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北京木刻本《十方圣主格斯尔可汗传》中的“鄂托克”与“兀鲁思”考
被引量:
1
1
作者
董晓荣
忠布它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37-141,共5页
北京木刻本《十方圣主格斯尔可汗传》中多次出现“鄂托克”与“兀鲁思”等词汇,进行考证认为,“鄂托克”一词出现于15-17世纪的蒙古文献中,代替了蒙古汗国时代的“千户”。“兀鲁思”一词源自突厥语,8世纪左右被借入蒙古语。“兀鲁思”...
北京木刻本《十方圣主格斯尔可汗传》中多次出现“鄂托克”与“兀鲁思”等词汇,进行考证认为,“鄂托克”一词出现于15-17世纪的蒙古文献中,代替了蒙古汗国时代的“千户”。“兀鲁思”一词源自突厥语,8世纪左右被借入蒙古语。“兀鲁思”与“万户”等同,且是在“鄂托克”之上的一种政治联盟。“兀鲁思”包括若干个“鄂托克”组织,北京木刻本《十方圣主格斯尔可汗传》中出现的“三个鄂托克兀鲁思”即以三个鄂托克组成的万户。通过以上词汇的考证可知藏族《格萨尔》传入蒙古地区的大致时代为15-17世纪,传入后与蒙古原有的文化相融合,出现了进一步本土化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方圣主格斯尔可汗传》
格萨尔史诗
多民族文化交流交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北京木刻本《十方圣主格斯尔可汗传》中的宗教词汇看蒙藏文化交流与融合
2
作者
董晓荣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0-105,共6页
北京木刻本《十方圣主格斯尔可汗传》中出现了诸多与藏传佛教相关的词汇,说明藏族史诗《格萨尔》流传到蒙古地区后仍保留了许多原有的文化因素。同时,该书中也出现了许多与萨满教相关词汇,充分体现了蒙古族原始宗教萨满教文化特征。这...
北京木刻本《十方圣主格斯尔可汗传》中出现了诸多与藏传佛教相关的词汇,说明藏族史诗《格萨尔》流传到蒙古地区后仍保留了许多原有的文化因素。同时,该书中也出现了许多与萨满教相关词汇,充分体现了蒙古族原始宗教萨满教文化特征。这些词汇为学界研究蒙古族《格斯尔》的渊源、流传及本土化提供了可贵的文献依据。对该书中出现的这些相关词汇进行梳理和分析,有助于人们深入了解《格萨尔》史诗流传到蒙古地区后的本土化现象及蒙藏文化的交流与交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方
圣
主格
斯尔
可汗
传
宗教词汇
文化交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多民族文化交流与交融视野下的蒙古族《格斯尔》名物词汇研究——以北京木刻本《十方圣主格斯尔可汗传》为中心
3
作者
董晓荣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6-174,共9页
清代北京木刻本《十方圣主格斯尔可汗传》中出现了很多门类的物质文化词汇,如器具、服饰、建筑、家具、饮食、宗教等。这些物质文化词汇充分反映了藏族史诗《格萨尔》流传到蒙古族地区后的地方化现象,这将为格萨尔学研究提供可贵的文献...
清代北京木刻本《十方圣主格斯尔可汗传》中出现了很多门类的物质文化词汇,如器具、服饰、建筑、家具、饮食、宗教等。这些物质文化词汇充分反映了藏族史诗《格萨尔》流传到蒙古族地区后的地方化现象,这将为格萨尔学研究提供可贵的文献依据。本文通过对蒙古族清代北京木刻本《十方圣主格斯尔可汗传》中蒙古族、藏族及西域文化特色的名物词汇进行分析,认为藏族史诗《格萨尔》在蒙古族地区流传发展过程中,其在保留一部分原有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吸纳外来文化,从中可以清晰地显现出多种文化的交流与交融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方圣主格斯尔可汗传》
名物词汇
多民族文化交流与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北京木刻本《十方圣主格斯尔可汗传》中的“鄂托克”与“兀鲁思”考
被引量:
1
1
作者
董晓荣
忠布它
机构
西北民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部格萨尔研究中心
出处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37-141,共5页
基金
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蒙古《格斯尔》版本综合研究”(项目编号:20&ZD278)
西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重大需求培育项目”“多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视野下的《格斯尔》名物词汇研究”(项目编号:31920220087)阶段性成果。
文摘
北京木刻本《十方圣主格斯尔可汗传》中多次出现“鄂托克”与“兀鲁思”等词汇,进行考证认为,“鄂托克”一词出现于15-17世纪的蒙古文献中,代替了蒙古汗国时代的“千户”。“兀鲁思”一词源自突厥语,8世纪左右被借入蒙古语。“兀鲁思”与“万户”等同,且是在“鄂托克”之上的一种政治联盟。“兀鲁思”包括若干个“鄂托克”组织,北京木刻本《十方圣主格斯尔可汗传》中出现的“三个鄂托克兀鲁思”即以三个鄂托克组成的万户。通过以上词汇的考证可知藏族《格萨尔》传入蒙古地区的大致时代为15-17世纪,传入后与蒙古原有的文化相融合,出现了进一步本土化的现象。
关键词
《十方圣主格斯尔可汗传》
格萨尔史诗
多民族文化交流交融
Keywords
Epic of the Hero of Gesr Khan
Gesar Epic
Multi-ethnic Cultural Exchange and Blending
分类号
I207.9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北京木刻本《十方圣主格斯尔可汗传》中的宗教词汇看蒙藏文化交流与融合
2
作者
董晓荣
机构
西北民族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格萨尔研究中心
出处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0-105,共6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俄藏蒙古文文献目录译介与研究”(项目编号:18ZD323)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俄藏《格萨尔》文献辑录及电子资源库建设”(项目编号:19ZD285)阶段性成果
文摘
北京木刻本《十方圣主格斯尔可汗传》中出现了诸多与藏传佛教相关的词汇,说明藏族史诗《格萨尔》流传到蒙古地区后仍保留了许多原有的文化因素。同时,该书中也出现了许多与萨满教相关词汇,充分体现了蒙古族原始宗教萨满教文化特征。这些词汇为学界研究蒙古族《格斯尔》的渊源、流传及本土化提供了可贵的文献依据。对该书中出现的这些相关词汇进行梳理和分析,有助于人们深入了解《格萨尔》史诗流传到蒙古地区后的本土化现象及蒙藏文化的交流与交融。
关键词
十方
圣
主格
斯尔
可汗
传
宗教词汇
文化交融
Keywords
The Biography of the Khan of Gesr
Religious Words
Cultural Blending
分类号
I207.9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多民族文化交流与交融视野下的蒙古族《格斯尔》名物词汇研究——以北京木刻本《十方圣主格斯尔可汗传》为中心
3
作者
董晓荣
机构
西北民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部
出处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6-174,共9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额尔德尼吐希庙青史》的翻译、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22XTQ010)。
文摘
清代北京木刻本《十方圣主格斯尔可汗传》中出现了很多门类的物质文化词汇,如器具、服饰、建筑、家具、饮食、宗教等。这些物质文化词汇充分反映了藏族史诗《格萨尔》流传到蒙古族地区后的地方化现象,这将为格萨尔学研究提供可贵的文献依据。本文通过对蒙古族清代北京木刻本《十方圣主格斯尔可汗传》中蒙古族、藏族及西域文化特色的名物词汇进行分析,认为藏族史诗《格萨尔》在蒙古族地区流传发展过程中,其在保留一部分原有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吸纳外来文化,从中可以清晰地显现出多种文化的交流与交融现象。
关键词
《十方圣主格斯尔可汗传》
名物词汇
多民族文化交流与融合
Keywords
Biography of Saint Geser Khan of Ten Directions
nominal words
multi-ethnic cultural interaction and integration
分类号
I276.3 [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北京木刻本《十方圣主格斯尔可汗传》中的“鄂托克”与“兀鲁思”考
董晓荣
忠布它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从北京木刻本《十方圣主格斯尔可汗传》中的宗教词汇看蒙藏文化交流与融合
董晓荣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多民族文化交流与交融视野下的蒙古族《格斯尔》名物词汇研究——以北京木刻本《十方圣主格斯尔可汗传》为中心
董晓荣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