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南京大屠杀遇难人数认定的历史演变 被引量:13
1
作者 孙宅巍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08-113,共6页
近年来,日本一部分顽固坚持军国主义立场的右翼势力,为了否定南京大屠杀暴行,制造了种种奇谈怪论,竭尽颠倒黑白之能事.其中,认为中国方面关于南京大屠杀的遇难人数"随意变化",便成了他们进行翻案活动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 南京大屠杀 遇难人数 历史事实 历史研究 日本 侵华战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记忆与社会认同:南京大屠杀历史认知的公共建构 被引量:13
2
作者 李昕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57-163,共7页
南京大屠杀是二战历史上一段不堪回首的记忆。作为典型的创伤记忆,南京大屠杀受害者正经受一场不易察觉却又不容忽视的社会认同危机。无论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国耻论,还是为了维护民族自尊心而刻意放大大屠杀中的反抗,... 南京大屠杀是二战历史上一段不堪回首的记忆。作为典型的创伤记忆,南京大屠杀受害者正经受一场不易察觉却又不容忽视的社会认同危机。无论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国耻论,还是为了维护民族自尊心而刻意放大大屠杀中的反抗,都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所面临的社会认同危机的现代表征。南京大屠杀迄今已80周年,对于没有经历过那场浩劫的人来说,往往过度苛责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缺乏反抗精神。产生这种质疑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对于南京大屠杀发生时的真实状况的了解及大屠杀受害者面对屠杀时极端无助的心理状态的正确认识,低估了极端情况下情境的力量,从而产生了基本归因错误。因此,必须从自身和社会两个层面构建全人类共同的创伤记忆,并通过这一建构,为南京大屠杀受害者获取最为广泛的社会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大屠杀 创伤记忆 社会认同 历史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人类共同记忆:后申遗时代南京大屠杀历史教育的转向与深化 被引量:4
3
作者 李昕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77-181,共5页
南京大屠杀迄今已经过去了80年,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在"南京大屠杀档案"被列入《世界记忆名录》后,以往无论在形式上、制度上,还是理念上都流于简单化、平面化的南京大屠杀历史教育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亟需全方位、立... 南京大屠杀迄今已经过去了80年,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在"南京大屠杀档案"被列入《世界记忆名录》后,以往无论在形式上、制度上,还是理念上都流于简单化、平面化的南京大屠杀历史教育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亟需全方位、立体化转向与深化。这是一项制度建设和理念升华相结合的系统工程,尤以理念转换最为关键,也最为艰难。后申遗时代南京大屠杀历史教育的转向与深化,首先要在史实教育层面避免简单化,向历史与记忆并重的历史叙事转化;其次在历史观教育层面要警惕"事件论"倾向,以"情境论"构建其人类学的普遍意义;最后是教育目标应适应时代需求,在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要超越民族情感,构建全球意识,使南京大屠杀历史教育担负起维护世界和平的时代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大屠杀 后申遗时代 历史教育 全球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与真: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书写与电影呈现 被引量:2
4
作者 王霞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0-109,共10页
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书写既需要客观的"科学式"再现,也需要借鉴艺术的诗性建构方式。艺术能够以一种极为独特而敏感的方式洞察、反映现实。历史书写者要怀着真情实感去书写历史,才能具有震撼心灵的力量。"南京大屠杀"... 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书写既需要客观的"科学式"再现,也需要借鉴艺术的诗性建构方式。艺术能够以一种极为独特而敏感的方式洞察、反映现实。历史书写者要怀着真情实感去书写历史,才能具有震撼心灵的力量。"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可以在遵循历史真实性的基础上,追求艺术呈现的多元化。历史书写中的诗性建构并不意味着可以对历史事件进行随意书写,而是要以遵循历史事件的真实性与公认的价值判断为边界与底线。"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对历史的诗性建构有助于实现历史阐释的增殖,有助于更好地达成一种更为丰富而鲜活的历史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大屠杀 历史书写 电影 历史真实 诗性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大屠杀”在中日历史教科书中的不同反映 被引量:4
5
作者 孙智昌 《学科教育》 2000年第7期30-34,41,共6页
历史教科书中如何认识和描写“南京大屠杀” ,关系到如何认识历史 ,如何教育下一代的大问题。中国很重视对学生进行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教育 ,各家教科书对这一事件都有详细描述 ,都配有插图 ,都设计了针对这一问题的习题 ,由此揭露日... 历史教科书中如何认识和描写“南京大屠杀” ,关系到如何认识历史 ,如何教育下一代的大问题。中国很重视对学生进行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教育 ,各家教科书对这一事件都有详细描述 ,都配有插图 ,都设计了针对这一问题的习题 ,由此揭露日本侵华战争的残酷性和野蛮性。日本历史教科书把重点放在这一事件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意识上 ,描写这一事件的分量也很少 ,同时还存在着史实错误。我们希望日本能正确对待历史 ,教育好下一代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大屠杀 中国 日本 历史教材 比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语境与电影生产:“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的记忆变迁 被引量:1
6
作者 王霞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9-105,共7页
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记忆与历史阐释经过了一个被不断地重新建构的过程,具有明显的时代印记。特殊的历史、政治、文化语境,影响并构筑了“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的内容与形式特征,这是我们不能忽视的“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的生成土壤。因此... 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记忆与历史阐释经过了一个被不断地重新建构的过程,具有明显的时代印记。特殊的历史、政治、文化语境,影响并构筑了“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的内容与形式特征,这是我们不能忽视的“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的生成土壤。因此,有必要将“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放在战后国际政治语境、中日关系、中国电影尤其是抗战题材电影的发展及电影美学的变迁中去考察。“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经历了“失语”、浮出历史地表、发展壮大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 历史语境 电影生产 记忆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部沉重的历史──评《南京大屠杀》
7
作者 王卫星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8年第2期189-190,共2页
关键词 南京大屠杀 遇难同胞 安全区 侵华日军暴行 常住人口 新发现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学术专著 日本军国主义 历史事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承载历史 祈求和平——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建筑与雕塑 被引量:2
8
作者 朱成山 《中国博物馆》 2010年第4期114-123,共10页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下简称"南京馆")建立在南京大屠杀江东门集体屠杀及"万人坑"遗址之上。新馆于2007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30万同胞遇难70周年之际建成开放,占地面积约7.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2.8万...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下简称"南京馆")建立在南京大屠杀江东门集体屠杀及"万人坑"遗址之上。新馆于2007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30万同胞遇难70周年之际建成开放,占地面积约7.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2.8万平方米,分为展览集会区、遗址悼念区、和平公园区和馆藏交流区四个功能性区域,是一座全面展示南京大屠杀特大惨案的纪念性遗址型历史博物馆。"南京馆"新馆建成后,入选了西班牙《趣味》月刊评出的"世界十大‘黑色旅游'景点",先后获得了IPMA国际项目管理大奖(银奖)、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全国十大精品陈列"、"新中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奖"、"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等多项国际、国内行业最高荣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大屠杀 建筑艺术 历史主题 侵华日军 和平 雕塑 纪念馆 遇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记实首当真实——简评《南京大屠杀全记实》
9
作者 徐志耕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15年第5期72-76,共5页
善于写作高境界、大题材、全记实的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何建明轰轰烈烈地推出了他的《南京大屠杀全记实X据他说,这本书“各种媒体纷纷转载连载,30万册图书处在脱销之中,数以千万的网民争相阅读”。他又说,“... 善于写作高境界、大题材、全记实的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何建明轰轰烈烈地推出了他的《南京大屠杀全记实X据他说,这本书“各种媒体纷纷转载连载,30万册图书处在脱销之中,数以千万的网民争相阅读”。他又说,“尤其是作品中十问国人的内容,不仅对中国人是一种强烈的警示,而且对整个世界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思考人类和平的未来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大屠杀 记实 简评 历史 中国作家协会 中国报告文学 反法西斯战争 人类和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只有正视历史事实才能共建友好未来─—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和武昌辛亥革命研究中心联合举行纪念南京大屠杀60周年专家座谈会
10
作者 商光敏 《理论月刊》 CSSCI 1998年第1期48-48,共1页
关键词 南京大屠杀 辛亥革命研究 社会科学联合会 历史事实 日本军国主义 日本侵略军 武昌 以史为鉴 中日关系 拉贝日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摒弃温情——《南京大屠杀》断想
11
作者 吴喜华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32-32,共1页
看了吴子牛执导的《南京大屠杀》,觉得在这部本该令人惨不忍睹的灾难片中,虚构的诗意与温情淡化了影片的悲剧力量,让人感到失望与遗憾。 影片给人的总体印象是缺乏历史真实感,这突出地表现在取材上。主创人员以一个中日璧合的家庭穿引全... 看了吴子牛执导的《南京大屠杀》,觉得在这部本该令人惨不忍睹的灾难片中,虚构的诗意与温情淡化了影片的悲剧力量,让人感到失望与遗憾。 影片给人的总体印象是缺乏历史真实感,这突出地表现在取材上。主创人员以一个中日璧合的家庭穿引全篇,不惜笔墨展示主人公在大屠杀中的“礼遇”,过多地渲染日军不杀、不奸日本女子的脉脉温情,对日军的暴行轻描淡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美学风格 人物形象 历史真实 尊重生命 日本女子 影片 日本侵略者 主创人员 期待视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几年来国内南京大屠杀研究综述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连红 许书宏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129-135,共7页
关键词 中国 南京大屠杀研究 历史研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媒介叙事中的民族集体记忆建构--以四部“南京大屠杀”题材的电影为例 被引量:26
13
作者 李娟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66-171,共6页
作为媒介的电影其影像的气质、风格和深度成为民族文化性格与文化态度的标识,成为人类借助镜像发现自我与他者的独特方式,也成为民族心灵成长进程中的特殊记录者。通过考察"南京大屠杀"这一特殊历史事件为题材的影像,审视主... 作为媒介的电影其影像的气质、风格和深度成为民族文化性格与文化态度的标识,成为人类借助镜像发现自我与他者的独特方式,也成为民族心灵成长进程中的特殊记录者。通过考察"南京大屠杀"这一特殊历史事件为题材的影像,审视主观表达与民族记忆建构之间的关系,不失为研究影像媒介与集体意识建构的重要角度。受西方主流价值观影响的影像产品,正经历跨国界、跨区域的全球化认同的价值重构,民族电影愈发需要加强影像叙事的理论研究,从现代性中寻找自身的文化主体、寻找符合民族价值取向的历史书写视野,让民族文化形象能够通过影像面孔置于全球化复杂语境中,建构并完善民族文化的表达权与话语权,以实现文化自觉。而通过对文化权力规约的调整以塑造与引导集体记忆和民族认同观,进而逐渐形成民族的结构性集体记忆,应该是中国电影建构民族集体记忆的核心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影像 历史题材 文化记忆 价值重构 南京大屠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承载悲愤、祈愿和平——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设计简介 被引量:11
14
作者 何镜堂 倪阳 刘宇波 《南方建筑》 2008年第2期78-85,共8页
  距今六十余年前的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制造的南京大屠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上三大惨案之一,在世界上具有重大影响.为纪念30万遇难同胞,1985年在南京大屠杀现场之一的江东门'万人坑'遗址上建设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   距今六十余年前的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制造的南京大屠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上三大惨案之一,在世界上具有重大影响.为纪念30万遇难同胞,1985年在南京大屠杀现场之一的江东门'万人坑'遗址上建设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建工程设计 南京大屠杀 侵华日军 原有建筑 江东门 历史事件 建筑体量 扩建部分 干挂石材 雕塑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大屠杀又添新证——章开沅教授新作《天理难容——美国传教士眼中的南京大屠杀》出版 被引量:1
15
作者 东梨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6期33-33,共1页
关键词 南京大屠杀 美国传教士 天理难容 章开沅 《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见证》 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 新证 贝德士 南京大屠杀 耶鲁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介地理学视域下“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的重构策略 被引量:3
16
作者 方梦阳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6-121,129,共7页
八十五年前发生的“南京大屠杀”事件成为全国人民刻骨铭心的创伤记忆,各种媒介通过不同方式来祭奠这段沉痛的历史。文章借助媒介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分析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的重构方式:包括地理空间、历史空间、精神空间在内的三个空间叙... 八十五年前发生的“南京大屠杀”事件成为全国人民刻骨铭心的创伤记忆,各种媒介通过不同方式来祭奠这段沉痛的历史。文章借助媒介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分析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的重构方式:包括地理空间、历史空间、精神空间在内的三个空间叙述维度;贯穿过去、现在、未来的三种时间叙述模式;以本土导演、国外导演的内外视角形成双重聚焦;人物、文化、商业三种景观的表现是历史真实与部分虚构相融合;处理好中国与日本、艺术性与商业性、虚构与真实之间的二元对立关系,从而更好地将本土影像推向全民族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 五层重构 历史真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研究综述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霞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52-55,共4页
国内学界对“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实与电影呈现的关系问题、叙事伦理问题、人性反思、叙事学与美学研究、集体记忆与国家形象的建构、比较研究、创伤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是,现有的... 国内学界对“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实与电影呈现的关系问题、叙事伦理问题、人性反思、叙事学与美学研究、集体记忆与国家形象的建构、比较研究、创伤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是,现有的研究缺乏对“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生成与发展的政治、历史与电影史语境的梳理、总结,对这些电影所蕴含的记忆与创伤、大屠杀与生命美学建构等问题的探究也较少。“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有进一步深入拓展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 历史真实 人性 创伤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的创伤呈现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霞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9-44,共6页
"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以影像的方式呈现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记忆,表现了无辜百姓与战俘的创伤、女性的创伤、孩童的创伤。"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使我们了解到中华民族所经历的巨大浩劫与历史的真实细节,建构起一个令... "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以影像的方式呈现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记忆,表现了无辜百姓与战俘的创伤、女性的创伤、孩童的创伤。"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使我们了解到中华民族所经历的巨大浩劫与历史的真实细节,建构起一个令人震撼的创伤世界。南京大屠杀不仅是亲历者的个体记忆,也是战后所有中国人的集体记忆,成为一种民族集体记忆。这种创伤记忆的表达对于我们思考和建构中华民族集体记忆与命运共同体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 影像 创伤 历史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军南京大屠杀的铁证──介绍《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图集》
19
作者 蒋顺兴 《学海》 1998年第1期106-107,共2页
日军南京大屠杀的铁证介绍《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图集》蒋顺兴江苏古籍出版社为批驳日本右翼势力,在江苏省委、省政府及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局的支持下,精编精印了一部份量很重的大型图册——《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图集》(以下简称... 日军南京大屠杀的铁证介绍《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图集》蒋顺兴江苏古籍出版社为批驳日本右翼势力,在江苏省委、省政府及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局的支持下,精编精印了一部份量很重的大型图册——《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图集》(以下简称《图集》),并于日军南京大屠杀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大屠杀 侵华日军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档案史料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历史 铁证 台儿庄战役胜利 日本右翼势力 遇难同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档案作证:南京大屠杀不容否认——拉贝纪念馆首次向外国驻华记者集中展示馆藏档案
20
作者 杨善友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0-51,共2页
外国记者参观拉贝纪念馆2013年12月26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悍然参拜供奉有14名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之后,少数日本右翼分子又一再恣意歪曲历史,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人数上做无谓的文章,甚至妄图否认南京大屠杀这一历史事实。如此等等... 外国记者参观拉贝纪念馆2013年12月26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悍然参拜供奉有14名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之后,少数日本右翼分子又一再恣意歪曲历史,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人数上做无谓的文章,甚至妄图否认南京大屠杀这一历史事实。如此等等的错误行为不仅粗暴地践踏了中国和其他亚洲战争受害国人民的感情,而且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警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大屠杀 纪念馆 馆藏档案 记者 国际社会 档案馆 右翼分子 外国 日本军国主义 历史事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