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八月的乡村》:版本与修改 被引量:2
1
作者 金宏宇 彭树涛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54-58,共5页
关键词 《八月的乡村》 萧军 个性主义 时代背景 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被经典的文本与可能的阈度——“萧军现象”与《八月的乡村》的接受及经典化际遇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思广 黄雅兰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6-75,共10页
一、何谓"萧军现象"一般而言,人们会将一位作家在其历史时段中出现的某个悖论现象称之为"某某现象",在现当代文学中比较典型的如"何其芳现象""路遥现象"等。这一情形也许并非普遍存在于作家身... 一、何谓"萧军现象"一般而言,人们会将一位作家在其历史时段中出现的某个悖论现象称之为"某某现象",在现当代文学中比较典型的如"何其芳现象""路遥现象"等。这一情形也许并非普遍存在于作家身上,但对于某些个案而言确实是一个不可否认的存在,萧军即是。1935年7月,在鲁迅的鼎力助荐下,萧军的《八月的乡村》作为奴隶丛书之二由上海奴隶社初版,署名田军。由于小说表现东北人民的抗日烽火,又有鲁迅所作的序言,出版后颇受欢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当代文学 何其芳现象 《八月的乡村》 路遥 抗日烽火 萧军 悖论现象 奴隶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编辑:与文字亲近
3
作者 汪家明 《语言战略研究》 2016年第6期10-11,共2页
闻一多评庄子:'到他手里,辞令正式蜕化成文学了。他的文字不仅是表现思想的工具,似乎也是一种目的。'的确,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大作家,不仅因为其写出了好的内容,而且因为其语言文字方面有巨大的成就和影响;反之,一个作家,文... 闻一多评庄子:'到他手里,辞令正式蜕化成文学了。他的文字不仅是表现思想的工具,似乎也是一种目的。'的确,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大作家,不仅因为其写出了好的内容,而且因为其语言文字方面有巨大的成就和影响;反之,一个作家,文字缺乏特色,缺乏创造性,他就成不了'大作家'。比如鲁迅开拓了中国现代汉语和现代文学形式,无论小说、散文、论文(杂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字 《生死场》 编辑 汪曾祺 《八月的乡村》 亲近 孙犁 萧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鲁迅研究月刊》编辑部
4
作者 戴文葆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90-91,共2页
关键词 《鲁迅研究月刊》 编辑部 《八月的乡村》 金宏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张春桥老投降派的真面目
5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76年第6期35-36,共2页
“四人帮”反党集团中的张春桥,是一条长期隐藏在革命队伍内部的“蛀虫”。早在四十年前,他就挂着“革命”的招牌,扼杀进步的小说《八月的乡村》,肆意诽谤伟大的革命家鲁迅,充当了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帮凶,彻底暴露了这... “四人帮”反党集团中的张春桥,是一条长期隐藏在革命队伍内部的“蛀虫”。早在四十年前,他就挂着“革命”的招牌,扼杀进步的小说《八月的乡村》,肆意诽谤伟大的革命家鲁迅,充当了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帮凶,彻底暴露了这个老投降派的狰狞面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春桥 《八月的乡村》 国民党反动派 日本帝国主义 “革命” “四人帮” 革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