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构文学史的国际政治学:《剑桥俄罗斯文学史》的话语性和学术性
1
作者 林精华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2-94,共23页
苏联解体以及之后的进程表明,苏联体制内学者编纂的汗牛充栋的俄罗斯文学史,和这个国家一样是失败的,相反,“冷战”时代斯拉夫学编纂的同类成果,则仍有学术生命力,乔治·华盛顿大学教授莫泽主编的《剑桥俄罗斯文学史》(1989)影响力... 苏联解体以及之后的进程表明,苏联体制内学者编纂的汗牛充栋的俄罗斯文学史,和这个国家一样是失败的,相反,“冷战”时代斯拉夫学编纂的同类成果,则仍有学术生命力,乔治·华盛顿大学教授莫泽主编的《剑桥俄罗斯文学史》(1989)影响力尤甚。这部文学史,率先确立在帝国进程中认识俄罗斯文学的文学史观,搭建正视俄罗斯文学是在欧洲文化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文学史框架,运用在俄国文化变迁历程中认识俄罗斯文学的方法。这种在一定程度上超越“冷战”时代西方政治正确话语的文学史,是大多局限于用官方意识形态指导文学史编纂的苏联体制内学者所不能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剑桥俄罗斯文学史》 帝国进程中的文学史 欧洲文化影响下的文学史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语与尴尬——对俄罗斯文学史研究如何走出困境的思考
2
作者 朱宪生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7-61,共5页
1991年苏联大厦轰然坍塌的影响是巨大的,它在各个方面留下了一堆堆废墟,也一度让中国的俄罗斯文学史工作者陷入集体"失语"与尴尬之中。对于国内的俄罗斯文学史工作者来说,当下最迫切的任务就是要清理这些"历史废墟"... 1991年苏联大厦轰然坍塌的影响是巨大的,它在各个方面留下了一堆堆废墟,也一度让中国的俄罗斯文学史工作者陷入集体"失语"与尴尬之中。对于国内的俄罗斯文学史工作者来说,当下最迫切的任务就是要清理这些"历史废墟",这是我们告别"失语"、走出尴尬的起点。在清理"历史废墟"的过程中,有两个重要的问题不可回避:一是怎样科学评价别车杜的理论和批评在俄罗斯文学史中的影响;二是怎样在欧洲文学背景上重新认识俄罗斯文学的发展进程。俄罗斯文学的崛起和辉煌,证实了马克思关于文化文学的发展"不一定与经济的发展成正比"的有关论断。然而,具体说来,却又有其内在的原因。因此,我们必须回归俄罗斯文学自身,并将俄罗斯文学与欧洲文学、俄罗斯文学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等重要问题,纳入研究的视野。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真正走进俄罗斯文学,撰写出接近俄罗斯文学"真相"并具有中国特色的俄罗斯文学史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文学史 失语与尴尬 别车杜 欧洲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剑桥俄罗斯文学>(九卷本)翻译与研究》简介 被引量:1
3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剑桥俄罗斯文学〉(九卷本)翻译与研究》,由首都师范大学林精华教授为首席专家的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课题组成员来自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剑桥俄罗斯文学〉(九卷本)翻译与研究》,由首都师范大学林精华教授为首席专家的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课题组成员来自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社科基金 翻译与研究 俄罗斯文学 重大项目 剑桥 中国社会科学院 外国语学院 简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中国学者眼中的《剑桥中国文学史》 被引量:7
4
作者 蒋寅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4-98,共5页
本文对这部具有集欧美汉学之大成意义的《剑桥中国文学史》,从学术理念、写作风格到处理具体文学问题的特点和得失做出来自中国学者的评价,既肯定了其学术理念的启发性、部分章节的创新意义,也从文学通史的角度对其叙述方法的可行性提... 本文对这部具有集欧美汉学之大成意义的《剑桥中国文学史》,从学术理念、写作风格到处理具体文学问题的特点和得失做出来自中国学者的评价,既肯定了其学术理念的启发性、部分章节的创新意义,也从文学通史的角度对其叙述方法的可行性提出了质疑,最后对一些细节提出若干商榷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剑桥中国文学史 文学文化 文本 叙述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剑桥中国文学史》探究与思考——宇文所安教授访谈(英文) 被引量:5
5
作者 王敏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9-60,共12页
笔者围绕《剑桥中国文学史》与宇文所安教授进行交流,主要探讨了西方文学史和中国文学史的起源、中国文学史的发展历程和模式、文学史学与学术史的关系以及文学史学的新趋势,并就宇文所安提出的"文化唐"和"话语群体"... 笔者围绕《剑桥中国文学史》与宇文所安教授进行交流,主要探讨了西方文学史和中国文学史的起源、中国文学史的发展历程和模式、文学史学与学术史的关系以及文学史学的新趋势,并就宇文所安提出的"文化唐"和"话语群体"的概念进行了理论探讨和解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文所安 文学史编撰法 《剑桥中国文学史 文化唐 话语群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俄罗斯侨民文学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亚民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1-107,共7页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俄罗斯侨民文学是指20世纪初至50年代,由流亡到中国的俄罗斯人在中国大地上用俄语创作的文学作品,其作品既保留了鲜明的"白银时代"的俄罗斯文学特征,又刻有深深的中国烙印,包涵着其他文学对象少有的特殊性,...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俄罗斯侨民文学是指20世纪初至50年代,由流亡到中国的俄罗斯人在中国大地上用俄语创作的文学作品,其作品既保留了鲜明的"白银时代"的俄罗斯文学特征,又刻有深深的中国烙印,包涵着其他文学对象少有的特殊性,本身既是特殊地域文学现象,也是跨国、跨民族、跨文化现象。文章以哈尔滨俄罗斯侨民文学为基点,论述了其作为一种特殊的交叉、边缘文学现象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特殊地位,为多元格局的文学史理论概念全貌的科学描述提供新的思考,为重新描绘中国现代文学的"版图"提供新的学术成果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侨民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史 哈尔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外文学史观对中国文学史书写的影响——以《剑桥中国文学史》为例
7
作者 刘佳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59-165,共7页
《剑桥中国文学史》呈现出与传统中国文学史显著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叙述体例的革新、经典的解构和重构、对物质文化的重视以及语言风格四个层面。《剑桥中国文学史》是西方“文学文化史”观及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在文学史编撰中的有... 《剑桥中国文学史》呈现出与传统中国文学史显著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叙述体例的革新、经典的解构和重构、对物质文化的重视以及语言风格四个层面。《剑桥中国文学史》是西方“文学文化史”观及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在文学史编撰中的有效实践。“文学文化史”观对中国当代文学史的书写产生了重要影响,20世纪80年代中国“重写文学史”的主张一定程度上即是对西方文学史观的呼应。中国本土文学史尤其是现当代文学史的书写,开始从“文学文化史”的视角对传统意义上的文学史进行改革、创新、解构和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剑桥中国文学史 中国文学史 文学文化史 重写文学史 后现代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剑桥中华民国史》在文学史料方面的问题
8
作者 史承钧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79-82,共4页
《剑桥中华民国史》是一本重要史著,但它的文学史部分存在着不少史料方 面的错误,影响了它的学术成就。本文从理论思潮、文学社团和文学论争、作家作品等方 面列举了这一部分在史料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 《剑桥中华民国史》 文学史史料 史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文学视阈下的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1978—2017) 被引量:3
9
作者 杨明明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2-77,共6页
自俄罗斯文学进入我国学者的视野起,比较文学即被应用于其研究当中。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比较文学更是以其跨文化性和开放性的特点为我国的俄罗斯文学研究带来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但是,相较于比较文学在其他国别文学研究中的应用,我... 自俄罗斯文学进入我国学者的视野起,比较文学即被应用于其研究当中。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比较文学更是以其跨文化性和开放性的特点为我国的俄罗斯文学研究带来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但是,相较于比较文学在其他国别文学研究中的应用,我国学者在中俄文学关系、俄罗斯文学的中国形象建构研究等问题的研究中,存在着研究思路与话语陈旧、方法运用生硬刻板、中国学者的主体性意识与民族立场弱化、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质量成果欠缺等一系列问题。此外,我国学者编撰的俄罗斯文学史著作也折射出其在世界文学眼光与比较文学意识方面存在的欠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文学 比较文学 中俄文学关系 俄罗斯文学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烈祝贺《环境化学》被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俄罗斯《文摘杂志(AJ)》数据库最新收录
10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47-347,共1页
日前,权威检索系统俄罗斯《文摘杂志》(AJ)、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正式决定将《环境化学》收录为来源期刊.至此,本刊已被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
关键词 《文摘杂志》 环境化学 俄罗斯 美国 科学 剑桥 数据库 《化学文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全景史诗到生命图腾——论俄罗斯战争文学流变
11
作者 冯玉芝 杨淑华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8-103,共6页
战争题材的文学作品是文学创作中的重要种类,在各国文学史和文化史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俄罗斯文学优秀的史诗传统在战争题材的作品中绵延不绝,以古代战争为蓝本的《伊戈尔远征记》和《战争与和平》等皇皇巨著,既有战争战役的全景式展现... 战争题材的文学作品是文学创作中的重要种类,在各国文学史和文化史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俄罗斯文学优秀的史诗传统在战争题材的作品中绵延不绝,以古代战争为蓝本的《伊戈尔远征记》和《战争与和平》等皇皇巨著,既有战争战役的全景式展现,又将抵御外侮的主题性质阐发至前所未有的高度;进入20世纪后,以《静静的顿河》为标志的俄罗斯战争文学出现了现代性转向,战争文学的诗学诸方面都揭示了历史与人的关系的新面目;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俄罗斯战争文学涌现了三次"浪潮",对世界文学范畴的战争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当代,局部战争和随之而来的军事文化嬗变激活了战争文学对人类共同历史文化语境的思考和对人类社会伦理的道德期冀。战争文学的流变史是人类世界观和道德观的形象化演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文学 战争文学 文学史 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宪生教授和俄罗斯文学研究
12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2-2,共1页
朱宪生,江西南昌人,1947年出生。1982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欧洲文学史”研究生班;1986年留学苏联。
关键词 屠格涅夫 俄罗斯文学研究 文学史 世界文学 华中师范大学 研究生班 俄罗斯诗歌 高尔基 丘特切夫 辩证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俄罗斯文化两百年中的“变”与“不变”——评《俄国文学十六讲》
13
作者 李兴华 刘思迪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I0005-I0005,共1页
2018年是屠格涅夫诞辰200周年,列夫·托尔斯泰诞辰190周年,高尔基诞辰150周年。近200多年来,俄罗斯文学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其伟大之处在于,它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又不局限于本民族,更多唱响的是全人类的共同主题,对世界各国的人民... 2018年是屠格涅夫诞辰200周年,列夫·托尔斯泰诞辰190周年,高尔基诞辰150周年。近200多年来,俄罗斯文学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其伟大之处在于,它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又不局限于本民族,更多唱响的是全人类的共同主题,对世界各国的人民和作家都产生过影响,是世界文学史上一笔举足轻重的精神财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文学 世界文学史 屠格涅夫 俄国文学 列夫·托尔斯泰 共同主题 高尔基 精神财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被戏拟的20世纪俄罗斯文学
14
作者 文力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62-63,共2页
新时期的中国作家在沿着自己的道路前进的同时,曾从欧美文学中“拿来”了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同时仿佛有意识地对前苏联文学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以致中国文学界对前苏联和俄罗斯文学的现状越来越陌生了。 在新世纪将临之际,当我们的学人... 新时期的中国作家在沿着自己的道路前进的同时,曾从欧美文学中“拿来”了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同时仿佛有意识地对前苏联文学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以致中国文学界对前苏联和俄罗斯文学的现状越来越陌生了。 在新世纪将临之际,当我们的学人在文学领域中认真“重修文学史”时,俄罗斯的学者们正忙着收集笑话和小品文来解构他们的文学史。1993年,莫斯科高教出版社出版了一本文选《被戏拟的20世纪俄罗斯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普希金 俄罗斯文学 前苏联文学 马雅可夫斯基 庸俗社会学 文学史 小品文 卢那察尔斯基 陀思妥耶夫斯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殖民主义语境下的民族主义——关于20—21世纪之交俄罗斯重建文艺学的问题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林精华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87-95,共9页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理论的建设和发展在相当程度上是与引进俄国文艺学分不开的 ,尽管最近 2 0年来这种状况有很大的改变 ,但是引进的思路本质上没有变化 (主要是立足外来理论重建我们的文艺学 )。最近十年来 ,经历了比中国变革幅度更大的...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理论的建设和发展在相当程度上是与引进俄国文艺学分不开的 ,尽管最近 2 0年来这种状况有很大的改变 ,但是引进的思路本质上没有变化 (主要是立足外来理论重建我们的文艺学 )。最近十年来 ,经历了比中国变革幅度更大的俄罗斯是如何重建他们的文艺学的 ?这种情况不仅作为一种资讯于我们不能忽视 ,而且因置于同样的国际化环境其重建的目的、路径和意义于我们无疑是一种启示。本文首先描述俄国这次重构文艺学所面临的后殖民主义思潮背景 ,重点叙述并分析俄国如何通过建构文艺学来解构苏联时期所形成的文学观念、同时抵御西方后殖民主义侵略 ,以图重建民族主义诗学。同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学 文艺科学 后殖民主义 俄国 俄国文学史 民族主义 俄罗斯 世纪之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对等翻译中的俄罗斯精神表达
16
作者 许传华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8-116,共9页
著名的《剑桥俄罗斯文学导论》把探讨俄罗斯文学书写与不可译性作为重点论述。其中的不可译性,一方面展示了俄罗斯文学独有的文学特征,彰显了俄罗斯文学特有的精神表达;另一方面也给翻译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在功能等值和翻译目的论... 著名的《剑桥俄罗斯文学导论》把探讨俄罗斯文学书写与不可译性作为重点论述。其中的不可译性,一方面展示了俄罗斯文学独有的文学特征,彰显了俄罗斯文学特有的精神表达;另一方面也给翻译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在功能等值和翻译目的论的指导下,如何将归化和异化两种翻译策略进行完美结合,对俄罗斯文学中的文学批评方法、文学体裁以及相关的俄罗斯精神进行成功翻译,使读者理解源语所表达的内容,这将是翻译工作中的重要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剑桥俄罗斯文学导论》 功能对等 二元对比 自我映射 唯美散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史上的达尔文主义与反达尔文主义
17
作者 彼得·斯坦纳 姜原 姜岳斌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10-214,共5页
兰科·莫莱蒂将达尔文进化论中关于物种演化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一理论观点应用于文学史研究。尤里.蒂尼亚诺夫和罗曼.雅各布森曾以反达尔文主义为立论基础而勘察语言、文学的演变过程。俄罗斯形式论学派的这两位主将当年对... 兰科·莫莱蒂将达尔文进化论中关于物种演化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一理论观点应用于文学史研究。尤里.蒂尼亚诺夫和罗曼.雅各布森曾以反达尔文主义为立论基础而勘察语言、文学的演变过程。俄罗斯形式论学派的这两位主将当年对亚历山大·维谢洛夫斯基所倡导的历史诗学计划做出了回应,维谢洛夫斯基的方案则是追寻文本在时间与空间中产生的形态学分支。“转变-分化”二分法其实并不局限于文学批评范畴,著名行为心理学家斯金纳与生成转换语法之父乔姆斯基就曾以类似的理论框架讨论过语言习得问题,而这场理论上的争端甚至向外影响到了思想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史 达尔文主义 俄罗斯形式论学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俄罗斯重新肯定高尔基 被引量:1
18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2期68-68,共1页
今年3月以来,俄罗斯各界陆续举办纪念高尔基诞辰130周年的活动。俄罗斯最有影响的报纸之一《独立报》于3月27日用8个整版的篇幅刊登了纪念文章。前些日子,该报编辑部还会同下诺夫哥罗德同乡会组织了一次别开生面的高尔基创作... 今年3月以来,俄罗斯各界陆续举办纪念高尔基诞辰130周年的活动。俄罗斯最有影响的报纸之一《独立报》于3月27日用8个整版的篇幅刊登了纪念文章。前些日子,该报编辑部还会同下诺夫哥罗德同乡会组织了一次别开生面的高尔基创作研讨会。会场设在“高尔基号”游轮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尔基 思想和创作 俄罗斯文学 新编文学史 侧面像 研讨会 学教学大纲 世界文学 伟大作家 内河码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征稿简则
19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F0003-F0003,共1页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是国家教育部主管、长安大学主办的专业性学术期刊(双月刊),创刊于1984年,目前为Elsevier Scopus、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lrichsweb)、俄罗斯《文摘杂志》(...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是国家教育部主管、长安大学主办的专业性学术期刊(双月刊),创刊于1984年,目前为Elsevier Scopus、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lrichsweb)、俄罗斯《文摘杂志》(AJ)、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JST)数据库的收录期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化学文摘 美国剑桥科学文摘 俄罗斯文摘杂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编后记
20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0-220,共1页
本期“文学史研究”栏目,对文学史习以为常的理念、流派、现象、媒介进行了多维度重审和新解。李建军通过重新梳理吴宓的文化选择、文化立场,以吴宓对俄罗斯古典文学作品的接受、对俄苏文化和俄苏文学的隔膜为切口,揭示了中俄文学交往... 本期“文学史研究”栏目,对文学史习以为常的理念、流派、现象、媒介进行了多维度重审和新解。李建军通过重新梳理吴宓的文化选择、文化立场,以吴宓对俄罗斯古典文学作品的接受、对俄苏文化和俄苏文学的隔膜为切口,揭示了中俄文学交往中的症候性问题,同时也在当下文化本位主义的背景下,重释吴宓的古典主义思想的价值。徐洪军从作家主体角度出发,详细考察了师陀与沈从文的关系,辨析了师陀对待“京派”“海派”的复杂态度,力图明晰师陀在文学流派中的身份纠葛。惠雁冰通过对文本细节的梳理,对富于争议性的黑妮形象进行了个人化的再解读,指出了黑妮形象是有别于苦难叙事的另类者,深刻地揭示出了丁玲创作机制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史研究 俄罗斯古典文学 中俄文学交往 文化选择 文化立场 古典主义思想 沈从文 文本细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