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斩首”抑或“低头”:“死屋”里的复活之谜
1
作者 徐乐 《学习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7-148,180,共13页
由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死屋手记》特殊的体裁结构和叙事者设定,关于这部书的主人公是否最终完成精神复活的问题,为不同研究者的解读提供了正反两方面的论据。在书的引言中,《手记》编辑和作者之间勾心斗角的暗战,使得正文部分建构的从... 由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死屋手记》特殊的体裁结构和叙事者设定,关于这部书的主人公是否最终完成精神复活的问题,为不同研究者的解读提供了正反两方面的论据。在书的引言中,《手记》编辑和作者之间勾心斗角的暗战,使得正文部分建构的从地狱到复活的情节公式疑点重重;同时令人不解的是,在出狱后的很长时间里,陀思妥耶夫斯基虽然一再提示他本人在西伯利亚苦役中实现了意义重大的精神更新,但每次都欲言又止,不愿细说自己内心变化的秘密,竭力避免与此相关的创伤疼痛。十四年后在《农夫马列伊》一文中,陀思妥耶夫斯基重返自己的死屋经验,通过对自己的童年和狱中岁月的回忆,找到了治愈“斩首”创伤的救赎方案,终于讲清楚了隐藏于俄罗斯民族自身的复活秘密。因此可以说,对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精神发展而言,西伯利亚的“死屋”绝对是一个接受地狱考验和忏悔涤罪的处所,埋藏着他日后重获新生的种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陀思妥耶夫斯基 《死屋手记》 《农夫马列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