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9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探究“威尔士性”——《剑桥威尔士文学史》评介
1
作者
陶丽丽
《艺术科技》
2020年第22期41-42,共2页
2019年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剑桥威尔士文学史》,首次系统全面地对威尔士文学作了详尽的调查研究,不仅填补了威尔士文学研究资料缺失的空白,而且为威尔士民族文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文本支撑。它跨越千年、内容翔实、波澜壮阔,不仅是一...
2019年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剑桥威尔士文学史》,首次系统全面地对威尔士文学作了详尽的调查研究,不仅填补了威尔士文学研究资料缺失的空白,而且为威尔士民族文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文本支撑。它跨越千年、内容翔实、波澜壮阔,不仅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文学史研究巨著,还堪称威尔士重要的文化史、社会史、政治史与学术史研究大作。本书打破一般文学史作品中正典文学的传统经验,不拘一格,聚焦宏大主题“威尔士性”,成为威尔士民族文学与文化研究的里程碑式著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尔士
文学
《剑桥威尔士文学史》
文化
威尔士
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宇文所安文学史观下文学史与选集间互证关系刍论--以《剑桥中国文学史》《诺顿中国文选》唐代研究为例
2
作者
姬洁如
周睿
《杜甫研究学刊》
2025年第2期112-124,共13页
《剑桥中国文学史》与《诺顿中国文选》是宇文所安中国文学史观的一体两面。二者在文本选择、编撰方式上具有相似性,体现作者的文学文化史理念与评价体系,同时又各有侧重:《剑桥中国文学史》主要从外部物质环境中考察文学实践,《诺顿中...
《剑桥中国文学史》与《诺顿中国文选》是宇文所安中国文学史观的一体两面。二者在文本选择、编撰方式上具有相似性,体现作者的文学文化史理念与评价体系,同时又各有侧重:《剑桥中国文学史》主要从外部物质环境中考察文学实践,《诺顿中国文选》则更关注文学传统的互文性与审美特征,两者恰好在互证互补之中集中彰显宇文所安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基本认知。宇文所安文学史观的系统建构与傅汉思的引领及自身早期唐诗史写作实践间存在密切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文所安
文学史
观
《剑桥
中国
文学史
》
《诺顿中国文选》
互证互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剑桥中国文学史》探究与思考——宇文所安教授访谈(英文)
被引量:
4
3
作者
王敏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9-60,共12页
笔者围绕《剑桥中国文学史》与宇文所安教授进行交流,主要探讨了西方文学史和中国文学史的起源、中国文学史的发展历程和模式、文学史学与学术史的关系以及文学史学的新趋势,并就宇文所安提出的"文化唐"和"话语群体"...
笔者围绕《剑桥中国文学史》与宇文所安教授进行交流,主要探讨了西方文学史和中国文学史的起源、中国文学史的发展历程和模式、文学史学与学术史的关系以及文学史学的新趋势,并就宇文所安提出的"文化唐"和"话语群体"的概念进行了理论探讨和解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文所安
文学史
编撰法
《剑桥
中国
文学史
》
文化唐
话语群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剑桥中国文学史》(下卷)摘误
被引量:
2
4
作者
赵红娟
陈海英
齐钢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59-69,共11页
海外汉学家孙康宜、宇文所安主编的《剑桥中国文学史》不仅在印刷和校对方面有明显错误,而且在史料和学术判断方面有诸多失误或不甚严谨处。对此,笔者按页码顺序进行了摘误,且加以适当的考辨和说明,以期有益于读者,并有助于《剑桥中国...
海外汉学家孙康宜、宇文所安主编的《剑桥中国文学史》不仅在印刷和校对方面有明显错误,而且在史料和学术判断方面有诸多失误或不甚严谨处。对此,笔者按页码顺序进行了摘误,且加以适当的考辨和说明,以期有益于读者,并有助于《剑桥中国文学史》的修订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剑桥
中国
文学史
》
史料
学术判断
摘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两部海外中国文学史看新的文学史如何可能
被引量:
1
5
作者
李学昭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34-39,62,共7页
《剑桥中国文学史》和《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从三方面探索了中国文学史写作的新的可能:运用新的理论、采用新的体例、进行新的批评。二者运用文学文化史与新历史主义理论,将文学史写作的中心从文学转移到文学文化,并着意于解构历史,打...
《剑桥中国文学史》和《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从三方面探索了中国文学史写作的新的可能:运用新的理论、采用新的体例、进行新的批评。二者运用文学文化史与新历史主义理论,将文学史写作的中心从文学转移到文学文化,并着意于解构历史,打破统一,凸显多元,关注边缘。在体例上,前者采用文化本位的时代分期,后者则将文类研究和主题探讨相结合,且二者都寻求分期与划类的平衡与综合;批评方面,二者都在消解经典的基础上重估经典,并对具有跨文化交流价值的作家作品格外重视。两部文学史的创新探索将为中国文学史写作提供良好的示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剑桥
中国
文学史
》
《哥伦比亚中国
文学史
》
文学
文化史
新历史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两部美国中国文学史中的《庄子》书写
6
作者
姚江
姚军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6期98-103,117,共7页
《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和《剑桥中国文学史》是当代美国汉学界最有分量的两部中国文学史,通过对《庄子》的述评,呈现出西方学术背景下两种相异的历史观念。但是,两部西方中国文学史“碎片化”的叙写模式与“个性化”的价值观照却殊途同...
《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和《剑桥中国文学史》是当代美国汉学界最有分量的两部中国文学史,通过对《庄子》的述评,呈现出西方学术背景下两种相异的历史观念。但是,两部西方中国文学史“碎片化”的叙写模式与“个性化”的价值观照却殊途同归,与当下国内中国文学史中《庄子》的书写样态互有异趣。除了探求建构“中国文学史”国际化的书写方法外,本文还考察了这两部西方中国文学史的书写特色,以便探讨丰富《庄子》文本研究的有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哥伦比亚
文学史
》
《剑桥
中国
文学史
》
西方中国
文学史
《庄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徐志摩与剑桥大学
被引量:
7
7
作者
刘洪涛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7期3-10,共8页
徐志摩因爱情失意来到剑桥,又因追求爱情中断学业,离开剑桥。徐志摩在剑桥期间住过的地址包括莎士顿王子居、国王学院校友居、维多利亚路55号,此外,还经常出入王家学院广场10号奥格顿邪学社的办公室。徐志摩在剑桥的游玩路线囊括了剑河...
徐志摩因爱情失意来到剑桥,又因追求爱情中断学业,离开剑桥。徐志摩在剑桥期间住过的地址包括莎士顿王子居、国王学院校友居、维多利亚路55号,此外,还经常出入王家学院广场10号奥格顿邪学社的办公室。徐志摩在剑桥的游玩路线囊括了剑河的精华。徐志摩在剑桥时与众多剑桥著名学者有广泛交往,成为中英文化交流的一个使者。徐志摩载入了剑桥文学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志摩
剑桥
交游
剑桥
文学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文学三千年
8
作者
那达
《教育家》
2013年第9期50-50,共1页
《剑桥中国文学史》是剑桥大学出版社的系列国别文学史之一,该系列由相关领域顶尖专家主持编撰。《剑桥中国文学史》以1375年为界分为上、下两卷,各50万字,分别由宇文所安、孙康宜主编,作者涵括十几位美国汉学界的著名学者,如柯马...
《剑桥中国文学史》是剑桥大学出版社的系列国别文学史之一,该系列由相关领域顶尖专家主持编撰。《剑桥中国文学史》以1375年为界分为上、下两卷,各50万字,分别由宇文所安、孙康宜主编,作者涵括十几位美国汉学界的著名学者,如柯马丁、康达维、田晓菲、宇文所安、艾朗诺、傅君劢、林顺夫、奚如谷(上卷);孙康宜、吕立亭、李惠仪、商伟、伊维德、王德威、奚密(下卷)等等。全书以编年而非文体的结构方式介绍了从上古的口头文学、金石铭文一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中国文学三千年的发展历程和中国文化中关于写作的故事——写作不仅是国家统治的工具,同时也是外在于国家的文化媒介。各章因作者各异其趣的学术与表达风格而呈现出不同的叙述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文学史
剑桥
大学出版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
宇文所安
国家统治
1949年
著名学者
口头
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关于西方三部论杜著作的评价
被引量:
1
9
作者
查屏球
《杜甫研究学刊》
2023年第4期75-89,共15页
BBC专题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与《剑桥中国文学史》《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形式不同,层次有异,基本观点、主体倾向有相同性,都以杜诗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以杜甫为儒家文化的精神英雄,通过杜诗认识中国文化特质。其中漫游诗人的比...
BBC专题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与《剑桥中国文学史》《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形式不同,层次有异,基本观点、主体倾向有相同性,都以杜诗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以杜甫为儒家文化的精神英雄,通过杜诗认识中国文化特质。其中漫游诗人的比较,文明悲剧情感分析,视角颇新。又关于杜诗三次转变的说明,深入的文本细节辨析以及对真挚感与惊奇感的强调,都极具启发性,突出了杜诗文化文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
《剑桥
中国
文学史
》
《哥伦比亚中国
文学史
》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探究“威尔士性”——《剑桥威尔士文学史》评介
1
作者
陶丽丽
机构
山东科技大学外语学院
出处
《艺术科技》
2020年第22期41-42,共2页
基金
2018年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福克纳后期创作中的家族罗曼史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18RA215
2018年度山东省艺术教育专项课题“席勒美育理论的当代启示研究”成果,项目编号:YJ201811073
+1 种基金
2020年度山东省社科规划研究专项课题“物批评视域下穆利根‘爱奸’形象建构”成果,项目编号:20CWZJ35
2019—2020年度山东科技大学公派境外访学基金资助成果,经费编号:0103014。
文摘
2019年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剑桥威尔士文学史》,首次系统全面地对威尔士文学作了详尽的调查研究,不仅填补了威尔士文学研究资料缺失的空白,而且为威尔士民族文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文本支撑。它跨越千年、内容翔实、波澜壮阔,不仅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文学史研究巨著,还堪称威尔士重要的文化史、社会史、政治史与学术史研究大作。本书打破一般文学史作品中正典文学的传统经验,不拘一格,聚焦宏大主题“威尔士性”,成为威尔士民族文学与文化研究的里程碑式著作。
关键词
威尔士
文学
《剑桥威尔士文学史》
文化
威尔士
性
分类号
I106 [文学—世界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宇文所安文学史观下文学史与选集间互证关系刍论--以《剑桥中国文学史》《诺顿中国文选》唐代研究为例
2
作者
姬洁如
周睿
机构
西南大学文学院
出处
《杜甫研究学刊》
2025年第2期112-124,共13页
基金
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英语世界书写中国文学史的批评文艺史观比较研究”(2022PJC088)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剑桥中国文学史》与《诺顿中国文选》是宇文所安中国文学史观的一体两面。二者在文本选择、编撰方式上具有相似性,体现作者的文学文化史理念与评价体系,同时又各有侧重:《剑桥中国文学史》主要从外部物质环境中考察文学实践,《诺顿中国文选》则更关注文学传统的互文性与审美特征,两者恰好在互证互补之中集中彰显宇文所安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基本认知。宇文所安文学史观的系统建构与傅汉思的引领及自身早期唐诗史写作实践间存在密切关联。
关键词
宇文所安
文学史
观
《剑桥
中国
文学史
》
《诺顿中国文选》
互证互补
Keywords
Stephen Owen’s view of literary history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The Norton Anthology of Chinese Literature
mutual verification and complementarity
分类号
I207.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剑桥中国文学史》探究与思考——宇文所安教授访谈(英文)
被引量:
4
3
作者
王敏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9-60,共12页
文摘
笔者围绕《剑桥中国文学史》与宇文所安教授进行交流,主要探讨了西方文学史和中国文学史的起源、中国文学史的发展历程和模式、文学史学与学术史的关系以及文学史学的新趋势,并就宇文所安提出的"文化唐"和"话语群体"的概念进行了理论探讨和解析。
关键词
宇文所安
文学史
编撰法
《剑桥
中国
文学史
》
文化唐
话语群体
Keywords
Stephen Owen literary historiography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the Cultural Tang discursive communities
分类号
I209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剑桥中国文学史》(下卷)摘误
被引量:
2
4
作者
赵红娟
陈海英
齐钢
机构
浙江外国语学院中国语言文化学院
出处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59-69,共11页
文摘
海外汉学家孙康宜、宇文所安主编的《剑桥中国文学史》不仅在印刷和校对方面有明显错误,而且在史料和学术判断方面有诸多失误或不甚严谨处。对此,笔者按页码顺序进行了摘误,且加以适当的考辨和说明,以期有益于读者,并有助于《剑桥中国文学史》的修订完善。
关键词
《剑桥
中国
文学史
》
史料
学术判断
摘误
Keywords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historical data
academic judgment
errors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两部海外中国文学史看新的文学史如何可能
被引量:
1
5
作者
李学昭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
出处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34-39,62,共7页
文摘
《剑桥中国文学史》和《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从三方面探索了中国文学史写作的新的可能:运用新的理论、采用新的体例、进行新的批评。二者运用文学文化史与新历史主义理论,将文学史写作的中心从文学转移到文学文化,并着意于解构历史,打破统一,凸显多元,关注边缘。在体例上,前者采用文化本位的时代分期,后者则将文类研究和主题探讨相结合,且二者都寻求分期与划类的平衡与综合;批评方面,二者都在消解经典的基础上重估经典,并对具有跨文化交流价值的作家作品格外重视。两部文学史的创新探索将为中国文学史写作提供良好的示范和借鉴。
关键词
《剑桥
中国
文学史
》
《哥伦比亚中国
文学史
》
文学
文化史
新历史主义
Keywords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The Columbia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history of literary culture
New Historicism
分类号
I209.7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两部美国中国文学史中的《庄子》书写
6
作者
姚江
姚军
机构
山东大学文学院
宝鸡文理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出处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6期98-103,117,共7页
文摘
《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和《剑桥中国文学史》是当代美国汉学界最有分量的两部中国文学史,通过对《庄子》的述评,呈现出西方学术背景下两种相异的历史观念。但是,两部西方中国文学史“碎片化”的叙写模式与“个性化”的价值观照却殊途同归,与当下国内中国文学史中《庄子》的书写样态互有异趣。除了探求建构“中国文学史”国际化的书写方法外,本文还考察了这两部西方中国文学史的书写特色,以便探讨丰富《庄子》文本研究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哥伦比亚
文学史
》
《剑桥
中国
文学史
》
西方中国
文学史
《庄子》
Keywords
The Columbia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western works of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Chuang-tse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徐志摩与剑桥大学
被引量:
7
7
作者
刘洪涛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
出处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7期3-10,共8页
文摘
徐志摩因爱情失意来到剑桥,又因追求爱情中断学业,离开剑桥。徐志摩在剑桥期间住过的地址包括莎士顿王子居、国王学院校友居、维多利亚路55号,此外,还经常出入王家学院广场10号奥格顿邪学社的办公室。徐志摩在剑桥的游玩路线囊括了剑河的精华。徐志摩在剑桥时与众多剑桥著名学者有广泛交往,成为中英文化交流的一个使者。徐志摩载入了剑桥文学史。
关键词
徐志摩
剑桥
交游
剑桥
文学史
Keywords
Xu Zhimo
Cambridge University
wide circle of acquaintances
Cambridge University's literature history
分类号
K825.6 [历史地理—历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文学三千年
8
作者
那达
出处
《教育家》
2013年第9期50-50,共1页
文摘
《剑桥中国文学史》是剑桥大学出版社的系列国别文学史之一,该系列由相关领域顶尖专家主持编撰。《剑桥中国文学史》以1375年为界分为上、下两卷,各50万字,分别由宇文所安、孙康宜主编,作者涵括十几位美国汉学界的著名学者,如柯马丁、康达维、田晓菲、宇文所安、艾朗诺、傅君劢、林顺夫、奚如谷(上卷);孙康宜、吕立亭、李惠仪、商伟、伊维德、王德威、奚密(下卷)等等。全书以编年而非文体的结构方式介绍了从上古的口头文学、金石铭文一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中国文学三千年的发展历程和中国文化中关于写作的故事——写作不仅是国家统治的工具,同时也是外在于国家的文化媒介。各章因作者各异其趣的学术与表达风格而呈现出不同的叙述面貌。
关键词
中国
文学史
剑桥
大学出版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
宇文所安
国家统治
1949年
著名学者
口头
文学
分类号
I209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关于西方三部论杜著作的评价
被引量:
1
9
作者
查屏球
机构
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
出处
《杜甫研究学刊》
2023年第4期75-89,共15页
文摘
BBC专题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与《剑桥中国文学史》《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形式不同,层次有异,基本观点、主体倾向有相同性,都以杜诗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以杜甫为儒家文化的精神英雄,通过杜诗认识中国文化特质。其中漫游诗人的比较,文明悲剧情感分析,视角颇新。又关于杜诗三次转变的说明,深入的文本细节辨析以及对真挚感与惊奇感的强调,都极具启发性,突出了杜诗文化文学价值。
关键词
杜甫
《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
《剑桥
中国
文学史
》
《哥伦比亚中国
文学史
》
Keywords
Du Fu
Du Fu:China’s Greatest Poet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The Columbia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探究“威尔士性”——《剑桥威尔士文学史》评介
陶丽丽
《艺术科技》
202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宇文所安文学史观下文学史与选集间互证关系刍论--以《剑桥中国文学史》《诺顿中国文选》唐代研究为例
姬洁如
周睿
《杜甫研究学刊》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剑桥中国文学史》探究与思考——宇文所安教授访谈(英文)
王敏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剑桥中国文学史》(下卷)摘误
赵红娟
陈海英
齐钢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从两部海外中国文学史看新的文学史如何可能
李学昭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8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两部美国中国文学史中的《庄子》书写
姚江
姚军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徐志摩与剑桥大学
刘洪涛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6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中国文学三千年
那达
《教育家》
201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关于西方三部论杜著作的评价
查屏球
《杜甫研究学刊》
202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