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英美在华报刊对中国共产党的认知与描摹(1921—1938)——以《北华捷报》《密勒氏评论报》为中心 被引量:2
1
作者 周瑞瑞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8-120,共13页
1921年至1938年《新华日报》面世前,在未与中国共产党自我主张深入认识的情况下,在华英文报刊《北华捷报》《密勒氏评论报》依据各自立场构建中共形象,描摹共产党行为。大革命期间,两报迷惑于“布尔什维克”所指,混淆国共两党。大革命... 1921年至1938年《新华日报》面世前,在未与中国共产党自我主张深入认识的情况下,在华英文报刊《北华捷报》《密勒氏评论报》依据各自立场构建中共形象,描摹共产党行为。大革命期间,两报迷惑于“布尔什维克”所指,混淆国共两党。大革命失败后,扎根农村的红军成为外报重点关注对象,以毛泽东、朱德为代表的共产党人被描述成“罗宾汉”式的神秘救世主。抗战爆发后,外报又逐渐呈现中共作为一个组织有序、敢于担当的政党如何崛起。尽管英美在华报刊以他者视角记录了中国共产党成长的部分事实,但归根结底主张的是西方的理念与价值观。相关报道也曾受到国民党宣传干预,因此应对其中所含评价与材料持有审慎的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北华捷报》 《密勒氏评论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初入中国若干问题新探--对《北华捷报》新史料的考察 被引量:1
2
作者 周瑞瑞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19-227,共9页
19世纪70年代,创办于上海的英文《北华捷报》就已经出现马克思之名。该报记录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状况,呈现了马克思经典学说产生的世界历史背景与理论关注重心;记录了马克思学说经由俄国演变成布尔什维克主义并落... 19世纪70年代,创办于上海的英文《北华捷报》就已经出现马克思之名。该报记录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状况,呈现了马克思经典学说产生的世界历史背景与理论关注重心;记录了马克思学说经由俄国演变成布尔什维克主义并落地中国,折射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时对马克思主义传至俄国、中国的抵触心理;虽曾用“经济决定论”误读马克思,但也承认马克思理论是革命的、科学的社会主义。《北华捷报》为马克思学说如何进入中国提供了历史细节,也为研究20世纪初中国思潮林立时马克思主义与基督教、无政府主义的关系,以及基督教社会主义、俄国虚无主义等思潮对中国的影响提供了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北华捷报》 布尔什维克 社会主义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清民国英文报刊之中国戏剧形象的构建——以《北华捷报》(1850—1941)为例
3
作者 张秋林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4-100,共7页
文章聚焦晚清民国时期上海最具影响力的英文外报《北华捷报》对中国戏剧的报道与评价。20世纪以前,该报构建的中国戏剧形象带有明显的东方学色彩。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梁社乾等华人主动对外传播中国戏剧文化,在“他者”霸权独语的声音... 文章聚焦晚清民国时期上海最具影响力的英文外报《北华捷报》对中国戏剧的报道与评价。20世纪以前,该报构建的中国戏剧形象带有明显的东方学色彩。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梁社乾等华人主动对外传播中国戏剧文化,在“他者”霸权独语的声音中加入纠偏式的“自我”代言,形成双声复调和多元声音的格局,建构了更为客观、真实的中国戏剧形象。从否定中国戏剧具有自主生发能力到对“中国剧”《王宝川》的热捧,从偏执于中国戏剧效仿西方写实布景才是进步,到欣赏它的假定性美学并建议它回归艺术“原点”,《北华捷报》对中国戏剧形象的构建与当时的戏剧生态及艺术事件同频共振,这也是它追求真实与时效表述的外在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华捷报》 中国戏剧 东方学 双声复调 多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国报人在中国的早期活动(上)
4
作者 张功臣 《新疆新闻界》 1996年第2期43-45,共3页
回顾一下历史,我们便能看到,外国人在华的新闻活动是与其推行的殖民政策一同拉开帷幕的。外国新闻媒介进入中国的时间,最早可上溯到19世纪初叶西方传教士来华的办报活动,外国人创办的第一家中文报纸是1815年8月5日在马六甲出版的《察世... 回顾一下历史,我们便能看到,外国人在华的新闻活动是与其推行的殖民政策一同拉开帷幕的。外国新闻媒介进入中国的时间,最早可上溯到19世纪初叶西方传教士来华的办报活动,外国人创办的第一家中文报纸是1815年8月5日在马六甲出版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由伦敦布道会派遣来华的传教士罗伯特·马礼逊(Robert Morrison)主持。一般认为,外文报刊的出现要稍晚些,即在西方列强开始侵入中国,并引发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后,“语其时间,以葡文为较早;数量以日文为较多;势力以英文为较优。”由此可以清晰地看出外国殖民势力在华的扩张程度:第一批葡萄牙人在澳门登陆后,该地遂成为中西“互市”的起源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活动 太平军 《北华捷报》 中国革命 太平天国运动 马克思恩格斯 太平天国革命 外国人 殖民政策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袁世凯与“驱逐福久事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礼恒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7-91,共15页
袁世凯策划的"驱逐福久事件",是近代东亚关系史上的重大事件。尽管事件发生前后的枝蔓甚多,但核心问题却只有一个,即维护中朝宗藩体制与肢解中朝关系。福久的被驱逐昭示了时至1887年,清政府还能掌控朝鲜局势的基本走向,美国... 袁世凯策划的"驱逐福久事件",是近代东亚关系史上的重大事件。尽管事件发生前后的枝蔓甚多,但核心问题却只有一个,即维护中朝宗藩体制与肢解中朝关系。福久的被驱逐昭示了时至1887年,清政府还能掌控朝鲜局势的基本走向,美国对半岛局势的介入尚处于探索阶段,但却预示了由美国搅动而激变的中朝关系已经走到了历史的拐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世凯 福久 《北华捷报》 朝鲜国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