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北京遇上西雅图2》的情感与文化共振
- 1
-
-
作者
孙洁
-
机构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人文学院
-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2-154,共3页
-
文摘
《北京遇上西雅图》开创了国产爱情片的新纪元,将好莱坞爱情片模式实现本土化移植,商业与文艺在其中成功结合。《北京遇上西雅图2》一方面继承了《北京遇上西雅图》的异域文化叙事语境,另一方面脱离了第一部作品的小众情感叙事,将情感叙事范畴扩大,爱情、亲情和友情都是这部电影探讨的情感主题。虽然影片依然专注于表现都市男女对真爱的追寻与探索,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变奏与异域文化共振成为该片不容忽视的亮点。
-
关键词
《北京遇上西雅图2》
情感变奏
文化共振
电影主题
-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
-
题名幻想中的自我邂逅:当北京遇上西雅图
- 2
-
-
作者
周亚萍
-
机构
盐城工学院
-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3-84,共2页
-
文摘
由薛晓路自编自导的影片《北京遇上西雅图》一经上映便成为当月票房收入的冠军。影片中对男女主人公情感历程的诠释,反映了人的生命瞬间的混沌。而观众也在与影片互动的幻想中根据自身意愿创造出一种幻想中的自我浪漫的邂逅。导演运用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交织的手法,把与社会现实密切相关的价值观如爱情观、成功观等以一种朴素的方式传递给观众。与此同时,导演用背景化的方式呈现了多种社会边缘化现象,从而引起观众的注意并触发他们的思考。
-
关键词
《北京遇上西雅图》
瞬间的混沌
幻想
自我邂逅
浪漫与现实
-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
-
题名从《北京遇上西雅图》看国产爱情片的转型
- 3
-
-
作者
毛雪
-
机构
郑州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100-102,共3页
-
文摘
好莱坞电影对于中国电影市场的冲击有目共睹,其在中国电影市场的占有率也足以说明中国观众对于好莱坞电影的热衷和追捧。21世纪以来,对于好莱坞电影"侵占"中国电影市场的现象,国产电影在不断地进行各种新的尝试,尝试对于创作进行改变甚至转型,以对抗好莱坞电影的冲击。其中,国产爱情片在不断根据观众的欣赏口味和心理需求进行着创作转变,本文以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为切入点对于这种创作转型的具体细节进行分析与研究。
-
关键词
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
国产爱情片
创作转型
-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
-
题名从《北京遇上西雅图》看中西文化的差异
- 4
-
-
作者
曹叶秋
-
机构
长春师范大学外语学院
-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70-71,共2页
-
文摘
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在向我们讲述一个浪漫爱情故事的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丰富的中西文化中的众多不同。本文从风俗习惯、对待隐私的态度以及婚恋观三方面阐述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中西方之间仍然留存的文化差异。
-
关键词
《北京遇上西雅图》
中西文化
差异
-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G04
[文化科学]
-
-
题名《北京遇上西雅图》中的东方传统元素
被引量:2
- 5
-
-
作者
吕玉鹏
-
机构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
-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82-84,共3页
-
文摘
《北京遇上西雅图》毫无疑问是一部爱情片,但同时它也是一部针对女性观众的女性题材电影,而薛晓路作为一名女性导演兼编剧,她改变了以往男性导演视角下的女性爱情故事,她对女性在爱情中的角色心理以及成长转变为母亲这一角色有着更为细腻和深刻的理解。影片讲述的虽然是一个发生在西雅图的爱情故事,但其中却充满着东方传统女性美德的价值观表达。本文将针对《北京遇上西雅图》中体现的东方传统女性美德进行探讨。
-
关键词
《北京遇上西雅图》
传统价值观
角色回归
-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
-
题名《北京遇上西雅图》的符号意蕴
被引量:1
- 6
-
-
作者
朱衍美
-
机构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92-93,共2页
-
文摘
卡西尔"人是符号的动物"让符号广泛地进入人们的视野,符号从此被认为是人们认知事物的媒介。电影作为一种符号化的艺术,把一种特殊符号系统和表意现象联系起来,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2013年春热片《北京遇上西雅图》以一个看起来毫无浪漫色彩的邂逅而开启了一场寻爱之旅和一场奋斗的人生之旅。影片中云集的一系列符号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温暖人心的人生态度,教给我们如何面对金钱,如何面对爱情,如何积极地面对人生。而西雅图这座美丽的城市在影片中俨然成了浪漫爱情和激情奋斗的符号。
-
关键词
《北京遇上西雅图》
金钱
爱情
人生
符号
-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
-
题名解构《北京遇上西雅图》中的中国女性
- 7
-
-
作者
施维
-
机构
四川音乐学院
-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8-100,共3页
-
文摘
《北京遇上西雅图》的网络零差评热潮过后,人们对影片中的女性形象出现了两极化的争议,赞赏者有之,抨击者也不少。本文从女性视角出发,解构影片中的中国女性形象:在通向幸福的路上女性不断地抗争与依附男权社会,遭受难以言说的苦楚;在男权主义下太多女性委曲求全,抗争太少甚至失声;在社会认同的模式下,女性获得幸福需要冲破很多的围困。抗争与依附不仅是影片人物对男权社会的态度,也是中国女性普遍的价值观。
-
关键词
《北京遇上西雅图》
中国女性
抗争
依附
-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
-
题名传统与现代碰撞中家国情怀的诗意抒写
- 8
-
-
作者
赵婧
-
机构
信阳师范学院
-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4-96,共3页
-
基金
河南省信阳师范学院青年骨干资助项目
信阳师范学院南湖青年学者资助项目
-
文摘
《不二情书》借助"书信""古诗词"等古典的表情达意的方式,讲述一段唯美的爱情。这种将古典与现代、中国与西方、多元的文化元素交织在一起的抒写方式,带给观众新鲜浪漫又韵味隽永的感受。影片在中国与美国两个场景中转变,表面上讲述的是跨国恋情问题,而实际谈论的是如何找回现代人失落的传统文化,如何抒写传统与现代碰撞中的家国情怀。将一本书引入电影,使得电影的层次与内涵有了变化;同时把现代人的情感困境融入主题思考,显得既有境界又有情调。
-
关键词
《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
家国情怀
古典情怀
-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
-
题名商业语境下薛晓路电影的女性叙事策略
- 9
-
-
作者
秦宗鹏
-
机构
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
-
出处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13,共4页
-
文摘
近十年来,国内女性导演在商业电影领域的表现亮眼,票房成绩屡创新高。目前,国内最具票房号召力的女性导演可能依然是薛晓路导演。自2013年的《北京遇上西雅图》开始,薛晓路便时常占据着中国女性导演的票房冠军,即便不断有新人导演的处女作刷新单片票房纪录,她也依然能够凭借持续创作,稳如常青树。最近的案例,便是在贾玲《你好,李焕英》的票房奇迹之后。
-
关键词
《北京遇上西雅图》
女性导演
票房成绩
商业电影
票房纪录
薛晓路
商业语境
票房号召力
-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
-
题名抗疫电影《穿过寒冬拥抱你》中的文化底蕴探析
- 10
-
-
作者
刘宝炼
-
机构
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43-47,共5页
-
文摘
电影《穿过寒冬拥抱你》(薛晓路,2021)的时空背景聚焦于2020年因突发新冠疫情而“封城”的武汉,讲述了普通市民在疫情期间悲欢离合的故事。本片由中国女性导演薛晓路执导,她编导的影片《海洋天堂》(2010)、《北京遇上西雅图》(2013)、《我和我的祖国》(2019)等均受到好评。
-
关键词
《北京遇上西雅图》
《海洋天堂》
时空背景
女性导演
我的祖国
薛晓路
文化底蕴
悲欢离合
-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