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看见“她们”——阎连科新作《她们》读札 被引量:2
1
作者 季进 《扬子江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7-90,共4页
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就出现了“非虚构写作”的概念,美国作家卡波特(Truman Capote)的《冷血》就是公认的早期“非虚构小说”的代表作。此后“非虚构写作”在西方大行其道,蔚为大观。2015年,白俄罗斯女作家S·A·阿列克... 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就出现了“非虚构写作”的概念,美国作家卡波特(Truman Capote)的《冷血》就是公认的早期“非虚构小说”的代表作。此后“非虚构写作”在西方大行其道,蔚为大观。2015年,白俄罗斯女作家S·A·阿列克谢耶维奇(Svetlana Alexandravna Alexievich)就凭其“非虚构写作”的卓越成就,而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她曾做过多年的记者,先后创作了《战争中没有女人》《切尔诺贝利的悲鸣》《二手时间》等非虚构作品,影响广泛,评委会称颂其“复调式的写作为我们时代的苦难与勇气筑起了一座丰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列克谢耶维奇 阎连科 非虚构小说 切尔诺贝利 诺贝尔文学奖 《二手时间》 《冷血》 非虚构写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亚纪实传统和非虚构小说 被引量:4
2
作者 吴琦幸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2-68,共7页
亚纪实文学是指在纪实体作品中加入艺术虚构、想象以及虚拟的情节,在近年传记、自传式小说中愈趋普遍。其传统源头来自中国古代史传的写作方法,以《史记》为代表的中国史书编撰写作首创此种文体。其特点是结合纪实与虚构之特长。非虚构... 亚纪实文学是指在纪实体作品中加入艺术虚构、想象以及虚拟的情节,在近年传记、自传式小说中愈趋普遍。其传统源头来自中国古代史传的写作方法,以《史记》为代表的中国史书编撰写作首创此种文体。其特点是结合纪实与虚构之特长。非虚构小说则是美国在60年代之后兴起的在新闻写作中加以场景虚构、心理描写等写作方法,产生了所谓的"新新闻",在美国导致了一场小说和新闻概念的大变化,影响至今。中西文学中的这两种概念都指向一个文学现象,即当社会的大动乱发生,受众的阅读心理也会发生大变化,从而导致文体的改革。中国传统的文笔之辩,《春秋》与史传之别,都影响了中国文学传统。而西方的非虚构小说也在获得受众青睐的同时影响了社会的文学审美习惯。这两种传统在今天殊途同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纪实 非虚构 “文”“笔”之辩 《史记》传统 卡波特 《冷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