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美国对空难损害赔偿的诉讼管辖及其启示
- 1
-
-
作者
申婷婷
-
机构
天津师范大学法学院
-
出处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7-103,共7页
-
基金
天津社科基金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及其在中国法院的适用》(TJFX18-010)阶段性成果
-
文摘
中国航空运输量已跻身世界第二,国际航空运输安全历来是关注重点,但今年半年内美国波音737MAX飞机连续发生两次空难,再次将空难事故损害赔偿的管辖权聚焦为首要司法疑难。曾经包头空难的受害人家属经历了诉讼从国内到美国再回到国内的艰难辗转,韩亚空难的受害人也在美国法院提起一系列'幸存和非法死亡'的损害赔偿诉讼,美国法院判决中对如何行使管辖权的阐法说理给予颇多司法启示。然而美国并非空难诉讼的'胜地',只有符合《华沙公约》和《蒙特利尔公约》的管辖权规定以及美国国内的民事诉讼管辖规定,才能获得期望的惩罚性赔偿。而中国的空难赔偿司法制度应尽早结束双轨制的困境,借鉴国际公约实现'最低赔偿限额加无限责任原则'体系的完善。
-
关键词
《华沙公约》
《蒙特利尔公约》
管辖权
不方便法院原则
并轨
-
分类号
D997.3
[政治法律—国际法学]
-
-
题名论国际航空运输的责任限制(上)
被引量:1
- 2
-
-
作者
赵维田
-
出处
《江海学刊》
1985年第4期71-77,共7页
-
文摘
现在的国际航空运输中的民事责任,是由“华沙体制”的一整套规则来调整的。所谓“华沙体制”,即1929年10月在华沙签订的《统一国际航空运输某些规则的公约》(简称《华沙公约》)及其若干修订文件形成的法律规则体系。该体制一向被公认为是国际私法领域在实体法与程序法上采用国际统一规则的成功范例之一。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它已逐渐含有越来越多的不统一、不稳定的因素,存在潜在的危机。
-
关键词
国际航空运输
责任限制
《华沙公约》
第二次世界大战
华沙体制
民事责任
规则体系
文件形成
-
分类号
D922.294
[政治法律—经济法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