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马克思的早期思想发展历程——基于对《给父亲的信》和《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笔记》的解读 |
李乐
|
《今古文创》
|
2024 |
0 |
|
2
|
观念性的自然旅程——《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笔记》的古希腊哲学史观 |
李捷
|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3
|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生活哲学起点分析——以《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笔记》为中心 |
王海宜
|
《今古文创》
|
2024 |
0 |
|
4
|
马克思对普鲁塔克的“宗教论战”——马克思《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笔记》2-3解读 |
罗晓颖
|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5
|
马克思第一次宗教批判的背景、逻辑与意义——《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笔记》的政治哲学解读 |
周阳
|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6
|
|
6
|
马克思对“异化”问题的最初探索——《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笔记》与《博士论文》中的“时间”理论 |
周阳
|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CSSCI
|
2018 |
2
|
|
7
|
青年马克思政治哲学批判中的希腊传统——以马克思的《博士论文》为例 |
毛华兵
|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5 |
0 |
|
8
|
从伊壁鸠鲁的愤怒到普罗米修斯的誓言——马克思《博士论文》的宗教批判背景分析 |
罗晓颖
|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9
|
|
9
|
《巴黎笔记》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文本学解读 |
张一兵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6
|
|
10
|
“靶子”·“灵魂”·“血肉”:《哲学笔记》和《回到列宁》 |
孙正聿
|
《哲学分析》
|
2014 |
1
|
|
11
|
从《哲学笔记》看列宁的唯心主义观 |
雷彦沛
|
《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7 |
0 |
|
12
|
论列宁在《哲学笔记》中对黑格尔矛盾学说的批判和继承 |
余少波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3 |
0 |
|
13
|
马克思工艺思想的文本考释:一种有待重建的技术哲学 |
陈敏
安维复
|
《哲学分析》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4
|
分析哲学的分析——关于分析哲学的对话 |
张志林
何朝安
|
《哲学分析》
|
2011 |
2
|
|
15
|
萧萐父先生与“中国哲学史史料源流举要”课 |
李维武
|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16
|
恩格斯哲学思想研究新论——朱传棨先生《恩格斯哲学思想研究论稿》读后感 |
张浩
|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CSSCI
|
2015 |
0 |
|
17
|
通往哲学的路──读史铁生 |
孙郁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22
|
|
18
|
论马克思《克罗茨纳赫笔记》中的思想转向——兼评拉宾的“交叉说” |
王旭东
|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4
|
|
19
|
“四点八字十二法”——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教学的新路 |
王义奎
|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
1990 |
0 |
|
20
|
论凯德洛夫晚年的哲学目标 |
吴刚
|
《北方论丛》
|
1986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