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刘姥姥进大观园》的版本异文比读
- 1
-
-
作者
梁建蕊
-
机构
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0-53,共4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小说理论术语考释与谱系建构”(编号:19ZDA247)的研究成果。
-
文摘
在《红楼梦》的传播历程中,先后出现了脂钞本、程印本等版本系统,脂钞本系统中以庚辰本最为完整,程印本系统中以程乙本最为流行,两个版本的行文用语有些差异。以《刘姥姥进大观园》的版本异文比对为例,可以看出庚辰本、程乙本互有优长,两个版本均通过增加代词、形容词、副词等修饰成分来提升语言的表现力。此外,程乙本注重语言的文雅性,庚辰本更注重采用方言化、口语化的词汇来凸显刘姥姥的乡土特质,并强化小说的情理逻辑、文化内涵和互文照应。
-
关键词
《刘姥姥进大观园》
庚辰本
程乙本
异文
-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刘姥姥进大观园》中的“不写之写”
- 2
-
-
作者
陈婷
-
机构
江苏省苏州高新区实验初级中学
-
出处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1-54,共4页
-
文摘
“不写之写”是《红楼梦》运用的重要艺术手法之一。《刘姥姥进大观园》作为《红楼梦》经典篇章之一,其中的“不写之写”也值得关注。《刘姥姥进大观园》中众人笑态的“不写之写”表现了人物性格,“不写之写”背后的生活得失与人生观照直指悲悯要旨。
-
关键词
不写之写
人物性格
悲悯情怀
《刘姥姥进大观园》
-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