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曹魏政治与《典论·论文》 被引量:3
1
作者 刘文勇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66-171,共6页
《典论·论文》历史地存在于曹魏政治这个语境中 ,与它关系至深。具体而言 ,则《典论·论文》表现的以才情衡人论文的新标准与曹魏政治中“唯才是举”的用人标准互为表里 ,其批评“文人相轻”又与曹魏政治中的打击“阿党比周”... 《典论·论文》历史地存在于曹魏政治这个语境中 ,与它关系至深。具体而言 ,则《典论·论文》表现的以才情衡人论文的新标准与曹魏政治中“唯才是举”的用人标准互为表里 ,其批评“文人相轻”又与曹魏政治中的打击“阿党比周”相呼应。两汉德治主义与两汉文评的道德评价同曹魏能治主义与此期文评标准审美化 ,形成鲜明对照 ,又逻辑地证明了这一结论。再者 ,曹丕的政治身份与文学身份的纽结 ,亦使这一关系不仅是可能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魏 政治 曹丕 《典论·论文》 古代文学理论 用人标准 政治主义 文学评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的自觉性的表现——《典论·论文》理论意义再认识 被引量:2
2
作者 王鹏廷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S1期61-65,共5页
将曹丕《典论·论文》论述的问题作为整体理解,并将它放在具体的时代文化背景中来认识,不同意学界将《典论·论文》看作“文学的自觉性的表现”的观点,也不同意将“文学的自觉”与“为艺术而艺术”作不同质的理解,认为“文学的... 将曹丕《典论·论文》论述的问题作为整体理解,并将它放在具体的时代文化背景中来认识,不同意学界将《典论·论文》看作“文学的自觉性的表现”的观点,也不同意将“文学的自觉”与“为艺术而艺术”作不同质的理解,认为“文学的自觉”在本质上就是“为艺术而艺术”,《典论·论文》是“人的自觉性的表现”,同时也为“文学的自觉”揭开了序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论·论文》 人的自觉 文学的自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典论·论文》看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批评的自觉 被引量:2
3
作者 王顺贵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57-60,共4页
曹丕《典论·论文》堪称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首篇文学批评专论 ,开启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自觉的先河。笔者有感于目前对其论述不详 ,本文拟从文学批评意识、批评标准、批评方法、批评态度等方面进行探讨寻绎 ,以期证明《典论·... 曹丕《典论·论文》堪称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首篇文学批评专论 ,开启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自觉的先河。笔者有感于目前对其论述不详 ,本文拟从文学批评意识、批评标准、批评方法、批评态度等方面进行探讨寻绎 ,以期证明《典论·论文》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价值和地位 ,以及对当代文艺理论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丕 《典论·论文》 魏晋南北朝时期 文学批评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 批评意识 批评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自觉时代的第一声号角——曹丕《典论·论文》赏析
4
作者 袁平夫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06-107,共2页
曹丕的《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文学理论专论。它对文章的价值、作家才性气质与作品之关系、文章体裁及文学批评的态度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它虽然简短概括,但它所论及的问题对后世文学理论研究具有开启意义,《典... 曹丕的《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文学理论专论。它对文章的价值、作家才性气质与作品之关系、文章体裁及文学批评的态度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它虽然简短概括,但它所论及的问题对后世文学理论研究具有开启意义,《典论·论文》作为一篇标志性文献,吹响了文学进入“自觉时代”的第一声号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论·论文》 文学理论 自觉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论·论文》“齐气”辨 被引量:5
5
作者 曹毓生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4期128-129,共2页
曹丕《典论·论文》“王粲长于辞赋,徐干时有齐气”中的“齐气”,《文选》李善注为“言齐俗文体舒缓,而徐干亦有斯累。”尔后注家几乎均援此注。其实,此处的“齐气”,以解作“谐隐”为宜。这可从曹丕的《典论·论文》与徐干的... 曹丕《典论·论文》“王粲长于辞赋,徐干时有齐气”中的“齐气”,《文选》李善注为“言齐俗文体舒缓,而徐干亦有斯累。”尔后注家几乎均援此注。其实,此处的“齐气”,以解作“谐隐”为宜。这可从曹丕的《典论·论文》与徐干的辞赋找到内证,从朱自清的《经典常谈》与刘勰的《文心雕龙》找到旁证。 一、按照曹丕的批评,“齐气”并非表现在徐干的诗与论,而见于辞赋。何谓“齐气”,曹丕没说。有意思的是,朱自清也以“齐气”评论荀子、屈原的辞赋,并且揭示了“齐气”的含义。他说:“齐国海滨,多有怪诞的思想。屈原常常出使那里,所以也沾了齐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气 辞赋创作 《典论·论文》 徐干 曹丕 刘勰 朱自清 屈原 常谈 至性深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论·论文》简说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溶 《高校教育管理》 1981年第2期8-11,共4页
曹丕(公元187年—226年)的《典论·论文》是我国较早的一篇文学批评专论。在曹丕以前,专篇的文学论文,如《诗大序》、班固的《离骚序》、《两都赋序》、王逸的《楚辞章句序》等,只就一部书、一篇文章进行评述;《典论·论文》则... 曹丕(公元187年—226年)的《典论·论文》是我国较早的一篇文学批评专论。在曹丕以前,专篇的文学论文,如《诗大序》、班固的《离骚序》、《两都赋序》、王逸的《楚辞章句序》等,只就一部书、一篇文章进行评述;《典论·论文》则论述的是多位作家、多种文体,并论述了作家的个性、气质和作品风格的关系以及文章的地位价值、文学批评的正确态度,等等。它对建安七子(又称“邺下七子”)作品的评论,是建立在对作家作品作具体分析的基础之上的。这一评论原则,是前无古人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丕 《典论·论文》 简说 文学批评观 建安七子 王充 作家 文以气为主 司马相如 评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体差异和文气清浊范畴的提出(上)——细读曹丕《典论·论文》
7
作者 孙绍振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48-51,共4页
一说"细"读,吾人可能以为是美国新批评的话语,但是,我的细读,是对美国新批评的反拨。美国新批评的细读(close reading)是静止、封闭地阅读文本,完全排斥作家经历和社会历史环境。我的细读,恰恰是把文本还原到历史语境和作家... 一说"细"读,吾人可能以为是美国新批评的话语,但是,我的细读,是对美国新批评的反拨。美国新批评的细读(close reading)是静止、封闭地阅读文本,完全排斥作家经历和社会历史环境。我的细读,恰恰是把文本还原到历史语境和作家特定心境中去的。另外,新批评的细读,限于文学文本,而我则坚信一切文本,不管是文学性的,还是非文学性的,作为细读之对象,是天经地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论·论文》 新批评 曹丕 社会历史环境 文体差异 作家经历 阅读文本 非文学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体差异和文气清浊范畴的提出(下)——细读曹丕《典论·论文》
8
作者 孙绍振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45-48,53,共5页
三曹丕此文的历史价值乃是:不但在于揭示文人相轻是心理原因,,更在于指出造成这种心理的原因是文体不同,作家鲜能全盘把握。所有这一切旨在批评曹植,但是其价值远远超出了兄弟之间的恩怨:在中国文论史上第一次把文章/文学的体裁,也就是... 三曹丕此文的历史价值乃是:不但在于揭示文人相轻是心理原因,,更在于指出造成这种心理的原因是文体不同,作家鲜能全盘把握。所有这一切旨在批评曹植,但是其价值远远超出了兄弟之间的恩怨:在中国文论史上第一次把文章/文学的体裁,也就是形式范畴作为一个重要问题提出来,完全不提及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论·论文》 文人相轻 曹丕 文论史 文体差异 曹植 范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瑰玮奇丽气象峥嵘──曾国藩论文章风格
9
作者 刘可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1996年第2期71-78,共8页
瑰玮奇丽气象峥嵘──曾国藩论文章风格刘可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他在清道光年间,以讨太平天国有功,被封为世袭一等毅勇侯爵,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恶名昭著的人民起义的镇压者。但同时又因其在政治、经济、军事领域的... 瑰玮奇丽气象峥嵘──曾国藩论文章风格刘可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他在清道光年间,以讨太平天国有功,被封为世袭一等毅勇侯爵,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恶名昭著的人民起义的镇压者。但同时又因其在政治、经济、军事领域的地位及作为,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国藩 阳刚之美 文章风格 “气” 桐城派 姚鼐 《典论·论文》 太平天国 “文气”说 《文心雕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论我国“文学的自觉时代” 被引量:13
10
作者 李文初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59-66,共8页
关键词 文学的自觉时代 《典论·论文》 文章不朽 文学作品 “人的觉醒” 主体意识的觉醒 “文章” “不朽” 曹丕 先秦道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文章”与“丽” 被引量:12
11
作者 詹福瑞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81-89,共9页
关键词 “文章” “文” 《文心雕龙》 司马相如 文学观念 《典论·论文》 文学的自觉 中国古代文学 辞赋 文学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的自觉:一个命题的预设与延异 被引量:9
12
作者 闫月珍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9-76,共8页
“文学的自觉”这一命题出自东瀛铃木虎雄的《中国古代文艺论史》对魏时代文学的评价。其实 ,曹丕既不像有的学者所言置文章于人生追求的第一位 ,也没有完全摆脱儒家或经学学说以论文 ,甚至还以“文”来实现治国安邦之大业。以文辞翰藻... “文学的自觉”这一命题出自东瀛铃木虎雄的《中国古代文艺论史》对魏时代文学的评价。其实 ,曹丕既不像有的学者所言置文章于人生追求的第一位 ,也没有完全摆脱儒家或经学学说以论文 ,甚至还以“文”来实现治国安邦之大业。以文辞翰藻作为诗赋的特点 ,也并非始于魏。“文学的自觉”应更多地诉诸于对文学发展历程的考察 ,而不能以是否持有用或无用说作为标准 ;以对纯文学的强调作为“文学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的自觉 纯文学 《典论·论文》 理论预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传统文化滋养学生心智——从语文教材的选文和设计谈起 被引量:5
13
作者 赖瑞云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13,共3页
2014年3月,教育部颁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下文简称《纲要》)。《纲要》既肯定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世纪以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断加强,取得了显著成效",又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强化(主要是增... 2014年3月,教育部颁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下文简称《纲要》)。《纲要》既肯定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世纪以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断加强,取得了显著成效",又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强化(主要是增加比重)的要求。就语文教材(本文指常规课本)而言,其成效、问题和强化主要体现在选文和设计两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文 中华优秀传统 古诗文 教育指导纲要 传统文化教育 文化滋养 冯谖客孟尝君 施蛰存 文言文阅读 《典论·论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建一种自然的审美心境——试论刘勰《文心雕龙·养气》篇旨及其“气论”的美学史地位 被引量:2
14
作者 邱运华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6期99-105,共7页
营建一种自然的审美心境———试论刘勰《文心雕龙·养气》篇旨及其“气论”的美学史地位邱运华刘勰《文心雕龙·养气》本乎自然之道,论及创作主体的精力修养、年龄齿序变化对思维的影响,提出“从容率情、优柔适会”、“清和... 营建一种自然的审美心境———试论刘勰《文心雕龙·养气》篇旨及其“气论”的美学史地位邱运华刘勰《文心雕龙·养气》本乎自然之道,论及创作主体的精力修养、年龄齿序变化对思维的影响,提出“从容率情、优柔适会”、“清和其心,调畅其气”的观点,以保持自然的审美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气” 《文心雕龙讲疏》 审美心境 刘勰 创作主体 中国美学史 “气韵生动” 创作心境 《典论·论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再诠释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振龙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4-18,共5页
目前学术界对曹丕《典论.论文》中之“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内涵的理解存在着歧异,主要有六说。笔者从历史与《论文》的文本分析入手,认为曹丕之“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是对传统立言价值观的继承和发展,是以文论的形式对... 目前学术界对曹丕《典论.论文》中之“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内涵的理解存在着歧异,主要有六说。笔者从历史与《论文》的文本分析入手,认为曹丕之“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是对传统立言价值观的继承和发展,是以文论的形式对文学所具有的立德、立功、立言三种功能和作用的高度概括,即曹丕同时赋予了文学以立德、立功、立言的三重价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丕 《典论·论文》 文章 立德 立功 立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曹植、曹丕的文学批评论 被引量:1
16
作者 梅运生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77-81,共5页
评曹植、曹丕的文学批评论梅运生魏晋南朝文学创作的兴盛和文学理论上的建树,是与文学批评风气的兴起分不开的,而提倡文学批评,开一代风气之先的,正是建安文坛上的领袖人物曹丕、曹植兄弟。魏晋以至南朝,沿袭着这种好的风气。承接... 评曹植、曹丕的文学批评论梅运生魏晋南朝文学创作的兴盛和文学理论上的建树,是与文学批评风气的兴起分不开的,而提倡文学批评,开一代风气之先的,正是建安文坛上的领袖人物曹丕、曹植兄弟。魏晋以至南朝,沿袭着这种好的风气。承接和发扬二曹所开创的健康的文学批评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评 曹植 曹丕 文学创作 《典论·论文》 魏晋南朝 文气说 理论批评 文学批评论 《文心雕龙·知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文赋》对我国古代文论表述方式的贡献
17
作者 毛庆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49-52,共4页
关键词 《文赋》 文学理论 表述方式 我国古代 古代文论 陆机 《典论·论文》 《诗大序》 表述风格 理论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大赋与建安诗歌
18
作者 张晨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98-102,共5页
汉魏文人认为诗、赋本为一源 ,赋流出于诗。汉大赋与建安诗歌的关系十分密切 ,建安文人对于汉大赋是十分仰慕和推崇的 ;建安诗歌在内容、艺术、诗体三方面深受大赋的影响 ,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质 ;建安诗人在审美情趣上也与两汉赋家一以... 汉魏文人认为诗、赋本为一源 ,赋流出于诗。汉大赋与建安诗歌的关系十分密切 ,建安文人对于汉大赋是十分仰慕和推崇的 ;建安诗歌在内容、艺术、诗体三方面深受大赋的影响 ,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质 ;建安诗人在审美情趣上也与两汉赋家一以贯之 ,《典论·论文》的“诗赋欲丽”说就明显受两汉审美观念影响 ,因此不应被认作是魏晋时期“文学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大赋 建安诗歌 审美情趣 《典论·论文》 内容 诗体 艺术特色 审美情趣 审美观念 魏晋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批评的艺术性呈现——评《中国文学评论》
19
作者 卢玲玲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I0002-I0002,共1页
中国文学批评的艺术性是一种延绵而来的传统。从曹丕的《典论·论文》、陆机的《文赋》,到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直至晚清民国时代,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无一不是带着个人感性说理的精致之作。中国近代以来,这... 中国文学批评的艺术性是一种延绵而来的传统。从曹丕的《典论·论文》、陆机的《文赋》,到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直至晚清民国时代,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无一不是带着个人感性说理的精致之作。中国近代以来,这种传统似乎逐渐式微。在客观冷静的文学批评之风盛行下,李健吾先生另辟蹊径,他将冷冰冰的文学评论变成亲切的闲谈,既动人心弦,又给人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论·论文》 文学评论 《人间词话》 中国文学批评 《文赋》 《诗品》 李健吾 曹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构写作者的高尚人格培养良好的主体修养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逐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1期107-109,共3页
关键词 写作主体 文化心理 文人无行 《典论·论文》 巧拙有素 写作学 因声求气 江山之助 写作理论 文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