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六度集经》俗语词例释 被引量:1
1
作者 夏广兴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5期106-111,共6页
汉译佛典语言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它的通俗性,随着佛教的弘传而直接影响中古汉语词汇系统。此时的汉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俗语词剧增。本文以中古汉译佛典《六度集经》为对象,从中爬梳中古俗语语汇,以大量实证材料,进一步印证汉译佛典是... 汉译佛典语言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它的通俗性,随着佛教的弘传而直接影响中古汉语词汇系统。此时的汉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俗语词剧增。本文以中古汉译佛典《六度集经》为对象,从中爬梳中古俗语语汇,以大量实证材料,进一步印证汉译佛典是中古语汇发生剧变的重要媒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度集经》 欲语词 例释 佛典 汉语词汇 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召树屯》《朗退罕》渊源新证 被引量:8
2
作者 东方既晓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111-114,共4页
王子召树屯与雀女朗玛诺拉的美丽故事数百年来在西双版纳的土地上流传,被编成韵文(叙事诗)《召树屯》(tsau<sup>13</sup>su:<sup>55</sup>thun<sup>51</sup>)到处传唱。在云南省德宏和保山、临... 王子召树屯与雀女朗玛诺拉的美丽故事数百年来在西双版纳的土地上流传,被编成韵文(叙事诗)《召树屯》(tsau<sup>13</sup>su:<sup>55</sup>thun<sup>51</sup>)到处传唱。在云南省德宏和保山、临沧地区,叙事诗《朗退罕》(la:η<sup>53</sup>thoi<sup>53</sup>xam<sup>53</sup>)也象醉人的薰风经久不息地吹遍辽阔的傣乡。《召树屯》和《朗退罕》唱的是同一个故事。毫无疑问,这两部诗歌出自傣族诗人和歌手的手笔。需要探究的是这个故事的源流所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召树屯》 药事 王子 新证 梵语 傣族 朗玛 《六度集经》 天乐 渊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死者口中含币的习俗(二)——汉唐墓葬中的西方因素 被引量:5
3
作者 小谷仲男 王维坤 刘勇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81-87,100,共8页
一、阿富汗和中亚细亚的墓葬 我最初对于死者口中含币这一习俗产生兴趣,是在研究贵霜王朝兴盛史的过程中产生的。近年,对这一研究课题来说,发现了许多很有意义的新资料。对此,我想另作专题进行研究。这一发掘成果,是阿富汗和苏联联合对... 一、阿富汗和中亚细亚的墓葬 我最初对于死者口中含币这一习俗产生兴趣,是在研究贵霜王朝兴盛史的过程中产生的。近年,对这一研究课题来说,发现了许多很有意义的新资料。对此,我想另作专题进行研究。这一发掘成果,是阿富汗和苏联联合对阿富汗北部梯利亚·泰培(Tillya·Tepe)的一个古代土丘遗址进行考古学发掘调查(1969年~1976年)所取得的。该土丘位于席巴尔甘郊外东北方5公里的地方。它是一座四周被棉田环绕的、极为普通的小小土丘(直径约100米、高3米)。1970年,由于在这里要修筑一条高速公路,所以部分土丘被一削而平。于是,在20世纪的今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者 墓葬 金币 贵霜王朝 习俗 《六度集经》 货币 犍陀罗 遗址 中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朝的《法华经》普门品变相———刘宋元嘉二年石刻画像内容 被引量:5
4
作者 吉村怜 贺小萍译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49-156,共8页
南朝的《法华经》普门品变相———刘宋元嘉二年石刻画像内容〔日〕吉村怜著贺小萍译(一)成都万佛寺遗址出土的许多石佛像,为研究南朝美术提供了宝贵资料,尤其是刘宋元嘉二年(425年)的石刻画像,因其有南朝最早的纪年而特别引... 南朝的《法华经》普门品变相———刘宋元嘉二年石刻画像内容〔日〕吉村怜著贺小萍译(一)成都万佛寺遗址出土的许多石佛像,为研究南朝美术提供了宝贵资料,尤其是刘宋元嘉二年(425年)的石刻画像,因其有南朝最早的纪年而特别引人瞩目。图版6是刊登在《成都万佛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世音 石刻画像 《六度集经》 敦煌莫高窟 菩萨 观音信仰 南朝佛教 朝时代 妙法莲华经 敦煌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康生会的佛教教育思想
5
作者 张捷 陈旭远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2期87-89,共3页
论康生会的佛教教育思想张捷,陈旭远康生会(公元?-280年)是三国时期,致力于弘传怫学的佛教教育家。他原籍天竺(印度),而生于中土,“笃志好学,明练三藏,博览六典,天文图纬,多所贯涉。”①曾从安世高等子陈慧等人学习佛... 论康生会的佛教教育思想张捷,陈旭远康生会(公元?-280年)是三国时期,致力于弘传怫学的佛教教育家。他原籍天竺(印度),而生于中土,“笃志好学,明练三藏,博览六典,天文图纬,多所贯涉。”①曾从安世高等子陈慧等人学习佛法。吴赤乌十年(234年),他初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教育 《六度集经》 中国佛教 正心 大乘佛学 安世高 善恶报应 佛教教义 当权者 小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