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代总集编纂中的骚体观念——以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为中心
1
作者 侯文学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37,共10页
文学总集对于文体观念的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清人严可均就通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的编辑整理呈现他的骚体观念。借由对《全上古》凡例、按语、所录作品的分析梳理确认该书录唐前“骚”文59篇,由作品标题或序文体现的拟... 文学总集对于文体观念的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清人严可均就通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的编辑整理呈现他的骚体观念。借由对《全上古》凡例、按语、所录作品的分析梳理确认该书录唐前“骚”文59篇,由作品标题或序文体现的拟“骚”(《楚辞章句》所收作品)的立意,是《全上古》确立为“骚”的首要指标,而不论语言形式。题目体类特征不明显的作品“,兮”字句、句腰虚字句则成为《全上古》“骚体”判断的主要依据“。骚”从《诗》出“,骚”包含传统的“辞”体,也是广义的“赋”的一个亚类。严可均的观念受《艺文类聚》影响较大,但有所调整。《全上古》为代表的总集表达的骚体观念在清代较有代表性,刘熙载《赋概》等相关讨论与之呼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骚体观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总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良渚文化时期的稻作 被引量:7
2
作者 游修龄 《浙江学刊》 CSSCI 1996年第5期24-26,共3页
良渚文化时期的稻作游修龄游修龄浙江农业大学教授良渚时期的水稻生产,从河姆渡、罗家角、马家浜、崧泽以来,已经持续发展了三千年,到了新石器时代农业的晚期,如果问同以前的阶段有什么不同,主要在农具和炊器方面都较以前有长足的... 良渚文化时期的稻作游修龄游修龄浙江农业大学教授良渚时期的水稻生产,从河姆渡、罗家角、马家浜、崧泽以来,已经持续发展了三千年,到了新石器时代农业的晚期,如果问同以前的阶段有什么不同,主要在农具和炊器方面都较以前有长足的进步,反映了稻作生产取得很大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渚 阿兹特克 原始农业 上古秦汉三国六朝 播种量 谷物产量 水稻产量 玛雅人 稻作生产 秦汉以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的为官之道──古代“官箴”述论 被引量:2
3
作者 时运生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77-83,共7页
中国古代的为官之道──古代“官箴”述论时运生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官是国家机关中有一定等级的公职人员;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撰写官箴的目的是劝诫官员从政为善。中国从先秦开始,几乎各代都有官箴,官箴文献也十分丰富。本文拟就中国... 中国古代的为官之道──古代“官箴”述论时运生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官是国家机关中有一定等级的公职人员;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撰写官箴的目的是劝诫官员从政为善。中国从先秦开始,几乎各代都有官箴,官箴文献也十分丰富。本文拟就中国古代官箴的产生和发展、主要内容和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箴 中国古 张养浩 技术和方法 述论 职业道德 百官箴 明清时期 上古秦汉三国六朝 封建统治秩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可均辑采“本集”考论——兼论汉魏六朝别集的流传与演进 被引量:2
4
作者 王京州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2-65,共4页
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征采了十位作家的本集,共涉及三百多篇作品,其中仅见于本集的篇目占了一半以上。其本集有足资为严可均征采者,多为唐宋以来旧本,而明人辑本则缺乏征采的价值。在征采本集时所做的大量艰苦卓绝的工作... 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征采了十位作家的本集,共涉及三百多篇作品,其中仅见于本集的篇目占了一半以上。其本集有足资为严可均征采者,多为唐宋以来旧本,而明人辑本则缺乏征采的价值。在征采本集时所做的大量艰苦卓绝的工作,使严可均提出了唐以前旧集见存今世不足七家的著名论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可均 上古秦汉三国六朝 本集 旧本 辑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汉代蹴鞠的历史地位 被引量:2
5
作者 梁龙发 曹冬 《体育文化导刊》 1996年第2期29-30,共2页
论汉代蹴鞠的历史地位中山大学梁龙发广州大学曹冬在中国古代体育的众多形式中,蹴鞠是颇具代表性的。它的兴起、发展、鼎盛及衰落,反映了娱乐性身体活动的历史演变过程。汉代,民间蹴鞠已蔚然成风,成为汉代"国球"。由于以往体育史... 论汉代蹴鞠的历史地位中山大学梁龙发广州大学曹冬在中国古代体育的众多形式中,蹴鞠是颇具代表性的。它的兴起、发展、鼎盛及衰落,反映了娱乐性身体活动的历史演变过程。汉代,民间蹴鞠已蔚然成风,成为汉代"国球"。由于以往体育史研究者已多次论及汉代蹴鞠的兴起及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蹴鞠 孙子兵法 历史地位 身体素质 形式和内容 上古秦汉三国六朝 足球 娱乐性 《汉书·艺志》 改变攻击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砂器对中国茶文化的影响与贡献 被引量:1
6
作者 周志刚 《农业考古》 1999年第2期62-65,共4页
关键词 紫砂器 中国茶 《茶经》 器具 化精神 欧阳忠公集 化内涵 上古秦汉三国六朝 中国陶瓷 茶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取精用弘 脉络分明——读《中国历代赋选》(魏晋南北朝卷)
7
作者 曹道衡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95-97,共3页
取精用弘脉络分明———读《中国历代赋选》(魏晋南北朝卷)曹道衡我国古代的典籍浩如烟海,即以文学作品而论,不论哪种体裁其数量都很可观。这样对于一般读者甚至不是专门从事某一时代或某一文体的研究者来说,就很难全加通读,也不... 取精用弘脉络分明———读《中国历代赋选》(魏晋南北朝卷)曹道衡我国古代的典籍浩如烟海,即以文学作品而论,不论哪种体裁其数量都很可观。这样对于一般读者甚至不是专门从事某一时代或某一文体的研究者来说,就很难全加通读,也不必完全通读。正因为如此,所以各种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中国历 《洛神赋》 学史研究 选》 编选者 魏晋南北朝辞赋 选本 上古秦汉三国六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上古同源词看上古汉语四声别义 被引量:6
8
作者 孙玉文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6期63-70,共8页
四声别义是同源词的一类,它跟写成不同汉字的声调有别的同源词在语源上同质。如果上古汉语平上去入四声之间存在着写成不同汉字的意义相关而不相同的同源词,那么一定能证明上古汉语存在着四声别义。通过对上古反映声调的材料的考察,... 四声别义是同源词的一类,它跟写成不同汉字的声调有别的同源词在语源上同质。如果上古汉语平上去入四声之间存在着写成不同汉字的意义相关而不相同的同源词,那么一定能证明上古汉语存在着四声别义。通过对上古反映声调的材料的考察,这类跟四声别义同质的同源词在“平:上”“平:去”“上:去”“去:入”之间都存在着通转关系,所以上古汉语一定存在着四声别义现象。清儒段玉裁、王念孙等人既承认上古汉语存在着这种类型的同源词,又反对上古汉语有四声别义,这两种主张是矛盾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声别义 同源词 上古汉语 滋生词 《同源字典》 原始词 《说文》 《诗经》 上古秦汉三国六朝 声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萧纲的“文章且须放荡”说再探 被引量:3
9
作者 郑力戎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51-57,共7页
萧纲的“文章且须放荡”的“放荡”是指不受拘束,放恣任性的意思,而不是“煽惑色情文学的理论纲领”;“瞻郑邦而知退”的“郑邦”是指一特定的地域,与被斥为淫靡文学的“郑声”或“郑卫之音”了不相涉。
关键词 再探 立身 儒家经典 上古秦汉三国六朝 裴松之 萧纲 三国 儒学 书信 言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编辑《历代辞赋总汇》刍议 被引量:2
10
作者 马积高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98-103,共6页
辞赋是中国文学史上一种源远流长的文体,有大量的优秀作品,不仅对诗、词和骈、散文有过重要的影响,对变文、话本等通俗文学也有一定的影响。但由于某些历史原因,我们的研究者长期对它重视不够,即或注意,也只限于汉或隋以前,因此,尽管近... 辞赋是中国文学史上一种源远流长的文体,有大量的优秀作品,不仅对诗、词和骈、散文有过重要的影响,对变文、话本等通俗文学也有一定的影响。但由于某些历史原因,我们的研究者长期对它重视不够,即或注意,也只限于汉或隋以前,因此,尽管近些年来我们在文学资料的编辑校点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辞赋(除屈宋赋外)资料的整理却未受到注意。从深入开展研究的需要出发,我认为,当前有必要着手编辑一部《历代辞赋总汇》和一部《历代赋论丛编》。这里仅就编辑《历代辞赋总汇》谈谈个人的意见。一、现存的辞赋总集和文学总集不能适用辞赋研究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秀作品 辞赋 编辑 中国学史 优点 历史原因 校刊 深入开展 通俗 上古秦汉三国六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搜罗宏富校录精良——评《敦煌愿文集》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掌胜 《敦煌学辑刊》 1996年第2期103-105,共3页
搜罗宏富校录精良——评《敦煌愿文集》周掌胜《敦煌变文集》自1957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后,带来了广泛而持久的研究热潮(除去十年浩劫)。八十年代以来,敦煌学研究者除在变文的研究上不断深入外,还在研究领域上不断拓宽,举... 搜罗宏富校录精良——评《敦煌愿文集》周掌胜《敦煌变文集》自1957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后,带来了广泛而持久的研究热潮(除去十年浩劫)。八十年代以来,敦煌学研究者除在变文的研究上不断深入外,还在研究领域上不断拓宽,举凡歌辞、诗歌、赋、碑铭赞等都引起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愿集》 发愿 敦煌 上古秦汉三国六朝 敦煌学 校录 民俗学 敦煌 敦煌宝藏 季羡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徐陵《与李那书》①的文学思想 被引量:1
12
作者 江承华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4期46-47,52,共3页
《与李那书》发展了徐陵早期的文学思想,在肯定了宫体诗讲究声律、重辞藻、风格绮丽的前提下,注意到文章的质,认为质是主体,要有悲壮美,文为辅助,要文质相宣。它是北方文坛追求南方丽靡诗风从追慕模仿到融合提高新阶段在理论上的... 《与李那书》发展了徐陵早期的文学思想,在肯定了宫体诗讲究声律、重辞藻、风格绮丽的前提下,注意到文章的质,认为质是主体,要有悲壮美,文为辅助,要文质相宣。它是北方文坛追求南方丽靡诗风从追慕模仿到融合提高新阶段在理论上的反映,调合了南北的文学思想,与《颜氏家训·文章》一南一北,交相辉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书局本 宫体诗 徐陵 《颜氏家训·章》 学思想 上古秦汉三国六朝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庾信 《庾子山集》 玉台新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文献校勘例说
13
作者 翁士勋 《体育文化导刊》 1994年第4期62-64,共3页
体育文献校勘例说翁士勋在现代文献或古代文献中,往往由于某个字或某个词抄错了或翻译错了,那就会出现意义上的差别。因此,在学术研究工作中,特别是我们在研究古代体育文献过程中,对所选用的文献进行校勘就必不可少。在古代,由于... 体育文献校勘例说翁士勋在现代文献或古代文献中,往往由于某个字或某个词抄错了或翻译错了,那就会出现意义上的差别。因此,在学术研究工作中,特别是我们在研究古代体育文献过程中,对所选用的文献进行校勘就必不可少。在古代,由于我国文字的特殊性,因此在文献中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 《艺类聚》 上古秦汉三国六朝 他校法 对校法 事林广记 《说解字》 本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
14
作者 刘德谦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43-47,61,共6页
试论“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刘德谦北京旅游学院On"AftertheTaoistThoughtSubsided,theLandscapeLiteratureBegantoProsper"¥byLiuDeqianAbs... 试论“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刘德谦北京旅游学院On"AftertheTaoistThoughtSubsided,theLandscapeLiteratureBegantoProsper"¥byLiuDeqianAbstract:InthePeri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雕龙》 谢灵运 刘勰 山水 钱钟书 旅游 中华书局 人民学出版社 庄老 上古秦汉三国六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别纸”考释 被引量:9
15
作者 陈静 《敦煌学辑刊》 1999年第1期105-114,共10页
关键词 《太平广记》 中华书局 上古秦汉三国六朝 苏轼 《金瓶梅》 《山堂肆考》 基本义 司马光 四库 《北梦琐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人情性”与“吟咏情性”──刘勰、钟嵘诗学观比较 被引量:4
16
作者 卢佑诚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75-81,共7页
关键词 吟咏情性 诗学观 心雕龙》 《诗品》 “诗言志” “诗缘情” 《诗品序》 刘勰 上古秦汉三国六朝 郭绍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向编集《楚辞》初探 被引量:4
17
作者 林维纯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3期86-92,共7页
楚辞学之始祖,从现有材料看,要数西汉二刘(刘安和刘向)。刘安(前179—前122)是汉武帝时的思想家、文学家,高祖刘邦的孙子,武帝刘彻的叔父,袭父封为淮南王。据《汉书·刘安传》载,刘安曾奉武帝之命作《离骚》传。这无疑是汉代最早解... 楚辞学之始祖,从现有材料看,要数西汉二刘(刘安和刘向)。刘安(前179—前122)是汉武帝时的思想家、文学家,高祖刘邦的孙子,武帝刘彻的叔父,袭父封为淮南王。据《汉书·刘安传》载,刘安曾奉武帝之命作《离骚》传。这无疑是汉代最早解说《离骚》的著作,只可惜没流传下来,后人只能从《史记》和《汉书》中得知他对《离骚》评价极高,称它兼有《国风》《小雅》之长,可与日月争光。在刘安前后,虽还有严助、朱买臣、王褒等一批楚辞爱好者和作家,但他们只以诵读《楚辞》或创作骚体赋而著名,有的则以此作“敲门砖”得到显贵,并无关于《楚辞》的著述留下来,算不上楚辞学家。至于刘向(前77—前6),则可称得上是编集《楚辞》的集大成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向 汉书·艺 刘安 上古秦汉三国六朝 汉武帝 列女传 淮南 刘邦 史记 校书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莒县定林寺非刘勰创建(摘登)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汝涛 刘家骥 《文史哲》 1987年第1期73-74,共2页
《文史哲》1984年第5期刊登了萧洪林、邵立均二同志的《刘勰与莒县定林寺》一文(以下简称萧文)。文章认为刘勰晚年出家后,由南朝入北朝,在莒县创建了定林寺。我们不同意这种看法,特提商榷意见如下。一《梁书·刘勰传》载:“有敕与... 《文史哲》1984年第5期刊登了萧洪林、邵立均二同志的《刘勰与莒县定林寺》一文(以下简称萧文)。文章认为刘勰晚年出家后,由南朝入北朝,在莒县创建了定林寺。我们不同意这种看法,特提商榷意见如下。一《梁书·刘勰传》载:“有敕与慧震沙门于定林寺(按:此指钟山定林寺)撰经,证功毕,遂启求出家,先燔鬓发以自誓。敕许之,乃于寺变服,改名慧地,未期而卒。”这里说得很明白,刘勰在钟山定林寺出家后不到一年就死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莒县定林寺 刘勰 出家 商榷意见 史哲 钟山 上古秦汉三国六朝 住持 不同意 北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钱锺书的艺术化的历史眼光 被引量:1
19
作者 林校生 《东南学术》 CSSCI 1999年第5期110-112,共3页
关键词 钱锺书 《管锥编》 艺术化 上古秦汉三国六朝 历史现象 《太平广记》 现象学 《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 《醒世姻缘传》 《谈艺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崔寔 被引量:1
20
作者 金淑芹 《河北学刊》 1985年第1期107-107,共1页
崔寔字子真,一名台,字元始。涿郡安平(今河北省安平县)人。生年不详,死于汉灵帝建宁中(公元168至171年)。 崔寔的祖文崔骃,少游太学,与班固、傅毅齐名,后为大将军窦宪的椽属。崔寔的父亲崔瑷,是有名的文学家,与马融、张衡相交甚好,曾... 崔寔字子真,一名台,字元始。涿郡安平(今河北省安平县)人。生年不详,死于汉灵帝建宁中(公元168至171年)。 崔寔的祖文崔骃,少游太学,与班固、傅毅齐名,后为大将军窦宪的椽属。崔寔的父亲崔瑷,是有名的文学家,与马融、张衡相交甚好,曾官至济北相。崔寔“少沈静,好典籍。父卒,隐居墓侧。服竟,三公并辟,皆不就。”桓帝初,以郡举“至孝独行”之士,征诣公车,病不对策,除为郎。后经大司农羊傅的推荐,崔寔被召拜议郎,任大将军梁冀的司马。继任五原太守。 延熹二年,梁太后去世,皇帝与宦官合谋政变,大将军梁冀首当其冲。崔寔受其牵连,被禁锢数年。后经司空黄琼的推荐,崔寔被任命为辽东太守,因奔丧未能成行。服丧期满,又被召拜为尚书,崔寔看到朝政无纲,世道昏乱,称病不视事,数月免归。 崔寔暗熟古今文章,有经史百家修养,曾著《政论》、《四民月令》两书,后世流传。其中《政论》一书是反映崔寔社会政治思想的重要著作。全书今已散失,现有残节片断存于《后汉书》和《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严可均辑本)中。仲长统说《政论》一书,“凡为人主,宜写一通,置之坐侧”,范晔评价此书“指切时要,言辨而确,当世称之”,又谓“子真(寔)持论,感起昏俗”,(均见《后汉书》卷五十二)都给《政论》以较高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崔寔 政论 大将军 太守 《四民月令》 《后汉书》 上古秦汉三国六朝 严可均 梁太后 暗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