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史铁生的两性观及其《务虚笔记》 |
乔以钢
吴丛丛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2
|
|
2
|
超越于真实幻觉之外——兼论《纪实和虚构》、《务虚笔记》 |
王宏图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1
|
|
3
|
《务虚笔记》的结构艺术 |
邢孔辉
|
《写作》
|
2000 |
0 |
|
4
|
现代伦理的戏剧阐释——评《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底线思维写作 |
李军峰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3
|
|
5
|
《务虚笔记》读记 |
周政保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9
|
|
6
|
史铁生的文字般若──论《务虚笔记》 |
张柠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8
|
|
7
|
因为追问 所以信仰——《务虚笔记》中的基督教思想 |
陈朗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3
|
|
8
|
《务虚笔记》的叙事特点 |
张莉
刘钊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7 |
0 |
|
9
|
《务虚笔记》:“我”一向在哪儿 |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0 |
|
10
|
最终幻想——《务虚笔记》生命本体论一种 |
石圆圆
|
《中文自学指导》
|
2003 |
0 |
|
11
|
史铁生的辨证——对《我的丁一之旅》的思考及存疑 |
齐亚敏
|
《当代文坛》
CSSCI
|
2007 |
1
|
|
12
|
史铁生:“面对灵魂的写作” |
吴道毅
|
《长江文艺评论》
|
2019 |
1
|
|
13
|
从个案分析看大众文学与先锋文学的差异 |
刘可可
|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1 |
0 |
|
14
|
通往哲学的路──读史铁生 |
孙郁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22
|
|
15
|
史铁生:边走边唱──走出美的距离 |
韩元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7
|
|
16
|
史铁生:宿命的写作 |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2
|
|
17
|
神性的证明:面对史铁生 |
赵毅衡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2
|
|
18
|
史铁生论:荒凉的祈盼 |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0 |
|
19
|
长篇小说:九十年代的收获与缺憾 |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0 |
|
20
|
史铁生:冬日的怀念 |
唐玉雪
|
《中国报道》
|
2011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