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等院校国防教育初探 被引量:1
1
作者 姜经魁 郭晓军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113-116,共4页
在高等院校开展国防教育,是执行我国《兵役法》,强化学生国防观念的重要措施,是培养具有复合知识结构人才的有效途径,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计,是促进高等院校教育体制改革的动力之一。本文想着重对当前高校开展国防教育内容... 在高等院校开展国防教育,是执行我国《兵役法》,强化学生国防观念的重要措施,是培养具有复合知识结构人才的有效途径,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计,是促进高等院校教育体制改革的动力之一。本文想着重对当前高校开展国防教育内容、目的、现状及实施教育对策作以探讨,以改进和完善高校国防教育体制,促进这项工作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防教育 教育体制改革 《兵役法》 军事技能 国防理论 国际形势教育 军事理论 爱国主义教育 科学文化发展 思想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0万人庞大规模,台湾军事力量重要组成 台军后备部队扫描
2
作者 高广东 赵国杰 梅旭东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8-71,共4页
台军后备部队规模和成分 台湾现行《兵役法》将兵役种类分为军官役、士官役、士兵役、替代役4种。军(士)官役分常备军(士)官役和预备军(士)官役。常备军(士)官主要来源于军枣院校毕业生,按不同职级服满一定年限后转服常备军(... 台军后备部队规模和成分 台湾现行《兵役法》将兵役种类分为军官役、士官役、士兵役、替代役4种。军(士)官役分常备军(士)官役和预备军(士)官役。常备军(士)官主要来源于军枣院校毕业生,按不同职级服满一定年限后转服常备军(士)官预备役;士兵役分常备兵役、补充兵役和国民兵役3种。年满19岁,身体为甲、乙等的役男一律服常备兵役,期满后转服常备兵预备役;因家庭困难而无法服常备兵役的适龄超额男性服补充兵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事力量 部队 台军 台湾省 《兵役法》 扫描 组成 常备军 预备役 毕业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话题:民兵预备役
3
作者 赵连臣 《人民论坛》 1995年第11期37-37,共1页
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开创民兵预备役工作的新局面,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尤其是军事机关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从我省的实际出发,当前应当努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强化服从大局意识 一是要进一步围绕大局统一认识,增强自觉性。
关键词 民兵 预备役 围绕大局 《兵役法》 民兵工作 军事机关 武工 大局意识 建没 建设法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新生军训的思想层次特点与教育对策
4
作者 孙福好 《财贸研究》 1987年第S1期56-58,共3页
高校新生军训是《兵役法》的规定,是培养“四有”人才的战略措施。高校新生军训是一个表现为不同阶段的复杂过程,而受训的新生思想在此不同的阶段上又表现出不同的层次性。显然,新生军训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既是一项极其重要的艰巨任务,又... 高校新生军训是《兵役法》的规定,是培养“四有”人才的战略措施。高校新生军训是一个表现为不同阶段的复杂过程,而受训的新生思想在此不同的阶段上又表现出不同的层次性。显然,新生军训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既是一项极其重要的艰巨任务,又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我认为,将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寓于新生军训的全过程,才能教育和引导学生克服各种消极思想,积极参加军训,努力锻炼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一、针对学生训练前的不同层次的思想状况,进行提高认识的“先导”教育。我认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军训 “四有”人才 《兵役法》 军政训练 大学生军训 三大条令 被教育者 军事课 校风校纪 日常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乡残疾军人生活有法律保障
5
《农村新技术》 2003年第11期52-52,共1页
律师同志: 我是一名残疾军人,1995年从部队退伍。请问国家对农村籍残疾军人生活有何法律保障?
关键词 回乡残疾军人 生活 法律保障 《宪法》 《兵役法》 《军人抚恤优待条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律伴随您一生
6
作者 李南 《河北农业》 2004年第2期41-43,共3页
岁数,就是一个人的年龄。见了幼儿问“多大了”,遇到老人说“您老高寿”是中国人寒暄的套路。可您知道吗,诸多法律制度也往往与岁数相关,各种年龄代表着相应的法律意义:宪法的、刑法的、行政法的、民事法的等等。从呱呱坠地到白发... 岁数,就是一个人的年龄。见了幼儿问“多大了”,遇到老人说“您老高寿”是中国人寒暄的套路。可您知道吗,诸多法律制度也往往与岁数相关,各种年龄代表着相应的法律意义:宪法的、刑法的、行政法的、民事法的等等。从呱呱坠地到白发暮年,许多法律条文与年龄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条文 年龄 《继承法》 《刑法》 《未成年人保护法》 《兵役法》 《婚姻法》《民法》《行政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