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婚恋、情感体验与启蒙话语:《伤逝》与《创造》 被引量:2
1
作者 田丰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4年第11期76-81,共6页
鲁迅的《伤逝》与茅盾的《创造》同为婚恋题材小说,且都融入了作家各自的情感生活经历,折射出作家独特的情感体验。同一般的爱情小说不同,小说男女主人公涓生和子君、君实与娴娴既是恋人,同时也是启蒙者和被启蒙者的关系。因而,这两篇... 鲁迅的《伤逝》与茅盾的《创造》同为婚恋题材小说,且都融入了作家各自的情感生活经历,折射出作家独特的情感体验。同一般的爱情小说不同,小说男女主人公涓生和子君、君实与娴娴既是恋人,同时也是启蒙者和被启蒙者的关系。因而,这两篇小说通过对这两对青年恋人情爱故事的描绘和展现,不仅揭示出女性的现实处境和未来的解放之路,也对启蒙和启蒙话语进行了质疑和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逝》 《创造》 中国 文学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造》季刊和《创造周报》关系辨析
2
作者 张勇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96-99,共4页
《创造》季刊和《创造周报》同为前期创造社的期刊,但是对于两者的关系,人们一直简单地认为《创造周报》是作为弥补《创造》季刊的不足而存在的。通过对这两份刊物的初版时间、栏目设置以及作者群体的考察和辨析,我们会发现其实两者完... 《创造》季刊和《创造周报》同为前期创造社的期刊,但是对于两者的关系,人们一直简单地认为《创造周报》是作为弥补《创造》季刊的不足而存在的。通过对这两份刊物的初版时间、栏目设置以及作者群体的考察和辨析,我们会发现其实两者完全是两个独立的文学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造》季刊 《创造周报》 初版时间 栏目设置 作者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读茅盾的《创造》《动摇》 被引量:1
3
作者 许子东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16,31,共6页
短篇小说《创造》放在茅盾全部的作品里面并不是最有代表性的,但这个短篇却是五四爱情小说模式的一个新发展或者说一次翻转。而茅盾早期几个中篇,尤其是《动摇》,既复制了大革命的混乱现场,也是五四以后描写革命官场的罕见文本,同时也... 短篇小说《创造》放在茅盾全部的作品里面并不是最有代表性的,但这个短篇却是五四爱情小说模式的一个新发展或者说一次翻转。而茅盾早期几个中篇,尤其是《动摇》,既复制了大革命的混乱现场,也是五四以后描写革命官场的罕见文本,同时也刻画了一系列(主要是男人想象中的)摩登新女性。这一系列的解放女性形象,其实并不只是具有时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盾 《创造》 《动摇》 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期创造社期刊“读者”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勇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2-66,共5页
前期创造社期刊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备受读者喜爱的文学刊物。前期创造社期刊之所以引起读者的关注,首先在于现代意义的"读者"的形成以及前期创造社编辑者准确的读者定位。其次,前期创造社期刊所刊发的作品大... 前期创造社期刊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备受读者喜爱的文学刊物。前期创造社期刊之所以引起读者的关注,首先在于现代意义的"读者"的形成以及前期创造社编辑者准确的读者定位。其次,前期创造社期刊所刊发的作品大多为"青春型"文化品格,而这也契合了读者的阅读期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期创造社期刊 《创造》 《创造周报》 读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期创造社期刊作者群研究
5
作者 张勇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3-116,共4页
前期创造社作者群与前期创造社期刊作者群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之间虽有交叉,但前期创造社的作者群很小,而前期创造社期刊的作者群却很大,《创造》季刊和《创造周报》的作者群又有很大差别。前期创造社作者群人员的分散聚合的背后体现... 前期创造社作者群与前期创造社期刊作者群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之间虽有交叉,但前期创造社的作者群很小,而前期创造社期刊的作者群却很大,《创造》季刊和《创造周报》的作者群又有很大差别。前期创造社作者群人员的分散聚合的背后体现出了现代文学期刊再生产功能和特征,另外围绕着前期创造社期刊所构成的青年作者群,也形成了鲜明的"集体的文化形式",借此创造社以"异军"的形象迅速突起于"五四"文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期创造 《创造》季刊 《创造周报》 作者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命就是创造——柏格森《创造进化论》的现代启迪 被引量:2
6
作者 齐爱兰 宋泽滨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63-66,共4页
柏格森在《创造进化论》中对生命本质做了深刻阐述 ,指出“我们是自己生活的创造者 ,每一瞬间都是一种创造”;“我们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生命 ,因而必须有所选择”;“当我们自由行动时 ,就在自身中体验到了创造”,这些观点对我们今天仍有... 柏格森在《创造进化论》中对生命本质做了深刻阐述 ,指出“我们是自己生活的创造者 ,每一瞬间都是一种创造”;“我们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生命 ,因而必须有所选择”;“当我们自由行动时 ,就在自身中体验到了创造”,这些观点对我们今天仍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格森 《创造进化论》 生命 创造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初中技术教材实践项目的分析及启示
7
作者 王李淇 何善亮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03-108,共6页
教材建设是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为了加强中小学技术教材建设工作,借鉴技术教育先进国家的教材编写经验,选取日本东京书籍版《创造未来的技术》教材为研究对象,以质性文本分析等研究方法为工具,... 教材建设是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为了加强中小学技术教材建设工作,借鉴技术教育先进国家的教材编写经验,选取日本东京书籍版《创造未来的技术》教材为研究对象,以质性文本分析等研究方法为工具,着力探究技术实践项目的体系架构及其呈现方式问题。研究发现,《创造未来的技术》教材的实践项目内容丰富,不仅有涉及材料与加工技术等四大技术领域的单一技术实践项目,而且有相当比例的跨技术领域的综合实践项目。教材遵循PDCA循环的呈现逻辑展开技术实践项目,而“导入活动“”问题解决卡片“”技术之门“”技术工匠”等教学栏目的设计,进一步突显了教材注重技术实践的编写特色。日本教材实践项目的特点,对于我国中小学技术教育和技术建设提供了十分丰富的教育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技术教育 《创造未来的技术》教材 日本初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后期创造社文坛地位的确立——一种文学传媒的视角 被引量:1
8
作者 李跃力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2期121-125,共5页
文学传媒视角的引入有助于探究后期创造社文坛地位确立的过程与途径,以及一种文学思潮成长为文学主潮的生产机制。后期创造社通过对《创造月刊》和《文化批判》等刊物的精心运作实现了"方向转换",进而确立了后期创造社在中国... 文学传媒视角的引入有助于探究后期创造社文坛地位确立的过程与途径,以及一种文学思潮成长为文学主潮的生产机制。后期创造社通过对《创造月刊》和《文化批判》等刊物的精心运作实现了"方向转换",进而确立了后期创造社在中国现代文坛中的地位。但后期创造社的文坛地位在青年读者群中得到确立,并没有在文坛内部得到认同,其单维突进、惟我独尊的战斗的文化姿态与文学观念,使其"革命文学"破坏多于建设,口号大于实践,其价值也必然大打折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造 文学传媒 “革命文学” 《创造月刊》 《文化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心探索艺术创造的深邃奥秘——评蔡毅《创造之秘——文学创作发生论》
9
作者 杨剑龙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92-93,共2页
关键词 艺术创造 蔡毅 《创造之秘-文学创作发生论》 书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革命信仰的书写与文学价值的重塑——《创造月刊》传播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历史透视与特点阐释
10
作者 蒋海文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0-123,共4页
《创造月刊》是最具代表性的左翼期刊之一,它在现代文学生态场域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成为引进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主阵地,通过文学与政治上的互动纠结与多重对话,实现了革命信仰的书写与文学价值的重塑。《创造月刊》传播马克思主... 《创造月刊》是最具代表性的左翼期刊之一,它在现代文学生态场域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成为引进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主阵地,通过文学与政治上的互动纠结与多重对话,实现了革命信仰的书写与文学价值的重塑。《创造月刊》传播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译介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人的原著;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介绍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在传播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过程中,《创造月刊》呈现出两大鲜明特点:一是运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推进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二是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指导进行文学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造月刊》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传播与阐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造缘份
11
作者 刘国林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2期57-57,共1页
灵那天刚从加油站下班准备回家,她突然看到了林.望着林,她的心不由一跳,脸有些红.她说:你怎么在这儿?
关键词 《创造缘份》 散文 当代 中国 刘国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造十年》与郭沫若关于创造社历史的自我辩护
12
作者 唐娒嘉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5-52,共8页
针对鲁迅在《上海文艺之一瞥》中指斥创造社“才子+流氓”的批评,郭沫若在其自传《创造十年》中通过重构创造社历史进行了自我辩护。他既有意建构创造社“挽救新文学危机”的发生之因,塑造其“建设新文学”的历史地位,又以“行帮意识”... 针对鲁迅在《上海文艺之一瞥》中指斥创造社“才子+流氓”的批评,郭沫若在其自传《创造十年》中通过重构创造社历史进行了自我辩护。他既有意建构创造社“挽救新文学危机”的发生之因,塑造其“建设新文学”的历史地位,又以“行帮意识”为中心梳理了创造社与文学研究会的论争史,将双方冲突转换为党同伐异下的不理智行为以弥合观念立场上的对立。这既是出于维系左翼阵营内部统一战线的考量,也为解释创造社之转向革命做出了合理铺垫。而有意塑造创造社打破文化垄断与话语霸权的反抗者形象,则为证明其历史先进性提供了有力支撑。“以传写史”的自传创作折射出五四一代在文坛格局发生重组的1930年代试图掌握阐释历史主动权与自我经典化的动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 《创造十年》 自传 创造 鲁迅 文学研究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造未来》电视专题片首播
13
作者 玲敏 《广东社会科学》 2003年第5期152-152,共1页
为配合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教育强省和文化大省的决定,推动广东高等教育加快发展,发挥研究机构的智囊团、思想库优势以及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最近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和广东电视台联合制作了一部大型电视专题片<... 为配合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教育强省和文化大省的决定,推动广东高等教育加快发展,发挥研究机构的智囊团、思想库优势以及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最近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和广东电视台联合制作了一部大型电视专题片<创造未来--广东走向教育强省>,该片已于近期在广东卫星频道播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创造未来》 电视专题片 改革开放 经济发展 教育工作 广东电视台 高等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期创作社期刊栏目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勇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6-70,共5页
本文对前期创造社期刊的栏目设置进行了分析。特色栏目的设置是文学期刊吸引读者的关键所在。本文首先从《创造》季刊批评专栏的开辟谈起,接着论述了开放式栏目设置的原则对《创造》季刊和《创造周报》各体文学创作的影响。
关键词 前期创作社 《创造》季刊 《创造周报》 栏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柏格森与曼德尔施塔姆诗学 被引量:1
15
作者 胡学星 《山东外语教学》 2005年第3期98-101,共4页
本文主要以哲学家柏格森的两部代表性著作<时间和自由意志>与<创造进化论>为参照,分析曼德尔施塔姆诗学和哲学家柏格森的学说之间的关联,揭示曼德尔施塔姆玄妙诗学的哲学来源.
关键词 诗学 绵延 《创造进化论》 阿克梅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初黎、冯乃超、成仿吾与革命文学倡导
16
作者 任一鸣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1-69,共9页
自1926年起至1928年初,创造社等文艺团体的一些主要成员,以《文化批判》和《创造月刊》为阵地,满腔热情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揭开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与中国现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上新的一页。
关键词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冯乃超 成仿吾 中国现代文学理论 中国现代文学史 《创造月刊》 《文化批判》 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看定现实,大步向前——鲁迅藏茅盾首部短篇小说集《野蔷薇》
17
作者 王婧莹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83-88,共6页
《野蔷薇》是茅盾创作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1929年7月15日由上海大江书铺初版(见封二)。该集收录了茅盾于上海和东京先后创作的五部短篇小说,分别是《创造》《自杀》《一个女性》《诗与散文》和《昙》。鲁迅所藏为此书初版,上有叶圣陶题... 《野蔷薇》是茅盾创作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1929年7月15日由上海大江书铺初版(见封二)。该集收录了茅盾于上海和东京先后创作的五部短篇小说,分别是《创造》《自杀》《一个女性》《诗与散文》和《昙》。鲁迅所藏为此书初版,上有叶圣陶题字“作者嘱以此册代呈鲁迅先生绍钧”。在版权页正中,钤有茅盾朱文红印,全书共185页,定价大洋六角五分。该书1930年3月15日再版,1930年11月1日三版,1931年7月20日四版,1932年4月20日五版,1932年10月30日六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篇小说集 《创造》 《野蔷薇》 茅盾 版权页 诗与散文 叶圣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语运用二则:“退避三舍”“无所不至”
18
作者 赵丕杰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4-35,共2页
一、“退避三舍”不等于“望而却步”“裹足不前”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及《僖公二十八年》记载:晋国公子重耳出亡楚国,受到礼遇,楚成王问他如何报答,重耳说,如果将来晋楚两国交战,晋国将“辟(同‘避’)君三舍”(古代... 一、“退避三舍”不等于“望而却步”“裹足不前”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及《僖公二十八年》记载:晋国公子重耳出亡楚国,受到礼遇,楚成王问他如何报答,重耳说,如果将来晋楚两国交战,晋国将“辟(同‘避’)君三舍”(古代行军以三十里为一舍;三舍,九十里)。后来在晋楚城濮之战中,已经当上晋国国君的重耳果然履行诺言,命令军队“退三舍以辟之”。后来就用“退避三舍”比喻对人退让,不与相争。例如《儒林外史》第十回:“贤侄少年如此大才,我等俱要退避三舍矣。”《孽海花》第二回:“这叫做群仙领袖,天子门生,一种富贵聪明,那苏东坡、李太白,还要退避三舍,何况英国的培根、法国的卢梭呢?”又如郭沫若《创造十年》:“凡是所谓大人名±,我总是有点十白。外国的大人名士不用说,就连吾们贵国的,我也是只好退避三舍的。”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二十七章:“没有吴教授时,王鸿宾教授是一个活跃人物……可是一碰到嘴巴不闲的吴教授,他却要退避三舍,再也轮不到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语运用 《儒林外史》 《创造十年》 《青春之歌》 《孽海花》 重耳 晋国 苏东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费主义视野下偶像养成类综艺选秀节目探析 被引量:14
19
作者 谭亚丹 《出版广角》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1-73,共3页
近年来,偶像养成类综艺选秀节目异军突起,逐步发展成为综艺节目范畴下颇具影响力的一种节目类别,受到观众尤其是青年观众的热烈追捧。文章主要探究了偶像养成类综艺选秀节目的特色,并从消费主义视角出发,分析偶像养成类综艺选秀节目的... 近年来,偶像养成类综艺选秀节目异军突起,逐步发展成为综艺节目范畴下颇具影响力的一种节目类别,受到观众尤其是青年观众的热烈追捧。文章主要探究了偶像养成类综艺选秀节目的特色,并从消费主义视角出发,分析偶像养成类综艺选秀节目的消费主义表现,在媒体的泛娱乐化背景下,进一步对偶像养成类综艺选秀节目的消费主义倾向进行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偶像养成 综艺选秀 消费 泛娱乐 《创造10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蕴藏着 希望的水色
20
作者 马兴贵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0-10,共1页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创造一种半透明水的教学境界》 中学 课堂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