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雅俗相隔:《南华真经》注疏群体音乐美学思想探析
1
作者 李雄燕 李西建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7-160,共4页
成玄英、陈景元、陆西星、程以宁等人都对《南华真经》进行过疏解。尽管他们所处时代相异、人生经历不同,但他们都承继了《庄子》雅俗相隔的美学主张,崇尚高雅,鄙夷流俗,在音乐美学趣味上表现出惊人的一致。成玄英等人雅俗相对的音乐美... 成玄英、陈景元、陆西星、程以宁等人都对《南华真经》进行过疏解。尽管他们所处时代相异、人生经历不同,但他们都承继了《庄子》雅俗相隔的美学主张,崇尚高雅,鄙夷流俗,在音乐美学趣味上表现出惊人的一致。成玄英等人雅俗相对的音乐美学主张,与道乐、音乐以及雅俗这对美学范畴的发展进程不相吻合。原因在于作为阐释者,他们既要忠实于《庄子》文本,但其身份也制约了他们的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华真经》 雅俗相隔观 音乐美学 注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西星庄学中的礼学思想初探——以《南华真经副墨》为基础 被引量:1
2
作者 丁四新 费春浩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6-122,共7页
陆西星对庄学中的礼学思想的探讨,是在其道论视域下进行的。陆西星认为,道与礼之间存在“自本生末”和“逐末忘本”两种本末关系。在礼的起源问题上,陆西星从圣人法天道以立人道和礼发自人的真性两个方面提出了道为礼之源的主张。在何... 陆西星对庄学中的礼学思想的探讨,是在其道论视域下进行的。陆西星认为,道与礼之间存在“自本生末”和“逐末忘本”两种本末关系。在礼的起源问题上,陆西星从圣人法天道以立人道和礼发自人的真性两个方面提出了道为礼之源的主张。在何为“至礼”的问题上,他又提出了“至礼则质任自然”和“礼不忘其始”的观点。在前者中,“自然”既有“无心”义,又有“本体”义,既主张不执着于具体的礼仪制度,又强调道德本体的自然流露。而后者则一方面强调道在礼中的重要性和礼返回于道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又指出大化流行就是天地之礼,尊重、理解并安于此天地大化之流行而始终与化俱化,方为懂礼。陆西星庄学中的礼学思想,是其沟通儒道思想的理论成果,不但为其诠释《庄子》中某些疑难问题提供了资源,还将道家礼学思想提升到了更为广阔的生命境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西星 庄学 礼学 《南华真经副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家文化研究》第13辑《敦煌道教文献专号》评介
3
作者 刘屹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42-149,共8页
关键词 道家文化 敦煌道经 古道教 古灵宝经 道教文献 敦煌道教 敦煌学 敦煌本 《南华真经》 归义军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对道教的思考及遗存的道书 被引量:1
4
作者 姚锡佩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6年第2期44-49,共6页
鲁迅对道教的思考及遗存的道书姚锡佩与鲁迅崇扬原始佛教教义相反,他对中国土生土长,发源于东汉中叶的道教,始终持批判态度。在日本留学时期,他就对道教奉为教主的老子思想子以揭露,在《摩罗诗力说》中指出:“老子书五千语,要在... 鲁迅对道教的思考及遗存的道书姚锡佩与鲁迅崇扬原始佛教教义相反,他对中国土生土长,发源于东汉中叶的道教,始终持批判态度。在日本留学时期,他就对道教奉为教主的老子思想子以揭露,在《摩罗诗力说》中指出:“老子书五千语,要在不撄人心;以不撄人心故,则必先自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道教 《庄子》 《道德经》 中国根柢 《老子》 《抱朴子》 《南华真经》 《中国小说史略》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庄子》与道教、现代文明片论
5
作者 丁怀轸 《理论学刊》 CSSCI 1998年第4期77-81,共5页
本文拟就《庄子》书本身及其与道教和现代文明的关系谈一点浅见,以就教于方家。从《庄子》到《南华真经》《庄子》是先秦思想家庄周及其后学的作品集,现存33篇,分成内、外、杂篇,其中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根据历史... 本文拟就《庄子》书本身及其与道教和现代文明的关系谈一点浅见,以就教于方家。从《庄子》到《南华真经》《庄子》是先秦思想家庄周及其后学的作品集,现存33篇,分成内、外、杂篇,其中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根据历史上诸多注疏及今人的研究,内篇基本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现代文明 道教的影响 直觉思维方式 《南华真经》 自然主义 新的思维方式 道教理论 长生不死 理性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