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叶燮《原诗》与艺术辨证法 被引量:5
1
作者 庄锡华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34-140,共7页
关键词 《原诗》 诗歌发展 诗歌艺术 辩证思维 诗歌创作论 发展观 辩证法 前后七子 叶燮 中国古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叶燮《原诗》之“理”与柏拉图的“理念”(Idea) 被引量:5
2
作者 方汉文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4-78,共5页
中西诗学的研究中"理"与"理念"均为重要观念,本文以叶燮《原诗》中的理与西方诗学中从柏拉图至黑格尔为代表的理念进行比较研究,指出叶氏诗学中的理是一个有重要意义的概念,其实是与意象相通的情理;而西方诗学中的... 中西诗学的研究中"理"与"理念"均为重要观念,本文以叶燮《原诗》中的理与西方诗学中从柏拉图至黑格尔为代表的理念进行比较研究,指出叶氏诗学中的理是一个有重要意义的概念,其实是与意象相通的情理;而西方诗学中的理念则表现为对于抽象存在意义的追求,从柏拉图到黑格尔都有诗为理念及其显现的精彩论述,但最终仍然走向理性中心;二者之间的差异基于中西诗学的核心思想与文化观念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诗》 理念 比较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燮《原诗》的文艺美学思想 被引量:2
3
作者 张长青 《中国文学研究》 1989年第2期19-26,共8页
沈珩《原诗叙》指出:“自古宗工宿匠所以称诗之说,仅散见评骘间,一支一节之常者耳;未尝有创辟其识,综贯成一家言,出以砭其迷、开其悟。”这段话基本上说明了叶燮《原诗》文艺美学思想的系统性和针对性。他不是一支一节对具体作家作品进... 沈珩《原诗叙》指出:“自古宗工宿匠所以称诗之说,仅散见评骘间,一支一节之常者耳;未尝有创辟其识,综贯成一家言,出以砭其迷、开其悟。”这段话基本上说明了叶燮《原诗》文艺美学思想的系统性和针对性。他不是一支一节对具体作家作品进行评论,而是在批判复古主义、唯心主义和形式主义的斗争中,对诗歌艺术作了探本求源的理论总结。它集中论述了文艺创作论、文艺特征论、文艺风格论、文艺发展论等问题,丰富发展了我国古代文艺美学思想,在我国古代文艺美术发展史上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燮 文艺美学思想 《原诗》 文艺特征 诗歌艺术 文艺家 艺术风格 杜甫 艺术家 文艺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燮《原诗》
4
作者 黄保真 《远程教育杂志》 1985年第3期23-23,共1页
叶燮(1627~1703)字星期,号已畦,浙江嘉兴人。康熙九年进士,官江苏宝应知县,以忤上落职后遍游名山。晚寓吴县横山,著书讲学,人称横山先生。清代著名诗论家沈德潜、薛雪都是他的学生。《原诗》是他研究诗歌理论的名著。叶燮由于... 叶燮(1627~1703)字星期,号已畦,浙江嘉兴人。康熙九年进士,官江苏宝应知县,以忤上落职后遍游名山。晚寓吴县横山,著书讲学,人称横山先生。清代著名诗论家沈德潜、薛雪都是他的学生。《原诗》是他研究诗歌理论的名著。叶燮由于痛感诗道不振,“由于古今之诗评杂乱无章”,才究本探源而著《原诗》。《原诗》分内篇与外篇。“内篇,标宗旨也”,讲诗的基本原理和发展规律;“外篇,肆博辩也”,讨论批评创作中的具体问题,对“宗旨”作补充和引申。《原诗》一书,体系完整,内容丰富,下面主要从三方面介绍其基本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诗》 叶燮 诗歌理论 沈德潜 诗论家 外篇 内篇 薛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歌修辞:“活法”的创造——叶燮《原诗·内篇》修辞论及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和红军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118-121,共4页
清代著名文论家叶燮的《原诗·内篇》中包含了丰富的修辞思想 ,尤其是他对诗歌修辞的核心问题———“活法”的深刻论述 ,对我们认识诗歌语言的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诗歌修辞的角度 ,结合叶燮在文中的有关论述 ,对“活法”的... 清代著名文论家叶燮的《原诗·内篇》中包含了丰富的修辞思想 ,尤其是他对诗歌修辞的核心问题———“活法”的深刻论述 ,对我们认识诗歌语言的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诗歌修辞的角度 ,结合叶燮在文中的有关论述 ,对“活法”的概念、“活法”产生的内在必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 修辞 叶燮 “活法” 《原诗·内篇》 诗人 艺术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燮的比喻性诗学 被引量:2
6
作者 李立 李建中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2-131,共10页
叶燮诗学的独特性在于其比喻性。和一般随意、零碎的比喻不同,叶燮用比喻深入诗歌史的核心,用比喻铨序学诗者需具备的条件,用比喻弥纶诗歌创作的主客体,可以说,比喻是叶燮结构其诗学的关键方式。实际上,比喻渗透着叶燮的理学式的世界感... 叶燮诗学的独特性在于其比喻性。和一般随意、零碎的比喻不同,叶燮用比喻深入诗歌史的核心,用比喻铨序学诗者需具备的条件,用比喻弥纶诗歌创作的主客体,可以说,比喻是叶燮结构其诗学的关键方式。实际上,比喻渗透着叶燮的理学式的世界感受。在叶燮看来,诗歌世界和自然宇宙人类社会的万事万物是相通的,因而以彼喻此或以此证彼是成立的,这决定了叶燮看待诗歌、把握诗学的思维方式,并最终表现为比喻性的话语方式。更进一步,叶燮诗学的全面系统性、现实针对性、哲学根基性、历史视野性、论理雄辩性等特征其实都可以从其比喻性中得到解释,在这个意义上,比喻为叶燮诗学赢得了独一无二的理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燮 《原诗》 比喻 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宋诗派的诗体论 被引量:1
7
作者 吴淑钿 《东南学术》 CSSCI 1996年第4期74-78,共5页
关键词 宋诗派 《宋诗精华录》 《石遗室诗话》 曾国藩 诗体论 汉魏六朝 《原诗》 陈衍 朱庭珍 朱自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言志"说的演进与变异——中国传统诗论中的"情志"论 被引量:1
8
作者 洪树华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86-89,共4页
"言志"说是我国先秦儒家诗论的核心范畴。自其诞生以来,学者过多地关注其理性内涵。而作为中国传统诗论的重要范畴之"情志"说,学术界对它关注不够。其实,从"言志"说的演进与变异的视角来分析其在我国传... "言志"说是我国先秦儒家诗论的核心范畴。自其诞生以来,学者过多地关注其理性内涵。而作为中国传统诗论的重要范畴之"情志"说,学术界对它关注不够。其实,从"言志"说的演进与变异的视角来分析其在我国传统诗论史上有一个变迁过程,人们是能够领略古代文论家对诗的本质特征的认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志 诗言志 《诗大序》 《文心雕龙》 《原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燮诗学的两个理论支点 被引量:3
9
作者 李铁青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41-147,共7页
《原诗》这部诗学专著将"两端论"与"相济论"作为两个理论支点,不仅根植于儒释道文化的沃土之中,有着深厚的思想渊源,而且也在清初诗论家叶燮诗学中一以贯之,具有多层面的重要价值。"两端论"注重以一分为... 《原诗》这部诗学专著将"两端论"与"相济论"作为两个理论支点,不仅根植于儒释道文化的沃土之中,有着深厚的思想渊源,而且也在清初诗论家叶燮诗学中一以贯之,具有多层面的重要价值。"两端论"注重以一分为二的辩证思维来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相济论"强调用相互联系的、整体的思想对事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偏畸、胶固一偏等问题进行纠偏与中和。二者互融共存,使得叶燮诗学自成体系,对后世诗学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燮 《原诗》 两端论 相济论 理论支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叶燮的诗歌美学思想体系 被引量:1
10
作者 施荣华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1期22-29,共8页
本文以叶燮的《原诗》为主要研究对象,剖示了叶燮在中国诗歌批评史上的重要意义。叶氏的诗歌美学思想具有鲜明的批判性、进取性、开创性和系统性。叶燮强调了诗歌艺术的发展变化,他从四个方面高度总结了中国古代诗歌创作与发展的特点... 本文以叶燮的《原诗》为主要研究对象,剖示了叶燮在中国诗歌批评史上的重要意义。叶氏的诗歌美学思想具有鲜明的批判性、进取性、开创性和系统性。叶燮强调了诗歌艺术的发展变化,他从四个方面高度总结了中国古代诗歌创作与发展的特点,认为诗歌表现的的本源在“物”与“人”的双向往返高度交融之中;诗歌艺术的诞生,必须兼备主体与客体两方面的条件;诗歌创作应有感而发、有为而作;后代的创新意识是推动诗歌发展的真正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燮 《原诗》 “理事情” “才胆识力” 师法自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初诗论的几个问题
11
作者 赵永纪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1期43-47,共5页
清初诗论的几个问题赵永纪清代之初的顺治、康熙两朝八十年,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创作比较繁荣的一段时期。诗歌理论与诗歌创作有着直接的关系,任何一位作家,自觉不自觉地,都要受到某种理论的影响,都会以一定的理论原则作为自己创作... 清初诗论的几个问题赵永纪清代之初的顺治、康熙两朝八十年,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创作比较繁荣的一段时期。诗歌理论与诗歌创作有着直接的关系,任何一位作家,自觉不自觉地,都要受到某种理论的影响,都会以一定的理论原则作为自己创作的指导、清初时期对诗学理论的研究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比兴 诗歌创作 诗论 《原诗》 中国古典诗歌 《围炉诗话》 作品 朱彝尊 “神韵说” 思想感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典美学的审美表现
12
作者 姚东明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4期87-91,共5页
重“表现”是中国古典美学审美的基本特点。如何理解“表现”二字?我认为,不能把“表现”简单地理解为艺术家的主观自我表现,它本身蕴含了广博情深的内涵。其实,中国美学史上的“表现”与我们通常所讲的自我表现有着极大的不同。“自我... 重“表现”是中国古典美学审美的基本特点。如何理解“表现”二字?我认为,不能把“表现”简单地理解为艺术家的主观自我表现,它本身蕴含了广博情深的内涵。其实,中国美学史上的“表现”与我们通常所讲的自我表现有着极大的不同。“自我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美学 审美表现 二字 中国美学史 古代诗 情与理 天地之间 中间层次 《原诗》 物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燮的美学思想
13
作者 曹利华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3期95-100,共6页
叶燮是我国清代一位杰出的艺术理论家。他在《已畦诗文集》、《原诗》等著作中,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美学体系。他继承了明代反复古派斗争的优良传统,与唯心主义、形式主义和复古主义美学观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叶燮认为艺术的本源是... 叶燮是我国清代一位杰出的艺术理论家。他在《已畦诗文集》、《原诗》等著作中,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美学体系。他继承了明代反复古派斗争的优良传统,与唯心主义、形式主义和复古主义美学观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叶燮认为艺术的本源是客观的“理”、“事”、“情”,艺术家的构思不能离开这样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思想 叶燮 《原诗》 反复古派 唯心主义 艺术美 唯物主义 美学体系 复古主义 艺术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才识胆力兼具的佳作《讳辩》
14
作者 赵素芳 《现代中文学刊》 1994年第11期13-14,共2页
读《讳辩》一文,不由人不为韩愈"起八代之衰"的文才,不落臼巢的识见、敢与旧势力抗争的胆气,以及似刀似剑的笔力而拍案叫绝。清代叶燮在其《原诗》中说:"要在先之以识"。《讳辩》之所以令人赞叹不已,首先就在于作... 读《讳辩》一文,不由人不为韩愈"起八代之衰"的文才,不落臼巢的识见、敢与旧势力抗争的胆气,以及似刀似剑的笔力而拍案叫绝。清代叶燮在其《原诗》中说:"要在先之以识"。《讳辩》之所以令人赞叹不已,首先就在于作者非同一般的识和胆。作者辩驳的"避讳"问题,在韩愈的时代,简直就是不可触及的"禁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诗》 进士科 八代 嫌名 为时为事 令人 文体明辨序说 徐师曾 事出无奈 士君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