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左传》、《公羊传》逢丑父事迹异同发微 被引量:3
1
作者 陈冬冬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6-29,49,共5页
《左传》、《公羊传》是解释《春秋》的传记中较具代表性的二部,二者记事多有不同。对于齐晋鞌之战中逢丑父事迹的记载,二传即存在许多差异之处。特别是丑父在《左传》中得到郤克的赦免,而在《公羊传》中却被晋军处死,这一相反的结局,... 《左传》、《公羊传》是解释《春秋》的传记中较具代表性的二部,二者记事多有不同。对于齐晋鞌之战中逢丑父事迹的记载,二传即存在许多差异之处。特别是丑父在《左传》中得到郤克的赦免,而在《公羊传》中却被晋军处死,这一相反的结局,蕴含了《左传》重视臣子保卫国君的岗位职责,而《公羊传》强调道义高于生命的取义之道的差异。《左传》、《公羊传》本是经书而不是史籍,应当注意通过文字细节挖掘思想价值,不盲目调和或判定不同记载,对《左传》记事详尽、《公羊传》义理优长的特点均予以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传》 《公羊传》 鞌之战 逢丑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春秋书法”的修辞技巧——基于《公羊传》的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邓军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9-124,共6页
文章从修辞学角度对"春秋书法"进行解码,认为"春秋书法"是对上古社会政治伦理规范的一种修辞学阐释,体现了微婉显隐的修辞原则与丰富高超的修辞技巧:注重同义语言形式的选用;注重句子的调整,如移位、分合、省略;注... 文章从修辞学角度对"春秋书法"进行解码,认为"春秋书法"是对上古社会政治伦理规范的一种修辞学阐释,体现了微婉显隐的修辞原则与丰富高超的修辞技巧:注重同义语言形式的选用;注重句子的调整,如移位、分合、省略;注重辞格的运用,如避讳、比喻、反语、借代、统称、增字、转类等。不仅具有表达准确、生动形象的一般修辞功能,更具有寄寓微旨、惩恶劝善的特殊修辞功能,体现了审美价值与社会功利价值的高度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书法 《公羊传》 修辞技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羊传》中历史故事的语言特性
3
作者 谭家健 《江淮论坛》 CSSCI 1989年第5期88-92,共5页
《春秋》三传,从文学价值论,以《左传》为最高,对后世影响也最大;《公羊传》和《谷梁传》是无法和它相提並论的。但是,我们也不能完全抹杀后二传的文学性,尤其是《公羊传》中所穿插的一些历史故事,较之《左传》也还具有不同的特色,亦常... 《春秋》三传,从文学价值论,以《左传》为最高,对后世影响也最大;《公羊传》和《谷梁传》是无法和它相提並论的。但是,我们也不能完全抹杀后二传的文学性,尤其是《公羊传》中所穿插的一些历史故事,较之《左传》也还具有不同的特色,亦常为后世文章家所称道,因而研治先秦散文史者不可不予以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羊传》 历史故事 《左传》 《谷梁传》 《春秋》 语言特性 文学价值论 先秦散文 文学性 二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羊传》“以义解经”的意图探析
4
作者 平飞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15-121,共7页
一般史家眼中的《春秋》是一部简单的历史著作,可公羊家视阈中的《春秋》却是蕴涵"微言大义"的经学宝典。《公羊传》"以义解经",以为"义"之所在可从作者意图、文本意图和读者意图来窥探。一方面《公羊传... 一般史家眼中的《春秋》是一部简单的历史著作,可公羊家视阈中的《春秋》却是蕴涵"微言大义"的经学宝典。《公羊传》"以义解经",以为"义"之所在可从作者意图、文本意图和读者意图来窥探。一方面《公羊传》有还原倾向,旨在探求作者意图和文本意图,表现为尊圣宗经原道;另一方面又有生成倾向,多"非常异义可怪之论",旨在阐述自己的政治、历史、道德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 《公羊传》 以义解经 意图自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休解读《公羊传》叙事的方法
5
作者 许雪涛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2-128,共7页
彰明《春秋》义旨是《公羊传》之鹄的,其中虽有详略不等的叙事,也都与义旨有关。基于随文作注和叙事本身的特点,何休在注解《公羊传》叙事的故言、故事、故义三个层面中,使用了若干方法,如提醒叙事结构、还原人物心理、补充传文、论证... 彰明《春秋》义旨是《公羊传》之鹄的,其中虽有详略不等的叙事,也都与义旨有关。基于随文作注和叙事本身的特点,何休在注解《公羊传》叙事的故言、故事、故义三个层面中,使用了若干方法,如提醒叙事结构、还原人物心理、补充传文、论证传文、结合经文书法见义、引经典印证传义等等,不仅使事件呈现得更为丰富和细腻,亦将事件所寓之义更清晰地展现给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休 《公羊传》 叙事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羊传》与《韩非子》政治思想来源比较研究——从学术流派的角度考察
6
作者 谢成宇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84-87,共4页
从学派来说,《公羊传》的政治思想直接来源于儒家学派的主张,而《韩非子》则集先秦诸子之大成,儒、墨、道、法、刑名诸家均影响过《韩非子》。尽管来源不同,但两者的目的基本相同:《公羊传》主张天下一统,《韩非子》倡言君主专制,在中... 从学派来说,《公羊传》的政治思想直接来源于儒家学派的主张,而《韩非子》则集先秦诸子之大成,儒、墨、道、法、刑名诸家均影响过《韩非子》。尽管来源不同,但两者的目的基本相同:《公羊传》主张天下一统,《韩非子》倡言君主专制,在中央集权问题上的观点却是相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羊传》 《韩非子》 政治思想 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羊传》正文训诂新探 被引量:1
7
作者 邓军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1期138-143,共6页
《公羊传》是正文训诂的范式,在训诂内容、方法和术语等方面都为训诂学的日臻完善奠定了坚实基础。它解释《春秋》词语,重指称义,更重附加义;其训诂方法灵活多样,包括因声求义、直陈语义和据境索义;其训诂术语初具后世训诂学规模... 《公羊传》是正文训诂的范式,在训诂内容、方法和术语等方面都为训诂学的日臻完善奠定了坚实基础。它解释《春秋》词语,重指称义,更重附加义;其训诂方法灵活多样,包括因声求义、直陈语义和据境索义;其训诂术语初具后世训诂学规模,不但有一定的分工,而且基本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羊传》 正文训诂 指称义 附加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略》之“略”再释——兼论《公羊传》之“甚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若晖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8-123,共6页
《七略》一书在中国思想史与学术史上有着不朽的地位。但是《七略》一名的释义却有章太炎与姚名达二说歧出。如对二说寻根溯源,可知章说有理有据,姚说则出于误解《公羊传》及古代礼制。《七略》之“略”的意义当为边界,引申为部类。
关键词 《七略》 章太炎 姚名达 《公羊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服虔以《公羊传》解《左氏》例释──兼论《公羊传》与汉儒对齐桓公之评价
9
作者 陈建梁 《齐鲁学刊》 CSSCI 1994年第3期92-98,共7页
服虔以《公羊传》解《左氏》例释──兼论《公羊传》与汉儒对齐桓公之评价陈建梁今能见前人注释《左传》之书,较完备者当推西晋杜预之《春秋经传集解》,而杜书向有“治《左》门径”之誉。然而,东汉以来解释《左传》者不下十数家①,... 服虔以《公羊传》解《左氏》例释──兼论《公羊传》与汉儒对齐桓公之评价陈建梁今能见前人注释《左传》之书,较完备者当推西晋杜预之《春秋经传集解》,而杜书向有“治《左》门径”之誉。然而,东汉以来解释《左传》者不下十数家①,为何杜预还要再另开辟一个体系?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羊传》 齐桓公 《春秋》 《左传》 《谷梁传》 《春秋经》 《春秋经传集解》 例释 春秋左氏传 少数民族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公羊传》对“万入去籥”的误读
10
作者 马金水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20年第1期55-59,共5页
《公羊传》对《春秋·宣公八年》中“万入去籥”的阐释值得质疑。它误解了春秋“万舞”的内涵,错释了周代彻乐的制度,引发了后世诸家不休的争论。结合对《诗》《周礼》等先秦文献的分析,“万入去籥”表现出与《公羊传》之理解完全... 《公羊传》对《春秋·宣公八年》中“万入去籥”的阐释值得质疑。它误解了春秋“万舞”的内涵,错释了周代彻乐的制度,引发了后世诸家不休的争论。结合对《诗》《周礼》等先秦文献的分析,“万入去籥”表现出与《公羊传》之理解完全不一样的真实内涵:在以干羽为舞的大型“万舞”中,鲁宣公撤去以“籥”为代表的乐器,进行单纯的文舞和武舞祭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羊传》 “万入去籥” “万舞” 彻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三统与王鲁——董仲舒与何休之异同研究
11
作者 郭晓东 《现代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4-142,共9页
“通三统”说是《公羊》学的核心义理,在汉代董仲舒与何休那里得到全面的阐释。董仲舒与何休的“通三统”说在某些细节上有不同的表述,但在核心义理层面上则呈现出高度的一致性,不论是从《春秋》“存三正”来论证“三统”之可通,还是根... “通三统”说是《公羊》学的核心义理,在汉代董仲舒与何休那里得到全面的阐释。董仲舒与何休的“通三统”说在某些细节上有不同的表述,但在核心义理层面上则呈现出高度的一致性,不论是从《春秋》“存三正”来论证“三统”之可通,还是根据“通三统”的原理进一步阐发黜周、王鲁,以《春秋》当新王等观点。对于董、何而言,“通三统”关注的不仅是时王之一统去通前两代王者的两统,更关注的是《春秋》如何作为“新王”去拨乱反正,从而如何建立未来之“新统”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 《公羊传》 董仲舒 何休 通三统 王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秋公羊传》的虚词观 被引量:1
12
作者 贡桂勇 陈曦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94-196,共3页
汉语缺乏形态变化,虚词是表示语法关系的重要方式之一,加之经传注释过程中“实字易解,虚词难释”,所以在我国传统语法学中虚词研究历史悠久,独树一帜。《春秋公羊传》为了阐明《春秋》经的“微言大义”,对经文的虚词作了独具特色的分析... 汉语缺乏形态变化,虚词是表示语法关系的重要方式之一,加之经传注释过程中“实字易解,虚词难释”,所以在我国传统语法学中虚词研究历史悠久,独树一帜。《春秋公羊传》为了阐明《春秋》经的“微言大义”,对经文的虚词作了独具特色的分析,主要表现为:既按照训诂学的要求解释虚词词义,又阐明其所表示的语法意义,尤其注重分析虚词的语义和语用平面的意义。可以看出,早在《春秋公羊传》时期,在训诂学萌芽的同时,我国的学者就已经具有了初步的虚词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羊传》 虚词观 语法的三个平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秋》经传对世卿阶层史事的历史书写与解释
13
作者 唐明亮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9-156,206,共9页
有关世卿阶层的史事是《春秋》经传历史书写的主体,但经传对于史料的编纂与解释存在明显差异。《左传》预设了一种对世卿之“世”与“不世”原因的解释,并在历史书写中力图通过史事之间的联系来揭示这种因果关系;《公羊传》则是在构建... 有关世卿阶层的史事是《春秋》经传历史书写的主体,但经传对于史料的编纂与解释存在明显差异。《左传》预设了一种对世卿之“世”与“不世”原因的解释,并在历史书写中力图通过史事之间的联系来揭示这种因果关系;《公羊传》则是在构建历史解释时就抛弃了《左传》所提供的史料,转而通过对《春秋》叙述的模糊化解读来构建一组信息因果链,进而提出“世卿,非礼”的历史认识。西汉以后的史家多继承了《公羊传》的历史观,在历史书写的证据选择上,则是通过从《左传》的整体叙述中抽取部分例证来验证《公羊传》“世卿,非礼”的合理性,《左传》、《公羊传》皆以各自预设的历史解释来完成对世卿的书写。这些书写方式上的不同,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经学与史学在历史解释方面的差异性,而且对于我们理解中国古代经学与史学在认识论形成路径上的差异提供了一个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 《左传》 《公羊传》 世卿阶层 历史书写 历史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曾杀陈佗
14
《农家致富》 2024年第20期63-63,共1页
古时候,有一个人想拜见县官求个差事。为了投其所好,他找到县官身边的随从问:“不知大人平时都有什么爱好?”随从说:“县令最喜欢读书。我经常看到他手捧《公羊传》读得津津有味,爱不释手。”于是,这个人把书名牢牢记住,满怀信心地去拜... 古时候,有一个人想拜见县官求个差事。为了投其所好,他找到县官身边的随从问:“不知大人平时都有什么爱好?”随从说:“县令最喜欢读书。我经常看到他手捧《公羊传》读得津津有味,爱不释手。”于是,这个人把书名牢牢记住,满怀信心地去拜见县官。县官问他:“你平时都读些什么书?”他连忙讨好地回答:“别的书我都不爱看,一心专攻《公羊传》。”县官接着问:“那我问你,是谁杀了陈佗呢?”然而这个人并未读过《公羊传》,不知陈佗是书中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羊传》 投其所好 县官 满怀信心 书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一条错误的礼学理论所引起的混乱说起──“礼,为人后者为之子”缘起剖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衡眉 张世响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78-82,共5页
在古人眼里,“礼”本是“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然而有些礼的规定非但没有起到这一作用,反而屡屡引起朝廷的混乱,这就是“为人后者为之子”这条“礼”。由宋英宗朝之“濮议”所引发的让皇帝喊他人为爹的一场轩然大... 在古人眼里,“礼”本是“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然而有些礼的规定非但没有起到这一作用,反而屡屡引起朝廷的混乱,这就是“为人后者为之子”这条“礼”。由宋英宗朝之“濮议”所引发的让皇帝喊他人为爹的一场轩然大波便是一个明显例证。“为人后者为之子”语出《公羊传》成公十五年。由于《公羊传》作者将春秋时的两个“婴齐”误认为一,遂使本来是公子遂儿子的仲婴齐便成了他父亲的孙子、他哥哥归父的儿子,“为人后者为之子”的理论也由此误释而产生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羊传》 叔婴齐 仲婴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权变的论证--以《春秋》祭仲废立事件为研究案例 被引量:7
16
作者 黎汉基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38-149,共12页
祭仲废立事件是《春秋》的著名公案。它跟中国许多权变个案不同的是,历代很多儒者都不同意《公羊传》以废君为行权的意见,多所攻诘。鉴于这个案例的高度争议性,所以有必要援引康德伦理学的说法,剖析祭仲行权在行动上的真实意义。透过图... 祭仲废立事件是《春秋》的著名公案。它跟中国许多权变个案不同的是,历代很多儒者都不同意《公羊传》以废君为行权的意见,多所攻诘。鉴于这个案例的高度争议性,所以有必要援引康德伦理学的说法,剖析祭仲行权在行动上的真实意义。透过图尔明的推理模式,以及经学史背景的简单梳理,人们可以发现:今本《公羊传》有关"君死国亡"的论断,作为"普遍性前提"的内在限制,既解释了《左传》在叙述上何以压倒《公羊传》,也解释了从汉至清不同儒者对祭仲的经传记载何以呈现不同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祭仲 《公羊传》 《左传》 权变 经权观 伦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休历史哲学理论探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黄朴民 《求是学刊》 CSSCI 1999年第1期97-103,共7页
儒家历史哲学理论是其整个思想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代历史观念的主导形态。何休作为东汉时期最著名的今文经学大师,他关于历史发展的特征、规律之认识同样系统而深刻,他在这方面的贡献,在于将《公羊》“张三世”说与“... 儒家历史哲学理论是其整个思想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代历史观念的主导形态。何休作为东汉时期最著名的今文经学大师,他关于历史发展的特征、规律之认识同样系统而深刻,他在这方面的贡献,在于将《公羊》“张三世”说与“通三统”观点加以新的整合与融会,首次提出了以“衰乱——升平——太平”为中心内容的社会发展模式,强调“大一统”“夷夏一体”、“天下远近小大若一”为人类社会的理想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哲学 三世说 《春秋》 《春秋公羊传解诂》 何休 《公羊传》 理论探析 董仲舒 《公羊》学 张三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汉代公羊学的大一统思想 被引量:6
18
作者 汪高鑫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03-109,共7页
“大一统”作为一种政治历史秩序论,是汉代公羊学的一种重要学说。公羊学的奠基之作《公羊传》,最先从《春秋》“王正月”推论出“大一统”之义;西汉公羊先师董仲舒沿袭《公羊传》的思维路径,宣扬了立元正始和王者独尊的思想;东汉公羊... “大一统”作为一种政治历史秩序论,是汉代公羊学的一种重要学说。公羊学的奠基之作《公羊传》,最先从《春秋》“王正月”推论出“大一统”之义;西汉公羊先师董仲舒沿袭《公羊传》的思维路径,宣扬了立元正始和王者独尊的思想;东汉公羊巨子何休则不但对蕴含“大一统”之义的公羊学“五始”说作了系统阐发,而且还别开生面地将公羊学“张三世”说与“异内外”说相结合,从而提出了“夷狄进至于爵,天下远近小大若一”的民族一统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羊学 大一统 《公羊传》 董仲舒 何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羊》学的大一统 被引量:3
19
作者 黄开国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4-38,共5页
《公羊》学喜讲微言大义 ,大一统则是其根本观念。《公羊》学的大一统体现于“元年春 ,王正月” ,前者是从形而上的说明 ,后者是从形而下的说明 ,而无论是形而上还是形而下都必须落实到尊王这一中心。
关键词 《公羊》学 尊王 大一统思想 中国 经学 《公羊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羊》《左传》记事异同考 被引量:2
20
作者 赵伯雄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79-84,105,共7页
“三传异同考”之类的题目昔人多有述作,但都是从研究经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三传经义的异同。本文则比较《公羊》、《左传》记事的同异,以期能够由此对《公》、《左》二传产生一些新的认识。 《春秋》三传,解经的路数颇不相同。大体上说来... “三传异同考”之类的题目昔人多有述作,但都是从研究经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三传经义的异同。本文则比较《公羊》、《左传》记事的同异,以期能够由此对《公》、《左》二传产生一些新的认识。 《春秋》三传,解经的路数颇不相同。大体上说来,《公羊》、《谷梁》主要是从义例上、义理上解经,重在阐扬所谓的“微言大义”。《左传》则重在解释经文中所记述的事实。在一条经文之下,《公》、《谷》一般是解释“经”为什么要这样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羊传》 《左传》 鲁国 异同 《春秋》 解经 赵盾 三传 楚人 经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