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论数字时代的《刑事诉讼法》修改
被引量:
10
1
作者
郑曦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3-96,共14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改已被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在本次修改中应当回应数字时代的需求,关注在刑事诉讼中运用新型数字技术所带来的新问题。在基础理念层面,应当协调数字时代刑事诉讼中技术运用和人权保障的关系,兼顾...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改已被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在本次修改中应当回应数字时代的需求,关注在刑事诉讼中运用新型数字技术所带来的新问题。在基础理念层面,应当协调数字时代刑事诉讼中技术运用和人权保障的关系,兼顾法律修改的前瞻性与稳妥性,平衡数据安全与个人信息保护之间的冲突。在基本原则层面,应当确立合法原则,要求目的、程序与手段的合法性;通过确认比例原则,协调目的、手段与后果之间的关系;依据区分处理原则对对象、场景、行为方式与监管方式加以区分处理。在制度规范层面,应强化对数字侦查取证的控制,推动数字检察法律监督工作,规范智慧审判,确保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的数字化改革符合刑事诉讼的基本原理。从这三个层面出发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能使刑事诉讼的数字化转型在法治轨道内得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刑事诉讼法》修改
基础理念
基本原则
制度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检察机关侦查权的部分保留及其规范运行——以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与《刑事诉讼法》修改为背景
被引量:
34
2
作者
卞建林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1-180,共10页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得到宪法、法律层面的肯认之后,需要《刑事诉讼法》修改调整检察机关的侦查职权,进而解决监察制度与刑事诉讼制度的衔接问题。2018年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中保留的检察机关侦查权,其监督性得到显著强化,巩固了检察机...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得到宪法、法律层面的肯认之后,需要《刑事诉讼法》修改调整检察机关的侦查职权,进而解决监察制度与刑事诉讼制度的衔接问题。2018年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中保留的检察机关侦查权,其监督性得到显著强化,巩固了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机关的宪法地位。当前需要从检察机关侦查权与监察机关调查权的协调、检察机关内部的分工与合作、检察机关侦查能力的培养与强化等方面着手,确保检察机关侦查权形成长效的规范运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察机关侦查权
法律监督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
《刑事诉讼法》修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无罪辩护视角下的《刑事诉讼法》再修改
被引量:
1
3
作者
胡铭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7-90,共14页
无罪辩护是刑事辩护制度中对控诉方最彻底的抗辩,而无罪判决是研究刑事辩护最重要的样本。从阶段论看,无罪辩护可以划分为侦查、审查起诉以及审判阶段的无罪辩护;从方法论看,无罪辩护可以划分为实体性、程序性以及证据性无罪辩护。数据...
无罪辩护是刑事辩护制度中对控诉方最彻底的抗辩,而无罪判决是研究刑事辩护最重要的样本。从阶段论看,无罪辩护可以划分为侦查、审查起诉以及审判阶段的无罪辩护;从方法论看,无罪辩护可以划分为实体性、程序性以及证据性无罪辩护。数据显示,无罪辩护的效果正逐渐式微,这不仅表现为无罪辩护数量下降,而且表现为审前阶段撤案或不起诉和审判阶段无罪判决的成功率日渐降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确立使得无罪辩护的空间更窄。有鉴于此,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再修改的背景下,完善无罪辩护制度,应当回归有效辩护思维、扩大法律援助指定辩护的范围、明确辩护律师在侦查阶段的调查取证权和讯问在场权、废除如实回答义务、优化法官对无罪辩护的引导与反馈,进而提升无罪辩护质效,完善我国的刑事辩护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罪判决
无罪辩护
刑事
辩护制度
《刑事诉讼法》修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成果入法的总体方案
4
作者
高一飞
《交大法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37,共17页
涉及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规范性文件有5个、共171个条文,很多改革成果需要写入《刑事诉讼法》,这是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要求,是党领导立法的要求,是科学立法的要求。建议确立证据裁判、排除非法证据、无罪推定、程序公正、集...
涉及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规范性文件有5个、共171个条文,很多改革成果需要写入《刑事诉讼法》,这是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要求,是党领导立法的要求,是科学立法的要求。建议确立证据裁判、排除非法证据、无罪推定、程序公正、集中审理五大原则,将配合与制约原则的主体从三机关扩展为四机关;在侦查和起诉程序中确立实物证据收集过程录音录像规则、讯问录音录像全覆盖规则、讯问合法性核查机制、检察机关退回补充侦查引导和说理机制;庭前会议程序应当独立成章入法;修改庭审中的开头程序、出庭作证程序、书面证言及实物证据的举证质证程序、法官认证规则;确立非法证据的范围、证据合法性先行调查规则、非法证据排除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以审判为中心
《刑事诉讼法》修改
基本原则
诉讼
程序
证据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慎捕”的法规范控制体系及实践问题破解
5
作者
董坤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2-184,共13页
历次修法中涉及逮捕的制度机制的演进轨迹和条文变化的内在逻辑表明,为实现“慎捕”目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刑事诉讼法》)已初步构筑起一套结构严谨、衔接有序、层次分明的关于逮捕权的法规范控制体系。该体系在...
历次修法中涉及逮捕的制度机制的演进轨迹和条文变化的内在逻辑表明,为实现“慎捕”目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刑事诉讼法》)已初步构筑起一套结构严谨、衔接有序、层次分明的关于逮捕权的法规范控制体系。该体系在事前的权力配置阶段“两次分离”逮捕权,以具体社会危险性评估为重心改造逮捕要件;在事中的权力行使阶段以“兼听则明”为原则设计了充分听取控辩双方意见的审查逮捕机制;在事后的权力制约阶段要求检察院、法院及时纠正撤销错捕决定,释放犯罪嫌疑人。从司法办案的角度来看,现有的法规范控制体系在规则制定和程序执行时仍有不足和缺漏,如逮捕权分离不彻底,控辩意见“兼听”机制保障不充分,径行逮捕条件设计机械、不周延,当事人对错捕的救济途径缺失等。本轮《刑事诉讼法》修改应坚持“实践—规范”的互动逻辑,关注司法实践,将解决和弥补逮捕中的权力运行失范和权利保障不足等现实问题作为修法方向,破难题、开新局,不断推动中国刑事诉讼法治现代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慎捕
法规范控制体系
径行逮捕
权利保障
《刑事诉讼法》修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数字时代的《刑事诉讼法》修改
被引量:
10
1
作者
郑曦
机构
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
出处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3-96,共14页
基金
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点项目“程序法治下的网络安全研究”(项目编号:23JJD820004)的研究成果
北京外国语大学卓越人才支持计划支持
文摘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改已被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在本次修改中应当回应数字时代的需求,关注在刑事诉讼中运用新型数字技术所带来的新问题。在基础理念层面,应当协调数字时代刑事诉讼中技术运用和人权保障的关系,兼顾法律修改的前瞻性与稳妥性,平衡数据安全与个人信息保护之间的冲突。在基本原则层面,应当确立合法原则,要求目的、程序与手段的合法性;通过确认比例原则,协调目的、手段与后果之间的关系;依据区分处理原则对对象、场景、行为方式与监管方式加以区分处理。在制度规范层面,应强化对数字侦查取证的控制,推动数字检察法律监督工作,规范智慧审判,确保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的数字化改革符合刑事诉讼的基本原理。从这三个层面出发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能使刑事诉讼的数字化转型在法治轨道内得以实现。
关键词
数字技术
《刑事诉讼法》修改
基础理念
基本原则
制度规范
Keywords
Digital Technology
Revision of Chinese Criminal Procedure Law
Fundamental Concepts
Basic Principles
Institutional Norms
分类号
DF73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检察机关侦查权的部分保留及其规范运行——以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与《刑事诉讼法》修改为背景
被引量:
34
2
作者
卞建林
机构
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
出处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1-180,共10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刑事诉讼制度重大改革实施效果的实证研究”(17ZDA126).
文摘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得到宪法、法律层面的肯认之后,需要《刑事诉讼法》修改调整检察机关的侦查职权,进而解决监察制度与刑事诉讼制度的衔接问题。2018年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中保留的检察机关侦查权,其监督性得到显著强化,巩固了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机关的宪法地位。当前需要从检察机关侦查权与监察机关调查权的协调、检察机关内部的分工与合作、检察机关侦查能力的培养与强化等方面着手,确保检察机关侦查权形成长效的规范运行机制。
关键词
检察机关侦查权
法律监督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
《刑事诉讼法》修改
Keywords
the investigation power of the procuratorial organ
legal supervision
the reform of the National Supervision System
the Modification of Criminal Procedure Law
分类号
D926.3 [政治法律—法学]
D925.2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无罪辩护视角下的《刑事诉讼法》再修改
被引量:
1
3
作者
胡铭
机构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出处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7-90,共14页
基金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专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实践与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建构研究”(项目编号:2023JZDZ012)的研究成果。
文摘
无罪辩护是刑事辩护制度中对控诉方最彻底的抗辩,而无罪判决是研究刑事辩护最重要的样本。从阶段论看,无罪辩护可以划分为侦查、审查起诉以及审判阶段的无罪辩护;从方法论看,无罪辩护可以划分为实体性、程序性以及证据性无罪辩护。数据显示,无罪辩护的效果正逐渐式微,这不仅表现为无罪辩护数量下降,而且表现为审前阶段撤案或不起诉和审判阶段无罪判决的成功率日渐降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确立使得无罪辩护的空间更窄。有鉴于此,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再修改的背景下,完善无罪辩护制度,应当回归有效辩护思维、扩大法律援助指定辩护的范围、明确辩护律师在侦查阶段的调查取证权和讯问在场权、废除如实回答义务、优化法官对无罪辩护的引导与反馈,进而提升无罪辩护质效,完善我国的刑事辩护制度。
关键词
无罪判决
无罪辩护
刑事
辩护制度
《刑事诉讼法》修改
Keywords
Acquittal
Not Guilty Defense
Criminal Defense System
Re-revision to the Criminal Procedure Law
分类号
D925.2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成果入法的总体方案
4
作者
高一飞
机构
广西大学法学院
出处
《交大法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37,共17页
基金
2024年度中国刑事诉讼法研究会“刑事诉讼法制完善项目”重点项目“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成果入法研究”
司法部2022年度法治建设与法学理论研究部级科研项目重点课题“习近平关于政法工作重要论述的原创性贡献”(项目编号:22SFB2006)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涉及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规范性文件有5个、共171个条文,很多改革成果需要写入《刑事诉讼法》,这是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要求,是党领导立法的要求,是科学立法的要求。建议确立证据裁判、排除非法证据、无罪推定、程序公正、集中审理五大原则,将配合与制约原则的主体从三机关扩展为四机关;在侦查和起诉程序中确立实物证据收集过程录音录像规则、讯问录音录像全覆盖规则、讯问合法性核查机制、检察机关退回补充侦查引导和说理机制;庭前会议程序应当独立成章入法;修改庭审中的开头程序、出庭作证程序、书面证言及实物证据的举证质证程序、法官认证规则;确立非法证据的范围、证据合法性先行调查规则、非法证据排除程序。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以审判为中心
《刑事诉讼法》修改
基本原则
诉讼
程序
证据制度
Keywords
Xi Jinping Thought on the Rule of Law
Centered on Trials
Amendment to the Criminal Procedure Law
Basic Principles
Litigation Procedures
Evidence System
分类号
D925.2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慎捕”的法规范控制体系及实践问题破解
5
作者
董坤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出处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2-184,共13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3BFX026)。
文摘
历次修法中涉及逮捕的制度机制的演进轨迹和条文变化的内在逻辑表明,为实现“慎捕”目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刑事诉讼法》)已初步构筑起一套结构严谨、衔接有序、层次分明的关于逮捕权的法规范控制体系。该体系在事前的权力配置阶段“两次分离”逮捕权,以具体社会危险性评估为重心改造逮捕要件;在事中的权力行使阶段以“兼听则明”为原则设计了充分听取控辩双方意见的审查逮捕机制;在事后的权力制约阶段要求检察院、法院及时纠正撤销错捕决定,释放犯罪嫌疑人。从司法办案的角度来看,现有的法规范控制体系在规则制定和程序执行时仍有不足和缺漏,如逮捕权分离不彻底,控辩意见“兼听”机制保障不充分,径行逮捕条件设计机械、不周延,当事人对错捕的救济途径缺失等。本轮《刑事诉讼法》修改应坚持“实践—规范”的互动逻辑,关注司法实践,将解决和弥补逮捕中的权力运行失范和权利保障不足等现实问题作为修法方向,破难题、开新局,不断推动中国刑事诉讼法治现代化进程。
关键词
慎捕
法规范控制体系
径行逮捕
权利保障
《刑事诉讼法》修改
Keywords
prudent arrest
legal system of control
direct arrest
protection of rights
amendments to the Criminal Procedure Law
分类号
D925.2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论数字时代的《刑事诉讼法》修改
郑曦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检察机关侦查权的部分保留及其规范运行——以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与《刑事诉讼法》修改为背景
卞建林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3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无罪辩护视角下的《刑事诉讼法》再修改
胡铭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成果入法的总体方案
高一飞
《交大法学》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论“慎捕”的法规范控制体系及实践问题破解
董坤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