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政全书》的传播特点及效果
1
作者 杨嘉懿 卢勇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4-193,共10页
《农政全书》作为明代综合性农书的巅峰之作,不仅在中国农业史上占据重要地位,而且在全球范围内具有深远的文化影响力。研究其传播特点与效果,对保护和利用传统农业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从传播渠道、内容、主体及效果来看,其传播受限... 《农政全书》作为明代综合性农书的巅峰之作,不仅在中国农业史上占据重要地位,而且在全球范围内具有深远的文化影响力。研究其传播特点与效果,对保护和利用传统农业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从传播渠道、内容、主体及效果来看,其传播受限于纯文本形式;内容缺乏全面性与实践性的平衡;精英主导与农民需求脱节;文本价值未能有效转化为实践价值,影响了传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政全书》 “五W”模式 传播特点 传播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政全书》在近世日本的影响和传播——中日农书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韩兴勇 《农业考古》 2003年第1期221-229,共9页
《DictionaryOfFarmAffairs》isasystematicbookofagriculturewhichwaswrittenattheendofMingdynastyby GuangqiXu .Afteritwaspublished 60yearslater,MIyasakiwrotethe《CollectionofAgriculture》whichiscompiledaccord ingtothe《Di... 《DictionaryOfFarmAffairs》isasystematicbookofagriculturewhichwaswrittenattheendofMingdynastyby GuangqiXu .Afteritwaspublished 60yearslater,MIyasakiwrotethe《CollectionofAgriculture》whichiscompiledaccord ingtothe《DictionaryOfFarmAffairs》andcombinedallhisexperienceonfarmcases .Ithasbecomethemostrepresenta tivefarm -bookappearsinrecentyears .InJapan ,it’sacommonviewofmostJapanesescholarsthatit’sthemostrepre sentative ,systematicandthehighestlevelfarm -booksinrecentyearsandtherehadbeennobetterafteritspublishmentfor 5 0years.Almostallthefarm -booksappearedinJapanwereinfluencedby《CollectionofAgriculture》 .Andmanyofthemwhichhavelocalcharacteristicsarecompiledrefertoit.So《CollectionofAgriculture》ismosthighlyevaluatedandthesameto《DictionaryOfFarmAffairs》writtenbyGuangqiXu .《CollectionofAgriculture》isacomprehensiveandgreatfarm -bookinJapan ,soitisstudiedverymeticulouslybyJapanesescholars.Andit’salwaysthoughtofinthestudyareaofagriculture ,especiallyintheareaoffarm -bookstudy .Themainachievementandscholarsintheareaare《LearntotheFarm -BookofRecentYears》ofYinomaNijilo ,《TheFarm -BookAge》ofFuluxima ,《Farm -BookofJapan》ofZinamiGojo ,etc .Becauseoftheirdistinctiveviews,eachofthemhasdeeplystudiedthefarm -booksbothfromChinaandJapan .AndtheyallthinkthatinrecentyearsChinesefarm -bookshavehadagreatinfluenceonthoseofJapan .Themostclassicaloneisthe《CollectionofAgriculture》 .broughthisworktoasummitatthattime .Buttherestillremainsalottobediscussedsuchastheexperiencesoftheauthorsofboth《DictionaryOfFarmAffairs》and《CollectionofAgriculture》 ,andtheirthoughtsoffarmaffairsaswellasthedifferentsocialbackgroundsoftheirtimeswhenIwasstudyingthesefamouswritin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政全书》 日本 影响 传播 农书 《农业全书》 社会背景 农本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徐光启的重农思想及其实践——兼论《农政全书》的科学地位 被引量:4
3
作者 刘明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7-100,共4页
徐光启是我国明代晚期杰出的农业科学家。他撰写的《农政全书》集我国古代农业科学之大成,是我国不可多得的古代农业专著。徐光启的重农思想,一是“富国必以本业”,二是“水利者,农之本也”,三是备荒救荒应“预弭为上,有备为中,赈济为... 徐光启是我国明代晚期杰出的农业科学家。他撰写的《农政全书》集我国古代农业科学之大成,是我国不可多得的古代农业专著。徐光启的重农思想,一是“富国必以本业”,二是“水利者,农之本也”,三是备荒救荒应“预弭为上,有备为中,赈济为下”。徐光启崇尚实践,他通过调查、访问、观察、实验,把古代农业科技提到新的科学高度。徐光启的重农思想至今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光启:《农政全书》 重农思想 崇尚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政全书》版本说 被引量:5
4
作者 肖克之 《古今农业》 2001年第1期83-84,共2页
《农政全书》是一部综合性大型农书,其作用和影响可以和《齐民要术》、《王祯农书》并称,在内容的广泛上有过之而无不及。与其他农书最大的不同是书中收有西学东渐的文献。研究《农政全书》者历来甚众,除著作本身的吸引力外,作者的身份... 《农政全书》是一部综合性大型农书,其作用和影响可以和《齐民要术》、《王祯农书》并称,在内容的广泛上有过之而无不及。与其他农书最大的不同是书中收有西学东渐的文献。研究《农政全书》者历来甚众,除著作本身的吸引力外,作者的身份也是重要原因。 《农政全书》作者徐光启,明末的政治人物,中举后,曾任少詹事兼河南道御史,练兵通州,天启时任礼部侍郎,崇祯初为礼部尚书,后兼东阁大学士,人参机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政全书》 陈子龙 徐光启 草稿本 政治人物 四库全书 作用和影响 王重民 崇祯历书 《王祯农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政全书》编辑思想浅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吴平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1期1-7,共7页
编辑思想是书稿在出版过程中呈现出的相对稳定并贯穿始终的编辑观念。《农政全书》的编辑思想集中体现在发展农业为国家富强之本;突出农政,主张荒政;重视农技,编著详实;杂采众家,兼出独见;有章有法,图文并茂诸方面。
关键词 《农政全书》 编辑思想 农政 荒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光启农学研究中的科学方法辨析——以《农政全书》为中心的考察
6
作者 赵美岚 黎康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1-115,共5页
作为明末博学多才的卓越科学家,徐光启(1562--1633)“生平所学,博究天人,而皆主于实用”,在数学、天文、历法、农田水利等众多学科领域内都取得了丰硕成果。特别是对于农事农学,“尤所用心。盖以为生民率育之源,国家富强之本”... 作为明末博学多才的卓越科学家,徐光启(1562--1633)“生平所学,博究天人,而皆主于实用”,在数学、天文、历法、农田水利等众多学科领域内都取得了丰硕成果。特别是对于农事农学,“尤所用心。盖以为生民率育之源,国家富强之本”。徐光启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行为选择,其既有中国传统农本思想的影响,也是时代要求和其自身经历使然。事实上,徐光启在其它领域的研究,其最终目的还是试图直接或间接地为他的农学研究提供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光启 《农政全书》 科学方法 农学 农田水利 农本思想 科学家 多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国维和《农政全书》
7
作者 游修龄 《古今农业》 1995年第2期67-69,共3页
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是我国四大农书之一(其余三部是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元王祯《农书》,清乾隆敕修《授时通考》),就其内容之丰富和详备而言,《农政全书》可认为是最完整的一部。通常,学者们都被《农政全书》的内容所吸引,较... 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是我国四大农书之一(其余三部是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元王祯《农书》,清乾隆敕修《授时通考》),就其内容之丰富和详备而言,《农政全书》可认为是最完整的一部。通常,学者们都被《农政全书》的内容所吸引,较少注意到这部书产生的艰难背景,如果没有张国维和陈子龙的大力协助,这部举世闻名的巨著可能有被湮没佚失的危险。 徐光启(1562—1633年)和张国维(1595—1646年)是年龄相差一代的同时代的伟大历史人物。他们都生于明朝晚期那种政治日益腐化,民生日益困难,内忧外患日益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政全书》 徐光启 陈子龙 国维 水利 农书 《齐民要术》 草稿本 魏忠贤 立国之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政全书》中的农业教育思想浅析
8
作者 熊红英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9-31,共3页
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是我国保留下来的不可多得的古代农业巨著,它博采众家之长,根据自己研究心得与实际经验提出了切实有效的措施,在明代农业教育中将农业教育推向一个新的阶段。本文首先讨论了《农政全书》中包含的"富国必... 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是我国保留下来的不可多得的古代农业巨著,它博采众家之长,根据自己研究心得与实际经验提出了切实有效的措施,在明代农业教育中将农业教育推向一个新的阶段。本文首先讨论了《农政全书》中包含的"富国必以本业"、"水利农之本也"等为主要特征的重农思想教育;其次就《农政全书》中的农业技术推广教育思想进行了挖掘;最后对《农政全书》的影响进行了简单归纳和浅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政全书》 农业教育 农业技术推广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政全书》所载果品贮藏方法的整理与研究
9
作者 刘丹 谭光万 《农业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8-30,共3页
《农政全书》是我国古代一部很重要的综合性农书,不仅总结了前人对农业生产的研究成果,而且有徐光启独到的见解。《农政全书》中较全面记载了我国古代对果品的贮藏方法,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不仅认识到果品贮藏的基本原理,而且运用这... 《农政全书》是我国古代一部很重要的综合性农书,不仅总结了前人对农业生产的研究成果,而且有徐光启独到的见解。《农政全书》中较全面记载了我国古代对果品的贮藏方法,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不仅认识到果品贮藏的基本原理,而且运用这些原理来贮藏果品。文章从现代果品贮藏技术的角度对其中记载的果品贮藏方法进行了整理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政全书》 果品 贮藏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光启:《农政全书》(节录)赏析
10
作者 张厚余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12年第20期82-83,共2页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国,农学著述渊远流长,农学专家人才辈出,有关农业技术与装备、农业种植、农业养殖方面的诗文亦散见于历代名家典籍之中。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精髓,传承先贤的创新智慧,促进当代的科学发展,使大家在了解古代农业...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国,农学著述渊远流长,农学专家人才辈出,有关农业技术与装备、农业种植、农业养殖方面的诗文亦散见于历代名家典籍之中。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精髓,传承先贤的创新智慧,促进当代的科学发展,使大家在了解古代农业发展状况的同时,得到人文熏陶与审美享受,提高本刊的文化品位与思想内涵,本刊特邀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古典文学学会理事、太原日报社高级编辑张厚余先生撰写农业古诗文的赏析文章,以飨读者诸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政全书》 徐光启 农业种植 民族传统文化 科学发展 农业发展 思想内涵 文化品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重农政策的历史作用
11
作者 李英华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69-74,共6页
一、实行重农政策的社会基础 我国很早就进入了定居农耕社会,它为以后历代王朝推行重农政策奠定了基础。早期农业社会的主要特征是: l、尊祀谷神 我国新石器时代的绝大部分遗址属于农耕文化范畴。它在聚落分布、生产活动、农作物种... 一、实行重农政策的社会基础 我国很早就进入了定居农耕社会,它为以后历代王朝推行重农政策奠定了基础。早期农业社会的主要特征是: l、尊祀谷神 我国新石器时代的绝大部分遗址属于农耕文化范畴。它在聚落分布、生产活动、农作物种类、农具和家畜品种方面都表示出一系列特点,构成了自成体系的农耕文化,并直接影响到后来历史的发展。 黄河流域与长江中下游是史前农业非常发达的两个地区,大量存在的农耕遗存可以说明这一点。从考古资料证实,至少距今七、八千年以前,中国广大地区定居的聚落已进入繁荣阶段。由此可以推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政 农业生产技术 中国古代 《齐民要术》 农业文化 《农政全书》 黄河流域 《夏小正》 长江中下游 农耕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外驰名的迁西板栗
12
《河北农业》 2024年第4期F0002-F0002,共1页
迁西板栗,又称京东板栗,外形玲珑,呈红褐色,有浅薄蜡质层,鲜艳而富有光泽;果仁呈米黄色,内皮易剥,肉质细腻,糯性黏软,甘甜芳香,营养丰富。迁西板栗栽培历史源远流长,《诗经》《战国策》《左传》《论语》《本草纲目》《农政全书》等书都... 迁西板栗,又称京东板栗,外形玲珑,呈红褐色,有浅薄蜡质层,鲜艳而富有光泽;果仁呈米黄色,内皮易剥,肉质细腻,糯性黏软,甘甜芳香,营养丰富。迁西板栗栽培历史源远流长,《诗经》《战国策》《左传》《论语》《本草纲目》《农政全书》等书都有记载。迁西板栗外形美观,底座小果形端正均匀,平均每公斤栗果120~140粒,大的每公斤80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政全书》 京东板栗 栽培历史 蜡质层 果形 栗果 糯性 《战国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石蚕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德纯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10,共1页
草石蚕为唇形科水苏属中能形成地下块茎的栽培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螺丝菜、宝塔菜、甘露儿、地蚕、土蛹等。块茎肉质脆,可制成蜜饯、酱溃、腌渍品,扬州罐藏螺丝菜是酱菜中之上品。
关键词 《本草拾遗》 水苏属 土蛹 多年生草本 唇形科 罐藏 栽培种 陈藏器 德国人 《农政全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代的多元农书观 被引量:6
14
作者 葛小寒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62-170,共9页
明代的农书观可以从三个层面进行考察:第一,通过对明人文集中的"一般性观察",会发现农书有着"经世""技术""归隐"三个层面的指向;第二,通过对明代公私书目中的"分类性观察",则可揭示... 明代的农书观可以从三个层面进行考察:第一,通过对明人文集中的"一般性观察",会发现农书有着"经世""技术""归隐"三个层面的指向;第二,通过对明代公私书目中的"分类性观察",则可揭示明人的农书认识在官方与民间之间存有一定的差异;第三,通过对明代农书中的"专门性观察",便能指出明代的农书观在"农桑"与"农艺"之外,还将"农政"纳入其中。通过以上的讨论,可以进一步发现,明代的农书具有日用技术性、士人休闲性与事功教化性三大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农书 观念史 徐光启 《农政全书》 经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社会后期的减灾救荒思想述论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建民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8期16-20,43,共6页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灾害史最长的国家之一。同时,在长期与自然灾害进行斗争的过程中也产生了丰富的减灾救荒思想。作为中国传统社会的后半期,宋元明清近千年间可谓传统减灾救荒思想的集成时期。其间涌现出一批著名思想家和专...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灾害史最长的国家之一。同时,在长期与自然灾害进行斗争的过程中也产生了丰富的减灾救荒思想。作为中国传统社会的后半期,宋元明清近千年间可谓传统减灾救荒思想的集成时期。其间涌现出一批著名思想家和专门著述。如宋之董煟、范仲淹、曾巩、朱熹,元之王祯、欧阳元,明之林希元、屠隆、周孔教、徐光启,清之魏禧、俞森、陆曾禹、杨景仁、汪志伊;《救荒活民书》、《荒政丛言》、《荒政考》、《荒政丛书》、《康济录》、《荒政辑要》、《筹济编》等。在继承前代基本精神的基础上,经过不断充实、丰富,形成了系统的传统减灾救荒思想。试分减灾防灾、备荒、救荒善后三个层次概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社会 自然灾害 徐光启 减灾防灾 宋元明清时期 述论 《农政全书》 水利 荒政 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救荒本草》与我国食用本草及本草图谱的探讨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振亚 刘璞玉 《古今农业》 1995年第2期46-52,共7页
《救荒本草》一书,明太祖第五子朱橚(周定王)于永乐四年(1406年)首刊于当时藩王府所在地—开封。为我国最早的一部图文对照的食用植物学专著,今就其分类方法、记载项目及插图内容进行探讨如下:
关键词 《救荒本草》 李时珍《本草纲目》 食用本草 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 《农政全书》 《证类本草》 徐光启 插图 食用植物 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古代桃树栽培技术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振亚 刘璞玉 《古今农业》 1994年第2期67-74,共8页
桃树是我国最古老的五种果树之一,几千年来我国人民在桃树生长结果习性的认识及栽培技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国劳动人民首先打开桃树必然王国的大门,在1500年前已经掌握了符合核果类种子层积后熟规律的桃树实生育苗经验,创造了当时... 桃树是我国最古老的五种果树之一,几千年来我国人民在桃树生长结果习性的认识及栽培技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国劳动人民首先打开桃树必然王国的大门,在1500年前已经掌握了符合核果类种子层积后熟规律的桃树实生育苗经验,创造了当时防止落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民要术》 桃树栽培 水蜜桃 《群芳谱》 我国古代 实生繁殖 《农政全书》 《农桑辑要》 栽植密度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时期的人工生态农业——中国古代对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的范例 被引量:6
18
作者 闵宗殿 《古今农业》 2000年第1期9-14,共6页
明清时期,我国南方水乡的一些低洼地区常遭水淹,难以种植,人们开始将洼地改成水塘,并堆高地面,形成一种池养鱼、地种粮的经营格局。与此同时,人们又将各类废弃物利用起来,例如将农作物的糠秕、糟粕、稿秆用以饲畜,又将牲畜的粪便肥田,... 明清时期,我国南方水乡的一些低洼地区常遭水淹,难以种植,人们开始将洼地改成水塘,并堆高地面,形成一种池养鱼、地种粮的经营格局。与此同时,人们又将各类废弃物利用起来,例如将农作物的糠秕、糟粕、稿秆用以饲畜,又将牲畜的粪便肥田,籍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从而又将农业、畜养业、副业各生产部门有机地联系了起来,成了一个有机的生产整体。探用这种生产方法,使水、陆动植物资源都得到了充分的利用,生产因而也出现了一个新局面。从生态学的观点来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人工生态 资源合理利用 中国古代 农业生产成本 生态农业 《补农书》 食物链 自然资源 《农政全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德纯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80-80,共1页
芡为睡莲科芡属中的栽培种,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作一年生栽培,别名鸡头。芡原产东南亚,中国自古就有栽培,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多有著录:《庄子》名“鸡雍”;《管子》名“卵蓤”;《古今注》名“鴈头”,亦曰“鴈喙”;《淮南子》注... 芡为睡莲科芡属中的栽培种,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作一年生栽培,别名鸡头。芡原产东南亚,中国自古就有栽培,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多有著录:《庄子》名“鸡雍”;《管子》名“卵蓤”;《古今注》名“鴈头”,亦曰“鴈喙”;《淮南子》注有“鸡头,芡也”。西汉末年杨雄整理的《方言》云:“南楚谓之鸡头,青徐淮泗谓之芡子。”《汉书·循吏传·龚遂》载:汉宣帝(公元前74年)命龚遂治理渤海郡,龚遂致力发展农业,使得百姓“益蓄果实菱芡。”说明早在2000多年前芡已广为种植。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公元554年)中总结了种芡的方法:“八月采芡,擘破,取子,散着池中,自生。”明徐光启编著的《农政全书》(1639年)则对芡实的栽培有了更详细的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草本植物 《齐民要术》 《农政全书》 《淮南子》 栽培种 《庄子》 古代典籍 《管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明清江南官员学者的西北水利思想与实践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培华 《古今农业》 2000年第4期13-22,共10页
元明清时期出现的西北水利,其思想创议者和实践者,却是出身于江南的官员和学者。他们说的西北,指黄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包括今陕西、河南、山东、河北、以及苏皖北部,内蒙古南部、辽宁西南部,而与今天的“西北”的概念不同。以往,学术... 元明清时期出现的西北水利,其思想创议者和实践者,却是出身于江南的官员和学者。他们说的西北,指黄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包括今陕西、河南、山东、河北、以及苏皖北部,内蒙古南部、辽宁西南部,而与今天的“西北”的概念不同。以往,学术界的研究,叙述了明清西北水利实践的一般过程和结果,这是有意义的。本文提出并致力于解决下列问题:为什么是江南人而不是北方人提倡西北水利?他们的西北水利思想是什么?为什么元朝统治者不接受江南官员的西北水利建议?为什么明朝北方官员极力反对西北水利?给今人什么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水利 江南官员学者 思想与实践 元明清 徐贞明 江南赋重 徐光启 虞集 《农政全书》 潞水客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