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代湘阴文人徐世佐的戍疆经历及贡献考论——以《出塞集》为中心
1
作者 姚晓菲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1-147,共7页
湖南湘阴人徐世佐于乾隆年间被发遣至新疆效力。他辗转新疆多个义学书院掌教、主持考试,为新疆文教事业的发展,以及新疆各民族对儒家文化的认同做出了一定贡献。徐世佐在遣戍期间创作了大量与西域有关的诗作,记录了自己在西域的经历、... 湖南湘阴人徐世佐于乾隆年间被发遣至新疆效力。他辗转新疆多个义学书院掌教、主持考试,为新疆文教事业的发展,以及新疆各民族对儒家文化的认同做出了一定贡献。徐世佐在遣戍期间创作了大量与西域有关的诗作,记录了自己在西域的经历、见闻等,将其收录于《出塞集》。通过爬梳勾稽这些诗作,考述徐世佐遣戍新疆的缘由、经历及贡献,可弥补与纠正现有文献中有关记述的缺失和谬误,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清代中原文化在新疆的传播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世佐 《出集》 遣戍经历 书院 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隋代诗歌 被引量:2
2
作者 曹道衡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4-10,共7页
南北朝时期,北方文人在诗歌创作上虽已自觉地模仿、学习南方文人,且有了很大进步,但总的说来,在诗歌的艺术技巧方面仍多少有所逊色。隋代的统一,加强了南北文人的交流:他们彼此间的唱和,已不再是北人学习南人,而是具有相互促进... 南北朝时期,北方文人在诗歌创作上虽已自觉地模仿、学习南方文人,且有了很大进步,但总的说来,在诗歌的艺术技巧方面仍多少有所逊色。隋代的统一,加强了南北文人的交流:他们彼此间的唱和,已不再是北人学习南人,而是具有相互促进的意义;原来保存于南方的典籍大量流入北方,使北方文人的"腹笥"大大丰富,他们得以借鉴的前人作品大量增加,这对隋诗的发展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由此形成了南北文风融合的诗歌创作局面,为后来唐诗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人 乐府诗 相和歌 《玉台新咏》 《出塞》 艺术技巧 诗歌创作 《洛阳伽蓝记》 杨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城飞将”之我见 被引量:1
3
作者 司俊 司俭 《社会科学(甘肃)》 1983年第6期88-89,共2页
唐代王昌龄的《出塞》诗第一首,历来为人们称誉为七绝之中的上品。全诗是:“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廷。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关键词 《出塞》 王昌龄 七绝 明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也说“龙城飞将”
4
作者 王人恩 《社会科学(甘肃)》 1983年第6期87-87,89,共2页
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出塞》一诗,以其较为进步的思想内容和甚为高超的艺术技巧,赢得了历代广大读者的喜爱。自宋以降,这首七言绝句几乎被一切唐诗选本所选入,为历代鉴赏家、评论家所津津乐道。全诗是这样的:“秦时明月汉时关... 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出塞》一诗,以其较为进步的思想内容和甚为高超的艺术技巧,赢得了历代广大读者的喜爱。自宋以降,这首七言绝句几乎被一切唐诗选本所选入,为历代鉴赏家、评论家所津津乐道。全诗是这样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人 《出塞》 艺术技巧 思想内容 唐诗选本 七言绝句 王昌龄 鉴赏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佛教音乐之初
5
作者 谢立新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88年第1期46-48,共3页
中国佛教音乐的来源,近年来论者较多。本文拟就此谈点粗浅的看法,以就学于众。佛教音乐之东传,似在佛教之先。晋崔豹《古今注》云:“横吹,胡乐也。博望侯张骞入西城,传其法于西京,唯得《摩诃兜勒》一曲。李延年因胡曲更新入二十八解,乘... 中国佛教音乐的来源,近年来论者较多。本文拟就此谈点粗浅的看法,以就学于众。佛教音乐之东传,似在佛教之先。晋崔豹《古今注》云:“横吹,胡乐也。博望侯张骞入西城,传其法于西京,唯得《摩诃兜勒》一曲。李延年因胡曲更新入二十八解,乘舆以为武乐。”唐房玄龄,褚遂良等撰之《晋书》亦有此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植 佛教 释教 摩诃兜勒 中国佛教音乐 八解 八背捨 太子 《乐府诗集》 李延年 《入塞》 瑞应 符应 郭茂倩 《出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广值得同情吗——《〈史记〉选读》教法研究之三
6
作者 蔡建明 《中学语文教学》 2008年第12期33-35,共3页
壮志未酬的豪杰之士,总把李广作为缱绻情怀的对象:“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出塞》),“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唐·高适《燕歌行》),“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唐·王勃《滕... 壮志未酬的豪杰之士,总把李广作为缱绻情怀的对象:“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出塞》),“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唐·高适《燕歌行》),“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唐·王勃《滕王阁序》)。所有这些吟唱都对李广的遭遇尤其是他终生未能封侯寄予了深深的同情。《史记·李将军列传》的“阅读与探讨”1要求探讨“李广一生悲剧的原因”.就是想让学生体会这一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广 教法研究 史记 同情 选读 《滕王阁序》 《燕歌行》 《出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