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作为中国抗战大使的胡适形象——以《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的报道为文本的讨论 |
欧阳哲生
安泰和
|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
|
《华盛顿邮报》对伊拉克战争报道的分析与思考 |
罗以澄
叶晓华
|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
2003 |
3
|
|
3
|
美国主流媒体对中国体育形象的认知及评价—基于《华盛顿邮报》(2005-2014)的分析 |
陈世阳
张莉媛
|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2
|
|
4
|
《华盛顿邮报》转型的实践与借鉴 |
徐妙
郭全中
|
《出版广角》
北大核心
|
2016 |
3
|
|
5
|
深度报道与拯救报业——对《华盛顿邮报》出售的三点思考 |
张世海
|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6
|
英国《华盛顿邮报》:欧盟在批准对华军售的问题上举棋不定 |
|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
2005 |
0 |
|
7
|
贫富与“无惊奇原则”——由《华盛顿邮报》社论立场所想到的 |
刘明清
|
《出版广角》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8
|
《华盛顿邮报》——炸弹“遗产”:面临挑战的美国新总统 |
|
《国际展望》
|
2001 |
0 |
|
9
|
美国《华盛顿邮报》:及时摆脱模糊策略 |
|
《国际展望》
|
2001 |
0 |
|
10
|
美国《华盛顿邮报》:欧洲出现新式的反美情绪 |
|
《国际展望》
|
2001 |
0 |
|
11
|
《华盛顿邮报》——中国西部大开发需要拓宽思路 |
|
《国际展望》
|
2001 |
0 |
|
12
|
美国《华盛顿邮报》 中国在静悄悄地进行历史性转变 |
|
《国际展望》
|
2001 |
0 |
|
13
|
华盛顿的與论女王 |
赵宏
|
《领导科学》
|
1987 |
0 |
|
14
|
电视新闻调查性报道探析 |
曹培鑫
蓝旭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0 |
13
|
|
15
|
五大西方主流媒体涉华报道的特点 |
田维钢
杨蒙
郎靖和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5
|
|
16
|
中国特色话语体系构建之二 主流话语权旁落之忧——党报传播力解剖 |
童兵
|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
2012 |
34
|
|
17
|
我的记忆谁做主?——社交媒体信息“数字遗忘权”的权责主体探讨 |
黄霄羽
王墨竹
|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
2016 |
5
|
|
18
|
架起沟通的桥梁——由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开通想到的 |
童兵
徐玲英
|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19
|
iPad报纸出版发行现状及盈利模式探究 |
柴玥
宋永琴
|
《出版广角》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20
|
新媒体可以放弃新闻专业主义吗 |
谢金文
|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
2016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