及观念上的差异 ,从而造成了对“六法”真义的歧解 ,其中不乏偏颇之见。这种歧解势必造成标准的混乱 ,从而带来绘画创作与品评的随意性。当代中国画所面临的危机 ,从某种意义上讲与这种认识上的偏离有着直接的关系。究其深层原因 ,与我们在理解和运用“六法”时已不再去考察其产生的背景 ,不再从谢赫对“六法”运用的角度来理解它有关。直解“六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赫
六法
《古画品录》
绘画评论
评论方法
中国画
气
韵
骨法
用笔
"应物象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以形势表现出的印象:“气韵生动”的绘画美学涵义
被引量:
4
9
作者
林泰胜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7-43,共7页
关键词
“气韵生动”
美学涵义
《古画品录》
《历代名画记》
“六法”
绘画
印象
《画
品
》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画的继承与创新
被引量:
8
10
作者
刘海粟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23,共5页
讲中国画,我想讲讲中国画的标准。南齐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了中国绘画上的“六法论”。在谢赫以前,没有人讲过“六法”,但“六法”的思想已有端倪,是谢赫把它综合归纳提出来的,这对中国画的创作和赏鉴是一个很大的贡献,在国...
讲中国画,我想讲讲中国画的标准。南齐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了中国绘画上的“六法论”。在谢赫以前,没有人讲过“六法”,但“六法”的思想已有端倪,是谢赫把它综合归纳提出来的,这对中国画的创作和赏鉴是一个很大的贡献,在国际上也受到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画
《古画品录》
绘画艺术
六法论
谢赫
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千载寂寥 披图可鉴——评《中国艺术批评通史》
11
作者
李旭阳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68-68,共1页
“千载寂寥,披图可鉴。”谢赫在《古画品录》的开篇中有此一句,艺术与艺术批评亦是如此。在某种意义上,艺术是一种澄明,如果说美是真理自身的显现,那么艺术便承担了这种澄明,而艺术批评则是对艺术自身的澄明,艺术批评穿透历史,
关键词
艺术批评
通史
中国
《古画品录》
澄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气韵生动”刍议
12
作者
陈三弟
《南艺学报》
1981年第4期34-38,82,共6页
"气韵生动"系"六法"中的一法,为中国古典绘画理论的核心问题。自六朝谢赫提出后,为历代的画家和画论家们所注意。他们根据各自的审美观点,对其作这样那样的阐述。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弄清"气韵生动"...
"气韵生动"系"六法"中的一法,为中国古典绘画理论的核心问题。自六朝谢赫提出后,为历代的画家和画论家们所注意。他们根据各自的审美观点,对其作这样那样的阐述。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弄清"气韵生动"的实质,对发展我国传统绘画美学理论,指导现代的绘画创作,无疑是重要的。本文并不打算全面探讨从顾恺之到近代黄宾虹、潘天寿等人的所有理论,只想截取从谢赫到宋代的郭若虚,提出自己的若干观点。《古画品录》开头就说:"虽画有六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韵生动
六法
谢赫
郭若虚
荆浩
骨法用笔
书法用笔
姚最
《古画品录》
应物象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由谢赫绘画“六法”看《三峡》之美
13
作者
徐志耀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7-59,共3页
在中国古代,文人往往将文章与绘画视为相辅相成的艺术形式。因此,中国古代的绘画理论也可以运用到文学之中,借助绘画理论也常常可以发现文章特有的美感。早在南北朝时期,中国绘画就已经建立了完备的理论体系,其代表便是南朝齐谢赫...
在中国古代,文人往往将文章与绘画视为相辅相成的艺术形式。因此,中国古代的绘画理论也可以运用到文学之中,借助绘画理论也常常可以发现文章特有的美感。早在南北朝时期,中国绘画就已经建立了完备的理论体系,其代表便是南朝齐谢赫在其《古画品录》中归纳的绘画“六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绘画理论
“六法”
《三峡》
谢赫
中国绘画
《古画品录》
南北朝时期
艺术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重读谢赫《古画品录》兼论其“六法”与“六品”
被引量:
2
1
作者
周洪
机构
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
出处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89-190,共2页
关键词
《古画品录》
“六法”
谢赫
中国艺术史
重读
《文心雕龙》
钟嵘《诗
品
》
思想文化
分类号
B842 [哲学宗教—基础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古画品录〉解析》序——悼念温肇桐教授逝世
被引量:
1
2
作者
谢海燕
出处
《艺苑(美术版)》
1990年第4期10-10,共1页
文摘
我和温肇桐教授,从上海美专到南京艺术学院已有半个多世纪的交谊。温老比我大一岁,对于中国美术史论和美术教育所作的科学研究,数十年如一日,从未中辍,而且硕果累累,闻名于世。迄今为止,除在国内外报刊上发表大量有关学术论文外,出版的专著,已达三十多种。《〈古画品录〉解析》是他的新作,即将由江苏美术出版社刊行。他的这种坚持不懈,老当益壮的治学精神和多产记录,是我们深为钦佩的。在《〈古画品录〉解析》这部书中。
关键词
古画
品
录
上海美专
江苏美术出版社
美术史论
学术论文
《古画品录》
谢赫
六法
南京艺术学院
刘海粟
分类号
J2 [艺术—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姚最《续画品录》浅谈
被引量:
2
3
作者
温肇桐
机构
不详
出处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1982年第1期38-40,21,共4页
文摘
(一)南齐·谢赫《古画品录》,在中国美学史、美术史、绘画史或者艺术批评史上,是一部具有严密的科学性、完整性和系统性的绘画批评巨著,对于后代发生过重大和深远影响,特别对后代开展艺术的批评并总结成书,起着典范和启发作用。因而,它享有极高的声誉。
关键词
姚最
续画
品
录
谢赫
顾恺之
《古画品录》
焦宝愿
僧珍
姚昙度
张彦远
绘画批评
绘画评论
安岐
郭若虚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姚最《续画品录》浅谈
4
作者
温肇桐
机构
不详
出处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82年第1期38-40,21,共4页
文摘
(一)南齐·谢赫《古画品录》,在中国美学史、美术史、绘画史或者艺术批评史上,是一部具有严密的科学性、完整性和系统性的绘画批评巨著,对于后代发生过重大和深远影响,特别对后代开展艺术的批评并总结成书,起着典范和启发作用。因而,它享有极高的声誉。从谢赫生活的齐、梁时代到清末大约一千三、四百年间,历代艺术批评的开展和它的总结成书,为数甚多,就他们的内容来说,可以分为下列四类:一、从内容到体例。
关键词
姚最
续画
品
录
谢赫
顾恺之
《古画品录》
焦宝愿
姚昙度
僧珍
张彦远
绘画批评
绘画评论
安岐
郭若虚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画论中的形而上观念(节录)
5
作者
薛翔
周积寅
机构
南京艺术学院
出处
《艺苑(美术版)》
1990年第4期28-35,27,共9页
文摘
一、引言从理论上说,无论那一种绘画理论,其核心应该是统一于某种美学的观念之中的。中国古代的某些理论家,往往兼受着儒、道、佛三家思想的影响,他们常常会因不同的问题、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或因不同的需要而变换自己的立场和语调。
关键词
中国画论
绘画观念
绘画理论
石涛
张彦远
气韵生动
绘画思想
《古画品录》
谢赫
超现实
分类号
J2 [艺术—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逸”在中国古代绘画品评标准中的延伸和嬗变
被引量:
1
6
作者
王万宏
出处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2002年第3期21-26,共6页
关键词
品
评标准
《古画品录》
中国绘画
六法论
绘画思想
谢赫
理论家
言论
延伸
弊端
分类号
J212 [艺术—美术]
J205 [艺术—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传统“六论”释义
7
作者
奚林元
机构
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
出处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9-110,共2页
文摘
一、"六法"论南朝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的"六法"是: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1]谢赫提出"六法"论,是对顾恺之"以形写神"、"迁想妙得"论的进一步完善。谢赫将"气韵生动"列于"六法"之首,可见其重要性。"气韵"其实就是顾恺之所说的"神",也称"神韵"。"气韵"开始是指人物的精神气质,后来发展到山水、花鸟等各种题材。"骨法用笔"是指用笔要有功力。
关键词
六法
骨法用笔
谢赫
气韵生动
迁想妙得
以形写神
传移模写
荆浩
《古画品录》
绘画风格
分类号
J212 [艺术—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谢赫“六法”的歧解及真义
8
作者
顾平
机构
南通师范学院美术系
出处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109-112,共4页
文摘
谢赫在《古画品录》中首先提出“六法” ,并以此作为一种标准对画家及其作品进行品评。魏晋之后 ,画家与批评家在实际运用中无不以此为准绳。可是 ,在运用这一尺度中 ,往往由于论者的视角及观念上的差异 ,从而造成了对“六法”真义的歧解 ,其中不乏偏颇之见。这种歧解势必造成标准的混乱 ,从而带来绘画创作与品评的随意性。当代中国画所面临的危机 ,从某种意义上讲与这种认识上的偏离有着直接的关系。究其深层原因 ,与我们在理解和运用“六法”时已不再去考察其产生的背景 ,不再从谢赫对“六法”运用的角度来理解它有关。直解“六法”
关键词
谢赫
六法
《古画品录》
绘画评论
评论方法
中国画
气
韵
骨法
用笔
"应物象形"
Keywords
Xie He
The Six Modes
real sense
分类号
J205.2 [艺术—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以形势表现出的印象:“气韵生动”的绘画美学涵义
被引量:
4
9
作者
林泰胜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7-43,共7页
关键词
“气韵生动”
美学涵义
《古画品录》
《历代名画记》
“六法”
绘画
印象
《画
品
》
分类号
J201 [艺术—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画的继承与创新
被引量:
8
10
作者
刘海粟
出处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23,共5页
文摘
讲中国画,我想讲讲中国画的标准。南齐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了中国绘画上的“六法论”。在谢赫以前,没有人讲过“六法”,但“六法”的思想已有端倪,是谢赫把它综合归纳提出来的,这对中国画的创作和赏鉴是一个很大的贡献,在国际上也受到重视。
关键词
中国画
《古画品录》
绘画艺术
六法论
谢赫
技术创新
分类号
J212 [艺术—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千载寂寥 披图可鉴——评《中国艺术批评通史》
11
作者
李旭阳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
出处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68-68,共1页
文摘
“千载寂寥,披图可鉴。”谢赫在《古画品录》的开篇中有此一句,艺术与艺术批评亦是如此。在某种意义上,艺术是一种澄明,如果说美是真理自身的显现,那么艺术便承担了这种澄明,而艺术批评则是对艺术自身的澄明,艺术批评穿透历史,
关键词
艺术批评
通史
中国
《古画品录》
澄明
分类号
J05 [艺术—艺术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气韵生动”刍议
12
作者
陈三弟
机构
不详
出处
《南艺学报》
1981年第4期34-38,82,共6页
文摘
"气韵生动"系"六法"中的一法,为中国古典绘画理论的核心问题。自六朝谢赫提出后,为历代的画家和画论家们所注意。他们根据各自的审美观点,对其作这样那样的阐述。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弄清"气韵生动"的实质,对发展我国传统绘画美学理论,指导现代的绘画创作,无疑是重要的。本文并不打算全面探讨从顾恺之到近代黄宾虹、潘天寿等人的所有理论,只想截取从谢赫到宋代的郭若虚,提出自己的若干观点。《古画品录》开头就说:"虽画有六法。
关键词
气韵生动
六法
谢赫
郭若虚
荆浩
骨法用笔
书法用笔
姚最
《古画品录》
应物象形
分类号
J20 [艺术—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由谢赫绘画“六法”看《三峡》之美
13
作者
徐志耀
机构
江苏省南京市弘光中学
出处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7-59,共3页
文摘
在中国古代,文人往往将文章与绘画视为相辅相成的艺术形式。因此,中国古代的绘画理论也可以运用到文学之中,借助绘画理论也常常可以发现文章特有的美感。早在南北朝时期,中国绘画就已经建立了完备的理论体系,其代表便是南朝齐谢赫在其《古画品录》中归纳的绘画“六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
关键词
绘画理论
“六法”
《三峡》
谢赫
中国绘画
《古画品录》
南北朝时期
艺术形式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重读谢赫《古画品录》兼论其“六法”与“六品”
周洪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古画品录〉解析》序——悼念温肇桐教授逝世
谢海燕
《艺苑(美术版)》
1990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姚最《续画品录》浅谈
温肇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1982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姚最《续画品录》浅谈
温肇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8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中国画论中的形而上观念(节录)
薛翔
周积寅
《艺苑(美术版)》
199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论“逸”在中国古代绘画品评标准中的延伸和嬗变
王万宏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200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传统“六论”释义
奚林元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谢赫“六法”的歧解及真义
顾平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以形势表现出的印象:“气韵生动”的绘画美学涵义
林泰胜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中国画的继承与创新
刘海粟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6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千载寂寥 披图可鉴——评《中国艺术批评通史》
李旭阳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气韵生动”刍议
陈三弟
《南艺学报》
198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由谢赫绘画“六法”看《三峡》之美
徐志耀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