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7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周及徐博士《历史语言学论文集》出版
1
作者 天朋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6-86,共1页
关键词 周及徐 博士 四川师范大学 《历史语言学论文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务印书馆新书介绍《柯蔚南语言学论文集》
2
《汉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F0003-F0004,共2页
本书收录柯蔚南先生近20年间发表的26篇代表文作。内容主要涉及官话及北方方言史,如:汉语西北方言史的断代、官话发展史(基于移民史及江淮官话等现代方言材料)、明清南北两系官话、八思巴文的官话记音、朝鲜时代的早期汉语官话研究,以... 本书收录柯蔚南先生近20年间发表的26篇代表文作。内容主要涉及官话及北方方言史,如:汉语西北方言史的断代、官话发展史(基于移民史及江淮官话等现代方言材料)、明清南北两系官话、八思巴文的官话记音、朝鲜时代的早期汉语官话研究,以及18、19世纪西方汉语官话语音研究。另有部分文章涉及《切韵》、韵图及早期藏汉对音等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学论文集 现代方言 八思巴文 《切韵》 北方方言 江淮官话 西北方言 语音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学研究的语言学转向与“春秋笔法”的再认识 被引量:1
3
作者 向燕南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7,197,共14页
近代以来西方哲学的基本问题讨论,先是从本体论转向认识论,至20世纪以后又发生了一场波及几乎所有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语言学转向”,其中就历史学的基本问题,也就是继历史是什么的本体论、历史何以被认识的认识论分析之后,转入对历史... 近代以来西方哲学的基本问题讨论,先是从本体论转向认识论,至20世纪以后又发生了一场波及几乎所有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语言学转向”,其中就历史学的基本问题,也就是继历史是什么的本体论、历史何以被认识的认识论分析之后,转入对历史如何被表述的语言的分析,历史叙事因此进入历史学研究视野。中国古代历史编纂学中的“春秋笔法”,从语言学转向的视域看,当属历史叙事策略的问题,属于集合历史叙事的情节编码、语言修辞与意义解释的语言行为,但与西方理论界所谓的“文本之外无他物”、以语言能指与所指的不对称性为据、否定历史的客观性的文本主义史学观不同,中国古代先贤在承认语言构成认识边界、“文无达诂”的同时,仍肯定语言的公共性或公度性,视语言为突破意识的内在性向外表达的有效“津筏”,并在史学实践中形成“据旧例而发义,指行事以正褒贬”的“义例”的叙事方法,通过对选材与修辞的明确规定,来保证在追求历史之“义”(善)的同时,不失“齐桓晋文”之真的陈述,以化解历史叙事中事实陈述与事实解释、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之间的紧张。“春秋笔法”作为中国古代史家在叙事上的语言学尝试,是否真的可以化解历史叙事内蕴的矛盾,当然可以探讨,但从历史研究语言学转向的视域重新认识历史叙事的问题,在使我们意识到西方现代史学理论局限的同时,也使我们意识到古代中国史学的一些理论还是可以开发出一些可资借鉴的现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 语言学转向 春秋笔法 历史叙事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历史语言学高端论坛暨卢烈红先生遗著发布会在武汉大学举行
4
作者 王统尚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48,共1页
汉语历史语言学高端论坛暨卢烈红先生遗著《刘赜评传》发布会于2024年3月23-24日在武汉大学举行。会议由武汉大学文学院、湖北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湖北人民出版社共同主办。来自中国内地、中国香港、中国... 汉语历史语言学高端论坛暨卢烈红先生遗著《刘赜评传》发布会于2024年3月23-24日在武汉大学举行。会议由武汉大学文学院、湖北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湖北人民出版社共同主办。来自中国内地、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及新加坡的128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人民出版社 新闻传播学院 历史语言学 中南民族大学 高端论坛 武汉大学 中国香港 中国台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大、精深、求实、风趣——读《俞敏语言学论文集》
5
作者 邹晓丽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9期31-34,共4页
俞敏先生继1984年由日本光生馆出版《中国语文学论文选》(以下简称《论文选》)之后,又于1989年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俞敏语言学论文集》(以下简称《论文集》)。
关键词 语言学论文集 俞敏 论文 语言研究 比较语言学 中国语文 连音变读 汉藏 语文建设 主要论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学视角下汉语饮食词汇的理论与发展
6
作者 吴燕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253,共1页
汉语饮食词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地渗透进中国人的历史传承和日常生活之中。汉语饮食词汇的研究不仅在语言学领域占据重要地位,还为文化学、社会学、历史学等众多学科提供了珍贵的研究视角与资料。由楚艳芳编著,中国社... 汉语饮食词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地渗透进中国人的历史传承和日常生活之中。汉语饮食词汇的研究不仅在语言学领域占据重要地位,还为文化学、社会学、历史学等众多学科提供了珍贵的研究视角与资料。由楚艳芳编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汉语饮食词汇研究》一书,是饮食文化研究领域的一部重要学术作品。该书从语言学的视角出发,对汉语中的饮食词汇进行了细致剖析,深入探讨了这些词汇的起源、结构、含义、形成原因及其独特之处,并在此过程中提炼出了一些汉语词汇学的理论与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食词汇 汉语词汇学 语言学领域 独特之处 语言学视角 学术作品 饮食文化 历史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买卖契约文书专有名词“质剂”起源的历史语言学研究
7
作者 康胜利 丁海斌 《档案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4-80,共7页
在买卖契约文书溯源研究中,学术界多已认识到在买卖契约文书发展演变史上居于源头位置的是“质剂”,与其有关的记载最早见于《周礼》。但《周礼》本身并非全为可靠信史,其中混杂有作者的理想设计等非现实内容,既有研究较普遍存在“未加... 在买卖契约文书溯源研究中,学术界多已认识到在买卖契约文书发展演变史上居于源头位置的是“质剂”,与其有关的记载最早见于《周礼》。但《周礼》本身并非全为可靠信史,其中混杂有作者的理想设计等非现实内容,既有研究较普遍存在“未加考证或辨析便将《周礼》等同于西周史实”等谬误。针对“质剂”一词的起源及其嬗变为买卖契约文书专有名词的过程等问题,以二重证据法为贯穿,遵循历史语言学研究法的逻辑进路,阐明单音节名词“质”和“剂”的起源与内涵,辨析“质要”“质律”等更早出现的契券泛称类双音节名词与“质剂”的异同,指出“质剂”一词不是被记载于《周礼》而是起源于《周礼》,是我国古代用以指代买卖契约文书的第一个专有名词。该研究既有助于解决学界关于“质剂”存在的误读误用和似是而非的问题,也对现代合同制度尤其是电子合同制度之构建与完善以及文书档案管理制度改革具有显著的借鉴与促进效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买卖契约文书 质剂 《周礼》 文档名词 历史语言学 文书档案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工历史元素在音译语言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评《化工史话》
8
作者 吉日嘎拉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I0013-I0013,共1页
广义上,语言是一个极为复杂且持续进化的概念,任何一个完整的语言系统都必然经过历史成长过程,倘若语言学教学仅停滞在“音形义”等浅层维度,相当于仅了解了一个语言系统的“切片”,难以充分发挥一门语言的交际效果。尤其当前,世界形态... 广义上,语言是一个极为复杂且持续进化的概念,任何一个完整的语言系统都必然经过历史成长过程,倘若语言学教学仅停滞在“音形义”等浅层维度,相当于仅了解了一个语言系统的“切片”,难以充分发挥一门语言的交际效果。尤其当前,世界形态呈现为多极、开放及融合之势,人类交际时空之广、程度之深及领域之多前所未有,基于此,历史语言学的现实意义也更为凸显。狭义上,语言交际功能在固定领域尤其特殊性,语言要素的历史演化轨迹也更为清晰,以化工领域为例,相关概念、术语、表达符号、书写方式等也属于历史语言学研究范畴,一方面可以了解“化工语言”如何被定义、如何常规化、如何形成共识,另一方面,是为了探明“化工语言”作为一个独立表述系统是如何演变的,有助于化工人才更深入、更全面地认识这一专业。《化工史话》(石油工业出版社,2011年10月第1版)一书由凌永乐编著。该书采取历史思维审视化工领域,系统介绍了化工技术、化工产品、化学工艺及化学专业等发展过程。这种以化学历史元素构建“语料库”展开历史语言学研究,不仅有助于提升化工人才的人文修养,也为化工历史元素在音译语言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提供新思路。具体而言,该书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语言学 石油工业出版社 化学工艺 语言要素 化工产品 化工人才 书写方式 研究范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性的反拨:中国文化语言学 被引量:17
9
作者 申小龙 《学习与探索》 1987年第3期36-43,共8页
本文认为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困惑是西方语言流派中科学主义思潮与汉语独特的人文性征的深刻对立。由此,作者提出,应从文化心态来加强语言学研究,即加强文化语言学的研究,重新认识汉语中的人文价值。并且,文化语言学的方法应以中国文化为... 本文认为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困惑是西方语言流派中科学主义思潮与汉语独特的人文性征的深刻对立。由此,作者提出,应从文化心态来加强语言学研究,即加强文化语言学的研究,重新认识汉语中的人文价值。并且,文化语言学的方法应以中国文化为参照系,向民族文化心理结构认同,从而实现中国语言学的历史性反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语言学 中国现代语言学 汉语方言 西方语言学 语言研究 历史 人文性 民族文化心理结构 中国语言学 形态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音变面面观——《历史语言学:方音比较与层次》评介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洪君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57-669,共13页
1全书概况 近日,细读了侍建国先生的新著《历史语言学:方音比较与层次》,很有收获。下面谈谈我的感想和意见,一方面希望向有同样兴趣的学者推介这本言之有物的学术新著,另一方面也希望以笔谈方式与建国先生交换两人共同感兴趣的学... 1全书概况 近日,细读了侍建国先生的新著《历史语言学:方音比较与层次》,很有收获。下面谈谈我的感想和意见,一方面希望向有同样兴趣的学者推介这本言之有物的学术新著,另一方面也希望以笔谈方式与建国先生交换两人共同感兴趣的学术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语言学 历史音变 方音 评介 学术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语言学的历史与现状 被引量:30
11
作者 赵蓉晖 《外语研究》 2003年第1期13-19,26,共8页
社会语言学从诞生至今已近四十年 ,社会历史的需要、物质条件的改善和语言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规律是促使它产生的三个重要原因。目前 ,社会语言学研究正在全面展开 ,其内部可以区分出五个主要的分支 :社会方言学、语言社会学、交际民族志... 社会语言学从诞生至今已近四十年 ,社会历史的需要、物质条件的改善和语言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规律是促使它产生的三个重要原因。目前 ,社会语言学研究正在全面展开 ,其内部可以区分出五个主要的分支 :社会方言学、语言社会学、交际民族志学、语言社会心理学和互动社会语言学。这些方向各有其侧重 ,最终合成为当今社会语言学的基本研究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语言学 历史发展 分支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认语言学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人本观和历史观 被引量:4
12
作者 林克勤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6-102,共7页
体认语言学是在西方三次语言学革命基础上中国语言学派的本土化创新探索,它把人与外界的身体体验和多重互动作为语言产生的必要条件,认为人的心智在范畴、概念、意义的形成中施加了关键性的影响。体认语言学强调“现实—认知—语言”是... 体认语言学是在西方三次语言学革命基础上中国语言学派的本土化创新探索,它把人与外界的身体体验和多重互动作为语言产生的必要条件,认为人的心智在范畴、概念、意义的形成中施加了关键性的影响。体认语言学强调“现实—认知—语言”是其至关重要的三组核心观念,其关系走向表现为:“现实”决定“认知”,“认知”决定“语言”,“语言”对“认知”和“现实”展开能动反拨。实际上,这些观点都与马克思主义语言学的实践观、人本观和历史观密切相关,甚至可以说,体认语言学本身就可归属于马克思主义语言学的理论谱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认语言学 体验 认知加工 历史具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话语语言学是语言学历史发展的必然——中国话语语言学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全国话语语言学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佐文 张天伟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6-19,共4页
关键词 话语语言学 学术研讨会 成立大会 会议论文 研究会 首届 中国 上海外国语大学 必然 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述历史与语言学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墨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25-144,共20页
口述历史是一种言语活动,即采访人与受访人的对话交流和协商建构。采访人须具备交际语言能力和语言学知识,懂得营造和适应语境,熟悉地域和社会方言,遵守会话合作原则。在采访对话中能觉察口误、概念不当等言语事故,设法质询、订正或标... 口述历史是一种言语活动,即采访人与受访人的对话交流和协商建构。采访人须具备交际语言能力和语言学知识,懂得营造和适应语境,熟悉地域和社会方言,遵守会话合作原则。在采访对话中能觉察口误、概念不当等言语事故,设法质询、订正或标记、说明。在口述历史录音抄本的整理过程中,保留口语形态,致力于保持语、文张力。口述历史可作语言学研究路径,可使用访谈和实验方法调查语言现象、研究语言问题;在录音抄本整理中进行语音识别、语义分析、言文差异、言语理解、言语表达等方面研究;录音录像档案即语料资源,可供方言、语言历时演变、语言接触和语言变异等进行研究。口述历史档案即人类个体记忆库亦即大型语言数据库,可供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推进语言学研究方法革新。还可通过口述历史进行"语言人"的研究,通过口述历史,研究言语风格、个人方言、口头禅等因素,探索言说者的思维习惯、心理信息和精神特质。为濒危语言使用者做口述历史,可记录口述者生活阅历和文化经验,同时记录濒危语言的"语言病历",鼓舞该语言使用者的信心,保护语言资源和语言生态;进而建立"语言种子库",为语言复兴保留一脉生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述历史 语言学 言语活动 言语事故 语文张力 人类个体记忆库 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比较语言学分期辨 被引量:2
15
作者 聂志平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25-127,共3页
国内语言学界一般认为 ,历史比较语言学以 1870年为界分做前后两段。本文认为 ,这种分期思想来自《普通语言学教程》 ,但却是对索绪尔的误解 :索绪尔实际上是将辉特尼语言理论的出现作为真正意义的语言学的开始(1870年 ) ;因为辉特尼将... 国内语言学界一般认为 ,历史比较语言学以 1870年为界分做前后两段。本文认为 ,这种分期思想来自《普通语言学教程》 ,但却是对索绪尔的误解 :索绪尔实际上是将辉特尼语言理论的出现作为真正意义的语言学的开始(1870年 ) ;因为辉特尼将语言看作是一种社会惯例 ,一种约定俗成的符号 ,具有任意性 ,而这是索绪尔将语言看作以任意性为基石的符号系统理论的真正来源。从这个意义上看 ,辉特尼应该是现代语言学的先驱 ;而将辉特尼语言理论的提出定为 1870年 ,或是索绪尔记忆的失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比较语言学 语言学 分期 索绪尔 辉特尼 语法学派 符号系统理论 阿斯戈里 语言学教程》 《西方语言学流派》 刘润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哲学语言学转向与历史唯物主义:挑战与回应 被引量:3
16
作者 冯燕芳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6-110,共5页
海登.怀特主导了历史哲学语言学转向,其实质是把结构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嫁接到历史哲学中,历史的客观性、规律性因而大受损伤。在语言学转向这一视域下,马克思首先对历史进行了诗性预构,之后又进行情节化解释、形式论证式解释和意识形态... 海登.怀特主导了历史哲学语言学转向,其实质是把结构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嫁接到历史哲学中,历史的客观性、规律性因而大受损伤。在语言学转向这一视域下,马克思首先对历史进行了诗性预构,之后又进行情节化解释、形式论证式解释和意识形态蕴含式解释。在语言学转向的冲击和挑战下,就需要重释并坚持历史唯物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学转向 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 海登·怀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语言的若干研究方法评议——读徐通锵《历史语言学》札记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广和 《汉语学习》 2000年第5期73-78,共6页
关键词 历史语言 徐通锵 《历史语言学 历史比较法 语言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现代主义历史研究中的语言学转向 被引量:2
18
作者 徐浩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23-227,共5页
来自哲学的语言学转向是后现代主义历史编纂学的重要理论来源之一,在对当代西方史学理论的研究中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历史研究的语言学转向主要包括欧陆的话语理论和北美的叙事理论,它们否认现代西方历史理论的宏大叙事,否认现代历史学... 来自哲学的语言学转向是后现代主义历史编纂学的重要理论来源之一,在对当代西方史学理论的研究中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历史研究的语言学转向主要包括欧陆的话语理论和北美的叙事理论,它们否认现代西方历史理论的宏大叙事,否认现代历史学理论所坚持的真实、客观和分析的社会科学化的历史学的合理性。语言学转向对现代西方历史学既是挑战,也是机遇,简单否定和肯定都是错误的,应批判地吸收,以期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现代西方历史理论和历史学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学转向 话语理论 叙事理论 后现代主义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历史语言学研究中的异质语言理论问题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开 《语言科学》 2005年第4期34-40,共7页
语言研究中的地域观念十分重要,是异质语言研究的前提。从世界语言学范围内看,我国很早就发现古无轻唇音,也很早就发现腭音定律,两者的发现都与异质语言观有关。本文认为,《切韵》音系的性质是异质语言系统,中国传统语言学有若干处于当... 语言研究中的地域观念十分重要,是异质语言研究的前提。从世界语言学范围内看,我国很早就发现古无轻唇音,也很早就发现腭音定律,两者的发现都与异质语言观有关。本文认为,《切韵》音系的性质是异质语言系统,中国传统语言学有若干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的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语言学 古无轻唇音 腭音定律 《切韵》音系的性质 异质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本汉、董同(龠禾)、王力、李方桂拟测汉语中古和上古元音系统方法管窥:元音类型说——历史语言学札记之一 被引量:1
20
作者 冯蒸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73-82,共10页
音韵学界通常认为高本汉以来对汉语古音的构拟方法是把产生于印欧语的历史比较法成功运用到汉语历史音韵研究的范例。但是本文在确认了运用历史比较法构拟古音的标准模式之后 ,指出高本汉等几位先生对汉语古音元音系统的拟测并不是严格... 音韵学界通常认为高本汉以来对汉语古音的构拟方法是把产生于印欧语的历史比较法成功运用到汉语历史音韵研究的范例。但是本文在确认了运用历史比较法构拟古音的标准模式之后 ,指出高本汉等几位先生对汉语古音元音系统的拟测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历史比较法 ,可以叫做投影法 ,或称作类型构拟法。本文继而探讨了几位学者使用这种拟测古汉语元音系统方法的步骤与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本汉 董同龢 王力 李方桂 历史比较法 历史语言学 汉语 中古语音 上古语音 元音系统 元音类型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