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冯梦龙辑演《新列国志》的思想艺术成就
- 1
-
-
作者
曾良
-
机构
内江师专中文系
-
出处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19-123,共5页
-
文摘
冯梦龙辑演《新列国志》的思想艺术成就曾良冯梦龙(1574~1646)字犹龙,又字公鱼、子犹,别号龙子尤、墨憨斋主人、吴下词奴、姑苏词奴、前周柱史,又曾以顾曲散人、香月居主人、绿天馆主人、詹詹外史、茂苑野史、无碍居士、可一居士等为笔名或化名,长洲(今江...
-
关键词
《新列国志》
《列国志传》
冯梦龙
《春秋》
思想艺术
东周列国志
《三国志演义》
古籍出版
“三言”
通俗文学
-
分类号
I207.409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纣王形象的演变及其文化意蕴
被引量:1
- 2
-
-
作者
李亦辉
李秀萍
-
机构
黑龙江大学文学院
黑龙江科技学院人文学院
-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1-166,共6页
-
文摘
历史上的纣王本是一个功过参半的悲剧人物,但在后来的文化典籍中却越传越坏,以至于言暴虐不仁之君必举纣王。宋元以降,在讲述武王伐纣故事的系列作品中,纣王因失德而失天下的暴君形象是一以贯之的,但又同中有异:《武王伐纣平话》中的纣王形象具有鲜明的民间叙事特征;《列国志传》中的纣王形象呈现出向正史回归的倾向;《封神演义》中的纣王形象则是"善端"与"虐政"的化合体,深受宋明理学尚德斥法、崇王黜霸及"君心"决定论等思想的影响,纣王形象发展至此基本定型。在此后的其他宫廷或民间说唱演绎作品中,对纣王形象的塑造基本沿袭了《封神演义》的写法。
-
关键词
纣王
《武王伐纣平话》
《列国志传》
《封神演义》
理学
-
分类号
I20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史”与“瞽”——初兴期章回小说确立的两极规范
被引量:1
- 3
-
-
作者
李舜华
-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
-
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36-141,共6页
-
文摘
明代嘉靖以降,市民文化迅速扩张与繁荣,从日常生活的饮食起居到形而上的诗歌、戏曲、小说等,一切思想文化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异;其中,章回小说成为一道最引人瞩目的文化风景。从嘉靖元年到万历二十年,以《三国》、《水浒》的刊行为先导,共出现13种章加小说,打破了...
-
关键词
章回小说
“瞽”
《金瓶梅》
小说资料
文人小说
《列国志传》
史官文化
通俗小说
《水浒》
按鉴演义
-
分类号
I207.41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