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郑玄未见《古文尚书》”辨
1
作者 陶广学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56-59,共4页
通检《礼记正义》,孔颖达"郑玄未见《古文尚书》"之言凡有七处。此论有违事实,据文献可知,郑君少习《古文尚书》,且后来有《古文尚书注》传世。孔《疏》之误,缘于不识东晋枚赜伪孔《古文尚书》之伪所致。故郑《注》云"... 通检《礼记正义》,孔颖达"郑玄未见《古文尚书》"之言凡有七处。此论有违事实,据文献可知,郑君少习《古文尚书》,且后来有《古文尚书注》传世。孔《疏》之误,缘于不识东晋枚赜伪孔《古文尚书》之伪所致。故郑《注》云"在《尚书》,今亡"者,或指原先秦时完整之《尚书》,孔《疏》云"具《尚书》篇,见在"者,实指伪孔《古文尚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颖达 《礼记正义》 郑玄 《古文尚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安国生卒年及是否献《古文尚书》考
2
作者 陈冉 白杨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30-31,共2页
西汉时期,中国出现了很多儒学大师,其中卓有成就的儒学大师就有孔安国,然而现存的史料对其生卒年及相关生平事迹记载多有隐晦不清的地方。本文旨在根据现有史料对其生卒年进行考证,主要以孔安国任侍中博士、任谏议大夫及任临淮太守时间... 西汉时期,中国出现了很多儒学大师,其中卓有成就的儒学大师就有孔安国,然而现存的史料对其生卒年及相关生平事迹记载多有隐晦不清的地方。本文旨在根据现有史料对其生卒年进行考证,主要以孔安国任侍中博士、任谏议大夫及任临淮太守时间为坐标参考系,并对《古文尚书》进行考证,以求考证出新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安国 生卒年 《古文尚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清《古文尚书》“辨真”学兴盛原因探微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德州 《船山学刊》 2020年第2期96-101,共6页
晚清时期,卫护晚出《古文尚书》之风大盛,涌现出了一批有代表性的学者和著作。这一现象的出现,既有学者出于自身学术立场的考虑,也与特定的时代背景关系甚巨。理学的复兴无疑对此有明显的推动作用,而今文经学则从反面刺激了辨真学的兴... 晚清时期,卫护晚出《古文尚书》之风大盛,涌现出了一批有代表性的学者和著作。这一现象的出现,既有学者出于自身学术立场的考虑,也与特定的时代背景关系甚巨。理学的复兴无疑对此有明显的推动作用,而今文经学则从反面刺激了辨真学的兴盛。王懿荣上疏请复古本《尚书》,更是引起了辨真派的极大不满,多部著作因此而问世。此外,阎、惠等人辨伪之书的广为流布,以及毛奇龄等人辨真学的不成熟,都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文尚书》 辨真 晚清 阎若璩 王懿荣 理学 今文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怀疑到证实:由宋至清抉发《古文尚书》伪迹的理路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光胜 《中原文化研究》 2018年第5期108-113,共6页
《今文尚书》佶屈聱牙,《古文尚书》平易晓畅,吴棫、朱熹对《古文尚书》的怀疑,主要是出于语言风格的差异。明代梅从语句、文体、史实及传授源流等方面抉摘《古文尚书》的作伪痕迹,和宋儒并无切实的证据相比,他的考据方法有了实质性推... 《今文尚书》佶屈聱牙,《古文尚书》平易晓畅,吴棫、朱熹对《古文尚书》的怀疑,主要是出于语言风格的差异。明代梅从语句、文体、史实及传授源流等方面抉摘《古文尚书》的作伪痕迹,和宋儒并无切实的证据相比,他的考据方法有了实质性推进。清儒阎若璩首先确立孔壁《古文尚书》为真实可信,然后将汉代文献记载中真《古文尚书》的内容与梅赜本对照,由根柢至枝节,全方位抉摘梅赜本《古文尚书》之罅漏。由宋至清,学者们筚路蓝缕,后出转精,最终使"《古文尚书》伪书说"成为学术定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文尚书》 朱熹 阎若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文尚书撰异》校议
5
作者 李庆彬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3-169,共7页
《古文尚书撰异》搜集异文,考辨文字,具有重要的文献学价值。本文对其存在的讹误,以札记的形式,一一加以校勘。
关键词 《古文尚书撰异》 讹误 校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文尚书音义》所录异文与共现音切关系辨析
6
作者 黄继省 《现代语文》 2021年第6期14-21,共8页
《经典释文·古文尚书音义》载录了陆德明所见的版本异文共计217个,含有这些异文的条目中兼录注音的有149个。这些音切与该条中的异文有着复杂的关系:有的为字头注音,有的为异文注音,有的为字头和异文注音,有的只是辨别异文。仔细... 《经典释文·古文尚书音义》载录了陆德明所见的版本异文共计217个,含有这些异文的条目中兼录注音的有149个。这些音切与该条中的异文有着复杂的关系:有的为字头注音,有的为异文注音,有的为字头和异文注音,有的只是辨别异文。仔细考辨这些音切与共现异文之间的关系,辨别这些音切的性质与层次,不仅有利于深化对《经典释文》体例的认识,也有助于利用这些音注材料进行语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释文》 《古文尚书音义》 异文 音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今古文经学合流原因新探──汉代博士制度与今古文经学合流之渊源 被引量:5
7
作者 葛志毅 《北方论丛》 CSSCI 1995年第1期23-27,共5页
关于汉代今古文经合流的原因,过去论者多认为因经学大师郑玄兼治今古文家法,并以之遍注群经,遂使今、古文经合流.本文则一反这一传统说法,认为今古文经合流绝非某位经师大儒所可一蹴而就,而是有学术上、政治上等多方面的复杂原因... 关于汉代今古文经合流的原因,过去论者多认为因经学大师郑玄兼治今古文家法,并以之遍注群经,遂使今、古文经合流.本文则一反这一传统说法,认为今古文经合流绝非某位经师大儒所可一蹴而就,而是有学术上、政治上等多方面的复杂原因,特别是与博士职任性质密切相关。博士职任之一是“晓古文尔雅”,即通古文训诂之学,此为后来的今古文经合流之果先播下其因。由于王莽曾立古文经学博士,东汉虽未将古文经学生于学官,但朝廷始终对其采取优容奖掖的支持态度,从而使古文经学日益发展,并起而与今文博士争教席,在东汉时表现为屡因争立古文经而在今古两派间发生剧烈争议。今文经学面对古文经学的挑战,为确保自己独占学官的地位,被迫去研究古文经学以批驳之.今古文经学争议辨难的直接结果是使二者相互渗透,尤其是古文经学向今文经学的渗透,而最终导致了今、古文经学的合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文经学 《左传》 今文经学 博士制度 《古文尚书》 王莽 《毛诗》 立于学官 《谷梁春秋》 后汉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述《尚书·汤誓》的成文与在先秦时期的流传
8
作者 殷伟仁 《高校教育管理》 1985年第3期66-71,共6页
《尚书》是我国最古老的一部史书。根据该书的材料来源,我们可以将它分为两部分,即传闻追述和时事实录。中国的文字源远流长,但目前所能见到的最古文字还要数殷商甲骨文,而《汤誓》是《商书》中最早的一篇,所以它在我国古代文献中有着... 《尚书》是我国最古老的一部史书。根据该书的材料来源,我们可以将它分为两部分,即传闻追述和时事实录。中国的文字源远流长,但目前所能见到的最古文字还要数殷商甲骨文,而《汤誓》是《商书》中最早的一篇,所以它在我国古代文献中有着十分特殊的地位。 一 《尚书·汤誓》是商人将与夏桀战于鸣条之野时,商汤向商众发出的战斗动员令。尽管今本《汤誓》较为浅易,某些文字显然被后人改动过,但其原形的成文却远在商汤时。《汤誓》是当时史官的时事实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 《古文尚书》 尚书》 史官 商汤 先秦时期 孔子 周公旦 简册 《墨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汉关中地区文化发展的特征及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张鹤泉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22-28,共7页
东汉关中地区文化发展的特征及影响张鹤泉关中地区是我国古代开发较早的地方。这个地区的人民不仅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而且也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自秦、西汉以来,关中成为统一国家的畿腹地区,因此使这个地区文化在发展上,... 东汉关中地区文化发展的特征及影响张鹤泉关中地区是我国古代开发较早的地方。这个地区的人民不仅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而且也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自秦、西汉以来,关中成为统一国家的畿腹地区,因此使这个地区文化在发展上,具备了更优越的条件。在这个时期,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地区 文化发展 后汉书 经学发展 关中文化 古文 《古文尚书》 社会阶层 《公羊春秋》 马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释“城南韦杜,去天尺五”——从杜甫《赠韦七赞善》谈起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浩 《杜甫研究学刊》 1998年第4期58-61,共4页
杜甫《赠韦七赞善》:乡里衣冠不乏贤,杜陵韦曲未央前。尔家最近魁三象,时论同归尺五天。北走关山开雨雪,南游花柳塞云烟。洞庭春色悲公子,虾菜忘归范蠡船。此篇诸家多系于大历五年(770)潭州作,其中“尺五天”原注云:“俚语... 杜甫《赠韦七赞善》:乡里衣冠不乏贤,杜陵韦曲未央前。尔家最近魁三象,时论同归尺五天。北走关山开雨雪,南游花柳塞云烟。洞庭春色悲公子,虾菜忘归范蠡船。此篇诸家多系于大历五年(770)潭州作,其中“尺五天”原注云:“俚语曰:‘城南韦杜,去天尺五。’”杜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关陇集团 关中士族 京兆韦氏 杜氏 《新唐书》 婚姻关系 《古文尚书》 杜诗 社会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清初学术思想的变迁
11
作者 马积高 《船山学刊》 CSSCI 1995年第1期86-100,共15页
本文所说的清初,是指清朝入关以后到雍正约九十年的时间。这一阶段学术思想的特点学者们的看法不一。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及《近三百年学术思想史》以清代考据学的生、住、异、灭作为考察清代学术思想发展、变化的基本线索,认为清... 本文所说的清初,是指清朝入关以后到雍正约九十年的时间。这一阶段学术思想的特点学者们的看法不一。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及《近三百年学术思想史》以清代考据学的生、住、异、灭作为考察清代学术思想发展、变化的基本线索,认为清初是考据学启蒙(生)期,乾、嘉为其全盛(住)期,道咸以后为其蜕变(异)与衰落(灭)期。钱穆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没有分期,但实际是以理学与考据学的消长作为基本线索,而比较突出理学与经世致用相结合的观点,同梁氏相比,大大地降低了考据学的地位。对清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初学术 学术思想史 经世致用 考据学 理学家 少数民族 反理学 士大夫 《古文尚书》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有为的疑古思想及其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房德邻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30-37,共8页
康有为的疑古思想及其影响房德邻一、康有为疑古思想的要点康有为的疑古思想集中表现在他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两部书中。《新学伪经考》刊行于1891年,是康有为在他的弟子陈千秋、梁启超等的协助下编纂的。这部书共1... 康有为的疑古思想及其影响房德邻一、康有为疑古思想的要点康有为的疑古思想集中表现在他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两部书中。《新学伪经考》刊行于1891年,是康有为在他的弟子陈千秋、梁启超等的协助下编纂的。这部书共14章,其主要内容,梁启超概括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有为 疑古思想 《新学伪经考》 古文经学 《孔子改制考》 古史辨派 今文经学 “六经” 梁启超 《古文尚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唯一”与“惟一” 被引量:4
13
作者 邹玉华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9期5-7,共3页
“唯一”与“惟一”□邹玉华近日笔者翻阅报刊,发现表示“只有一个;独一无二”义的wéiyī的词形除“唯一”外,还有用“惟一”的例子。而在笔者(出生于60年代)的印象中,却只有一个“唯一”。于是,查阅《现代汉语词典... “唯一”与“惟一”□邹玉华近日笔者翻阅报刊,发现表示“只有一个;独一无二”义的wéiyī的词形除“唯一”外,还有用“惟一”的例子。而在笔者(出生于60年代)的印象中,却只有一个“唯一”。于是,查阅《现代汉语词典》,令人吃惊的是其中的词条wéiyī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汉语规范化 《古文尚书》 “唯物史观” 五四时期 甲骨文字 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 李商隐 《方志敏文集》 《儒林外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珍珠故实中的几处疑窦
14
作者 余汉桂 《古今农业》 2002年第2期1-10,共10页
笔者在最近收集、整理珍珠史料的过程中,发现一些著述中有几处提法值得进 一、《书经》中有“天工开物”采 珠全图吗? 我国古代采珠作业十分艰苦,而且要冒生命危险,正如明代林富在《乞罢采珠疏》上所说是“以人易珠”。采珠人下水之后,... 笔者在最近收集、整理珍珠史料的过程中,发现一些著述中有几处提法值得进 一、《书经》中有“天工开物”采 珠全图吗? 我国古代采珠作业十分艰苦,而且要冒生命危险,正如明代林富在《乞罢采珠疏》上所说是“以人易珠”。采珠人下水之后,受到“气逼”、“寒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工开物》 屈大均 尚书》 《广东新语》 合浦珍珠 采珠人 南珠 《古文尚书》 今文尚书 淡水珍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