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书成书和流传情况研究的进展与古史史料学概念——为纪念《古史辨》第一册出版八十周年而作 被引量:13
1
作者 谢维扬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7-54,共8页
顾颉刚先生所编《古史辨》第一册出版,对于中国近代学术,包括近代意义上的中国古史研究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积极的历史影响。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古史辨》所从事和倡导的“疑古”工作的主要目标和内容,是试图为建立近代意义上的中国古史研... 顾颉刚先生所编《古史辨》第一册出版,对于中国近代学术,包括近代意义上的中国古史研究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积极的历史影响。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古史辨》所从事和倡导的“疑古”工作的主要目标和内容,是试图为建立近代意义上的中国古史研究寻求合格的史料学基础。但主要由于客观历史条件的限制,“古史辨”学者们当年对古书成书和流传情况的复杂性尚不能有充分的了解,因而在对古书真伪、成书年代、作者,乃至其中某些特定内容的史料价值以及各宗古书资料之间关系等问题的研究中存在着简单化的缺陷。在近年来学者们对中国古史史料学基础问题的研究中,最值得重视的领域之一,是对于新出土文献的研究。在大量新出土文献资料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将有可能获得某些较之以往更合理的古史史料学概念,建立现代古史史料学概念的整个工作也才会有实质性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史辨》 出土文献 古史史料学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史辨》与“古史辨派”辨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张越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1-115,共5页
顾颉刚将古史讨论的文章和信函汇集成册出版,并命名其书为《古史辨》。"辨"与"辩"在当时通用为"辨",《古史辨》之"辨"的意图在于辨别古史真伪,并非是一本简单的辩论文集,其实际涵义即为"... 顾颉刚将古史讨论的文章和信函汇集成册出版,并命名其书为《古史辨》。"辨"与"辩"在当时通用为"辨",《古史辨》之"辨"的意图在于辨别古史真伪,并非是一本简单的辩论文集,其实际涵义即为"辨"。"古史辨派"自身的"学派"特征并不十分明显,顾颉刚也从来没有将怀疑作为他疑古学说和疑古辨伪研究的终极目标。设若仅以"怀疑"为特征看待"古史辨派"学人,则这样的"古史辨派"者几乎找不出来。"古史辨派"作为一个学术思潮确然存在,但是"古史辨派"在现代学术史上更多的是一种学术现象。如果以通常意义上的"学派"概念冠之,可能并不准确和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颉刚 《古史辨》 古史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史辨》及疑古学派之我见
3
作者 田旭东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3期51-55,共5页
从对《古史辨》及疑古学派的代表人物顾颉刚、胡适等人的研究方法、治学态度等进行具体分析入手,主要论及这一学派的功过得失以及近一个世纪以来对中国学术界产生的巨大影响,认为对其作出公正、客观的评价是十分有意义的。
关键词 顾颉刚 钱玄同 胡适 《古史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疑古”与“走出疑古”的第一次正面交锋——《古史辨》第一册出版八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6
4
作者 刘秀俊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64-166,共3页
关键词 国际学术研讨会 《古史辨》 第一册 研讨会综述 疑古 出版 山东大学 古史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古史辨》视野下《诗经》研究的利弊
5
作者 林红 《电影评介》 2009年第22期109-109,共1页
顾頡刚先生在《古史辨》视野下进行的《诗经》研究非常具有特色。一方面在疑古思潮的影响下,它具有冲破网罗的创新特质,突破了传统《诗经》研究的套数和束缚,而另一方面,正是由于这种强烈的疑古背景,又使它有失之偏颇,矫枉过正之失。
关键词 顾颉刚 《古史辨》 诗经研究 疑古思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史辨》辨名
6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07-307,共1页
张京华在《云梦学刊》2006年第1期撰文《〈古史辨〉辨名》指出,1926年6月《古史辨》第一册的出版,是现代疑古思潮与古史辨派的形成标志,但由于此书的题名使用了一个单字“辨”,而”辨”字自古至近代一向与“辩”字通用,因此《古史... 张京华在《云梦学刊》2006年第1期撰文《〈古史辨〉辨名》指出,1926年6月《古史辨》第一册的出版,是现代疑古思潮与古史辨派的形成标志,但由于此书的题名使用了一个单字“辨”,而”辨”字自古至近代一向与“辩”字通用,因此《古史辨》的“辨”既有“辩论”的含义,又有“辨伪”的含义,具有一定的模糊性。以致当时的编著者和后来的学者在涉及此书以及古史辨派的性质时,意见多有分歧。细加分析可知,在陈述自己的学术事业即对内而言,顾颉刚多侧重于《古史辨》的辨伪性质,而在汇编学者的争鸣文章即对外而言,顾颉刚多侧重于《古史辨》的讨论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史辨》 古史 形成标志 疑古思潮 学术事业 顾颉刚 模糊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顾颉刚古史辨学说的历史价值──纪念顾颉刚先生诞辰一百周年 被引量:8
7
作者 胡绳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4-5,共2页
顾颉刚古史辨学说的历史价值──纪念顾颉刚先生诞辰一百周年胡绳顾颉刚先生在五四运动后不久开始从事学术活动,他孜孜不倦地工作,直到他逝世的1980年。他是近代中国的一个重要的学者、历史学家,在古史考订、古文献考订、历史地... 顾颉刚古史辨学说的历史价值──纪念顾颉刚先生诞辰一百周年胡绳顾颉刚先生在五四运动后不久开始从事学术活动,他孜孜不倦地工作,直到他逝世的1980年。他是近代中国的一个重要的学者、历史学家,在古史考订、古文献考订、历史地理学、民俗学等方面都有重要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颉刚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历史价值 古史 非马克思主义 史料学 是马克思主义 哲学社会科学 马克思主义者 《古史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及其修辞 被引量:2
8
作者 冯佳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32-43,共12页
文章旨在就顾颉刚先生《古史辨》第一册的生产语境与编纂形式对《古史辨》进行重新解读。语境分析部分,由顾颉刚、胡适和钱玄同据书信讨论构成的学者小社群,进而到"古史辨"派与其反对者的论争,随着语境分析的扩大,从而呈现理... 文章旨在就顾颉刚先生《古史辨》第一册的生产语境与编纂形式对《古史辨》进行重新解读。语境分析部分,由顾颉刚、胡适和钱玄同据书信讨论构成的学者小社群,进而到"古史辨"派与其反对者的论争,随着语境分析的扩大,从而呈现理解《古史辨》的不同维度。此外,笔者认为编纂形式本身亦可视作一种文本,而《古史辨》以书信体为主的编纂形式则极具编纂者的良苦用心,对这种独特的编纂形式的解读或可透露出零星隐秘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颉刚 《古史辨》 语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朱经济思想辨析 被引量:1
9
作者 路兆丰 《江淮论坛》 1988年第6期18-24,共7页
一、杨朱其人及其学术思想 杨朱是何许人也,历来众说分歧,《古史辨》辨之甚详①,现在仍未取得一致意见。有人主张杨朱是道家人物,老子的后学,生于战国时代②,或称阳生、杨子③、但是有人认为与阳子居并非同一个人物④。还有人认为杨朱... 一、杨朱其人及其学术思想 杨朱是何许人也,历来众说分歧,《古史辨》辨之甚详①,现在仍未取得一致意见。有人主张杨朱是道家人物,老子的后学,生于战国时代②,或称阳生、杨子③、但是有人认为与阳子居并非同一个人物④。还有人认为杨朱在老子之前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朱 经济思想 学术思想 道家 战国时代 《古史辨》 《吕氏春秋》 《杨朱篇》 孟子 《庄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意识笼罩下的原始五行观——对《洪范》“五行”概念的性质及其思想史意义的再认识 被引量:8
10
作者 胡新生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8-13,共6页
政治意识笼罩下的原始五行观——对《洪范》“五行”概念的性质及其思想史意义的再认识胡新生《尚书·洪范》是中国古代最早将水、火、木、金、土列为“五行”并系统论述五行特性的重要文献。准确把握《洪范》五行观的内涵和性质,... 政治意识笼罩下的原始五行观——对《洪范》“五行”概念的性质及其思想史意义的再认识胡新生《尚书·洪范》是中国古代最早将水、火、木、金、土列为“五行”并系统论述五行特性的重要文献。准确把握《洪范》五行观的内涵和性质,对于理清古代五行学说和古代唯物主义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范》 “五行” 思想史 政治意识 《左传》 五行学说 唯物主义世界观 《古史辨》 春秋时期 五行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顾颉刚与朴社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雅 《出版科学》 CSSCI 2010年第1期105-108,共4页
朴社是民国时期知识分子创办的一家较为成功的出版机构。作为朴社的领导者,顾颉刚做出了一系列成果:他参与创办上海朴社,之后以一人之力重组北京朴社,巩固事业基础;编写出版了《古史辨》和《辨伪丛刊》等学术书籍,积极推动出版事业的发... 朴社是民国时期知识分子创办的一家较为成功的出版机构。作为朴社的领导者,顾颉刚做出了一系列成果:他参与创办上海朴社,之后以一人之力重组北京朴社,巩固事业基础;编写出版了《古史辨》和《辨伪丛刊》等学术书籍,积极推动出版事业的发展;挖掘和培养青年作者,扩大学术研究队伍和出版队伍。朴社的经营管理对后来知识分子参与出版业起到良好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朴社 顾颉刚 《古史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顾颉刚的史学思想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善群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7期59-62,共4页
关键词 唯物史观 顾颉刚 封建史学 史学研究 古史 当代中国史学 《古史辨》 史学思想 古史系统 《左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孔子与“六艺”的关系 被引量:3
13
作者 徐洪兴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1997年第6期67-72,18,共7页
在本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学坛上,“古史辨派”(又称“疑古派”)无疑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学术流派,其创始者及主要代表是顾颉刚(1892—1980,江苏苏州人)和钱玄同(1887—1939,浙江湖州人).1926年《古史辨》第一册问世,标志着该派的正式形... 在本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学坛上,“古史辨派”(又称“疑古派”)无疑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学术流派,其创始者及主要代表是顾颉刚(1892—1980,江苏苏州人)和钱玄同(1887—1939,浙江湖州人).1926年《古史辨》第一册问世,标志着该派的正式形成.以后,《古史辨》又持续出到七册,参与的作者不少,形成了较大的影响.“古史辨派”受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倡导的“整理国故”思想的影响,主张用历史演进的观念和大胆疑古的精神,吸收西方近代社会学、考古学等方法,来研究中国古代的历史和典籍.“古史辨派”对儒学经学涉及的内容颇多,其中关于孔子与“六经”的关系问题是其比较重要的一个观点.撮其大要即认为:“六经”是周代通行的几部书,并不是如古文经学家所谓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古史 《易》 《书》 “六经” 《诗》 《春秋》 《古史辨》 《论语》 司马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约评论人语
14
作者 王学典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6-26,共1页
关键词 《古史辨》 评论 古史 顾颉刚 第一册 钱玄同 出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约评论人语
15
作者 赵逵夫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5-15,共1页
关键词 创世神话 中国学者 比较神话学 评论 《古史辨》 宗教教义 思维方式 神话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顾颉刚《诗经》研究的方法与贡献
16
作者 王以宪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31-35,共5页
顾颉刚的《诗经》研究,主要是从历史学的角度对古文献资料作辨伪求真的考核,并进而研究《诗经》学术史上不同学派的思想观念和治学方法。他继承了传统史学的求是精神与考辨方法,又借助于现代科学方法与手段,不仅客观地描述了《诗经》真... 顾颉刚的《诗经》研究,主要是从历史学的角度对古文献资料作辨伪求真的考核,并进而研究《诗经》学术史上不同学派的思想观念和治学方法。他继承了传统史学的求是精神与考辨方法,又借助于现代科学方法与手段,不仅客观地描述了《诗经》真相,而且对古今学术流派的历史价值作了公正的评论。他对《诗经》的资料辑录,是其有目的地进行学术史研究的基础。其研究成果无论是在考察角度、考辨方法上,还是在学术结论上,均对后世研究者具有重要的启迪和示范作用。他编辑《古史辨》,并非是为形成某种学术派别,其目的在于开辟学术论争的园地,形成自由批评之风,进而促进学术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学角度 伪求真 研究性文献整理 《古史辨》 论争园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饶宗颐与顾颉刚交谊考述 被引量:4
17
作者 胡孝忠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64-176,共13页
饶宗颐是唯一健在的禹贡学会会员,早岁为该会创立者顾颉刚所器重,相继在顾先生主编《禹贡半月刊》、《责善半月刊》等刊发文,其所发文章及《古史辨》第八册"古地辨"拟目均在学术界有重要影响,奠定了他在史学界非同寻常的学术... 饶宗颐是唯一健在的禹贡学会会员,早岁为该会创立者顾颉刚所器重,相继在顾先生主编《禹贡半月刊》、《责善半月刊》等刊发文,其所发文章及《古史辨》第八册"古地辨"拟目均在学术界有重要影响,奠定了他在史学界非同寻常的学术起点。回顾两位先生之交谊,有利于今人更好地继承他们的古史重建和历史地理研究事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饶宗颐 顾颉刚 《禹贡半月刊》 《责善半月刊》 《古史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钱玄同致胡适信、片四十七通 被引量:11
18
作者 秦素银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55-74,91,共21页
笔者在梳理胡适与钱玄同关系的过程中发现,1994年黄山书社出版的《胡适遗稿及秘藏书信》收入钱玄同致胡适书信、明信片58通,这当中有14封收入2000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钱玄同文集》第六卷,其余信、片除1921年1月底信部分被... 笔者在梳理胡适与钱玄同关系的过程中发现,1994年黄山书社出版的《胡适遗稿及秘藏书信》收入钱玄同致胡适书信、明信片58通,这当中有14封收入2000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钱玄同文集》第六卷,其余信、片除1921年1月底信部分被收入《古史辨》第一册、1923年12月22日信被刊人《中国哲学》第1辑、1930年6月9日信部分被白吉庵先生的《胡适传》㈤引用外,均未被整理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玄同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胡适 《古史辨》 1921年 黄山书社 中国哲学 明信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帝传说的两种形态及其功能 被引量:2
19
作者 许钰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7-11,共5页
关于古史研究,几十年前王国维曾经提出:“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由此种材料,我辈固得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得以证明古书之某部分全为实录,即百家不雅驯之言亦不无表示一面之事实。此二重证据法惟在今日... 关于古史研究,几十年前王国维曾经提出:“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由此种材料,我辈固得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得以证明古书之某部分全为实录,即百家不雅驯之言亦不无表示一面之事实。此二重证据法惟在今日始得为之”(《古史新证》第1章,见《古史辨》第1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考古工作有了很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传说 两种形态 始祖 道教 《古史辨》 黄帝族 原生形态 部落联盟 天神 新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适史学方法论再认识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书学 《齐鲁学刊》 CSSCI 1995年第4期74-81,共8页
胡适史学方法论再认识张书学不管承认与否,胡适是二十世纪初中国史学转型时期一个不可忽视的关键人物。与一般史学家不同,他的主要贡献和影响,并不在于具体的历史研究成果上,而是在对“方法的自觉”的提倡和“科学方法”的鼓吹上。... 胡适史学方法论再认识张书学不管承认与否,胡适是二十世纪初中国史学转型时期一个不可忽视的关键人物。与一般史学家不同,他的主要贡献和影响,并不在于具体的历史研究成果上,而是在对“方法的自觉”的提倡和“科学方法”的鼓吹上。从留学美国接受实验主义哲学之日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主义 胡适 史学方法论 科学方法 历史的方法 《古史辨》 思想方法 实证主义史学 中国史学 顾颉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