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翻译批评理论视角下赏析张培基英译散文《匆匆》
1
作者 李秦芳 《海外英语》 2025年第5期15-17,共3页
翻译是一项复杂的跨文化交流活动,翻译作品的水平和质量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影响对促进跨文化交流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而翻译批评就显得尤为重要。张培基先生的英译《匆匆》再现了原作的风格特征,用词考究,是学习散文翻译的典范。基于... 翻译是一项复杂的跨文化交流活动,翻译作品的水平和质量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影响对促进跨文化交流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而翻译批评就显得尤为重要。张培基先生的英译《匆匆》再现了原作的风格特征,用词考究,是学习散文翻译的典范。基于彼得·纽马克的翻译批评理论,分五个步骤对张培基先生的《匆匆》英译版本进行赏析,可得出结论:译者运用不同的翻译技巧使译文在不违背原文表达的基础上更好地融入译语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彼得·纽马克 翻译批评 《匆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匆匆》的艺术赏析
2
作者 王玲湘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54-56,共3页
《匆匆》是六年级下册的课文。作为朱自清的代表作之一,这篇散文的艺术风格及其写作的背景值得探析。文章从感情真挚、构思新巧、意象逼真、语言清新四个方面来赏析散文《匆匆》的艺术之美。
关键词 《匆匆》 感情 构思 意象 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匆匆》课文片段书写练习
3
《书法教育》 2024年第6期52-53,共2页
书写提示在中小学阶段的书法学习中,时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在田字格中书写相对流畅,一旦脱离界格,就不知道怎么写好了。那么,怎样做到在横线上书写时既快又好呢?首先,在横线上书写时,可以适当降低顿笔的频次。横线上书写的字一般不大,为此... 书写提示在中小学阶段的书法学习中,时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在田字格中书写相对流畅,一旦脱离界格,就不知道怎么写好了。那么,怎样做到在横线上书写时既快又好呢?首先,在横线上书写时,可以适当降低顿笔的频次。横线上书写的字一般不大,为此,我们可以在书写字的主笔时顿笔,比如长横、撇、捺等笔画。除此之外,笔画的顿笔不必太明显。其次,可以适当带入行书的用笔,增强笔画与笔画之间的连贯性,进而提升书写的节奏感。最后,要树立章法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阶段 田字格 《匆匆》 书法学习 笔画 节奏感 书写练习 连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汉译英案例分析——以《匆匆》英译本为例
4
作者 唐佳薇 《海外英语》 2024年第9期29-32,共4页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国际交流的密切开展,文学翻译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有别于诗歌及其他体裁的文学作品,散文翻译讲求的是“形散而神不散”,但因为某些原因社会上对散文翻译的研究不够到位。《匆匆》作为朱自清的代表作之一,有着...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国际交流的密切开展,文学翻译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有别于诗歌及其他体裁的文学作品,散文翻译讲求的是“形散而神不散”,但因为某些原因社会上对散文翻译的研究不够到位。《匆匆》作为朱自清的代表作之一,有着自己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情感,发人深省。张培基先生作为向国际社会传播中国文化的中国散文翻译先驱,他的《匆匆》英译本赢得了很高的赞誉,同时也成为学者们在翻译研究领域的范本。此文将基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简要分析张培基《匆匆》译本中译者对原文内容和文体的再现并总结其优点,为之后的文学翻译,尤其是散文的翻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对等理论 散文英译 《匆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阅读教学取向看课程性质之误读——以阅读教学观摩大赛特等奖《匆匆》一课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黄云姬 施茂枝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32-35,共4页
阅读教学取向,即选取教学内容的方向。影响阅读教学取向最根本的因素无疑是对课程性质的理解和认识。2010年10月、2012年11月,全国小语会先后举办第八、第九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大赛,巧合的是,两节体现不同教学取向的《匆匆》均... 阅读教学取向,即选取教学内容的方向。影响阅读教学取向最根本的因素无疑是对课程性质的理解和认识。2010年10月、2012年11月,全国小语会先后举办第八、第九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大赛,巧合的是,两节体现不同教学取向的《匆匆》均荣获特等奖。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首次将语文课程定性为“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两节《匆匆》在此前后执教,其教学取向之变为考察教师对课程性质的理解和认识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观察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阅读 教学取向 《匆匆》 课程性质 教学观摩 特等奖 大赛 语文课程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匆匆》英译本中修辞风格的再现——基于功能对等理论的视角 被引量:1
6
作者 翟子惠 刘凌玲 《钦州学院学报》 2015年第12期37-40,共4页
《匆匆》英译本的赏析备受学者的关注,《匆匆》一文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来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原则指的是在翻译中用最切近和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源语的信息,他认为有三种方式处理修辞手法的运用。基... 《匆匆》英译本的赏析备受学者的关注,《匆匆》一文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来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原则指的是在翻译中用最切近和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源语的信息,他认为有三种方式处理修辞手法的运用。基于功能对等理论的研究视角,以"保留原作的修辞格"的处理方式为依据,可阐释朱纯深《匆匆》的英译本中排比、比喻、反问等修辞风格的再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匆匆》英译本 功能对等 修辞风格 朱纯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匆匆》的英译文看张培基散文翻译特色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永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4年第3期36-37,共2页
本文结合朱自清散文名篇《匆匆》的英译文,简要评析了张培基先生散文翻译的艺术成就,认为先生将辨义和措辞与传达作品的意韵糅合在一起,凸显了卓越的翻译功力和独特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 散文翻译 张培基 《匆匆》 英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论”在译文《匆匆》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岑俊毫 《海外英语》 2015年第10期104-106,共3页
该文通过对英汉翻译过程中词语与句子的对应式转换、平行式转换、替换式转换三种转换方法的分析及其在朱纯深教授所译的散文《匆匆》中的运用,来说明尤金·奈达博士"功能对等翻译论"的灵活性与合理性。进而提出翻译者提... 该文通过对英汉翻译过程中词语与句子的对应式转换、平行式转换、替换式转换三种转换方法的分析及其在朱纯深教授所译的散文《匆匆》中的运用,来说明尤金·奈达博士"功能对等翻译论"的灵活性与合理性。进而提出翻译者提高翻译水平与译文质量的方法与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应式转换 平行式转换 替换式转换 动态对等 《匆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匆匆》英译本中的“信、达、美”分析探究——以张培基《匆匆》英译本为例 被引量:7
9
作者 张欣 谌莉文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4年第1期137-139,共3页
朱自清的散文《匆匆》含蓄隽永、短小精美、感人至深,有多种英译本。本文以张培基《匆匆》英译本为例,从词汇、结构和音韵层面进行分析,认为译本符合散文翻译"信、达、美"的原则;进一步论证了张培基散文翻译的特点。
关键词 《匆匆》 英译本 张培基 散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音律美的角度分析叠词的英译——以《匆匆》的两个英译本为例 被引量:4
10
作者 蔡丹 陈文安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4年第9期159-160,共2页
《匆匆》是我国著名散文家朱自清的作品,文章朴素缜密、清丽脱俗,被许多翻译家译成英文。本文选取朱纯深和张培基的译文进行对比,从英汉语言音律美的角度探析叠词英译。旨在了解英汉语言的不同音律特征,从而更好地对叠词进行翻译。
关键词 音律美 叠词 《匆匆》 译文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匆匆》英译看英汉衔接手段差异及处理方式 被引量:3
11
作者 潘敏 范祥涛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0期111-114,共4页
衔接是语篇的基本特征,英汉语篇在具体使用特定衔接方式的倾向性和频率上表现出了较大差异。从散文《匆匆》及其两英译文中的语篇衔接手段的对比发现,汉英翻译中对衔接手段的处理有保留、转换、增补、省略等四种方式;译者需根据需要选... 衔接是语篇的基本特征,英汉语篇在具体使用特定衔接方式的倾向性和频率上表现出了较大差异。从散文《匆匆》及其两英译文中的语篇衔接手段的对比发现,汉英翻译中对衔接手段的处理有保留、转换、增补、省略等四种方式;译者需根据需要选择恰当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衔接手段 英汉差异 处理方式 《匆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自清散文《匆匆》名译赏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玉婷 史浩 《海外英语》 2017年第4期140-141,共2页
《匆匆》为朱自清所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浓郁的诗意和深刻的哲理至今仍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诸多翻译家将其译为英文,不断尝试再现原文的神韵。而原文喻物拟人的生动、遣词造句的考究、朴实无华的创作个性如何在译文中淋漓再现,... 《匆匆》为朱自清所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浓郁的诗意和深刻的哲理至今仍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诸多翻译家将其译为英文,不断尝试再现原文的神韵。而原文喻物拟人的生动、遣词造句的考究、朴实无华的创作个性如何在译文中淋漓再现,则值得细细品味。文章从词语选择、句式结构和意境统一三方面着手,对张培基、张梦井和朱纯深三位著名翻译家的译文作品进行较为详细的对比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文翻译 《匆匆》 张培基 张梦井 朱纯深 赏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英语言意合与形合现象探索——以《匆匆》中英文对比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常琼 陈文安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3年第11期132-133,共2页
作为我国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朱自清凭借其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他早期的作品《匆匆》更是凭借其朴实无华的文风,清隽沉郁的格调,洗练精悍的语言与秀丽简约的文笔成为中国现代散文的典范。本文选取... 作为我国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朱自清凭借其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他早期的作品《匆匆》更是凭借其朴实无华的文风,清隽沉郁的格调,洗练精悍的语言与秀丽简约的文笔成为中国现代散文的典范。本文选取朱纯深先生译文,通过对《匆匆》中英文两个版本的对比,用实例说明意合与形合现象是如何体现在文本中的,从而加深对英汉两种语言的理解,进一步提高翻译水平与审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匆匆》 意合 形合 词法 句法 语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形合和意合的角度看散文《匆匆》及其英译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迪 《海外英语》 2014年第5X期160-161,共2页
该文拟从英汉对比的角度,以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作《匆匆》及张培基先生的英语译文作为语料,用实例说明形合和意合在词法、句法和语篇层面上的具体体现。
关键词 形合 意合 散文 《匆匆》 英译 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翻译批评在《匆匆》译本中的运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新悦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7年第9期54-55,共2页
《匆匆》是朱自清先生早年写的一篇散文,短小精悍,细腻柔美,其译本众多。本文旨在对其两个译本,即张培基译本和朱纯深译本进行对比分析,从作品背景入手,通过两种译文对比,深入探讨翻译技巧在原文情感再现中发挥的作用,进而整体评价与总结。
关键词 《匆匆》 翻译技巧 翻译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英散文诗篇章衔接手段对比分析——以《匆匆》及其英译本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聪慧 《海外英语》 2012年第8X期172-174,共3页
篇章的衔接是汉英篇章分析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促成篇章语义连贯的一个重要手段。把韩礼德和哈桑的衔接理论作为理论基础,以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作《匆匆》及张培基先生的英语译文作为语料进行对比分析,从五个方面探讨了汉英散文诗语篇... 篇章的衔接是汉英篇章分析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促成篇章语义连贯的一个重要手段。把韩礼德和哈桑的衔接理论作为理论基础,以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作《匆匆》及张培基先生的英语译文作为语料进行对比分析,从五个方面探讨了汉英散文诗语篇中运用衔接手段的异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文诗篇章:衔接手段 《匆匆》 英译本 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动态对等看“直译”与“意译”的统一——以张培基英译散文《匆匆》为例
17
作者 李蕾 王松林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3年第9期144-145,共2页
尤金·奈达是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被誉为"翻译界最有影响力的理论家之一"。他所提出的一系列理论,对中国的翻译理论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本文由尤金·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对"... 尤金·奈达是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被誉为"翻译界最有影响力的理论家之一"。他所提出的一系列理论,对中国的翻译理论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本文由尤金·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对"直译"和"意译"的统一的指导进行阐述,以期对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遇到"形式"和"内容"如何统一的问题进行解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奈达 动态对等 直译 意译 《匆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匆匆》两个英译本的审美再现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囷 《安顺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26-28,共3页
随着美学意识的的广泛深入,人们越来越重视审美活动。文学翻译对美学的要求则更为"苛刻"。《匆匆》乃现代散文的经典之作,文章基于许渊冲提出的译学"三美论",从音韵、意境、结构形式三方面分析了《匆匆》英译本的... 随着美学意识的的广泛深入,人们越来越重视审美活动。文学翻译对美学的要求则更为"苛刻"。《匆匆》乃现代散文的经典之作,文章基于许渊冲提出的译学"三美论",从音韵、意境、结构形式三方面分析了《匆匆》英译本的审美再现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匆匆》 翻译美学 三美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匆匆》英文译本对比研究——以张培基、朱纯深译本为例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俊叶 李晋逸 《今古文创》 2023年第3期103-106,共4页
尤金·奈达在功能对等理论中提到,翻译要在原文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建立一种语言信息传递的桥梁。本文选取最具代表性的张培基和朱纯深译本《匆匆》,从功能对等理论的角度出发,就词汇层面和句子层面展开分析。经过分析发现,两种译... 尤金·奈达在功能对等理论中提到,翻译要在原文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建立一种语言信息传递的桥梁。本文选取最具代表性的张培基和朱纯深译本《匆匆》,从功能对等理论的角度出发,就词汇层面和句子层面展开分析。经过分析发现,两种译本虽然都不同程度上体现功能对等原则,但二人在词汇选择和句子处理方面各有千秋:张译注重词汇的选择,即意义的对应;朱译则倾向于句子结构的工整,力求韵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匆匆》 功能对等 词汇对等 句法对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散文《匆匆》赏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贾全新 《青海教育》 2005年第11期23-23,共1页
关键词 朱自清 散文 《匆匆》 中学 语文 阅读鉴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