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南京大屠杀遇难人数认定的历史演变 |
孙宅巍
|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13
|
|
2
|
创伤记忆与社会认同:南京大屠杀历史认知的公共建构 |
李昕
|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3
|
|
3
|
构建人类共同记忆:后申遗时代南京大屠杀历史教育的转向与深化 |
李昕
|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4
|
|
4
|
诗与真: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书写与电影呈现 |
王霞
|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2
|
|
5
|
“南京大屠杀”在中日历史教科书中的不同反映 |
孙智昌
|
《学科教育》
|
2000 |
4
|
|
6
|
历史语境与电影生产:“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的记忆变迁 |
王霞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22 |
1
|
|
7
|
一部沉重的历史──评《南京大屠杀》 |
王卫星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
1998 |
0 |
|
8
|
承载历史 祈求和平——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建筑与雕塑 |
朱成山
|
《中国博物馆》
|
2010 |
2
|
|
9
|
历史记实首当真实——简评《南京大屠杀全记实》 |
徐志耕
|
《扬子江(评论)》
CSSCI
|
2015 |
0 |
|
10
|
只有正视历史事实才能共建友好未来─—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和武昌辛亥革命研究中心联合举行纪念南京大屠杀60周年专家座谈会 |
商光敏
|
《理论月刊》
CSSCI
|
1998 |
0 |
|
11
|
历史摒弃温情——《南京大屠杀》断想 |
吴喜华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1996 |
0 |
|
12
|
近几年来国内南京大屠杀研究综述 |
张连红
许书宏
|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0 |
7
|
|
13
|
影像媒介叙事中的民族集体记忆建构--以四部“南京大屠杀”题材的电影为例 |
李娟
|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26
|
|
14
|
承载悲愤、祈愿和平——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设计简介 |
何镜堂
倪阳
刘宇波
|
《南方建筑》
|
2008 |
11
|
|
15
|
南京大屠杀又添新证——章开沅教授新作《天理难容——美国传教士眼中的南京大屠杀》出版 |
东梨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9 |
1
|
|
16
|
媒介地理学视域下“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的重构策略 |
方梦阳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3
|
|
17
|
“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研究综述 |
王霞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21 |
1
|
|
18
|
“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的创伤呈现 |
王霞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21 |
1
|
|
19
|
日军南京大屠杀的铁证──介绍《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图集》 |
蒋顺兴
|
《学海》
|
1998 |
0 |
|
20
|
档案作证:南京大屠杀不容否认——拉贝纪念馆首次向外国驻华记者集中展示馆藏档案 |
杨善友
|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
201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